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68195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次课应掌握的重点:1、物质对光吸收的本质是什么?2、为什么物质对光会发生选择性吸收?3、各类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的特征吸收;4、K、R、E、B 吸收带分别是由哪些结构单元产生的?哪条吸收带常用于定量分析?5、溶剂极性及酸度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何影响?,1-1 概述,紫外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V),又称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它是研究分子吸收 190380 nm 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的跃迁,通过测定分子对

2、紫外光的吸收,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测定有机化合物。,光是一种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或叫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能被人们看见的光称为可见光。 各种看不见的光,如紫外光、红外光、X-射线、 -射线等,它们也都是某一波长区域的电磁辐射。,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紫外光是指波长为 10380 nm 的电磁辐射,它又可分为远紫外光(Far ultraviolet light)和近紫外光(Near ultraviolet light)。 远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10200nm。远紫外光又有真空紫外光(Vacuum ultra

3、violet light)之称.,1-2 吸收物质及其紫外吸收光谱,一. 吸收的一般性质 1. 吸收的本质 光被物质吸收,实际上就是光的能量转移到了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中去了。光通过物质后,某些频率的光能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由最低能级(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激发态)。,量子化学表明: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数目有限的量子化能级,如图1-2,所以,物质只能吸收与两个能级之差相同的或为其整数倍的能量。对于光来说,就是只能吸收一定频率或波长的光。即: (1-1),只有当照射光光子的能量 hv与被照射物质微粒的基态、某一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发生吸收。 不同的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则有不同的量子化

4、能级,其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物质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即: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 分子吸收光谱(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um),紫外光的能量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吸收的能量相适应,所以紫外光谱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内部的运动可分为价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则分子中存在三种能量,而三种能量都是量子化的,所以有三种能级存在于分子中,即电子能级Ee (Electronic Level)、振动能级Ev (Vibrational Level)、和转动能级Er (Rotational Level)。 在这三种能量

5、中,电子能级之间能量差最大,振动能级相差次之,转动能级相差最小。即: Ee Ev Er,电子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一般在120eV。如果是5eV, 则由式(3-1)可计算相应的波长:已知 h6.62410-34Js4.13610-15eVs c(光速)2.9981010s-1故: 可见,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主要处于紫外及可见光区(200780nm)。这种分子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及可见光谱。,振动能级的能量差一般在 0.0251 eV之间。如果能量差是 0.1eV,则它为 5eV 的电子能级间隔的 2,所以电子跃迁并不是产生一条波长为 248 nm 的谱线, 而是产生一系列的谱线,其波长间隔

6、约为 248nm 2 5 nm。 在振动能级跃迁时还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间隔小于0.025eV。如果间隔是 0.005 eV,则它为 5 eV的0.1,相当的波长间隔是 248 nm0.1 0.25 nm。,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一般包含若干谱带系,不同谱带系相当于不同的电子能级跃迁,一个谱带系(即同一电子能级跃迁,如由能级 A 跃迁到能级 B)含有若干谱带,不同谱带相当于不同的振动能级跃迁。同一谱带内又包含若干光谱线,每一条线相当于转动能级的跃迁,它们的间隔如上所述约为 0.25nm。一般分光光度计的分辨率,观察到的为合并成较宽的谱带,所以分子光谱是一种带状光谱。,与纯振动能级之差

7、Ev 相适应的辐射是波长约为 0.7850m 的光,这种光在近红外(包括中红外)区,所以,当用红外线照射分子时,则此能量不足以引起电子能级的跃迁,只能引起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这样得到的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如果用能量更低的远红外线和微波(50300m)照射分子,则只能引起转动能级的跃迁,这样得到的光谱称为远红外光谱(Far-infrared spectrum)和微波谱(Microwave spectrum)。 不同波长范围的电磁波所能激发的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情况如下表所示:,二. 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

8、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的类型,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键电子;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 键电子;氧、氮、硫、卤素等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称为 n 电子(或称 p 电子)。当它们吸收一定能量E 后,这些价电子将跃迁到较高能级(激发态),此时电子所占的轨道称为反键轨道,而这种跃迁同分子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这些跃迁可分成如下三类: . NV 跃迁:由基态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包括饱和碳氢化合物中的* 跃迁以及不饱和烯烃中的* 跃迁( *、*分别表示键电子、键电子的反键轨道)。 . NQ 跃迁:是分子中未成键的 n 电子激发到反键轨道的跃迁,包括 n*、n* 跃迁

