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555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2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双相障碍ppt课件.ppt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者:郝伟,第一章,绪论,作者:李晓晶,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九章,双相及相关障碍,一、流行病学,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临床分型,五、病程与预后,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七、治疗与预后,重点难点,双相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双相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程特征及预后。,流行病学,一,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报道的患病率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我国12个地区:1982年,患病率仅为0.042%中国台湾(19821987)患病率为0.7%1.6%香港特别行政区(1993)患病率男性为1.5%、女性

2、为1.6%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显示,1990年双相情感障碍排第18位,而在我国,双相障碍排在第12位。,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精神病学(第8版),病因和发病机制,二,1. 家系研究双相障碍患者的生物学亲属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一)遗传与环境因素,2. 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关于本病的遗传方式,有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显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和异质性遗传等假说,但均未获得证实。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模式。,精神病学(第8版),病因和发病机制,3. 分子遗传学研究4.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5-羟色胺(5-HT)

3、假说2.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假说3. 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4. 其他,(二)神经生化因素,精神病学(第8版),病因和发病机制,(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四)脑电生理变化(五)神经影像改变,临床表现,三,精神运动性改变(1)焦虑(2)运动性迟滞或激越2. 生物学症状(1)睡眠障碍(2)食欲下降(3)精力缺失(4)其他躯体不适,(一)抑郁发作,精神病学(第8版),临床表现,(二)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其他症状,(三)混合发作,(四)其他症状,临床分型,四,(一)双相障碍,双相I型(BP-I):只有

4、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双相II型(BP-II):指有明显的抑郁发作,同时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精神病学(第8版),临床分型,(二)环性心境障碍,病程和预后,五,双相障碍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一般呈发作性病程,好发于春末夏初。多数患者具有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只有10%20%的患者仅出现躁狂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自然病程是数周到数月,平均3个月左右。有的发作只持续数天,个别可达10年以上。部分患者的病程可呈自限性,轻度发作即便不加治疗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自发缓解。首次发病起病年龄较早,平均发病年龄一般不到30岁,可

5、见于任何年龄,但大多起病于50岁以前。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均有很大变异。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虽然双相障碍有自限性,但如果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复发率是相当高的。,精神病学(第8版),病程和预后,诊断与鉴别诊断,六,1. 症状特征 躁狂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涨为主要表现,伴有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性欲亢进、食欲增加等。抑郁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伴有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早醒、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抑郁心境晨重晚轻的节律改变等。2. 病程特征

6、多为发作性。3. 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多无阳性发现。,(一)诊断要点,精神病学(第8版),诊断与鉴别诊断,(二)诊断分型,1. 双相障碍双相型I型障碍:仅有一次或多次躁狂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的发作性情绪障碍。躁狂发作是持续至少1周的极端情绪状态,以及不同情绪状态(即情绪不稳定)之间的快速变化。混合发作的特点是在绝大多数日子里(至少2周),出现显著的躁狂和抑郁症状之间的混合或非常快速的交替。双相型障碍:是由一种或多种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种抑郁发作所定义的发作性情绪障碍。轻躁狂发作是持久的情绪状态(至少4天),症状一般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且仅体现于个体行为的改变,并不严重到导致功

7、能明显受损。抑郁发作的特征是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的情绪,兴趣减少,伴有其他症状。没有狂躁发作或混合发作的既往史。,精神病学(第8版),诊断与鉴别诊断,(二)诊断标准,精神病学(第8版),诊断与鉴别诊断,2. 环性心境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反复出现轻度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心境不稳定至少2年,其间有轻度躁狂或轻度抑郁的周期,可伴有或不伴有心境正常间歇期,社会功能受损较轻。,1. 继发性心境障碍2. 精神分裂症3. 其他,(三)鉴别诊断,精神病学(第8版),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七,1. 双相躁狂发作2. 双相抑郁发作,(一)双相障碍的治疗,原则: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长期治疗、心境稳定剂为基础、联合用药、定期检测血药浓度。,(1)药物治疗: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性药物;苯二氮类药物(2)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精神病学(第8版),治疗与预防,(1)心境稳定剂(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3)双相抑郁:治疗中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问题,(二)预防复发(全病程治疗),01,02,03,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双相障碍概要,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与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