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405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术用血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目的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安全用血,保障紧急抢救的及时用血。2适用范围全院临床输血科室、麻醉科3主要内容3.1临床用(备)血:3.1.l输血申请:3.1.1.1输血前检查:3.1.1.1.1检查内容:3.1.1.1.1.1输血相容性检测: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实验。3.1.1.1.1.2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3.1.1.1.2检查对象:3.1.1.1.2.1手术患者、待产孕妇和有创诊疗操作原则上应将输血前检查作为入院常规。3.1.1.1.2.2内科住院、门急诊可能需要的患者夜应提前进

2、行输血前检查,确保意外大出血时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3.1.1.1.3检查频次:3.1.1.1.3.1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3.1.1.1.3.2间隔3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31.1.1.33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每次输血前都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3.1.1.2输血指征评估:3.1.1.2.1临床医师应当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制定输血治疗计划和方案,合理进行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提倡互助献血。3.1.1.2.2对不符合输血适应症的用血申请,输血科不予发血。3.1.1.3输血知情告知:3.1.

3、1.3.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双方在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名。3.1.1.3.2无家属签名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3.1.1.3.3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要达到100%。3.1.2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3.1.2.1建立标本采集流程,指导住院患者的标本采集,并明确相关责任。患者信息应当具有唯一性。3.1.2.2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血型、诊断和输血史,核对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采集血样时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

4、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3.1.2.3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应先进行血型鉴定,需要输血时再另外采集血样。3.1.2.4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双人核对相关信息。择期手术患者血样采集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临床用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的11点前(紧急输血除外)送交输血科,双方核对无误后交接双方签名,严禁病陪人送血样。3.1.3申请单审核:3.1.3.1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临床用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合格率必须达到100%。3.1.4交叉配血:3.1.4.1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申请情况可提前进行配血。3.1.4.2配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采集的,超过

5、3天必须重新采集,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3.1.4.3逐项核对临床用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和受血者Rh(D)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申请单核查率要达到IO0%,受血者血型的复检率要达到100%)o3.1.4.4双人值班时,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双查双签名;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签名,填写配血试验结果。3.1.4.5逐项完整填写临床用血发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3.1.5血液发放3.1.5.1准备:3.1.5.1.1配血合格后,输血科人员应及时通知临床用血科室,由医护人员凭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3.1.5.1.2取血单应当

6、详细注明患者姓名、科别、ID号、ABo和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血液信息、医师签名、日期等。3.1.5.1.3取血时必须使用取血专用保存箱,每个取血箱每次只能存放同一人次血液或血制品。3.1.5.2核对:3.1.5.2.1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同时核查取血单、临床用血申请单、临床用血发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临床发血记录单上的患者信息和血袋上的血液信息是否一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ID号、科别、血型、供血者血袋编码、血型、血液量、采集日期、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3.1.5.2.2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血液质量,严禁不合格的血液出库,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发出。3.1.5.3取血限制:3.1

7、.5.3.1未按规定办理输血申请的不得发血。3.1.5.3.2临床用血科室不得自行储血,暂时不输注的血液应保存于输血科专用冰箱中,直至输血前取走。3.1.5.3.3取血数量:红细胞每次发放最多2个单位,血小板每次发放1个治疗量,血浆每次发放不得超过400m1.,冷沉淀每次发放不得超过12U,急救用血、术中用血、血浆置换除外。3.1.5.4血样保存:3.1.5.4.1血样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七66。(2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反应追查原因,血样发出后不得退回。3.1.6血液输注3.1.6.1输注时限:3.1.6.1.1输血科人员有告知取血人员输血相关事宜的义务,如告知输血时限等

8、。3.1.6.1.2血液制品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30分钟,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3.1.6.1.3从血液发放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不超过4小时。血液成分开始结束全血或悬浮红细胞离开冰箱30min以内4小时以内血小板制品立即20分钟以内血浆、冷沉淀30min以内30min以内3.1.6.2输血前:3.1.6.2.1输血前核对: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临床用血发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异常,执行双人核对、双签名制度。准确无误方可输血。3.1.6.2.2输血前: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确认静脉通路通畅。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9、。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1.63输血时:3.1.6.3.1床旁核对: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临床用血发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并再次核对血液后进行输注。3.1.6.3.2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3.1.63.3调换每袋血液时,必须坚持二人查对制度。输血器连续使用12小时以上,必须更换新的输血器。3.1.6.4输注速度:3.1.6.4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3.1.6.4.

10、1红细胞输注,静脉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前15分钟内,控制在每分钟20滴左右,15分钟后若无不良反应发生,可调整滴速为每分钟60滴左右或遵医嘱。3.1.6.4.2血小板、血浆、冷沉淀输注前15分钟内,控制在每分钟50滴左右。15分钟后若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患者能耐受,则调整为每分钟75滴左右。3.1.6.4.3如果患者有循环负荷风险,应调低输注速度至每分钟15滴左右。具体可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输血耐受速度适当调整输注速度。3.1.6.4.42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3. 1.6.4.5对于新生儿红细胞、血浆、血小板通常剂量为10s20m1.Kg.输血速度为O.5si.5m1./min。

11、输注加温至室温或37。C为宜。3.1. 6.5输血过程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开始输血前;开始输血后15分钟以内;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时一次;输血结束后4小时再观察一次。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抢救。3.1.6.6异常情况处理:3.1.6.6.1输血不良反应:输血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3.1.6.6.2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临床医师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通过OA系统发送至

12、输血科,并及时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质控部。3.1.6.6.3输血科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相关项目,并向临床反馈意见。对怀疑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患者应有随访,并记录,具体由主管职能部门监管。3.1.66.4质控部接到不良事件上报后,通过不良事件软件转到输血科,输血科填写输血科(血库)反馈意见。3.1.6.6.5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输血科应当通知市中心血站派员到场,封存的血液由医疗机构保管。3. 1.6.7废血袋回收:血液输注完毕,废血袋立即送回输血科保存24小时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并记录。4. 2输血监管各部门职责:5. 2.1医务科、输血科:负责全院临

13、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管理进行评价、考核、公示与通报,提出工作持续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效果。6. 2.2医院质量管理科:承担临床输血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并负责质量控制考核。7. 2.3输血科:承担医院临床输血和管理的培训与指导、血液安全发放,临床合理输血监督与检查并报医务处审核。8. 2.4护理部:负责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监督,并进行工作持续改进。9. 2.5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血液贮存环境的卫生学检测、考核与监督实施。4参考文献10. 1献血法10.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章10.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0.4 省医院临床输血规程10.5 省实施献血法办法10.6 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