9、。. NR 跃迁:是键电子逐步激发到各个高能级,最后电离成分子离子的跃迁(光致电离)。.电荷迁移跃迁:电子从给予体向接受体跃迁.,由上述可见,有机化合物价电子可能产生的跃迁主要为*、n*、n*及*。各种跃迁所需能量是不同的,可用下图表示。由图可见,各种跃迁所需大小为: * n* * n*,一般说来,未成键孤对电子较易激发,成键电子中电子具有较高的能级, 而反键电子却相反。因此,简单分子中 n* 跃迁、配位场跃迁需最小的能量,吸收带出现在长波段方向,n*、* 及电荷迁移跃迁的吸收带出现在较短波段,而* 跃迁则出现在远紫外区。,(2). 有机物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现根据电子跃迁讨论有机化合物中较为

10、重要的一些紫外吸收光谱,由此可以看到紫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只有键电子, 键电子最不易激发,* 跃迁产生的吸收一般在远紫外区(10200nm)。但由于这类化合物在 2001000nm 范围内无吸收带,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常用作溶剂(如己烷、庚烷、环己烷等)。,当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中的氢被氧、氮、卤素、硫等杂原子取代时,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这种现象称为深色移动或称红移(bathochromic shift), 此时产生 n* 跃迁。 例如甲烷一般跃迁的范围在125135nm,碘甲烷(CH3I)的吸收峰则处在150210nm(*跃迁)及25

11、9nm(n*跃迁):,CH2I2 及 CHI3 的吸收峰则分别是 292nm 及 349nm (n* 跃迁)。 这种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auxochrome)。 如NH2, NR2 ,OH,OR,SR,Cl,Br,I 等等。,.不饱和脂肪烃,这类化合物如乙烯、丁二烯,它们含有键电子,吸收能量后产生* 跃迁。 若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键的不饱和基团,将使这一化合物的吸收峰出现在紫外及可见区范围内,这种基团称为生色团(chromophore)。 生色团是含有* 或 n* 跃迁的基团, 如:C=C、CC 、C=N、C=O 、N=N等。,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如:

12、共轭二烯、,-不饱和酮、,-不饱和酸、多烯、芳香核与双键或羰基的共轭等等,由于-共轭效应生成大键。使各能级间的距离较近(键的平均化),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作用大为加强。 例如乙烯的max为171nm(15530Lmol-1cm-1); 丁二烯(CH2=CH-CH=CH2)吸收峰发生深色移动(max217nm),吸收强度也显著增加(21000 Lmol-1cm-1)。,由于共轭双键中*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 吸收带。 特点:1、强度大,摩尔吸光系数max通常在10000200000(104)L mol-1 cm-1之间; 2、吸收峰位置(max)一般处在近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 K 吸

13、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中共轭双键的数目等有关。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应用。 K 吸收带还常用于定量分析。,.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含有 基团,主要可以产生 n* , n* 及* 三个吸收带。 n* 吸收带又称 R 带,落于紫外光区(270 350nm)。它的特点是强度低(max 为1020),并且谱带略宽,是羰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当醛、酮的羰基与双键共轭时,形成了,-不饱和醛酮类化合物。由于羰基与乙烯基共轭,即产生共轭作用,使* 和 n* 吸收带向红移动,前一吸收带强度高(max 104),后一吸收带强度低(max 102)

14、。这一特征可以用来识别 ,-不饱和醛、酮。,乙酰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正庚烷溶剂):由于乙酰苯中的羰基与苯环的双键共轭,因此可以看到很强的 K 吸收带(lg4)。另外,还出现R 吸收带及苯环的 B 吸收带。,.苯及其衍生物,苯在 185nm(= 47000)和204nm (= 7900)处有两个强吸收带,分别称为 E1和 E2 吸收带,是由苯环结构中的环状共轭系统的跃迁所产生的。 若苯环上有助色团如 OH、Cl 等取代,由于 n- 共轭,使 E2 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一般在 210nm 左右; 若有生色团取代而且与苯环共轭(共轭),则 E2 吸收带与 K 吸收带合并且发生深色移动。 除此之外,在

