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0274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DEA模型评估银行并入金控之绩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DEA模型評估銀行併入金控之績效組長:吳曉暐(經四A)89151127* 組長與組員連絡方式:吳曉暐:手機:0910016980,電郵:u9151127webmail.scu.edu.tw:周德芳:手機:0928235648,電郵:maturewoman.tw.tw:王琇惠:手機:0916961957,電郵:candice1212.tw.tw:陳儀嘉:手機:0952916187,電郵:u9151139webmail.scu.edu.tw:許玟婷:手機:0921354822,電郵:u9151143webmail.scu.edu.tw:張郁卿:手機:0921240501,電郵:tition.tw

2、:劉郁伶:手機:0912246105,電郵:yulinglu。組員:周德芳(經四A)89151106 王琇惠(經四A)89151120 陳儀嘉(經四A)89151139 許玟婷(經四A)89151143 張郁卿(經四A)89151147 劉郁伶(經四A)891511572004大學生經濟論壇參與論文摘要台灣金融業併購的招親活動近年來打得火熱。研究期間為民國86年至民國92年,研究主體為10家金控旗下的12家銀行,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銀行併入金控前後經營績效變化,並以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之信評指標,觀察銀行之信評與效率表現的實際情形;透過Malmquist生產力衡量變動情形,且探討BCC模型下銀行

3、信評結果與合併前後生產力變動是否相符。關鍵字:銀行併購、資料包絡分析法、信用評等、Malmquist生產力指標論文目次目錄壹、 緒論4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4二、 研究範圍與限制4三、研究流程5貳、 相關文獻回顧6一、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6二、 銀行經營績效評估與文獻回顧7參、 方法論11一、 資料包絡分析法11二、 Malmquist生產力指數15三、 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特性、限制19肆、 實證模型與結果分析20一、界定投入與產出變數20二、DEA模型之實證分析21三、Malmquist生產力分析29伍、 結論與建議34一、結論34二、建議34參考文獻35中文部份35網站36表 目 錄表4-1 投

4、入產出項之定義說明21表4-2 總技術效率21表4-3 純技術效率22表4-4 規模效率23表4-5 第一等級twAA的銀行(開發、交銀)25表4-6 第二等級twAA的銀行(一銀、華南銀、中信銀、國泰世華、北銀)25表4-7 第三等級twA的銀行(玉山銀、富邦銀)26表4-8 第四等級twA的銀行(中銀、建華銀、台新銀)26表4-9 總技術效率(TE)之npar1way wilcoxon檢定p值28表4-10 純粹技術效率(PTE)之npar1way wilcoxon檢定p值28表4-11規模效率(SE)之分析npar1way wilcoxon檢定p值28表4-12銀行併入金控之時點29表4

5、-13關鍵年(90年)合併之銀行的變動效率值29表4-14非關鍵年(91、92年)合併之銀行效率變動值30圖 目 錄圖1-1 研究流程5圖3-1 總技術、純技術、規模效率說明圖14圖3-2 Malmquist生產力指數分解圖18壹、緒論一、研究動機與目的近十年來政府放寬金融機構設立標準,導致金融業呈現過度嚴重的市場競爭,迫使金融業面臨改革。政府鑒於金融環境惡化,於民國89年12月13日公佈實施金融機構合併法,民國90年6月27日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顯示政府對於金融改革的重視。所謂金融控股公司希望將個別單一的金融機構集團化,透過結合資本及資源,達成金融業的整合,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品質,發揮綜效,

6、以提昇我國金融業之國際競爭力。本組探討的金融機構主體為銀行,欲求銀行併入金控後是否有比合併前好,就好比找親家一樣,銀行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金控實為重要,要找到一個內外兼修的親家才能達到最大效益,有多項模型可作為評估績效之方法,就外部來看,可以中華信用評等公司對銀行所做的信用評等做參考;內部來說,可以DEA模型跑出的效率值做參考。觀看以往文獻,僅單就信用評等或效率分別研究,本篇研究將突破以往研究方法,將兩者綜合探討,供銀行併入金控之探討。就外部信評來說,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授與的信用評等分為兩類:一是對發行人授與的評等,另一則是針對特定的債務發行或其他金融債務所授予的評等,在此我們採用第一種評等,即對

