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301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培训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川区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纵四路道路工程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工程概况32.编制依据与原则32.1编制依据.32.2编制原则33.控制网现状33.1平面控制网现状43.2设计院提供控制点成果44.人员设备配置45.测量工作程序56.测量控制点的移交及复测66.1测量控制点的移交66.2测量控制点的复测66.3测量控制点期间复测77加密控制网测量77.1控制测量工作程序77.2勘探、选点及埋点77.3控制点的保护97.4平面控制测量107.5高程控制测量137.6控制网施工过程复测168.施工测量168.1施工测量准备168.2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178.3桥梁施工测量178.4道路施工测

2、量218.5排水管网施工测量249.沉降及变形观测269.1沉降观测269.2变形观测2810.竣工测量2810.1道路竣工测量2910.2桥梁竣工测量3010.3附属结构竣工测量3110.4地下管线竣工测量3111.质量保证措施31 11.1测量控制精度.3111.2施工测量质量技术控制3211.3成品保护3311.4测量注意事项3311.5测量记录3312.安全保障措施331.工程概况 南川区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纵四路道路工程位于规划区西侧,为连接现状凤嘴江北侧白果坝安置房和南侧工业大道的重要区域南北向联系次干路。本工程,采用城市次干路的建设标准,设计车速40km/h,规划红线宽度24m,双向

3、4车道,道路全长448.856米,其中设桥梁一座,跨越凤嘴江,桥跨结构布置为145m预应力砼箱梁,斜交15度,桥梁起点桩号K0+310.00,终点桩号K0+366.00,桥梁设计全长56.0米,桥宽24米。该工程位于南川区工业园区龙岩组团内。2.编制依据与原则2.1编制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 CJJ/T8 2011(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16(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 2015(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TF50 2011(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6)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7)重庆市南川区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纵四路道

4、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2编制原则满足相关测量规范中规定的测量精度和要求,不影响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施工。3.控制网现状两阶段施工设计图文件表明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0800,投影面高程0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1平面控制网现状本标段设计院移交的平面首级控制网控制点有8个: Nc556、Nc557、 Nc560、 Nc478、Nc479、A1、A2、A3,均为图根点。平面控制点同时也是高程控制点,设计院提供的本标段全线高程控制点成果等级均为四等水准。3.2设计院提供控制点成果设计院提供的本工程平面控制点测量成果见下表

5、:点名等级坐标X坐标Y高程H标类备注Nc478图根点3230641.782413351.018515.815刻石 四等平面/四等高程Nc479图根点3230585.672413084.328518.823刻石四等平面/四等高程Nc556图根点3231030.259412967.235516.943刻石联测加密点Nc557图根点3231023.309412749.535522.075刻石四等平面/四等高程Nc560图根点3230702.425412966.056517.489刻石联测加密点A1图根点3230770.121413111.032518.999临时一级平面/四等高程A2图根点32309

6、27.332413097.438520.521临时一级平面/四等高程A3图根点3230851.084413202.062511.091临时一级平面/四等高程4.人员设备配置 纵四路工程规划红线宽度24m,双向4车道,道路全长448.856米。其中设桥梁一座,跨越凤嘴江,斜交15度,桥梁设计全长56.0米,桥宽24米。该工程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电气、交通等工程。测量任务繁重,因此要准备好仪器设备,配置好人员以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测量前务必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有关测量规范;编写测量方案;进行现场踏勘及各项审核手续的报验。准确计算道路中线、边线坐标、设计高程等内业数据。(1)仪器设备如下表 设

7、备型号规格精度数量校检日期全站仪宾得R202NE2(2mm+2ppmD)1台2017.7水准仪DS323mm1台2017.7钢尺50m1mm1把2017.7钢卷尺7.5m1mm4把2017.7对讲机2台(2)人员组织 技术负责人: 樊永友测量负责: 杜亮辅助测量成员:余滢5.测量工作程序为更好地做好本项目的施工测量工作,测量人员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测量工作,测量工作的工作程序如下图示: 6.测量控制点的移交及复测6.1测量控制点的移交(1)测量桩位交接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交桩,交桩要有桩位平面布置图,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2)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的

