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695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概论教案第一编 导 论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一、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由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个方面构成,并由此生发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学科,因此,文艺学包括上述五个学科,文学理论属于其中之一;文艺学这个概念是从苏联翻译的,实际应该叫文学学。文艺学三个基本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它以某个时代或所有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致力于在具体文学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研究中显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学批评则

2、是对某些具体文学现象(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与文学史相比,文学批评是具体的、局部的、空间的,文学史则是总体的、全局的、时间的;文学史致力于文学总体过程的描述和内在规律的揭示,文学批评则致力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而文学理论则致力于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对文学现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在构成和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文学批评相比,文学理论更系统、全面、抽象;与文学史相比,文学理论不致力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致力于分析文学史上的具体文学现象,它致力于在抽象理论的框架内以理论的语言全面系统地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特征;文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但

3、只是作为说明或证明文学理论的原理的材料和例证,而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构成; 联系:文学史不是作家作品的简单编年史,它需要以某种文学史观和某种文学本质观为基础来指导研究者理解、解释和梳理文学史现象;(举例: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编成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史,可以编成作家心灵的表现史,可以编成中国人人性的生成和发展史,可以编成文学形式的发生发展变化史,可以编成民族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史,也可以编成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史,还可以编成民族心灵的发展史,一个文学史家如何编写文学史,编成什么样的文学史,取决于他具有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90年代前后中国学界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简介)同时,它也需要

4、以古代和当代众多文学批评家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丰富成果为参照和基础,文学史编写者自己对文学史的研究也伴随着对大量作家作品的批评活动; 文学批评则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展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批评是不存在的;同时,文学批评的对象又是文学史现象,它的批评成果构成文学史的重要基础; 文学理论以文学的一般属性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们是潜藏在文学史现象中的,文学理论必须以丰富的文学史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必须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为基础,它的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它的有效性和真理性也必须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中加以验证;因此,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文艺

5、学的三个分支,我们既要注意其区别,更要注意其联系。二、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对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P67)任务:研究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与四任务的对应性;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三、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1、文学理论是从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的出发点和基础是文学活动实践;2、文学理论研

6、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文学实践活动;3、文学理论的有效性和真理性需要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加以检验;因此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互动的;由于文学理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体系,因此4、文学理论是在文学活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总要根据文学实践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 ( 举例: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实践的发展变化对传统文论提出了新问题,由此引发了对文学理论中一些重大课题的讨论,如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学的暴露与歌颂问题,等等;)阶级性:文学理论的阶级性由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理论的意识形态性所决定的,1、文学在社会结构中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而阶

7、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2、文学理论本身也属于意识形态,自然也具有阶级性;3、文学意识形态性的复杂性也导致了文学理论阶级性的复杂性;4、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文学理论,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5、社会主义文学理论要批判地吸收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论的有益成分,以发展充实自己。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综合性;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一、 文学理论多样化的依据文学世界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1、把文学看成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由作家作品读者(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三环节构成;2、把文学看成一种艺术生产过程,这种生产由三环节构成:艺术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文学世界从多

8、种角度切入的可能性,由此导致的文学理论多样化的可能性;二、 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 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系统看,可以从三个基本角度切入对文学的研究:A、哲学反映论角度,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哲学;B、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活动中主体的心理特征,产生文学心理学;C、符号学角度,研究文学符号的产生和接受与转换,产生文学符号学;D、信息论角度,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及相互影响看成一种信息产生、信息传输、信息接受、信息反馈活动,研究其内在规律,产生文学信息学;2、 从文学生产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一系统看,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A、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与社会生活、社会

9、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形态的相互关系,产生文学社会学;B、价值学角度,研究文学的艺术价值的产生、确立和确证过程,产生文学价值学;C、将文学的所有系统全部看成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它与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由此产生文学文化学; 因此,综合上述各种角度,可以得出文学理论的七种基本形态,即: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复习要点:基本概念: 文艺学: 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五个分支;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

10、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主要由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四个方面构成;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文学活动: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类型,指围绕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为中心而展开的所有活动之总和,主要由世界、作家、作品