7、整家公司的評等。就內部來說,藉由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及Malmquist生產力所建立的實證模型,來檢視各家銀行在加入金控前後績效是否有差異,並找出銀行未達最佳效率的原因,針對各銀行的情形,作出客觀的觀察與評估。二、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為針對銀行與金控合併前後銀行本身之績效差異,來作簡單的評估,研究對象為國內十二家已併入金控體系的銀行機構。本文採用的資料限制為86年至92年,各銀行或及金控之相關資料。三、研究流程效率分析實證結果分析與探討結論與建議建立實證模型方法論文獻回顧緒論生產力貳、相關文獻回顧一、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由於本研究重心在銀行併

8、入金控前後的績效評估,因此我們選擇國內十家金融控股公司下之十二家銀行為本文之研究對象,以下為金控旗下銀行簡介: (一) 華南金控華南銀行旗下華南銀行前身為株式會社華南銀行,36年正式成立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於民國90年11月14日,經華南銀行與永昌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共同以已發行股份全數轉換方式,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 (二) 富邦金控富邦銀行、台北銀行1.富邦銀行:於民國81年開業,民國90年10月26日,富邦證券、富邦銀行及富邦人壽辦理股份轉換,共同成立富邦金融控股公司,成為富邦金控百分百持股之子公司,92年度總資產為6,928億元。2.台北銀行:民國91年,富

9、邦金控購併台北銀行,躍升為台灣第一大民營銀行。 (三)中華開發金控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旗下中華開發銀行前身為中華開發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48年,為國內第一家工業銀行;於90年12月28日,以一比一換股轉換方式,成立中華開發金控。92年度總資產為2,031億元。 (四) 國泰金控國泰銀行旗下國泰世華銀行為世華聯合商業銀行與國泰商業銀行合併後更名,世華聯合商銀成立於民國60年;國泰商業銀行前身為第一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60年,91年正式更名為國泰商業銀行。分別於民國91年4月22日及12月28日先後加入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合併為國泰世華銀行;92年度總資產為6,59

10、9億元。(五) 玉山金控玉山銀行旗下玉山銀行成立於民國81年,民國91年,結合玉山銀行、玉山票券及玉山證券,玉山金融控股公司誕生。全省擁有51家分行;92年度總資產為3,109億元。(六) 兆豐金控交通銀行、中國國際商銀1.交通銀行:創立於民國前5年,民國64年被指定為工業專業銀行,91年2月4日,與國際證券公司共同成立交銀金融控股公司;92年度總資產為5,907億元。2.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前身為中國銀行,成立於民國1年,60年改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91年12月31日,納入中國商銀及中國保險。 (七)台新金控台新銀行旗下台新銀行成立於民國80年,90年12月7日,與大安商業銀行、台新票券及台証

11、綜合證券設立台新金控;92年度總資產為5,743億元。(八) 建華金控建華銀行旗下建華銀行前身為華信銀行,成立於民國81年,90年9月28日,與建弘證券及金華信銀證券共組建華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九) 中國信託金控中國信託銀行旗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成立於民國55年,於81年改制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內第一大信用卡發卡銀行;91年5月17日成立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於92年度總資產為10,924億元。(十)第一金控第一銀行旗下第一銀行前身為臺灣貯蓄銀行,成立於民國前13年,65年改稱第一商業銀行,87年轉為民營,於民國92年1月2日正式成立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後改納入

12、第一金控集團下之子公司,總資產及第一類資本排名世界前二百大;92年度總資產為14,456億元。二、銀行經營績效評估與文獻回顧(一)評估銀行績效之方式現今的銀行面臨眾多同業強大的競爭壓力,迫切需要客觀公正且具備良好效率性的銀行績效評估方法,以提供管理者做出適當的經營策略,及視為政策執行之依據,利用良好的訂價策略、信用品質及嚴格的各項費用控制,達到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在同業中脫穎而出,因此選擇適當的績效評估方式,對銀行經營方向與其未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有密切關係。針對銀行評估經營績效的方式而言,一般研究多分為財務比率分析法及生產邊界法,其中生產邊界法又包含計量與非計量方法,在計量方法中以隨機邊

13、界函數法較多,非計量方法則以資料包絡分析法為主。第一種財務比率分析法是利用銀行財務指標以因素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來評估銀行經營效率。不過其權數的設定方式過於主觀,且多利用單一投入-產出的比值,不符合生產函數理論架構需基於數個投入組合所產生,因此無法呈現銀行整體的經營效率。第二種隨機邊界函數法,需建構生產函數-成本函數的型態,分析每一家銀行的效率,進而推估銀行經營績效。此種方法雖具有處理外在環境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優點,但須假設誤差項的機率分配,因此函數型態的不同會使推估結果相異。第三種資料包絡分析法,是利用數學方式估算銀行的各種效率值,並建議銀行如何配置最佳技術效率組合。由於其不需要預設生產函數,

