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笔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254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86 大小:18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理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文艺理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文艺理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文艺理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文艺理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亲,该文档总共1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艺理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理论笔记.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艺理论笔记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复习指导 6 文学理论学习大纲 14 文学理论教程讲稿概要 15 绪论 25 第一章 文艺的本质 25 第二章 文艺的审美特征 27 第三章 文艺的起源、发展和继承 28 第四章 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29 第五章 文学的分类特征 30 第六章 艺术的分类特征 31 第七章 文学创作过程 31 第八章 文艺的创作原则 32 第九章 文艺风格和流派 33 第十章 文艺欣赏 34 第十一章 文艺批评 35 文学理论教程应试指导 36 一概念 41 二基本理论 42 三文论部分 43 四例题 54 中国古代文论精华笔记 57 中国古代文论概说 59 一、文学的本源心与道

2、 60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虚静说 61 三、文学的创作方法言与意 68 四、塑造形象的美学原则形与神 五、文学的风格美刚与柔 69 第一、先秦时期 69 先秦“诗言志”的提出 69 孔子 70 孟子 71 荀子 71 老子 71 庄子 71 墨子 72 韩非 73 练习及答案 73 第二、两汉时期 75 司马迁: 75 乐记 75 毛诗大序 76 69 扬雄 77 董仲舒 77 王充论衡 77 练习及答案 77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79 曹丕典论论文 79 陆机文赋 79 刘勰文心雕龙 81 钟嵘诗品 82 练习及答案 83 第四、隋唐五代时期 85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85 皎然诗

3、论 85 韩愈诗文论 86 白居易诗论 87 司空图诗论 87 练习及答案 88 第五、宋金元时期 89 欧阳修诗文 89 苏轼诗文论 90 李清照论词 90 严羽诗论 9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92 张炎词源 92 练习及答案 93 第六、明清时期 94 谢榛诗论 94 李贽文学论著 95 袁宏道诗文论 95 金圣叹小说论著 96 李渔闲情偶寄 96 王夫之诗论选录 97 叶燮诗文论选录 97 王土禛诗论选录 97 沈德潜诗论选录 97 袁枚诗论选录 98 练习及答案 98 第七、近代时期 100 刘熙载艺概选录选录 100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100 王国维人间词话选录 100 练习及

4、答案 100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简史 100 概述 100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 105 汉代文学理论批评 109 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111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 113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 114 金代文学理论批评 117 宋代文学理论批评 118 元代文学理论批评 121 明代文学理论批评 122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 124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 125 五四时期文学理论批评 129 革命时期文学理论批评 132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134 总结 136 文学理论关键词 138 以意逆志 138 知人论世 139 尽善尽美 139 温柔敦厚 139 兴观群怨 140 大音希声 141 言志

5、与缘情 141 诗言志说 141 诗缘情说 142 发愤说与境界说 143 风教 144 美刺 144 赋比兴 145 诗无达诂 147 发愤说 148 文气 148 才性 151 神思 152 文笔 154 文质 154 风骨 154 通变 156 声律 156 文以明道 157 通感 158 兴趣说 159 涵泳 160 诗话 160 格调说 161 性灵说 162 神韵说 164 义法 166 评点 167 意境 167 文学理论经典观点 170 文学概论复习指导 文艺学参考书目 下列书籍仅供参考。其中000表示精读书,00表示泛读,0表示略读。 专业: 文学原理董学文000 文艺学当代

6、形态论董学文000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张首映000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00 马克思与美学问题董学文00 马恩列斯论文艺北大编0 文艺美学方法论王岳川00 西方二十世纪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胡经之、王岳川编00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00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0 韦勒克文学原理00 相关论文0 相关原著0 专业基础: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000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00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00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00 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00 相关作品00 综合: 中国文化史概要高教版0 古书读校法吴孟复00 语言学纲要叶、徐00 古代汉语王力00 现代汉语黄、廖0 还有,平时大量阅读、积累。备

7、辞海则实在必不可少。 研究文学的叫做文艺学,它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文学史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和文学发展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是指实际的批评,它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文学批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通过高度的理论概括,着重阐明文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鲜明特点。 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情感性。 学习文学理论注意的几点:一,要注意对原理的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第一,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

