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1969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二.本章精讲1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2 .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直接、主要来源。3 .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动物的活动是被动的,是无意识的,是必然的,而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具有自由自觉的特性。4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存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5 .列宁首先提出文学反映生活这一观念。6 .毛泽东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

2、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7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存在着不平衡关系,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8 .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特殊性。用审美这一概念来涵盖文学艺术特殊性的各种表现,因而,我们说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9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10 .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媒介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文学的整体面貌。I1.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3、为基础,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各种哲学美学文艺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成果,结合现实,面向未来,这样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12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人本主义文论和科技主义文论。文本主义文论包括: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德国立普司的移情说,瑞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波兰英伽登的现象学,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德国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法国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科技主义文论包括:美国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俄国雅各布逊等人的形式主义,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美国苏珊郎格的符号学,美国阿恩海姆的

4、格式塔理论等。13 .“艺术即直觉即表现”是克罗齐提出的,属于表现主义文论。三.名词解释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含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2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3 .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

5、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4 .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5 .交往行为理论: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认为艺术是主体间通过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和对话,主体与主体,主体与世界,主体与文本,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世界等多丛对话层面都参与了交往活动。6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所说的中国特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现实生活,传统文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矛盾,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精华等结合起来,使之具有民族性,促进艺术健康发展。7 .当

6、代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当代各种哲学美学文艺学流派和思潮的新成果,回答当代出现的新问题,是文学理论与时俱进,沿着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健康发展。四.问答题详解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如何形成的?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含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1)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哲学、美学、文论的精华,尤其是德国古典美学、文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理论是在对

7、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美学、文论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在革命学说、革命实践中所创立的理论体系,是对整个文学理论的发展的创造性贡献。(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还包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西方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流派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2 .马克思使用“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有哪几种含义?答:在马克思著作中多次使用艺术生产这一概念,一般说来,它有三种含义:(1)指相对于物质生产而言作为精神生产的一个门类的艺术活动(包涵创造活动和接受活动);(2)仅指艺术的创造活动;(3)专指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艺术活动,它和一般生产一样,有生产、分

8、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3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贯穿着五个基本观念,这五个观念即是其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文学活动论指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现了人的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性质,是一种精神活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文学反映论是辩证唯物论在文学理论中的运用,认为文学是人的意识对存在、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能动的反映,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文学艺术能创作出生活中、世界中没有的事物,创作出比现实中更完美的事物。艺术生产论是用政治经济学

9、的视角来分析文学艺术,认为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是辩证的统一,从而认为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它的生产与发展与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密不可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认为文学艺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过文学艺术不同于其他的意识形态,它具有想象、幻想、形象、情感等性质,这些性质属于审美范畴,因此我们说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交往论是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而提出的哲学诗学理论,认为艺术是主体、文本、世界等要素相互对话和交往的活动,是个动态的交往关系。这五种观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4 .试概括出马

10、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的理解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的特点。(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吸收了人类文化的精髓,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文学现象,把文学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一个子系统,全面论述它与人的其他活动的联系与区别。文学活动性、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它们从多个角度多重视角来分析研究文学,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性体现在它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上。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是在借鉴传统文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正确的对待不同思潮、不同流派的不同观点,面对不同思想的挑战,回答新

11、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马克思主义反对静止、教条、僵化的方法,要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所以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为我们建构了研究文学现象的总的原则和方法,它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的特点。由于时代发展,它其中有些提法和观点可能已不合时宜,但它的原则和方法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革命导师所创立,并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作家不断丰富的

12、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基本原理、方法经历了文学实践的检验,这是人类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和发展。其次,我们的文学理论要具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的中国特色包括两层涵义:(1)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的经验。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具有民族性。文学理论建设要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结合,突出民族性。(2)必须吸收中国传统文论的精华。中国不仅有灿烂的文学,而且,中国古典文论、诗论、词论、小说论、戏剧论也是世界文学理论中的瑰宝,这是文学理论当代性的起点。再次,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当代性。文学理论的当代性主要有三个问题:(1)文学理论要紧密联系文学发展的新形势,解

13、释新的文学现象,回答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发展,文学反应新的形势、新的问题。社会发展中,文学自身也会出现新的形式,如因网络而兴起的BBS、博客、网络文学等,文学理论就要分析解释这些现象。(2)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要面对文学理论体系的挑战。20世纪文学理论思潮层出不穷,人本主义的文学理论与科技主义的文学理论针锋相对。我们要全面科学地对待不同的文论,吸收它们的合理因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3)20世纪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如现象学、符号学、解释学等等,这些新的学科对文学理论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主动地学习其中的原理方法,并运用到分析文学中,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

14、学水平上。五.历年真题1 .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南开大学1999年)答: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一哲学手稿使用了这一概念,有时也写着“自然人化”,指人通过劳动实践加工、改造自然,使自然改变其自身的面貌,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自然人化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活动,体现了我的本质力量。2 .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一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南开大学2000年)答:马克思用艺术生产论的理论来分析艺术活动,揭示了艺术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主体间的双向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指出,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

15、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互渗透,反狂循环,推动生产的发展。艺术生产也一样,艺术家创造出艺术品,有了艺术品才有严格意义上的接受者。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产生出对艺术的新的要求,这样反过来又促进了艺术的创造。艺术家为了满足接受者提高了的审美要求,就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创造能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品,即为主体生产对象。在艺术生产的不断循环中,这一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一一创造者、接受者一一都得到了提高,为新的对象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即为对象生产了主体。3 .艺术生产。(厦门大学2001年)答:艺术生产指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艺术活动,揭示艺术活动是人的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生产与接受两个过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用艺术生产论的观点来研究文学,能清楚地分析其商品属性,寻找其价值生成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