14、所以不會出現隨機邊界函數法的缺點,且能有效衡量多項投入與多項產出,在實證應用上相當廣泛。(二)銀行經營績效評估與文獻回顧由於一般銀行經營績效主要以財務比率分析與資料包絡分析法為主,故本研究就將參考的文獻資料分為此兩類加以說明。1.財務比率模式(1)周麗真(1989)該研究以財務比率為前提,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研究對象為23家本國銀行及20餘家全體在臺外商銀行分行,在十九項財務比率中,反覆萃取最能解釋一般銀行財務因素作為評鑑之基準。得到銀行經營績效評鑑基準具可信度及由因素分析法反覆萃取出的銀行財務屬性相當穩定等結論。(2)陳志賢(1999)透過主軸因素分析法,在資本適足性、流動性等的十八項

15、財務變數中,萃取出因素,得到經營績效分數,進行研討商業銀行購併績效之實證研究。其研究對象為7家主併銀行,27家商業銀行。得到併購對併購前經營績效較佳的銀行,在綜合績效、獲利性因素、成長性因素,皆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併購行為對於銀行整體績效而言具有正面影響;購併將導致風險資產的增加,會對資本適足性有不利的影響;購併對於管理能力而言並不具貢獻,因為兩銀行間存在企業文化和人員素質方面的差異等結論。(3)劉和昌(2003)該研究探討台灣地區銀行合併之因素與績效,以1990年以後台灣所發生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與基層信合社間)合併案例為研究對象,並獲得合併前當銀行的經營在資本適足性、獲利性、流動性方面有較佳

16、的表現時成為合併銀行的機率愈大;主併銀行在合併後的經營績效並未改善且從事合併活動之合併銀行與非合併銀行在合併後兩者之經營績效無顯著的差異等結論。2.資料包絡分析法模式(1)鄭曉萍(1998) 該研究生採用DEA來衡量績效,再與實務上的績效考核辦法作比較,以獲得客觀的結果作為參考。結論如樣本銀行之所以無效率,是原因管理當局不當的決策與管理;舊銀行有其穩固的基礎及商譽,是新銀行短期內無法顯示的競爭優勢,新銀行或許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若欲辦識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投入及產出時,DEA可能較考核辦法有用;就實用性而言,考核辦法計算方便、淺顯易懂,使用技術上可能較DEA佳。(2)蔡素琴(2001)該研究對

17、象多為公營銀行與民營銀行、本國銀行與外商銀行,所以擬定以1997年至2000年本國上市上櫃35家銀行為對象。歸納如下結論:個別銀行經營績效之橫段面分析:研究期間中國國際商銀、台新銀、交通銀等經營績效最佳;而高雄中小企銀、高雄銀行、泛亞商銀等最差。個別銀行經營績效之縱段面分析:中國國際商銀、世華銀等八家銀行經營績效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第一銀、大安銀、大眾商銀等十七家銀行經營績效有逐年惡化的趨勢。整體樣本銀行之總技術效率呈現下降的趨勢等。(3)童宗傑(2001)該研究對象為民國80年以後所新通過的17家銀行為樣本,研究結論是經營績效受到逾放比嚴重拖累,其評估金融危機的警訊相當明顯。透過實證分析,認為

18、有半數以上的新銀行未達效率,且處於規模報酬遞增的現象,表示了新銀行仍需要透過合併,將業務及營運規模擴大會更加有利。(4)梁志豪(2001)收集一般銀行與中小企業銀行89年度的投入、產出資料, 並對49家本國銀行進行研究,並以K-W、Median及M-W檢定法加以檢定,其結論如下:當銀行的總資產不同,以總資產在2100億到8000億之銀行表現最好。當銀行的總收入不同,以總收入在150億到500億之銀行表現最好。當銀行的經營性質不同,成立越久的銀行在經營上越佔有優勢。(5)曾瑞雯(2001)探討銀行購併前後的經營績效從民國85年第三季到民國88年第一季的國內銀行篩選了8家樣本銀行。結果可知:投入與