8、泉,这是因为除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第二,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 想象和虚构不论多么奇特,都是在综合、分析已有的知觉、表象基础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中得到的表象大大地加强或大大的削弱。 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一切重表现的作品毫不例外地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为作家的感受、情绪、情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或者说作家主观的一切都

9、是客观的外界所引发的。因此,表现性的作品,虽然专注于作家内心感情的抒发,但作家所抒发的感情仍然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折射的结果。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文学能动地反映生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变们与变形;二,以形传神,显现意蕴;三,渗透个性,表现心灵。 艺术真实性是指作家用所创造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表现人们感情的特性。有两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假”中求真,它与自然主义的机械的摹仿是对立的;二,艺术真实既要符合客体的本质规律,又要切合主体的情感规律,它与主观

10、随意性是对立的。综上所述,艺术真实性的基本特征是假定性、真理性和真诚性的统一。 因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的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 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一,在文学作品中,真实性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二,在文学作品中,进步的倾向性可以加强真实性。 二、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和独特内容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过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和整体性的生活。 文学的独特形式是运用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形象三个基本特点:一,具体可感性;二,艺术概括性;三,审美性。 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一种寓

11、含着认识和教育因素的审美享受,既给人们以精神的愉悦,又给人以思想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它的基本特点:一,寓教于乐;二,动人以情;三,潜移默化。 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亚里斯多德根据摹拟的媒介、对象、方式不同来进行艺术的分类;康德借用人的语言表现来分类:语言艺术,造型艺术,感觉游戏艺术;黑格尔根据理念内容与物质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把艺术分为不同的逻辑历史类型:象征性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根据作品形象在时间、空间所表现的形态,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联合艺术;根据作品形象与人的感知觉等心理联系的原则,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 根据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来进行分类,分为五类:一,实用艺

12、术;二,表情艺术;三,造型艺术;四,语言艺术;五,综合艺术。 文学的特征:一,更加浓厚的文化性;二,艺术形象的间接性;三,描述生活的宽广性;四,蕴含思想的深刻性;五,语言媒质的韵律性。 四、文学作品的构成语言、题材、蕴含正是文学作品构成的三大要素。 “言语”是指人们在相互中使用的具体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支配着具体“言语”产生的整个系统。 “内指”即语言意义指向作品内部;“外指”语言意义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 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人们口语扔基础上规范化了的全民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 在叙事作品中,文学

13、语言可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即指作品中的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内心语言,作用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有时对作品中其他相关的人或事也给予间接的表现;叙述人语言即指作品的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情感、评判议论的语言。叙述人语言不仅直接参与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且还起着把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语言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作用。 抒情作品中,分为景语和情语。 题材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是作品的第二个层面。这旨作品中所描写的,由人物、景物、情节、情感等组成的一组特定的生活材料。是作家对素材进行了审美的改造、加工之后的艺术成果。 人物、环境、情节是叙事作品的题

14、材的三个要素。 环境,是围绕着人物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是人物生存的空间是围绕着人物的、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基础是人物性格,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展示的过程。 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蕴含是文学作品的题材所包蕴的思想、意义,其特征:一,审美性;二,客观性;三,丰富性;四,主导性。 蕴含生成的三个条件:第一,人本源上讲,文学伤口的蕴含来自于客观的社会生活。第二,文学作品的蕴含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第三,文学作品的蕴含的生成还有赖于读者的“接受”、“解读”。 五、文学作品的体

15、裁及其分类“二分法”:韵文和散文;“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 文学作品的样式分三类:“独立”型文学体裁、“依附”型文学体裁和“交叉”型文学体裁。 “独立”型:既不附属于某种艺术形式,又不与某种非文学发生交叉的文学体裁样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诗歌的基本特征:一、情感性;二,想象性;三,跳跃性;四,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一,抒情诗,是通过诗人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深刻感受和激情的抒发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体,主要特点是展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情感;二,叙事诗,是一种写人用劲事的诗体,主要特点是借写人叙事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现诗人

16、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散文的涵义:以自由、优美的文笔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并借此抒发作者情感、表现作家个性的散体短文。 散文基本特征:一,情感浓烈,选村广泛;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 小说是一咱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依附”型:指从属于某些综合艺术的文学样式。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一,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动作性和文学性的特征,并富于潜台词;二,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三,具有尖锐、紧张的矛盾