8、大小确定,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3)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4)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6.2测量控制点的复测业主将各平面控制点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移交后,我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对各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进行开工前复测,并对移交的平面控制成果及高程控制成果进行评价,编制复测报告。平面控制网精度及高程控制点精度符合

9、设计的要求,才能使用移交的控制点成果进行次级平面控制网的加密及测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将情况汇报业主,由业主请勘测设计单位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6.3测量控制点期间复测在施工过程中,本标段每半年进行一次控制点平面坐标及高程的复核测量,编写复测报告,报送监理审核、审批。测量的控制点涵括施工范围内的所有控制点。7.加密控制网测量7.1控制测量工作程序7.2勘探、选点及埋点首级控制复测完成后,为满足施工放样需求,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7.2.1加密控制点选点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密控制点均匀布设在主线两侧

10、,并在施工范围外,距路边线15m以内,导线上相邻两点必须通视、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要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后期便于加密。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已有点位分布:本工程设计院共提供8个图根点,其中Nc556、Nc557二个导线点位于工程起点附近的右侧安置房环路的人行道上,Nc560位于凤嘴江北岸的园区道路停车场旁,Nc479距离工程终点左侧约11m,Nc478位于工程左侧的工业大道南向人行道上离Nc479点大约272m ,A1距离南信集团南侧右下角的右侧约42m处,A2距离工程的片石上料台右侧约36m处,A3位于凤嘴江沿岸的人行便道A1与A2中

11、心处。加密点埋设情况:ZD1在南信集团南侧右下角的大树下;ZD2在工程大桥0#桥台左侧的石头上;ZD3在南信集团中间道路与本工程的交接处;ZD4在工程的片石上料台上;ZD5在工程起点的北侧人行通道上,距离起点约15m。控制网布设示意图如下:7.2.2加密控制点的埋设本项目全线经过平地、水凼、河等不同地质条件段,根据所选点位所处位置地质情况,基础埋深不小于30cm,基础直径不小于30cm,基础采用混凝土埋设并捣实抹平,保证埋设的控制点不位移、不沉降。加密控制点埋设示意图:加密控制点的中心标志采用22螺纹钢制作,中心刻有清晰的“十”字丝,刻痕深不小于2mm,。控制点埋设完后,在控制点基础顶面清晰标

12、识点号,并做好点之记。控制点埋好且待稳定后方能进行观测。7.3控制点的保护在控制点周围设排水,避免控制点因积水而沉降。向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班组对本项目所有控制点进行交底,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害控制点。对本项目所有控制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发现有不利于控制点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制止。若发现有控制点被损害,应重新埋设和测量控制点。纵四路测量控制点交底单:控制点名称坐标高程距道路中心线距离X(m)Y(m)H(m)左侧(m)右侧(m)所在里程点之记(绘简图并描述点位所处环境)注:测量控制点是施工测量的重要基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接受人又妥善保护测量控制点的义务,当测量控制点遭无意破坏时,接受人应立即告知

13、项目测量负责人。交底人(签): 接受人(签): 交底日期: 年 月 日7.4平面控制测量7.4.1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要求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移交设计施工图显示: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四等平面控制点5个,一级平面控制点3个,控制网联测加密点2个。不能够满足我项目施工需要,所以需要在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基础上进行加密,我项目部按导线一级的精度进行平面加密控制测量。7.4.2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网测量的精度指标与技术要求按规范执行,具体参数见下表: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差

14、一级40.55151/300002101/15000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一级及以下2仪器121812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网等级仪器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度数较差单程各测回较差往返测距较差往返(mm)(mm)(mm)一级10mm级仪器2-1015-7.4.3导线测量(1)水平角观测1)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 格,2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 格。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

15、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 秒。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 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 秒。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2)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 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 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如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3)水平

16、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要求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进行重测,重测应在基本测回完成并对成果综合分析后进行。一测回内2C 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 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4)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5)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2)距离测量1)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测站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四等及