19、產出變數之間存有顯著的正相關,且8家銀行中只有2家的成本效率有提升,作者認為這是銀行併購後,不良放款急速增加,未能使投入資源有效使用有關。作者實證發現銀行成本無效率的來源是來技術的無效率,而不是配置的無效率,因該文的主併銀行大部分為新銀行,規模仍有待擴充。參、方法論一、資料包絡分析法(一)效率之概念效率可視為一種過程,將一組投入要素轉換成產出之過程,指資源配置可以使其產生的淨效益極大的情況。效率在經濟理論中通稱為經濟效率,經濟效率的基本定義為:在不降低任何人效用下的生產與分配,若無法經由調整而增加任何人效用時,該生產與分配即為達到柏拉圖最適境界(Pareto Optimality)的概念。而生

20、產效率係在探討生產者對生產要素的使用及產出的問題。(二)DEA概述在評估廠商經營績效的方法中,邊界分析法為一般所接受也較為客觀之方法。所謂的邊界分析法是利用個體經濟學的理論為基礎,以生產可能集合找出效率前緣,再以此效率前緣為衡量績效之指標。生產可能集合是指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各種可行的投入與產出組合所形成的集合;生產可能集合的效率前緣( efficiency frontier )則是各種投入組合所可能生產的最大產出之集合。而DEA主要透過線性規劃的方式,求出效率前緣,利用此效率前緣來衡量各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生產效率。落於前緣線上的DMU為相對有

21、效率,效率值為1,沒有落在前緣線上的DMU為相對無效率,效率值為0到1之間。在此,DEA所衡量的效率是源自於柏拉圖最適境界,即在無人可以在不損害他人的情況下增加一個人的利益。因此,對決策單位而言,除非增加投入資源或減少其他產出項的產量,否則無法增加產出項的產量。(三)DEA之緣起Farrell是最早探討到生產邊界與效率衡量問題的學者,其分析單一產出的技術效率後,由Charnes、Cooper and Rhode將之擴展為CCR模型,使其能夠處理多元投入與多元產出的問題,並定義為DEA。Farrell與CCR模型均假設為固定規模報酬,但若某一DMU處於相對無效率之下時,可能含有規模不適之因素,所

22、以Banker, Charnes and Cooper改良CCR模型,提出了BCC模型,放鬆固定規模報酬的限制,並進一步把全面技術效率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藉由BCC模型,我們可比較不同的規模報酬之下所計算出來的效率值,並判斷每個DMU是處於何種生產規模報酬之下。(四)CCR模型Charnes、Cooper and Rhode 繼Farrell之後於1978年提出CCR模型,正式定名為資料包絡分析法(DEA),該模型延續Farrell的固定規模假設,以線性規劃法估計生產邊界,然後衡量每一決策單位的相對效率。凡落在邊界上的DMU,即為具最有之效率投入產出組合的DMU,其效率值為1;而其他未

23、落在邊界上的DMU,則稱為無效率的DMU,其效率值介於1和0之間。 假設單位(=1,2,3,)使用第項投入量為,其第項產出量為,則單位之效率可由如下之(3-1)式求得: (3-1) 其中分別代表第個產出項與第個投入項之權重,為受評單位之個數,為投入因子之個數,為產出項之個數。模式(3-1)之效率值是在相同產出水準下,比較投入資源之使用效率,因而稱為投入導向效率。此式為一比率模式,是由產出的加權組合除以投入的加權組合,而權重ur與則由模式決定。其特徵是將權重uk及視為未知,權重會被選定為特定的數值,以使效率值為最大。由於模式(3-1)的目標函數為分數線性規劃形式,除了運算不易外,且有無窮解之虞。

24、因此為解決此狀況,Charnes、Cooper and Rhode(1978)增加一個限制式,將其轉換為線性規劃模式,如( 3.2 ) 式: (3-2) ( 3-2 )式是在投入加權和為的狀態下,極大化產出加權總合。且為更方便求解,所以更進步將其轉換為對偶模式。同時我們透過對偶化的結果,亦可獲得更多的資訊,此對偶模型如下: (3-3) 無正負限制式中分別為差額變數與超額變數,是線性規劃中將不等式轉化為等式所常用的變數。變數乃對應於原問題中之等號限制式,根據對偶性質,此變數之數值可正可負,但實際上此變數代表的是受評單位之效率值,因此其最佳解值一定是正數。因為此模型為投入導向模型,因此值小於1時,