15、230270nm处(256nm处= 200 )还有较弱的一系列精细结构吸收带,称为B吸收带,这是由于* 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如果对位二取代苯的一个取代基是推电子基团,而另一个是拉电子基团,深色移动就非常大。例如:,.稠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稠环芳烃,如萘、蒽、菲等,均显示苯的三个吸收带,但这三个吸收带均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随着苯环数目增多,吸收波长红移越多,吸收强度也相应增加。 当芳环上的 CH 基团被氮原子取代后,则相应的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啶、喹啉、)的吸收光谱,与相应的碳环化合物极为相似,即吡啶与苯相似,喹啉与萘相似。 此外,由于引入含有 n 电子的 N 原子,这类杂环化合物还

16、可能产生 n * 吸收带,如吡啶在非极性溶剂的相应吸收带出现在270 nm 处(max = 450 L mol-1 cm-1 )。,. 吸收光谱的应用,官能团的检出及同分异构体的判别 根据化合物的紫外及可见区吸收光谱可以推测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例如一化合物在220800nm范围内无吸收峰,它可能是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不含双键或环状共轭体系,没有醛、酮或溴、碘等基团。,如果在 210250nm 有强吸收带,可能含有二个双键的共轭单位;在 260350nm 有强吸收带,表示有35个共轭单位。 如化合物在 270350nm 范围内出现的吸收峰很弱(=10100 )而无其它强吸收峰,则说明只含非共轭的,

17、具有 n 电子的生色团,如 。 如在 250300nm 有中等强度吸收带且有一定的精细结构,则表示有苯环的特征吸收。,判别同分异构体: 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存在下述酮-烯醇互变异构体:,又如1,2-二苯乙烯具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反式:max=295nm max=27000顺式:max=280nm max=10500,例1.苯酰丙酮在乙醚和在水中的 UV 光谱图如下图所示,解释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吸收峰归属。,解:由图可知:苯酰丙酮在乙醚中(1)主要以烯醇式存在,因为在 300nm 处存在强的 K 吸收带(红移),前一吸收带属苯环的 B 吸收带。在水中(2)主要以酮式存在,在

18、250nm 处也有较强的 K 吸收带,300nm 处的吸收是其中烯醇式的 K 吸收带(红移)。,例2. 由红外光谱得知某化合物含苯环、酮羰基、甲基、亚甲基。分子式为 C9H10O,UV数据为:245nm(lg=4.1),280nm(lg=3.1),320nm(lg=1.9), 确定化合物结构并说明吸收峰属于什么吸收带?,由 UV 数据可进一步确定其结构:245nm处强吸收峰属于*跃迁(共轭体系)的K吸收带与 E2 带合并的吸收带。 280nm 处的中等强度吸收属于苯环的 B 吸收带。320nm 处的弱吸收属于羰基结构的 R 吸收带(n*),解:由红外官能团的确定,可知其结构应为:,. 溶剂对有

19、机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a.极限波长 极限波长即溶剂在紫外光区产生吸收的最大波长。如果我们的测定在溶剂的极限波长以下(小于极限波长),则溶剂本身的吸收将影响测定,所以测定只能在极限波长以上进行。,b. 溶剂极性的影响 极性溶剂往往对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及形状产生影响。比如,对于 n* 跃迁来说,溶剂极性增大,溶质吸收峰产生蓝移,而* 跃迁吸收峰产生红移。,c . 溶剂酸度的影响 对于具有酸碱性的被测物质,溶剂的 pH 变化,则溶质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使 分子中共轭效应发生变化,则使吸收红移 或蓝移。 如酚酞指示剂 :,以上结构变化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无色分子 无色离子 红色离子 无色离子 根据测

20、定,当 pH8 时,呈无色 pH10 时,呈红色 pH12 时,呈无色,13 吸收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the Beer-Lambert Law),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朗伯-比耳定律,这个定律是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1).溶液对光的形为及有关术语,溶液对光的形为是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其余的光则透过溶液。 即入射光强度 I0 可表示为:I0 = I t + I a + I r 上式中, I a 为吸收光的强度, I t 为透射光的强度, I r 为反射光的强度。,溶液对光的反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其余的光透过溶液

21、。 我们把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Transmittance),用“T ”表示。 则: TIt/I0 T 还常用百分透光率表示:TT100,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常用吸光度(Absorbance)表示,符号为“A ”。 A 的定义为:吸光度等于透光度的负对数或透光度倒数的对数。即: A = -lgT = lg = lg T 和 A 都是用来表征入射光被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溶液的吸光程度与该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以及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如果保持入射光强度不变,则光吸收程度就只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有关。 描述它们之间定量关系的定律称为朗伯比耳定律,这个定律是由朗伯定律和比耳定律两