11、、读者四要素构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A、现实革命实践的需要和当代文学的新发展; B、对德国古典美学的批判继承:康德美学的核心思想:人类精神世界由知、情、意三大部分构成,知即认识,属于认识论范围,意即意志,属于伦理学范围,人类这两种心理能力互相分离,介于这两者之间,并使两者连接起来的是情感,情感的领域是属于审美和文学艺术的领域;审美的愉快既不同于获得认知的愉快,也不同于满足道德要求获得的伦理愉快,还在不同于满足人的生理欲求的官能愉快,这些都是功利性的愉快,而审美的愉快是与功利性愉快大不相

12、同的愉快,它是完全无功利的;认知的愉快、官能的愉快、伦理的愉快是由对象内容引起的愉快,而审美的愉快则是由对象形式引起的愉快,审美是纯主观的活动,同时,又仅仅取决于对象的形式,“主体”与“形式”是康德美学的两大要素;马克思主义美学批判地吸收了康德美学对主体的重视和对形式的重视,在强调客体和内容的决定作用时,也强调主体和形式的反作用;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思想:世界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辨证运动过程,它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运动,从而自然界和人类界都被黑格尔组织到绝对精神辨证发展的过程之中;“理念”(绝对精神)是黑格尔美学的逻辑起点,美(包括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感性(形式、形象

13、、情感)与理性(理念)的完美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统一;同时,理念并不直接显现为艺术美,它首先外化为自然美,然后以自然美为中介产生艺术美;所以艺术家要依赖“生活的富裕”;由于艺术美是自然酶和作家心灵结合的产物,所以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它有自然美所不具有的因素;美的理念有多种多样,是由不同的差异面构成的整体,这种差异性转化为艺术时,就产生了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艺术类型这三种类型既是艺术史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逻辑演化的结果。根据历史与逻辑想统一的原则,黑格尔将艺术区分为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小说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美学中“合理的内核”如辩证法和历史感,他们强调艺术与

14、生活的联系、强调文学的发展变化,都与黑格尔思想有一定联系。 费尔巴哈: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角度而不是人与神(或某种观念)联系的角度来规定人,说明人的本质,因而其哲学是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从这一哲学出发,他认为艺术的东西不是什么绝对的“理念”,而是“感性的直观”,即人的感性世界所把握的对象,“艺术的对象乃是在叙事艺术中间接地是,在造型艺术中直接的是视觉、听觉、触觉的对象因此不但有限的、现象性的东西是感觉的对象,真实的、神圣的实体也是感觉的对象。感觉是绝对的官能。”他强调艺术“只是真正的人的本质的现象或显示”,“产生艺术的,是那种以此岸生活为真实生活,以有限者为无限者的感情”,因此他特别强调爱的感情

15、对艺术的作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有极大的影响,它使他们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从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有直接关联。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学理论是他们结合现实革命斗争和文学发展的实际,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革命性转换的结果,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石的核心观点有三点:A、 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生活活动”的一部分;人的生活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的生

16、命活动是一种由本能和无意识控制的活动,它不能主动的反思和超越自己,因而也不能主动的设计自己的生命活动,而人却具有这种主动的反思、超越和设计自己的能力,因而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自由”:哲学认识论上指人在掌握了对象世界规律性之后所获得的认识活动中行为空间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政治学上指在政治规则范围内社会生活中个人或团体获得的行为空间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自觉”:哲学认识论上指个人或群体对自己生活和行为的先在设计、预测、控制和自我意识能力与状态;自由自觉,这正是人的本质所在;而人类的生活活动,正是人的这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人类的各种文化创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形式;对象化:指主体通

17、过某种活动,将自己内在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客体化的活动与状态以及结果;人所创造的客体对象,凝聚了人的智能、技能和体能,因此在对象中可以看到创造者主体特征的显现和展示;文学艺术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式之一,其出发点、凝聚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文学是人学;B、 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之上,直接或间接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并且也影响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社会的观念系统之总和,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在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关系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是第一性的,文学艺术是第二性的,前者决定后

18、者;但还必须注意到:文学艺术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它们中间有许多中介性因素在起作用,社会心理就是最重要的中介因素;同时,文学艺术对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有反作用,并且,社会的经济发展状态与社会的精神发展状态(如文学艺术的发展昨状态)之间经常存在不平衡的情形,这些都提醒人们在接受经济基础决定文学艺术的前提下,特别注意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C、 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文学艺术不仅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它还是一种生产活动和生产过程;生产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使艺术问题进入社会生产实践的大系统被考察,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美学和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它提供了意识形态视角之外的另