25、表示其要素投入量有過多浪費的情形,必須予以比例化地減少其投入量的使用,其減少的比例為。(五)BCC模型Banker, Charnes and Cooper於1984年提出,主要是擴充CCR模型,深入討論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的問題。由於CCR模型的假設是DMU處於固定規模報酬下之相對效率。然而事實上,DMU可能是處於規模報酬遞增或是規模報酬遞減的狀態,因此DMU的無效率除了可能來自於本身的投入、產出配置不當之外,亦有可能是源自DMU的規模因素。所以若能了解各DMU所處之規模報酬狀態, 將有助於決策者做規模上的調整,進而達到有效率的經營。BCC模型中的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可以用圖3-1來說明。L為投

26、入,Q為產出,則EABC則構成生產前緣,點D已投入L4生產Q,是無效率的,在給定的運作規模下,和點S相比較其獲得的產出水準是相同的,因而點D的純技術效率值為QS/QD=oL3/oL4,純技術效率係代表在特定的產出水準之下,位於生產邊界上的投入與實際收入二者之間的比值。在變動規模報酬之下,我們可以衡量規模效率。如圖3-1,規模邊界為L2ABC。同理,點的規模效率值為QR/QS=oL1/oL3,規模效率係代表在特定的產出水準下,位於生產邊界上的投入與目標值投入之比值。最後,衡量出技術效率值為QR/QD=oL1/oL4,即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二者乘積。即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二者相乘積。即QS/QD=

27、QR/QS=QR/QD。B0LQQASDVRSCRSRCL4L3L1L2圖3-1 總技術、純技術、規模效率說明圖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當投入產出為多項時,則無法以圖形表達,Banker,Charnes與Cooper(1984)將前節CCR模式修正為BCC模式,該模式之投入導向比率形式如下所示: (3-4) 模式(3-4)不易求解,但可經由固定分母之值予以轉換成線性規劃式,形成如下所列投入導向之原問題以利求解。 (3-5) 二、Malmquist生產力指數Malmquist (Malmquist Productive Index,簡稱MPI)主要是用來衡量廠商在不同時期生產力變動的情形。而Fa

28、re(1994)則採用於Caves,Christensen,and Diewert (簡稱CCD)所定義的MPI來衡量TFP成長,藉由將生產力的變動分解為技術效率變動(EC)與技術變動(TC),並舉出如何應用距離函數來計算TFP的主要兩個成分,並以此來探究各銀行生產力變動的原因,以期尋求更積極的改善。首先說明距離函數(Distance Function)的觀念。定義為有m個生產要素投入,s個產出,t=1,2,3,4,.T,表示期數,投入向量為,產出向量為,生產技術為封閉、非空、凸集合,且投入與產出皆可自由處置,則第t期生產技術可以表示為: (3-6)則可依據Shephard(1970)之定義得

29、到產出距離函數: (3-7)產出距離函數為衡量投入固定為及既定生產技術下,產出與最大可能產出之比值。依此距離函數,CCD提出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第t期 (3-8)第t+1期 (3-9)為了衡量技術效率變動、技術變動與總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採用Fare,Grwsskopf及Ross所定義的Mamquist生產力,即 CCD所提的兩個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的幾何平均值,定義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為: (3-10)此指數為固定規模報酬下,涉及兩單期之距離函數,與兩個混合期之距離產出函數,若1,則表示受評估的DMU生產力從第t期至第t+1期有改善;1,表示技術效率改善,1,表示技術

30、進步;1,表示技術效率改善;1,表示第t+1期相對於第t期而言,越來越接近固定規模報酬,或漸漸向長期最適規模逼近;1,則表示第t+1期相對於第t期而言,距離規模報酬越來越遠。在圖3-2中,是利用DEA方法建立出第t期與第t+1期的與的四個效率前緣。假設()與分別為第t期與第t+1期,某一DMU的生產向量,此觀察值所顯示的生產力變動、綜合技術效率變動、技術變動、純技術效率變動與規模效率變動如下:(A) Malmquist生產力指數:(B)兩期間的綜合技術效率變動指數:(C)兩期間的技術變動指數:(D)兩期間的純技術效率變動指數:(E)兩期間的規模效率指數:x0Y(t)=hfgedY(t+1=)c

31、baY 圖3-2Malmquist生產力指數分解圖資料來源:自行整理三、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特性、限制(一)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特性1.DEA可處理多向投入及多項產出之評估,無須預設生產函數與參數估計2.只要DMU採相同計量單位,其目標函數則不受投入、產出之計量單位影響3.DEA模型之權重決定全由模式本身之數學線性規劃所產生,非主觀因素之操作,因此可滿足公平性原則。4.DEA在資料處理上具彈性,可同時處理比率資料與非比率資料5.DEA其所衡量的經營效率結果單一綜合指標衡量效率,可顯示資源之使用狀況,客觀的衡量以避免誤差。6.由DEA所評估之經營效率值及差額變數分析、敏感度分析,可知資源之使用狀況,進而