22、个定律组成的。,(2).朗伯定律(Lamberts Law),朗伯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 J.H.Lambert 于1760年提出的。 朗伯定律:如果溶液的浓度一定,则光的吸收程度与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即: A = lg = k1b (浓度 c 一定) 式中: k1比例系数 b液层厚度或叫光程长度 D,(3).比耳定律(Beers Law),比耳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 A. Beer 于1852年研究发现的,比耳研究了各种无机盐水溶液对红光的吸收,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当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这就是比耳定律的内容。表示式为: A = lg = k2c (b

23、 一定) 式中: c溶液浓度 k2比例常数 D,从上面两个定律的表示式可以知道,当c、b 变化时,A将与两者乘积成正比,即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示式为: A = abc (1) a 称为吸光系数(Absorptivity)。如果液层厚度用“”表示,浓度以“ gL-1 ”为单位,则 a 的单位是“ Lg-1-1 ”。 通常浓度以“ molL-1 ”为单位,此时的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Molar absorptivity), 用“”表示,单位:“ Lmol-1-1 ”,所以朗伯比耳定律也可以表示为: A =bc (2),(1)、(2)两式是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示式。它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

24、光通过单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液层厚度为1 时溶液的吸光度。 反映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也反映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是选择显色反应的重要依据。 从和 a 的单位可看出,两者的换算关系为: = M a ( M 是摩尔质量),例:已知含Cd2+浓度为 140gL-1 的溶液,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 Cd,比色皿厚度为 2,在= 520nm 处测得的吸光度为 A= 0.220,计算该配合物的 a 和。,解:根据定律: a = A/(bc) = 0.220/(214010-

25、6) =786 (Lg-1-1) Cd 的原子量为 112,则: =Ma =112786=8.80104 (Lmol-1-1),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组分对光都有吸收,并且它们之间无相互作用,这时体系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也就是说,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总=A1+A2+An =1bc1+2bc2+nbcn,1-4 分析仪器的基本部件 光度分析所用的仪器叫光度计,因为光度分析包括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分别称为光电比色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有 72、721型等,这些都是用于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为 400800nm,另外,751型、751G型分光光度计可

26、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波长:2001000nm。 希尔格Hilger H700, Unicam SP500型,岛津QR50型等。WFD-G型紫外可见光度计是采用光栅单色器。,仪器,一. 光源(Source),光源是提供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的装置,作为光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必须能够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光束。 2.发出光的强度要稳定。 3.光源提供的波长范围应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常用的可见光光源是钨丝灯,它可发射 3202500nm 范围的连续光谱,包括了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 常用的紫外光源是氢灯或氘灯,它可发射的波长范围是 180375nm。,二. 单色器(Monochromater),将光源发

27、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称为单色器。单色器由棱镜或光栅等色散元件及狭缝和透镜等组成。此外,常用的滤光片也起单色器的作用。,棱镜单色器的原理: 光通过入射狭缝,经透镜以一定角度射到棱镜上,在棱镜的两界面上发生折射而色散,后被聚焦在一个带有出射狭缝的表面上,移动棱镜或移动出射狭缝的位置,就可使所需波长的光通过狭缝照射到试液上。使用棱镜等单色器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单色光(半宽度 5lOnm)。,三. 吸收池(Absorption cell),吸收池也称比色皿,是用于盛装试液并决定溶液液层厚度的器皿。比色皿一般是长方体形,有两个侧面是光学玻璃制成的透光面,这两个透光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光程长度。另两

28、个侧面是毛玻璃面。,四. 信号检测器(Signal detector),测量吸光度时,由于 A=lg(I0/It), 入射光强度 I0 是一定的,则 A 与 It 之间有固定的函数关系。 但在测量吸光度时,并不是直接测量透过吸收池的光强度,而是把光强度转化成电信号进行测量,这种光电转换器件就称为检测器。,实际上广泛使用的光电转换器是光电管(Phototube)、或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它们作为光电转换器的原理都是:当光子照射时,可以发射电子而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照射光强度成正比。,光电管响应的光谱范围和灵敏度取决于沉积在阴极上材料的性质。例如:氧化铯-银对近