19、一个考察文学艺术的重要角度;艺术生产关涉的三个重要概念:艺术生产者、艺术产品、艺术消费者;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自学大纲 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性;建设这种理论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当代性;1、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两层含义: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研究当代文学的各种问题,给以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解释,而不是死抱某些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不放;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具体论述中那些经受了文艺实践反复检验而被证明是正确的观点,要确认和坚持;2、

20、 中国特色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同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文学理论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首先,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土壤为基础来培育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其次,必须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中的精华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创造性结合3、 当代性首先,要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当代文学的新经验,回答当代文学的新问题;其次,必须面对20世纪文论的新挑战,吸取其有益和有启发性的成分,否定和批判其错误的成分,使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开阔的当代视野和前沿性;最后,要从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种新学科的新观念

21、和新方法中获得启示,寻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的新学科的创造或新观念和方法的获得。思考问题提示:重点把握第二题: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解是怎样的?第二编 文学活动 本编讲述文学活动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殊规律、性质和任务;全编共分三章,。文学活动:指人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文学出版与传播、文学阅读与批评(接受)等活动的总和;(教材上忽视了文学出版与传播这一方面,应该补上)。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本章内容概述: 文学活动包括作者感受生活与世界的活动,在创作中运用一定形式表达这种感受并试图唤起相应感受的活动,使文学作品得以出版和传播的活动,读者从文学作

22、品的阅读中产生美感联想的活动和读者再创造活动,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活动;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活动是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人类生活活动具有美学的意义,她导致人与对象世界的诗意情感关系和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且使文学创造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人的生活活动中,文学活动是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人的世界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活动;文学活动的发生可以追索到人类原始社会,在各种关于人类文学艺术活动发生的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说”最有解释力量;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有一个发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导致文学艺术活动不断发生发展变化的最终原因是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经济活动;但人类文学活动并不只受经济因素制约,还

23、有其它许多因素制约着文学艺术活动,因此,文学艺术活动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既有平衡的一面,又有不平衡的一面。本章分三节讲授。第一节 文学活动的基本构成文学活动由三大基本环节构成:文学创造、文学传播、文学接受;三大基本环节涉及五个基本方面:作品与世界、作品与作者、作品与形式、作品与传播、作品与读者(接受);一、 作品与世界:文学的反映活动文学活动涉及到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作品与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界)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文学活动是对世界的一种反映活动;西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人从自然学会了艺术;柏拉图:艺术是对真理的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

24、有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发生的事即在逻辑上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更具有真理性;一直到近代,西方居统治地位的都是模仿论,“再现”、“写实”、“反映”等概念都是与模仿含义相近的概念;中国古代人尽管不象西方人那样把文学艺术活动完全看成只是对世界的反映活动,但也认识到文艺具有反映世界的能力,古人在论述文学与其它形象性艺术(如绘画)时,往往用“穷形极相”、“栩栩如生”、“酷肖”等术语来评价,说明中国古人也认为文艺有反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文论特别强调文学活动作为反映活动的特征和作用。二、 作品与作者:文学的表现活动文学活动对作者而言,是一种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活动。中国古代文论特

25、别强调这一点:尚书桡典“诗言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司马迁“发愤著书”;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著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逞其情?”中国古人把文学看成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但须注意,中国古人并不认为作家的思想感情与外在世界无关,而是认为作家的思想感情正是

26、外在世界的变化引起的,上引钟嵘的见解便是例证;因此,中国古人的表现论并不与对外在世界的反映无关,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西方的表现论是在18世纪以后才正式出现的,是浪漫主义诗人及理论家提出的。华兹华斯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流露”;拜伦、雪莱、海涅、雨果、乔治桑等也有类似的见解。表现论与再现论的区别:1、表现论在文学本质论上强调作者的决定作用,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作家心灵的表现;再现论强调外在世界的作用,认为文学是对外在世界的真实反映(再现);2、在文学创作论上再现论强调最大限度的使创作符合外在世界的实际形态,而表现论则强调最大限度地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在世界,至于这个世界与外在世界是否相符合,完全不重要;