17、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 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2)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3)导线测量成果报告中应提交的资料在导线测量成果报告中应包括以下资料:1)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2)导线观测及成果各项目精度指标分析3)导线控制网网形图4)导线测量观测记录(复印件)7.5高程控制测量7.5.1高程控

18、制测量的等级要求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移交设计施工图显示:本标段平面控制网四等高程控制点6个,控制网联测加密点2个。不能够满足我项目施工需要,所以需要在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基础上进行加密,我项目部按水准五等的精度进行平面加密控制测量。7.5.2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测量按规范执行,具体要求见下表: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符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五等1516DS3单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40以上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n为测站数。水准观

19、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五等DSZ2100大致相等7.5.3高程控制测量的作业要求(1)测量仪器的检验新购置的水准仪及标尺应进行检验;作业前或跨河水准测量前,也应对水准仪及标尺进行检验。作业期间,应按规定对水准仪进行检校:A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i 角应每天检校一次;在作业开始后7 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为稳定,以后可每隔15 天检校i角一次。B数字水准仪i 角应在每天开测前进行测定。若开测为未结束测段,应在新测段开始前进行测定。(

20、2)水准测量观测本工程水准测量观测采用闭合路线,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准测量等级为五等,采用中丝读数法。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应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观测时,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等应符合相应等级观测的技术要求。7.5.4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要求(1)超出规范规定的相应等级限差的观测结果,应进行重测;(2)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观测时发现的,应立即重测;迁站后发现的,应从经检测符合限差的水准点或间歇点开始重测;(3)单程双转点观测中,当测段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可只重测

21、一个单线,并与原测结果中符合限差的这一单线取用中数;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均符合限差时,可取三个单线的中数;当重测结果与原测两个单线结果均超限时,应重测一个单线。(4)当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对路线上可靠性较小的一些测段进行重测。7.5.5水准测量成数据处理 观测高差中加入标尺尺长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路线(环) 闭合差改正,以观测高差为元素,按距离定权,采用间接平差法进行水准 网平差。具体技术流程与要求如下: (1)检查水准点观测数据的完整性;(2)检查水准点数据与测段高差数据的对应一致性; (3)按路线累计测段

22、观测高差、测站数、距离等关键数据; (4)计算每条水准路线的往返高差不符值及每公里水准测量的高差偶 然中误差;其中,M为高差偶然中误差,为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为测段长度(Km);n为测段数。(5)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三等水准观测高差中加入标尺尺长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路线(环)闭合差改正;四等水准观测高差可只进行标尺尺长改正和路线(环)闭合差改正。(6)环闭合差计算及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计算整网构成的所有闭合环线、附合路线进行闭合差计算。利用经各项改正后环闭合差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其中:W 为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mm; F 为水准环线周长

23、,单位: Km ; N 为水准网中环数。7.5.6高程控制测量成果报告应提交的资料(1)水准测量高差计算表(2)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3)水准测量精度分析(4)高程控制网网图(5)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表(复印件)7.6控制网施工过程复测控制网后期施工过程复测周期为半年,仍按原控制网精度进行复测,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对所处环境条件差的控制点,应加大复测频率。复测时,如果发现个别控制点精度超过限差时,及时请监理方处理。8. 施工测量8.1施工测量准备8.1.1技术准备(1)图纸复核工程开工施工放样前,项目测量人员应对认真审阅施工图纸,核对本工程结构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在熟悉图纸时,着

24、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及标高,对比基础、桥台和箱梁、桥面,附属构筑物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及标高,查看其相互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驻地测量监理工程师。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2)放样数据准备提前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工程测量的各项内业计算(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计算后与施工平面图校核,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8.1.2仪器检查在施工测量前应检查仪器各项目精度指标是否正常,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参数配置是否正确,经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施工测量。8.2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25、(1)在施工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木、文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2)应放出设计图纸中桥梁等结构物的中心线位置,并调查其平面位置与高程是否与现况相符,若不相符,应及时向监理及建设单位提出,经其确认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3)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为保证填方段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如遇到路基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