29、红外光区敏感,氧化钾-银和铯-银最敏感的范围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由于热电子发射,光电管会产生暗电流。,五. 信号显示器(Signal display system),信号显示器是将光电转换器输出的信号显示出来的装置。 1.直读式 通常是一个检流计(微安表或毫安表),由它来测量光电流的大小,测出的光电流再以吸光度 A 或 T% 的形式反映到表盘上。 2.电位调节指零型装置 3 .数字显示型,美国 HACH 公司的 DR/4000 UV-VIS 分光光度计,1-5 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偏离朗伯-比尔定律;二是吸光度测量引起的误差。,一.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在固

30、定液层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的情况下,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应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在相同情况下测得试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就可以查得试液的浓度,这就是工作曲线法。,偏离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仪器不能提供真正的单色光(由同一波长的光子组成的光),目前仪器所提供的入射光实际上是由波长范围较窄的光带组成的复合光。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而引起了对比尔定律的偏离。,假设入射光由两种波长1和2的光组成,比尔定律分别在这两种波长下是适用的。对1(入射光强为I0)吸光度为 A ,摩尔吸光系数为1,则:A=

31、lg(I0/It1)1bc , It1 =I010-1bc 对于2 (入射光强为I0),吸光度为 A,摩尔吸光系数为2,则 Alg(I0/It2) , It2 =I010-2bc 测定时入射光强度为(I0I0),透射光强度为(It1 + It2),则所得吸光度值为: 或 :,实验证明,若能选用一束吸光度随波长变化不大的复合光作入射光来进行测定,由于变化不大,所引起的偏离就小,可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二.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在分光光度计中,透光度的刻度是均匀的,吸光度刻度是不均匀的。因此对于同一台仪器,读数的波动对吸光度来说不是定值。由光度计读数标尺上吸光度与透光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吸光度越大,读

32、数波动引起的吸光度误差也越大。检流计标尺上 A 与 T 的关系,透光度(或吸光度)在什么范围内具有较小的浓度测量误差呢? 若在测量吸光度 A 时产生了一个微小的绝对误差 dA,则测量 A 的相对误差(Er)为:,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bc当 b为定值时,两边微分得到: dA=bdc dc 就是测量浓度 c 的微小的绝对误差。二式相除得到:,A与 T 的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下:A= - lgT = - 0.434lnT微分: 两式相除:,可见,由于 A 与 T 不是正比关系,则它们的测量相对误差并不相等。,于是,浓度 c 的测量相对误差为:,由于 T 的测量绝对误差是固定的,即 dT = T

33、= 0.01,故:,从图中可见,透光度很小或很大时,浓度测量误差都较大,只有使待测溶液的透光度 T在15%65%之间,或使吸光度 A 在0.20.8之间,才能保证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当吸光度 A0.434(或透光度 T36.8)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d,1-6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一.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就是使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交替地照射同一吸收池,测量并记录两者吸光度的差值。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消除各种基体干扰,在不分离情况下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因此,被广泛用于环境试样及生物试样的分析。,l.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d,设波长为1 和

34、2 的两束单色光的强度相等,则有:A1=1 bc A2=2 bc AA1A2(12)bc A与吸光物质浓度成正比,这是用双波长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2.两组分共存时的分别测定,当两种组分的吸收光谱有重叠时,要测定其中一个组分就必须设法消除另一组分的光吸收。 例如,测定苯酚(X)与 2,4,6三氯苯酚(Y)混合物中的苯酚。当选择苯酚的最大吸收波长2 为测量波长时,三氯苯酚在此波长处也有较大吸收,产生干扰。为此,在波长 2 处作垂线,它与三氯苯酚的吸收曲线相交于一点,再过此交点作一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它与三氯苯酚的吸收曲线相交于 1 和1两点,这几个交点处的吸光度相等。如果选择波长 1

35、或1作为参比波长,则可以消除三氯苯酚对苯酚测定的干扰。,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微量成分含量的测定,例: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微量铁()(紫红色),标准溶液是由 0.216g NH4Fe(SO4)212H2O 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 配制成的,根据下列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标准铁溶液体积V/mL 0.0 2.0 4.0 6.0 8.0 10.0 吸光度 A 0.0 0.165 0.320 0.480 0.630 0.790 某试液 5.00mL ,稀释至 250mL。取此稀释液 2.00mL ,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测定吸光度,测得 A=0.500。求试液含铁量(单位: mg/mL)。铁铵矾的分子量为 482.178。,解:铁标准溶液浓度 : 根据铁标准系列的吸光度 A 及体积 V 做标准曲线:,标准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