27、3、在批评论上,再现论强调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对象,并致力于通过作品来分析和把握外在世界,因此一般看重科学的实证性研究;而表现论则强调从作品中去了解作家的心灵,并强调将批评活动看成是批评者主体心灵的一种表现活动,批评者的任务是把握作者的心灵或表现自己的心灵;艺术的情感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情感表现的区别:1、生活中情感表现是率性而为的,艺术的情感表现是深思熟虑的;2、生活的情感表现是直接的,一般与身体的生理反映相伴随,艺术的情感表现是间接的,只能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3、生活中情感表现是非形式的,艺术中情感表现是形式化的,即要将情感熔铸在艺术形式中来表达;4、生活中表现的情感一般是非审美的,而艺术中表现的

28、情感必须经过审美化;三、 作品与形式:作者的创造活动文学作品与其它非文学作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通过形式的创造来负载内容的,形式对作品具有根本的意义;形式:事物得以存在并显现自己的具有感性直观特性的形态;文学形式: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4点规定:1、文学形式是作家的创造物,不是自然存在物;2、它是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3、它使得内容得以存在和显现;4、它具有感性直观的外在形态;文学形式主要由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结构、文学技巧以及由这些因素创造的文学形象等构成;文学形式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最用心的地方之一,也是创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作家

29、为要独特的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感情,并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就要追求独特艺术形式的创造;形式问题在二十世纪受到的特别重视;形式本体论介绍与评价; 四、作品的出版与发行:文学的社会接受与传播活动 作家将作品写出来后,在成为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对象之前,要经过一个重要环节,即作品的出版与发行活动;出版与发行活动作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1、从作家个人角度看,是作家个人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社会产品与特殊商品的重要环节;2、从社会管理角度看,是社会对文学和文化事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方式;3、出版和发行是一种社会接受形式,出版和发行机构在文学作品尚未被一般读者接受之前,以社会集体接受的方式初步认可了作品;4

30、、出版与发行机构的选择,在现代社会对文学趣味、文学思潮、文学走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对作家创作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文学作品出版与发行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上存在的几种出版与发行的基本类型:1、自然发生型(原始社会),创作与接受直接相连,创作者说出即是出版与发行,听者听到即是接受,没有专门的出版与发行机构;2、民间自为型:由民间个人或某些团体根据自己确认的某种原则与标准决定文学作品的出版与发行;民间自为型是具有个性化的出版与发行活动;3、国家管制型:国家设置文学与文化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甄别、以及组织或引导作家的创作,并按国家管理者的意图进行作品的出版与发行;国家管制

31、型是无个性的出版与发行活动;市场操纵型: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出版与发行机构多为商业型,商业利益是决定其出版与发行文学作品的根本依据,因此,这种文学作品的出版与发行活动在根本上是受市场原则操纵的; 五、作品与读者:文学的再创造活动文学作品的价值要在阅读活动中实现,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活动主要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读者再创造活动的基本方面:1、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人情世态;3、根据自己的体验运用创造性想象填补作品的艺术空白,扩展作品的意义世界;六、作品与评论:文学的社会鉴定活动现代社会,文学作品在被社会接受的过程

32、中,经常或必然伴随一种活动,就是文学评价活动;这里的评价活动与个人接受的评价活动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公开的社会组织的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社会的文学研究机构所进行的研究活动;2、大学文学系课堂和课外的文学教学和讨论活动;3、社会主办的报刊杂志上的作品研究与评论活动;4、各种文学研究性学会举办的各种文学研讨活动;5、各种社会评奖活动;文学的社会鉴定是一种比个人评价重要得多也权威得多的活动,对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七、文学活动的整体性 上述六个方面尽管可以分别加以研究,但从文学活动的整体角度加以考察,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即分别属于文学活动这个整体的不同

33、方面,并且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是这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一、 人类生活活动的定性分析 1、“人类生活活动”概念的由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言论中发展而来马克思:“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它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动物是和它的生命过程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类生活活动”的概念由此而来。“生活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区别:生命活动是完全受本能支配的活动;生活活动是超越本能的

34、活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全部活动之总和。2、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这一观点对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只有从实际生活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理解作为人的活动的一个方面的文学,才能对文学作出科学的解释;二、 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动物的生命活动是纯自然的活动,没有超越自然的可能,因此,动物与对象的关系只是一种基于本能需求的自然关系,除本能关系之外,动物不能与对象建立其他的关系;人与对象的关系随着人的进化过程而不断发展;人首先与自然对象的关系也是一种基于本能需求的同一关系,但在人的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

