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2542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6.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培训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者 : 贾建平,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和诊断,肌 肉,第五节,神经病学 (第8版),神经和支配的肌肉,肌肉根据构造不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骨骼肌受运动神经支配,一个运动神经元发出一根轴突,在到达肌纤维之前分成许多神经末梢,支配多条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元,肌 肉,神经病学 (第8版),(1)神经肌肉接头损伤,重症肌无力 癌性类肌无力综合征 高镁血症 肉毒及有机磷中毒等,(2)肌肉损伤,多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对称性肌肉萎缩和无力,特殊的体态(翼状肩)及步态(鸭步),可见于肌营养不良伴有肌肉酸痛可见于肌炎 伴有肌强直可见于强直性肌病 伴有

2、皮炎或结缔组织损害见于多发性皮肌炎,肌 肉,运动系统,第六节,神经病学 (第8版),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统 小脑,锥体束传导径路,运动系统(movement system),运动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1.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2. 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传来的冲动的最后通路,支配肌肉的活动,运动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3. 锥体外系统,广义的锥体外系统: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

3、结构,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纤维联系:联系广泛,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它们的联络纤维等,狭义的锥体外系统: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 状体(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 质及丘脑底核,总称为基底节 功能:为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 和调整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动作及 反射性运动,运动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4. 小脑,主要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小脑受损,共济失调 平衡障碍,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感觉系统,第七节,神经病学 (第8版),浅感觉,

4、深感觉,复合感觉,一般感觉,感觉系统,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实体觉,振动觉,位置觉,运动觉,触觉,温度觉,痛觉,神经病学 (第8版),(1)痛觉、温度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径路,1. 各种感觉传导通路,感觉纤维,经脊神经,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脊髓丘脑侧束,前连合交叉,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节(1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2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3级神经元),中央后回,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触觉传导通路,感觉纤维,经脊神经,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后索,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脊神经节(1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2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2级

5、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3级神经元),内侧丘系,脊髓丘脑前束,皮肤感受器,中央后回,粗触觉,精细触觉,感觉系统,(2),神经病学 (第8版),深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传导径路,感觉纤维,经脊神 经,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内侧丘系,交叉,脊神经节(1级神经元 ),薄束核、楔束核(2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3级神经元 ),肌肉、肌腱、骨膜、关节感受器,感觉系统,(3),神经病学 (第8版),2.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3. 节段性感觉支配,脊神经的分布在人体具有节段性。每个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相应的皮肤区域,该区域称为皮节。共

6、有31个皮节,脊神经的节段皮肤分布,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4. 周围性感觉支配,若干相邻的脊神经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组成神经丛,如颈丛、腰丛和骶丛再通过神经纤维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从神经丛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含多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节段性分布不同,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1.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 退或消失如桡神经麻痹、尺神经麻痹、腓总神经损伤 和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神经病,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温、痛、触和深感觉),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植

7、物神经功能障碍,2. 末梢型感觉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3. 后根型感觉障碍,为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 的分布一致。常伴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神经痛) 如腰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等,节段型感觉障碍,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4. 髓内型感觉障碍,(1)后角型,损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出现病变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这是由于痛、温度觉纤维进入后角,而一部分触觉和深感觉纤维不经过后角直接进入后索所致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2)后索型,后索的薄束、楔束损害,则受损平面以

8、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 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糖尿病、脊髓痨或亚急性联合变性等,(3)侧索型,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表现病变对侧平面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缺失而 触觉和深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4)前连合型,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温、痛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 觉存在,见于脊髓空洞症和髓内肿瘤早期,(5)脊髓半离断型,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 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亦称脊髓半 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脊髓半切型感觉障碍,感觉系统,神经

9、病学 (第8版),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温、痛、触、深)均缺失或 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过敏带如在颈胸段可伴有锥体束损伤的体征,表现为截瘫或四 肢瘫、大小便功能障碍常见于脊髓炎和脊髓肿瘤等,(6) 横贯性脊髓损害,脊髓横贯性脊髓损害感觉障碍,主要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尾病变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并伴剧烈疼痛见于肿瘤、炎症等,(7)马尾圆锥型,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5. 脑干型感觉障碍,(1)延髓外侧和脑桥下部一侧病变,损害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出现同侧面部和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如Wallenberg综合征等,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

10、第8版),(2)延髓内部病变损害,损害内侧丘系引起对侧的深感觉缺失,而位于延髓外侧的脊髓丘脑束未受损,故痛、温度觉无障碍,即出现深、浅感觉分离性障碍,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6. 丘脑型感觉障碍,丘脑为深浅感觉的第3级神经元起始部位,损害时出现对侧偏身(包括面部) 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其特点是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远端重于近端,并常伴发患侧肢体的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多见于脑血管病,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7. 内囊型感觉障碍,为偏身型感觉障碍,即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 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盲,称三偏综合征见于脑血管疾病,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第8版),8. 皮质

11、型感觉障碍,出现病灶对侧的复合觉(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 位觉和对各种感觉强度的比较障碍,而痛温觉障碍轻皮层感觉区范围广,如部分区域损害,可出现对侧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 觉缺失或减退,称为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局限性感觉 性癫痫(发作性感觉异常),感觉系统,反 射,第八节,神经病学 (第8版),反射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运动纤维)效应器官(肌肉、分泌腺等),反 射,反射弧,神经病学 (第8版),1. 深反射(deep reflexes),是

12、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应,亦称腱反射或肌肉牵张反射,临床上常做的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C56),肱三头肌反射(C78),桡骨膜反射(C56),膝腱反射(L24 ),跟腱反射(S12),反 射,神经病学 (第8版),腹壁反射(T712) 肛门反射(S45) 提睾反射(T12) 角膜反射 跖反射(S12) 咽反射,2. 浅反射(superficial reflex),是刺激皮肤、黏膜及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临床上常用的有,反 射,神经病学 (第8版),浅反射(腹壁反射)传导径路,反 射,神经病学 (第8版),1.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反射弧径路的任何部位损伤均可引起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2. 深反射增强:深反射亢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3.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上运动神经元性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均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4. 病理反射:是锥体束损害的指征,常与下肢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同时存在,反 射,运动系统由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统和小脑 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各有特点,正确的区分对于神经系统 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部位或类型的感觉障碍对于提示病损平面具有重要的定位意义 反射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 经元周围神经效应器官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