17、冲突。 戏剧文学的分类:一,悲剧,唤起人们的屿、哀怜、赞叹,促使人们严肃地正视生活,认识历史进程的曲折性,激发人们为正义而斗争的热情的戏剧作品;二,喜剧,通过夸张和类型化的艺术手法,格调轻松、乐观,人与人的冲突不表现为激烈、残酷的斗争,而是智慧与人格的对比,正面力量终占优势的戏剧样式;三,正剧,又称严肃剧,通常表现的是有关严肃的现实社会总是或伦理道德问题,其结局一般是正义获得胜利、得到伸张。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视觉性、动作性和蒙太奇结构方式。 “交叉”型:其基本特征是文学与某种非文学的交叉、渗透。 报告文学: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文学性。 杂文的基本特征:政

18、论性,文学性。 六、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的表述,有两种方式: 一是从创作过程的阶段性着眼:分为艺术观察阶段、艺术构思阶段和艺术表现阶段;另一种是从创作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着眼,把创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主要环节:题材的选炼、主题的开掘、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提炼、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修饰。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对生活进行艺术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自己头脑中对艺术形象的孕育。 当作家偶或为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景物所强烈地吸引和深深地激动时,他就产生了一种要把他品味到的生活的美和领悟到的某种深刻的意义等表现出来的冲动,就就是创作冲动。创作冲动,是连结艺术观察阶段和艺术构思阶段的纽结,是构思活

19、动的触发点。 艺术构思阶段,首先要对所描写的对象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把握,还要通过艺术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 艺术表现,就是作家在艺术构思的基础上,用文学语言这种艺术符号把艺术构思的成果定型,物化为客观对象,把存在于主体的艺术信息传达出来。 艺术表现对艺术构思的深化、补充作用:首先,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把握是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之中的;其次,存在于作家头脑中的艺术形象作为一种艺术信息,它在借助于文学语言这种艺术符号向外传达时,必须接受这种艺术符号的检查,必须受到这种艺术符号的影响,因而,原来的艺术构思就不可能不作一定的变动。 自觉的表象运动贯串创作的全过程,首先,从作家思维的成果来看,不

20、能认为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思维与科学家、理论家进行科学研究、理论研究的思维是完全相同的;其次,中外古今的许多伟大的作家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一再指出,作家进行创作时的思维确是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另一种形式的思维-形象思维;最后,现代心理科学已经证明人是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而作家由于定向的训练与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更强一些。 自觉的表象深化。 自觉的表象分化是指对客观事物形成表象之后,主体在保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同时,构想种种类似的新表象。 自觉的表象变异是反映某个表象因受到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自觉的表象联想。 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的指导、制约作用,一,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思想上

21、、知识上的准备;二,抽象思维进形象思维过程之中,对形象思维起指引、规范等作用;三,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某些必要的补充。 情感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作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而引起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理机制,即灵感。 七、典型形象的创造文学的典型性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通过鲜明独特的、能够唤起美感的个性形式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规律的生气特性。是个别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文学的典型性在叙事和戏剧类作品中,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典型性以及环境、情节、场面、细节的典型性上;在抒情类作品中,主要表现在意境的典型性上。 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在于:它作为一个个性形态,以独特新颖

22、、丰富复杂、完整统一的性格系统深刻而充分地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因而具有较大的概括意义和普遍性。 典型化即作家从客观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创造出典型形象或具有典型性的形象的创造过程。 典型化是作家把生活变成艺术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典型化,才能使艺术形象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教育、鼓舞。 典型化是概括化与个性化的对立统一,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对生活原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 个性化,就是作家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由

23、生活的“个别”、“现象”、“偶然”创造出艺术的“个别”、“现象”、“偶然”的过程。 概括化,就是指作家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使由生活的“个别”、“现象”、“偶然”而来的那艺术的“个别”、“现象”、“偶然”达到足以充分地表现某种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水平的过程。 八、文学的创作方法创作方法,也叫艺术方法,是指作家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根据他对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在选择和概括生活材料、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定的创作方法,总是要求并更多地使用最能够表现其精神和特点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表现手法,只对艺术形象的具体刻画起作用,对创作的影响是局部