35、系由一种被动的适应(同一)关系转化为一种超越自由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劳动是其主要形式)中,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在双向发生着,人的活动因此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人对自然对象的关系因此既有本能需求的一面,又有超本能需求的一面,即自由主动的一面;人对自然及其它事物的感觉既可以是功利的,又可以是超功利的诗意情感的,人不仅可以用利害的眼光打量对象,还可以用诗意的眼光欣赏对象,而后一种情感关系是人类特有的,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有; 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类自觉能动的文学艺术创造。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活动,合目的:合乎人类的主体设计与要求;目的,指人类进行活动前希望达到的目标;合规律

36、性:合乎事物本身固有的特性与规则;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他能既按“物种的尺度”又按人“内在的尺度”来进行创造活动,因此,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创造。而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是最能体现这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特征的; 3、人的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形式。人的本质力量,指人所具有的属于人的全部显在与潜在体能、技能、智能之总和;以劳动为主体的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全部本质力量之显现,是属人的冲动、生命力、感觉、知觉、激情、想象力、意志力、创造力、认知能力等全部能力的确证。审美活动便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形式之一;审美活动,创造和欣赏美的事物的活动;人类审美活动

37、是在感性直观的形式中观照把握世界、并通过它来观照把握自己的活动。审美活动所依赖的人的审美感官不是纯自然的感官,而是在自然感官基础上人化了的感官,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丰富的感官;马克思: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的感性世界是由人的历史化和文化化的感官的活动构成的世界,因此,必定积淀着理性的内涵;扎根于人的感性世界的审美活动,因此,也不可能是一种纯自然的活动;它在多方面看都是一种超自然的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审美活动之一,自然也是这种活动。三、 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人类生活活动总体可分两个层次,即物质生产活动与精神生产活动;

38、精神活动又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性活动两个方面,象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等,一般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而哲学、法律、宗教等则具有意识形态性;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经济基础直接相关,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一类与经济基础间接相关,如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即属于后一类活动。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 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1、 几种观点A、模仿说 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模仿世界的冲动:古希腊得漠克利特的“模仿说”; B、巫术仪式发生说 认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原始的巫术仪式。巫术:巫师及其模仿者所施用的降神术或者其它超自然的操作术。仪式:约定俗成的有目的意义的行为

39、方式系统,具有极大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巫术总要采用一定的仪式,它是使人由人过渡到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形式与表征。 弗雷泽认为巫术是人类文化的最早形式,对人类文化具有奠基的意义;巫术可分两类:模仿巫术和触染巫术;模仿巫术根据相似律进行,其原理为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触染巫术根据接触律进行,其原理为局部代表全体;人类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仪式活动(介绍弗雷泽金枝的有关见解)。 宗教发生说 宗教:以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人类及其世界的来源并主张对这种超自然力量保持无条件信仰的精神形式;宗教与巫术的联系与区别;宗教与文学艺术的发生学关系可从两个角度理解:首先,原始巫术本身包含有宗教成分,说文艺起源于巫术也包含

40、有起源于宗教的意思;其次,文明时期的高级宗教(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就把包括文艺在内的所有精神形式都看成与上帝有关的,是与人类对神的敬仰活动有关的;而古希腊,人们干脆认为艺术是神的赐予。游戏发生说 认为文学源于人类的游戏活动或就是游戏活动。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手工艺则追求利润与报酬;席勒与斯宾塞:过剩精力是游戏与文艺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谷鲁斯:文艺具有游戏的性质,但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过剩精力说不能解释人类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和废寝忘食的专注;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 心灵表现说 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类的心灵表现活动,浪漫主义的文艺起源观。 潜意识升华说 认为文

41、艺起源于人类受压抑的潜意识欲望的升华活动,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文艺观介绍。2、 马克思主义文艺起源观劳动说: 劳动说的提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基本思想: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大脑、语言、四肢,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为人类艺术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必需的物资基础;普列汉洛夫:劳动先于艺术,原始社会人类许多艺术活动就发生在劳动之中;科斯文原始文化史纲: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的基本观点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发生的必要生理基础; 其次,劳动激发了文艺活动发生的必要心理需求(鲁迅对“杭育杭育”的解释,民工建房抬石头的劳动号子),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的心理要求; 又

