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687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汇总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一、了解孔子及论语,理解论语十则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二、熟练背诵论语十则。,论( )语 不亦说( )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诲( )女( )知之乎是知( )也 弘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其恕( 乎,试试看,谁读的准,课前展示:,你读对了吗? 论(ln)语 不亦说(yu)乎人不知而不愠(yn) 三省(xng)吾身传(chun)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wng )思而不学则殆(di) 诲(hu)女(r)知之乎是知(zh)也 弘毅(y)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o)也 其恕(sh)乎,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2、字仲尼,春秋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圣”、“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据孔子自述,他十五岁时就以学为志,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到三十岁时,所学已颇有成就。曾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但终究未能如愿。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先河, 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的第一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

3、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世界的孔子,孔子是中国的,孔子又更是世界的。尤其对于一直尊崇孔子的韩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孔子在韩国也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除了孔庙以外,全国200多所“乡校”也要同时进行祭孔典礼。,儒林圣地成均馆位于汉城古代王宫景福宫东北侧的成均馆建于1398年,是韩国著名的儒学研究教育中心。成均馆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庙,庙内建有神圣的大成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孟颜曾等37位先圣和韩国36位先贤的牌位。据记

4、载,韩国大约在1600年前(公元372年)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就开始了纪念孔子的释典,并一直延续至今。在韩国,“释奠大祭”被誉为是儒林追悼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的最大的盛典。,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注意句读,听,要求: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自学指导一:,结合所学知识及课下注解翻译,译,自学指导二:,要求:,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5、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时常,“悦”的古字,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生气,发怒,这里指有道德修养的人,连词,表转折,却,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复习,论语中特指孔子,连词,表顺承,然后,代词,代所学过的知识,省略句,省略之,代我自己,也,介词,从,快乐,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思考:1、这一则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习方法与个人修养。,翻译课文,不亦乐乎,2、这一则包含了哪个成语?,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为人

6、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 不 习乎?”,我,名词作状语,每天,虚指,多次,检查,反省,替,办事,尽心竭力,交往,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固定句式:“不乎?” 译作“是不是呢?”,曾参,wi,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成语积累:,三省吾身,翻译课文,阅读理解,1、通过这则材料以及补充的材料,你认为曾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习(温习)。,2、这一则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个人修养和学习方法。,、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以 为 师 矣。”,形作名,旧的

7、(知识),领悟,可以,凭借,(这一点),作为,了,翻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连词,表顺承,进而,形作名,新的(知识),(之),省略句,省略“之”代“温故 而知新”。,翻译课文,阅读理解,1、这一则说了哪方面的问题?,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习旧课,领悟新知。,2、这一则包含哪一个成语?,温故知新,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则殆。”,迷惑,有害,连词,表转折,“却”,就,翻译课文,连词,表转折,“却”,学 习,辨正统一,停 殆,迷 惘,思 考,讲述

8、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阅读理解,这一则说了哪方面的问题?,“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5、子曰:“由,诲 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教导教诲,同“汝”,你,代词,代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代词,代指所学内容,这,“zh”,通 “智” ,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知道,姓仲名由,字子路,明白,就是,翻译课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翻译课文,思考讨论:

9、这一则说了哪方面的问题?,6. 子曰:“见 贤 思齐 焉,见不贤,翻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而内 自省也。”,形作名,贤人,相同,平等,内心,自我反省,语气词,无实义,连词,表顺承,可译作“就”,见贤思齐,成语积累:,翻译课文,7.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他们那些短处要引以为戒加以改正。”,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指,走,必定一定,兼词,相当于“于+此”,在其中,选择,代词,他们,优点,长处,顺从,学习,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连词

10、,表顺承无实义,代词,代善者,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成语积累:,翻译课文,小 结,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8、曾子曰:“士 不可以不弘毅,,翻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死了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学问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

11、己的使命,停止,连词,表并列,重大,连词,表顺承,无实义,刚强,勇毅,阅读理解,1、这一则说了哪方面的问题?,本则讨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人们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2、这一则包含了哪些成语?,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翻译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指示代词,这样,凋谢,(碰上)寒冷的冬天,助词,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课文,岁 寒,常 青,(困难),其他树木,(小 人),(君 子),松 柏,凋 落,(变 节),(保持节操),阅读

12、理解,1、怎样理解这一则的深层含义?,梅花香自苦寒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讨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 人要能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才能成就大事。,阅读理解,2、这一则说了哪方面的问题?,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 以终身,翻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 己所,不欲,勿 施 于人。”,奉行,副词,大概、也许。表推测语气,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思想。即“恕道”,想要,施加,给,一个字,用来,代词,代这句话,不要,翻译课文,“仁”,“忠”,做

13、,“恕”,不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阅读理解,这一则说了哪方面的问题?,谈个人修身做人的道理: 忠恕之道。“忠”的要求是该做的必须做,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不该做的就不做,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成语积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总结,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分类总结,修身做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分类总结,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

15、中应进行借鉴、参考。,小结:,课堂练习,请根据以下提示的语言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16、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堂练习,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课堂练习,文言知识归纳,学而时习之。,时,时常习,复习,故时有物外之趣。,日,名作状,每天。,能张目对日。,重点文言实词,日,太阳。,时,常常,吾日三省吾身。,时,日,为人谋而不忠乎。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以丛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仁以为己任。,为,为,替。,为,做。,为,是。,为,作为。,为,被。,(wi),(wi),为,因为。,

17、为,因为。,为,作为。,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诲女知之乎。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之,代词。,助词,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表顺承。不译,或译为“然后”,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表并列。“而且”、“并且”。,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一词多义,择其善者而从之必细察其纹理神游其中蹲其身其恕乎,其,其:他(它)的,他们(它们)的。,那。,自己。,大概,也许。,一词多义,可以为师矣可以终身行之者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可以,用来,能够,可以,凭借,一词多义,文言代词,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吾,人称代词,我。,女,同“汝”,人称代词,你。,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通假字,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负担沉重,路程遥远。,到死为止。,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成语积累,不也很快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