26、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4)路基清表前,均应按纵向50m测设一断面,横断方向610点测量原地面高程。若地形复杂,可以按纵向1020m测设一断面,所有点位及高程数据应记录在册。在清表后,恢复所有点位并测量此时地面高程作为清表后的地面高程。8.3桥梁施工测量8.3.1桥梁施工测量允许偏差(1)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灌注桩基础桩桩位40排架桩桩位顺桥纵轴线方向20垂直桥纵轴线方向40(2)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承台轴线位置6顶面高程8墩台身轴线位置4顶面高程4墩、台帽或者盖梁轴线位置4支座位置2支座处顶面高程简支梁4连续梁2(

27、3)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悬臂施工梁轴线位置跨径100m的4跨径100m的L/25000顶面高程跨径100m的8跨径100m的L/25000相邻节段高差4注:L为跨径(mm)8.3.2施工测量仪器建站现场施工测量仪器建站时,对于平面坐标测量,应至少检核两个已知控制点的设计坐标,对于标高测量,应至少检核一个已知控制点的设计高程,经检核确认建站无误后,方能进行平面及高程放样测量。8.3.3桥梁下部工程放样测量(1)桩基施工测量桩基是桥梁的基础,也是整个测量放样的开始,必须保证正确无误,首先应根据图纸提供的数据核算桩基中心坐标,坐标核算成果要由两人以上核对无误

28、后,坐标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测量放样。桩基中心坐标采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放样,利用至少2 个以上平面控制点进行点位校正。桩基护筒埋设完成后再用全站仪对桩基中心位置进行复测,并对护筒标高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方能进行桩基的开钻施工。平面测量误差控制在1cm 以内,周边放出四个护桩,用混凝土加固保护好。利用护桩可以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性检查桩位的正确性,确保桩基施工过程中桩位的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调整。钻进过程中还应经常检查桩位及桩的垂直度。成孔后,需严格校对孔底高程决定终孔。钢筋笼安装完成后,还必须对其中心进行测量,使其与桩位中心一致,并对钢筋笼位置加以固定。(2)桥台施工测量桥

29、台基坑开挖前要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当基坑开挖到位后,使用水准仪测出桩基顶面高程,以便破除钻孔灌注桩桩头。破除桩头后,要对每根成桩的中心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检查成桩中心位置与设计的中心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限差。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放桥台底或特征点,平面位置严格控制误差在5mm以内。(3)支座垫石施工测量支座是桥梁重要部位之一 ,它要求测量精度较高。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数据计算支座中心轴线位置坐标或支座四个角点的坐标。在桥台顶测设出支座垫石的中心轴线或角点位置 , 并将支座垫石的中轴线用墨线标定出来,供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时使用;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可通过各墩顶水准标志进行高程测

30、设。支座垫石的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并使用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支座垫石的间距;支座垫石顶部高程使用精密水准测量法控制,高程误差不大于2mm,四角高差不大于1mm。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方后可进行下一道工序。8.3.4桥梁上部结构测量(1)现浇箱梁施工测量首先按照图纸设计坐标,在地面上放出桥梁左右翼板边缘线,且测定其架子高程提供给架子班搭架子。支撑架体搭好以后,将对支撑架体进行静载预压。架体上加载前,在支撑架体的横杆上均匀布设沉降及变形观测点,并观测各点的初始坐标及标高,加载到设计荷载的一半是测一次各点的坐标及高程,满载后,每天观测一次,直至架体沉降及变形趋于稳定。计算各点观测值并分

31、析架体沉降及变形情况,为分析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提供依据。模板支撑体系稳定后,在架子上绑好木枋并在木枋上测定箱梁底板左右边线的平面位置及水准高程,提供给木工班搭设模板,为保证线型,直线段及半径大于60米的曲线段每2米测设一个模板控制点,半径小于60米的曲线段每1米测设一个模板控制点。在箱梁底板装好以后,在测定出中轴线平面控制点并复核其水准高程,经自检无误后,才可以进行翼板放样测量。待翼板底模装好之后,依照箱梁测点密度测定翼板左右边缘对称桩号的平面位置及高程(高程以箱梁顶面高程为准控制),提供给木工班,翼板模安装完毕后应该及时复核其边缘平面位置和高程,如与设计有出入,应及时通知木工进行调整,确认