42、其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再其次,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诗、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综合文艺形式与劳动的关系。 对各种文艺起源论的基本评价,盲视与洞见,劳动说的贡献与不足。与各种起源说比较,劳动说的优势。3、 文学活动的发展关于文学发展的几种观点: A、文学无发展论 弗莱原型论的文学史观:文学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喜剧传奇悲剧讽刺文学;容格的集体无意识复写论:文学是神话的反复复写;普罗普的神话功能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结构论:文学或文学的某些部类(如神话)的深层结构是固定不变的

43、,变化的只是表面的形象系统;B、文学有发展论:主张文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决定文学发展的原因何在呢?几种观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自我发展论:根据辩证法的规律,绝对精神在文学中沿着“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线路发展,以哲学为终点,艺术消亡论; 丹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状态才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经济对文学发展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以劳动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其次,经济生活构成了文学反映的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与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有密切关联;再其次,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44、对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神话与原始经济状态,小说与古典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关联,影视文学与现代电子技术的伴生关系;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关系:一方面,文学发展在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有平衡的一面,即文学的形式、内容、观念、思潮的发展、变化与繁荣程度往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与繁荣程度有极大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候,文学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又有不平衡的一面,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繁荣但文学发展状况却处于萎缩状态,相反,社会经济发展不太繁荣,文学发展却可能出现繁荣局面。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学发展复杂联系的原因:经济并不直接决定文学,它们之间有许多中介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政治体

45、制与文艺政策,社会意识与社会心理,它们对文学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政治体制与文艺政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社会意识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社会心理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意识形态性质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一、 文学概念三义 文学概念可分为广义、狭义、折中义三种;广义文学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狭义文学指现代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折中义文学指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的难以确切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概括;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纪实文学、某些风格化政论文。 文学的三种含义揭示出不同的文学观念:其一:从文化这一宽泛途径看文学,

46、文学即是文化;其二、从审美这一特殊视角看文学,文学即是审美;其三、从惯例这一变动立场对待文学,文学即惯例;因而,存在三种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观念,审美的文学观念,惯例的文学观念;广义文学体现出文化的文学观念,狭义文学体现出审美的文学观念,折中义文学体现出惯例的文学观念。 二、文学作为文化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以前,文学通常被作了广义理解,即它等同于一般的精神文化。孔子:“博学于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这里,“文”(或“文学”)即现在的学问或文献即精神文化;“文学”首见论语,属孔门四科之一(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属于今天狭义文学的诗就包括在这种广义文学概念之中;但狭义文

47、学的某些特征开始被重视。西方15世纪之前,文学这个概念也是在广义上即文化的意义上被使用的,文学属于一般文化范畴,没有被当成审美的“艺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诗如画,画如诗”观念的发展,诗才与被统一在“美的艺术”的名义下。但这时狭义文学(诗)与广义文学(诗、哲学、历史、演讲术等)仍然没有明确地区分,它们都统一在“自由艺术”的名称下。因此,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最初的文学概念都是广义的、文化的,几乎一切语言的精神作品都属于这个范围。三.文学作为审美:狭义文学即审美的文学,它从广义文学中分离出来,被赋予特殊的审美性质,在中国基本完成于魏晋时期(3-6世纪),在西方基本完成于1618世纪。魏晋“文学

48、”与“文章”、“文”逐渐成为同义词,到5世纪,宋文帝建立“四学”,文学从而与儒学、玄学、史学中分离,成为主要是审美的语言艺术门类。那以后到六朝,狭义文学的审美性质被发现和强调,首先是对文学表“情”作用的确认,其次是对文学中“滋味”、“兴致”、“气韵”等因素的重视,最后是对文学形式特征的发现(语言、意象、结构等),文学的审美构成特征因此被确认。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分离出来大约是16-18世纪才完成的,这集中体现在对诗被确认为“美的艺术”之一员的进程中。1747,查里斯巴托区分七种“美的艺术”:诗、绘画、雕塑、音乐、艺术、修辞。古典美学家如维科、文克尔曼、莱辛、鲍姆嘉登、康德、席勒、谢林、黑格尔等从美学理论上确立了诗的审美性质和特征,而8世纪前后一大批作家的文学创作又从实践上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呼应上述美学家的理论观念,狭义文学因此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