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463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科技学院 孙剑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重点难点,病毒的垂直传播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及类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中和抗体、CTL抗病毒作用,第一节病毒的感染,目录,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三、病毒感染的类型四、病毒与肿瘤五、病毒与畸胎,病毒,复制,复制增殖,大量病毒复制,细胞组织病理改变,免疫应答,传播途径,容纳细胞,侵入部位,靶器官组织,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重要门户: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病毒,产道,胎盘,亲代,子代,哺乳,密切接触

2、,生殖细胞,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病原体感染,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1.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细胞水平),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整体水平),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杀细胞效应: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2.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包膜病毒3.包涵体形成:存在于受感染细胞质或核内4.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5.病毒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逆转录RNA病毒 DNA病毒,(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致病,1.溶(杀)细胞效应 机制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破坏细胞溶酶体病毒毒性蛋白的作用损伤宿主细胞器,体外实验:作为病毒增殖指标细胞病变效应( CPE),CPE,2.稳定状态感染 多见于有包膜病毒:病毒复制胞膜表达病毒抗原

3、CTL细胞死亡,(1)细胞融合 多核巨细胞,病毒的扩散方式之一,(2)细胞表面出现病毒抗原,3.包涵体 (概念、意义)概念:病毒感染细胞后,在光镜下可见细胞浆或细胞核内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斑块状结构,称为包涵体,可作为诊断依据。其本质为: 病毒增殖的场所病毒颗粒的堆积 病毒抗原组成 细胞的反应产物,4.细胞凋亡概念: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属正常生物学现象。细胞受到诱导因子作用,激活细胞凋亡基因,导致细胞细胞死亡。,HIV,凋亡,细胞膜鼓泡细胞核浓缩DNA阶梯式片段条带,细胞,复制,激活凋亡途径,病毒释放,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感染中可将基因整合于宿主细

4、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细胞转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诱导发生。基因整合或其他机制引起的细胞转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抑制或破坏免疫功能,(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逃避免疫防御2.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应答的发生3.编码抑制免疫应答的蛋白质4.病毒在细胞间传播,(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病毒逃逸免疫应答举例,有无临床表现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感染过程长短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三、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的感染类型,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向外播散病毒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急性病毒感染 持续性病毒感染,隐性病毒感

5、染,显性病毒感染,病毒能持续存在于体内的原因1.机体免疫力低下 2.病毒Ag弱3.病毒Ag变异/病毒存在于机体非寻常部位4.产生缺陷病毒/顿挫感染5.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6.病毒直接侵犯免疫细胞 7.受遗传因素影响,慢性感染,病毒持续存在于组织/血液中,无症状带毒/有症状,间歇/持续排毒,如HBV,潜伏感染,毒基因潜伏于特定的神组织/细胞,不表达、不被检出,特定条件下激活,如 HSV、VZV,慢发病毒感染迟发病毒感染,一种慢性发展并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 ,如HIV,持续性病毒感染,四、病毒与肿瘤,研究资料显示,许多病毒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病毒与肿瘤的关系确定肿瘤由病毒感染所致,如人乳

6、头瘤病毒引起的人疣。密切相关,但尚未获肯定,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可能 的致癌机制。病毒的遗传物质嵌入到人体正常细胞的DNA中,致正常细 胞发生畸变。,第二节抗病毒免疫,目录,一、固有免疫二、适应性免疫,一、固有免疫,1.干扰素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2.先天不感受性和生理屏障,3.单核吞噬细胞和NK细胞,干扰素概念:由病毒或其他IFN诱导剂诱导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干扰素种类,干扰素产生机制,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IFN抗病毒特点间接性广谱性种属特异性作用迅速,抗病毒意义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1.中和抗体种类:IgM、IgG和sIgA作用:清除游离的病毒并有效防止再次感染2.血凝抑制抗体针对病毒包膜上血凝素的抗体,可消除病毒感染性3.补体结合抗体非中各抗体(IgM),可发挥调理作用,二、适应性免疫,(一)体液免疫,CTL:可识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和凋亡靶细胞,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活化的Th1:可通过分泌IFN-、TNF 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二)细胞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