24、性的。 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一些作家积极地宣传某种文学思想、文学理论,提倡某种创作方法,因而形成某种文学流派,甚至在社会上发生普遍性的影响,成为一种文学运动,被称为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侧重客观,强调按照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本身逻辑去描写;浪漫主义,侧重主观,强调按照自己所希望、所理解的样子去创造。 现实主义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25、。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注重表现理想,力图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样子进行艺术描写;二,以假想的逻辑,运用夸张、幻想、象征等艺术手法,描写奇人、奇事、奇物、奇境;三,作家常常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九、文学的风格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中所显现出来的基本特色。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如果他无法拉开一定的审美心理距离,他对周围的一切总是保持一种实用的、功利的眼光,那么他的高尚人格就无法转变为创作个性。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格卑下的人,如果他能超越现实的功利欲求,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那么他的卑下的人格也可以不化为创作个性。 文学风格对

26、文学创作和审美鉴赏的意义: 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是作家个人的精神劳动的产品,它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要求作家必须保持对现实的独特的把握和表现方式,因此,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欣赏者的艺术趣味是多种多样的,而又经常变化的,文学创作中多种多样的独创风格的出现,正是适应和满足了这种需要。 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时代因素、民族因素和阶级因素。 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生活道路、思想倾向、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文学风格的表现:一,独特的题材选择和处理;二,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方法;三,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四,独特的文学语言。 十、文学的流派文学流派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27、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斗争,都有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斗争的背景,纯艺术性质的文学流派一般说是不存在的。 十一、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接受者通过审美感知把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自己的日益增强了社会化程度的感官,结合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机能的有机统一活动,形成“着我之色”的审美体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文学鉴赏的三个条件:一,要有具备艺术魅力的审美客体;二,要有堪称艺术知音的审美主体;三,要有沟通主体与客体的共同语境。 审美主体应具备的条件:一,要有健全的审美感觉;二,要真正成为艺术的知音;三,要有高格调的审美趣味。 文学鉴赏的过程包括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和体味玩赏三个阶段。 体味玩

28、赏分为“化机”、“默识”和“回味”三个环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特征:一,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二,文学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文学鉴赏的个人差异性是由鉴赏者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形成的。 文学鉴赏的阶级差异性是由欣赏者的不同阶级地们、生活条件、思想意识等形成的。 文学鉴赏的民族差异性是由于不同民族的鉴赏者过着不同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长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的熏陶而形成。 文学鉴赏的时代差异性是由于不同时代的欣赏者过着不同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体验着不同时代的风尚而形成的。 共鸣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在思想感情上的感应和交流,产生于三种情况:一,不同时代、不同

29、阶级的欣赏主体,面临着性质相同的社会矛盾时,那么他们对某些作品就会产生共鸣;二,有近似的生活处境时,会产生共鸣;三,对反映人们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的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文学鉴赏的三点意义:一,是实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中间环节;二,是推动文学创作的一种力量;三,是文学批评的基础。 十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用文学理论和美学的基本观点来研究、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作出科学的评价。 文学批评的三个作用:一,对作家创作的“诱掖奖劝”作用:二,对读者欣赏的“架桥引路”作用;三,对理论发展的“推波助澜”作用。 文学批评标准的确定:一,从文学自

30、身的特殊矛盾出发;二,要以“艺术价值观念”为依据;三,要考虑到化在实践上的伸缩性和可变性。 文学批评的三个标准:真实标准、社会功利标准和艺术美感标准。 真实标准评价:文艺的真实性,一是指文艺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客观规律的准确性,二是指作家渗透于作品中的主观情感的真挚性。文艺的真实,重要的是指生活本质的真实。评价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时,对于提供了细节真实,即现象形态真实的作品所具有的认识价值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 功利标准评价:一,推动社会斗争的价值;二,传播文化知识的价值;三,美化精神世界的价值。 艺术美感标准评价:一,直接性,二,情感性,三,独创性,四,享乐性。 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一,具体问题具

31、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就是要从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入手;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要在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三,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批评家的修养: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二,要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三,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审美感觉;四,要有严肃认真、与人为善的态度。 十三、文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唯心主义的文学发展观,总是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去寻找文学发展的原因,看待文学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把文学的发生发展和客观世界的演变、生活环境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或多或