32、无误后,填写好测量报验资料,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检查,确定无误并签字后,方可进行浇注箱梁砼。箱梁顶面高程控制,在钢筋骨架上每隔2米焊接短钢筋,根据翼板上测放的标高控制点确定钢筋顶面高度,并用钢筋顺桥向连接构成振动横梁轨道,确保箱梁顶面高程顺滑,控制箱梁顶面平整度。(2)桥面防撞栏施工测量依据检查并确认无误后的曲线要素,计算防撞栏内边缘坐标,为方便施工并保证线型的完美。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布设与箱梁一致。依据桥面标高控制防撞拦的标高,测设防撞墙标高时,应该在预留的钢筋上抬高10cm测定其高程 ,以提供给木工用砂浆找平防撞栏底部和安装模板,经自检无误后,填写好测量报验资料,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确认无误且

33、签字后,才可以浇注防撞栏。(3)桥面铺装层施工测量在防撞栏上每隔5米测设一组对称的平面里程桩号,并测定好水准高程。并将所测点弹好墨线,经自检无误后,填写好测量报验资料及桥面高程复测记录资料,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确认无误并签字后才能进行桥面铺装层施工。8.4道路施工测量8.4.1路基施工测量(1)路基施工测量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单位规定值及允许偏差土质路基及土石路基石质路基1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沉降差实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2弯沉值mm符合设计要求3纵断高程mm+10,-15+10,-204中线偏位mm30305平整度mm15206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7横坡%0.3且不反

34、坡8边坡-不陡于设计坡度(2)道路原地面断面测量路基工程施工开始前,应测量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原地面断面或地形图,测量时应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详尽的测量出能全面反映地形特征的特征点坐标及高程。测量完成后绘图,并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3)路基中线的测定线路中线的恢复工作,路基中线桩的控制全部由导线控制点进行恢复中桩,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精度,恢复中线一般均将附属构筑物的位置一并定出。中线测定采用全站仪进行道路中线极坐标法放样,极坐标放样的优点在于方便灵活,仪器架设测点可以是任意点,只要选择合适的测站点,则可以避开按传统测量作用方法可能成为路线上视线遮挡的障碍物,放线均为测站上架设仪器直

35、接进行放样定位,则点与点之间互相独立,互不传递误差,从而可保证放样点有较高的精度,作业方法简单可靠。具体方法:路基开挖前,根据路基断面宽度,算出各断面的边桩坐标,在实地放线,放线时,根据路基的各断面的地貌高程和设计路床高程的高差,按设计的边坡值算出放坡宽度,顶好木桩,写好桩号,并写好开挖深度。待开挖到路床标高时,在侧出各断面的左中右高程,准确的开挖到位,同时挖到路床标高后放出左右边线,和顶面的开挖边线刷好开挖的边坡,用挖机压实坡面。保证坡面密实、平整、直顺。填方路基填筑前,方出路基的人行道边线,根据地貌高程与设计路床的高程的高差,按照填方的设计坡比进行放坡,确定填方的坡脚线,每填3米必须根据填

36、筑的高度放出宽度线,撒好灰线,收好填方边坡,用挖机斗压实边坡,保证边坡直顺平整。同时放填方坡比线时放宽3050cm,填好后在按设计边坡线收边坡。现场测量成果经技术负责人检查无误后,提交监理工程师复核。8.4.2结构层施工测量(1) 结构层施工测量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基层底基层1弯沉值3110-27210-22厚度(mm)+20-15%+20-15%3平整度12mm15mm4中线高程5mm-155mm-205宽度不小于设计值不小于设计值6横坡0.5%0.5%(2)面层施工测量允许偏差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或允许差实验方法厚度 不超过1次/200m/车道-4mm钻孔检查并铺筑时随时插入量取,每日用混