32、少地揭示了影响文学发展的某些社会原因。 文学这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哲学、宗教一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文学在随同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这个大前提下,由于受期它社会条件的影响,或者是受文学发展内部原因的作用,其中主要是文学遗产对新文学发展的作用,就会出现文学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十四、文学的起源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只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只有从原始人类最初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中,才能找到文学的真正起源,所以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情感表现说都不完全正确。 文学起源于劳动的根据:一,劳动为文学艺术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二,生产劳动的需要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最初动因;三,

33、原始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同劳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十五、社会上层建筑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阶级和阶级斗争制约着文学作品的政治倾向性;二,阶级斗争推动着文学的发展;三,政党对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一,能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和主题;二,使各种社会矛盾暴露无遗,作家易于深入地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各种人物的真实面目;三,激烈的阶级斗争能使作家产生深刻的感受、强烈的感情、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甚至能促使作家的立场世界观发生变化。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不能不涉及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人物的道德风貌、人物之间的道德关系、社会的道德风

34、尚就必然成为许多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因素。 哲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哲学通过影响作家的世界观影响作品的思想倾向;二,文学史上某种文学思潮的兴起,某种创作方法的形成,某种风格流派的出现,都直接间接地受到一定哲学思想的影响。 十六、社会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一,一定社会的经济善是文学活动的物质基础;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文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生产关系的变更也制约着文学的变革;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对文学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学发展有某些直接的重大作用。 科学技术进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对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巨大作用;二,

35、可以促使文学作品同艺术生产行为发生分离,可以使文学作品经过改编加工以新的方式更广泛地发挥作用。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分工,国家政权和道德、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独立部门的出现,使文学不再直接与社会物质生产相联系,文学的繁荣与衰落不再直接为物质生产所决定。另外,文学发展还有自身的规律。 认识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可以让人们在考察文学艺术发展的时候,注意避免经济直接决定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和经济总是同步前进,谐调发展的简单化错误认识,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掌握文学的发展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十七、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继承文学遗产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因为,文学

36、遗产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无不带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常常是精华和糟粕混合在一起。我们继承文学遗产要适应现在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要,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学的需要,所以,只能吸收对我们今天有益的东西。 区分标准:看作品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思想是否代表了人民的要求愿望、是否有利于人民,同时要注意把作品描写的生活和作家的态度统一起来考察。 文学理论学习大纲 一、大纲概述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以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学现象为根据,通过对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以及文学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从理论上阐释什么是文学,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

37、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较为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为学好文学史和其他文学课程、进行文学评论和进一步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准备。 文学理论全书八章,可分为五个单元; 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文学理论的内容需要学习一学年,不少于120课时。根据教学特点,我们将文学理论分为文学理论和文学理论两个部分,分两个学期学习。文学理论包括此课程第一、二单元,即第一、二、三、四章,文学理论包括此课程第三、四、五单元,即第五、六、七、八章。 全课安排如下表所示: 单 元 章 节 主要内容 备注 第一单元 第一章、第二章 文

38、学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文学理论 第二单元 第三章、第四章 文学作品及其体裁 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六章 文学创作及思潮流派 文学理论 第四单元 第七章 文学接受 第五单元 第八章 文学活动 这种安排仅仅是在教学时间上的一种处理,不能因此忽略文学理论作为一门课程在知识上的连贯性和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需要注意、部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中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三个联系:第一、联系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来理解各种理论问题;第二,联系现实的文学论争来深化对各种理论观点的领机然;第三,联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的新成果来更新理论知识。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讨论文学的一般性质

39、和特征。 本章通过三节内容的讨论,逐层揭示文学的性质与特征。 在教学中需注意不能孤立地根据各节所讲的内容来理解文学的性质,即注意第一章对文学性质的分析和讨论是通过三节内容,逐层分析才实现的。 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文学只能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文学又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单摹写,而是从审美关系上对人生的审美理解和感悟,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改造。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均源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与西方古代的“摹仿说”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 从价值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达主体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追寻人生的意

40、义和理想,是文学基本的性质之一,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情感和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艺术真实。要从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理解文学的真实性,艺术真实包括三个不同的测度,满足读者三种需求:通过反映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测度以满足接受的需要。 文学的审美性与价值关系 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审美是文学把握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文学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之上;所谓审美