37、合料数量校核平整度 不大于每车道连续检测1.4mm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检测宽度2处/100m不小于设计宽用尺量纵断面高程3处/100m15mm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横坡度3处/100m0.3%用水准仪检测中线平面偏移 不大于4点/200m20mm用经纬仪检测(3)结构层施工测量结构层施工前,应精确测出各里程断面的高程,其与设计高程进行比较,其差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方能进行结构层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铺装层的铺装边线、厚度及纵横坡度,因此,在直线段每隔10m、曲线段每隔5m测设边线里程桩,并在里程桩上测设出控制标高,严格按照边线控制桩及控制标高进行施工。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

38、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在道路出入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在第二层结构层铺设完成后立即放出路缘石边线,以便开槽挖出路缘石的基础。铺设过程中初压一遍后用水准仪每5m检查顶面高程,高程控制在合格范围内,拉线检测控制平整度。再终压完成。(4)路缘石及路边石测量人行道整型平整后,用全站仪放出各桩位的人行道的路缘石和路边石控制线桩位,用水准仪在桩上测设垫层厚度位置,垫层铺设完成后在放出路缘石、路边石的位置线。用钉子钉位,每个点测出高程,根据设计高程和实测地面高程,算出路缘石、路边石的顶面安装高度。按安装高度挂线安装。(5) 油路铺设测量油路铺设前,对基层清

39、扫干净后放出道路的中心线,用钉子钉好位置,测出每个桩位的高程,算出铺设层的顶面位置,做好标记。挂线时在标记上加松铺厚度。用细的专用钢丝绳拉线控制高度线。按4m分出摊铺宽度线。边线的高度采用路缘石顶面线作为控制线。挂好的钢丝绳控制线保证高程在规范内,线型必须平顺。(6)标线测量油路铺设完成后用全站仪放出道路的中线,直线40m,曲线段加密为5米。用细钉钉位,根据路中线控制其分道线的位置。分道线左右幅对称。8.5排水管网施工测量8.5.1排水管网施工测量允许偏差(1)沟槽开挖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范围点数方法1槽底高程土方20两井之间3用水准仪测量石方20,-2002槽底中线每侧宽度不小于规定

40、两井之间6挂中线钢尺量每侧3点3沟槽边坡不陡于规定两井之间6坡度尺每侧3点(2) 管道基础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范围点数检查方法1垫层中线每侧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每 个 验 收 批每10米测一点,不少于3点钢尺检查,每侧一点高程压力管道30水准仪测量无压管道0,-15厚度不小于设计钢尺测量2砼 基 础 管 座平基中线每侧宽度0,10挂中线钢尺量每侧一点高程-15,0水准仪厚度不小于设计钢尺测量管座肩宽-5,10挂中线,每侧一点肩高208.5.2排水管网施工测量(1)中线沟槽定位根据雨污水管道开挖位置,用设计的检查井坐标定位于在地面上,并用木桩标记。做好横向的检查井位置的引桩,以便井位置开挖

41、加宽。根据顶面的地面标高和设计的井底标高的高差,加结构层厚度,按设计坡比根据各段的管径和工作面宽度的和撒出沟槽的开挖线。根据顶面高程,控制开挖,待接沟底时再准确测设高程。开挖的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完成后再放出管道的中心位置向,每个井中心钉桩,在桩上测好检查井和管道的垫层标高。轴线偏位控制在 50mm 。根据检查井的位置,算出检查井的顶面高程,控制好检查井的砌筑高度和雨水口的预留孔洞。(2)高程测量在各施工工序进行之前进行高程测量以便控制,在各施工工序完成后进行复测。各部位高程测量控制为:井底高程控制在 15mm ;检查井井盖与相邻路面高差控制在+4,-0(mm);雨水检查井与相邻路面高差控制

42、在+0,-4(mm).现场测量成果经技术负责人检查无误后,提交监理工程师复核。 9. 沉降及变形观测9.1沉降观测9.1.1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核对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9.

43、1.2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箱涵等横向构筑物,在箱涵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9.1.3沉降观测控制标准由于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估,来验证和调整设计参数与措施。(1)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2)填筑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3)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9.1.4沉降观测技术要求为达到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建立沉降与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