41、,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指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感受和把握。人性与人生是文学的对象,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说“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文学审美性的表现形态。 文学审美性的人文内涵。不能把文学的审美性仅仅理解为表现美的对象或语言形式之美。 文学是“人学”说明:第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需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和追寻人生的意义;第二,文学对人生的把握,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是建立在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以直观的、感性的方式表现着人生。 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对象世界,将其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文学创作和接受中,都存在着对象化活动。 对象化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文

42、学是“人学”的含义 文学的对象化 第三节、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材料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文学的性质和特征不能不受语言的性质与特点的影响,形成了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 从媒介的特殊性上分析和认识各种艺术种类的特殊性,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艺术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 研究方法。从媒介角度对艺术的分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语言不仅是文学的“工具”,同时也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积淀。所以,除了传达思想感情之外,语言还会影响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认识。 文学活动中言意矛盾的三种表现形态:“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

43、的矛盾;个体审美感受体验的不可言传性和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对人的感觉、思维的制约。 语言艺术的特点: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刻限制;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世界;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使文学成为最自由、最带有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言意矛盾 第二章、文学形象 形象构成了文学最为显著的外在特征,也是文学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文学之所以要用形象来传情达意,则是由于文学所要言说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情,是概念语言难以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象就不仅仅是文学的外在特征,它实际上成了文学审美意蕴的显现形态;形象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本章通过言、象、意三

44、者关系的分析,通过对文学形象的特点及其类型的讨论,阐述形象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意义,进一步论述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文学形象的意义与特征 形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术语,最初的含义是指语言描绘的视觉形象,后来,人们不仅用形象来指文学语言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而且用它来描述任何不同寻常的语言、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于是形象开始有了意象的涵义。意象性的形象不一定含有视觉图象的意义。对文学来讲,形象还具有表意功能,是文学的特殊“语言”。 文学的言说与形象。文学之所以要用形象来传情达意,是因为文学所言说的感受、体验和领悟,往往不是抽象的概念所能捕捉、传达和穷尽的,于是有了“立象以尽意”的说

45、法,形象是为了解决言意矛盾的产物。 中国古代文论对言、象、意关系的讨论;形象符号的特点与功能。 文学形象的性质。第一,文学形象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它是主体思想感情物化、外化的产物,具有审美性。第二,文学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的形象的视觉性或直观性。第三,文学形象的具象性或形象感,实际上来自语言唤起的想象和联想,文学形象可以通过“感觉挪移”,打通视、听、触、嗅觉之间的联系,形成“通感”。 文学形象的特征:第一,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第二,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形成的意象。心象性又是指文学将本身不具形体的情感、情绪转化为使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第三,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其

46、中蕴涵着某种理性因素。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把主体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活动中产生审美想象与联想到感性对象,都可以称为文学形象。 文学与形象的关系 文学形象的含义 第二节、文学形象的类型 在不同的文学种类中,在各民族文学的审美创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象。它们不仅在表现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构成上也有不尽相同的追求。为了深入了解文学形象,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不同类型的文学形象的特点。 文学形象之所以会有多种类型,首先在于文学的种类、样式和体裁的多样化。其次,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形象的多样化还和文学观念、思潮及形态的多样化有关。 叙事文学与典型。典型,或称典型人物、

47、典型性格,是指叙事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中的一种人物形象。典型形象具有“整体个性”、蕴涵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特点。 抒情文学与意象。抒情文学的形象一般称为意象。思想感情和内在精神是意象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其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即刘勰所说的“拟容取心”。中国古典文论认为意象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结合。 抒情文学与意境。意境又称境界,或简称为“境”,是意象中一种富于形而上意味的类型,也是中国古典文论中关于抒情写意类的文学形象的最高范畴。意境不仅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而且还展示了某种境界,形成“境生象外”并引发读者去追求“韵外之致”的审美效果。 典型形象的“整体个性

48、”含义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意境的含义 第三章、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形式将作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语言实体。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产物,也是读者进行再创造的对象。作为连接创作与接受的中间环节,文学文本是一个允许阐释也需要阐释的对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本章通过对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讨论文本结构的各个层面的特点、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文本的涵义与结构 就所指对象而言,“文本”与“作品”是同一个东西,但作为现代文学理论的一个术语,文本与作品的涵义又有很大的区别,其源于文学观念的变化。 文学文本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结构体,其大体可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体现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作品强调其归属于某个主体和主体所赋予的意义;文本则强调其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