32、提供管理者相關決策資訊。7.DEA所獲得的效率值為相對效率值,而非絕對效率值。(二)資料包絡分析法之限制 DEA雖具良好特性,但在應用上仍有其限制問題,可分述如下:1.DEA易受極端值之影響,因此樣本裡若有極端值出現,則行衡量結果會有其偏差。對此問題可使用敏感度分析之方式,以不同的樣本數與投入產出項目的方式來衡量,其結果會比較客觀。2.DEA之衡量結果受到DMU是否為同質性所影響。DMU同質性越高,則衡量結果越有解釋意義。3.由於DEA為非參數資料法,引此無法容許隨機誤差之存在。此相關DMU之數據資料需相當準確,否則計算出的效率可能會產生誤差,使衡量的效率值失去其意義。肆、實證模型與結果分析在

33、此章節中,首先界定本研究在DEA模型下的投入與產出變數,接續以Deap 2.1軟體分析國內十二家屬於金控公司旗下之銀行,依據DEA之BCC模式,分析同一時期不同銀行間之相對效率值;再以Malmquist生產力觀察各銀行在8692年間,跨期之效率值變動情形。一、界定投入與產出變數在DEA模型中,若選擇不適當的衡量指標,會因失去代表性而扭曲衡量結果,對銀行業而言,銀行生產過程複雜,並提供多樣化服務,屬於多重產出的產業,故使得銀行投入產出項目難以明確劃分,導致衡量績效的過程更加困難,因此一般在研究上,多使用仲介法來衡量銀行的投入產出變數。仲介法將銀行視為提供金融服務的仲介機構,將所吸收之存款貸放給資

34、金需求者,以獲取利潤。在此過程中,銀行扮演資金仲介者的角色,因此主要以放款金額、投資金額作為產出的要素,而以勞動、資本、營運費用、利息費用作為投入要素。不過,採用仲介法容易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亦未考慮銀行提供的服務性產品及其所耗用的資源成本,且生產是流量的概念,若以資產負債表的存量項目衡量產出,會造成運用上的問題。但仲介法的項目單位易於取得與計算,並能顯示銀行的資產類型、規模差異及多重產出的特性。因此本組選擇此採用仲介法之觀念,將銀行視為一金融仲介機構,利用各種實質投入吸收大眾存款,並將資金轉換為放款、投資。由於在銀行之資產負債表中,資金來源除股東權益、借入款外,主要為社會大眾的存款,包括活期

35、、定期、儲蓄存款,在此方法下所選取的投入項包括:固定資產、 員工人數、存款。於產出項方面,放款包括對政府部門、國內各企業及個人授信,內含短、中、長期放款、貼現,為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時,投資亦為除放款外,銀行的主要生利資產,包括企業投資、公債票券等,因此銀行產出項為:放款、投資,茲將本研究各投入與產出項之定義說明如下表4-1。表4-1 投入產出項之定義說明變數名稱變數定義單位投入變數固定資產有形資產、無形資產新台幣(元)員工人數各年度員工人數人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支票存款新台幣(元)產出變數放款擔保放款合計、信用放款合計新台幣(元)投資長期投資、短期投資新台幣(元)資料來源:

36、自行整理二、DEA模型之實證分析本節依據DEA之 BCC模型,選取民國90年為金控合併年,分析銀行間之相對效率;並以銀行信用評等作為分類依據,分析其與總技術效率(TE)、純技術效率(PTE)及規模效率(SE)間是否具有差異;同時觀察銀行於合併前後,信用評等與效率的關係,藉此探討銀行合併前後之經營績效之不同。(一)效率分析:衡量86-92年,各年度十二家銀行間之相對總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茲將總技術效率列於表4-2,純粹技術效率列於表4-3,規模效率列於表4-4,並加以分析。表4-2 總技術效率(TE)firm86878889909192一銀0.5090.4770.4720.5370.

37、5060.5220.555華南銀0.6120.5710.5550.7760.6110.6180.638開發1.0001.0000.8040.9591.0001.0001.000中銀0.7130.6840.9200.9810.7250.7540.874中信銀0.5450.4800.6800.6620.4380.4490.460交銀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國泰世華0.7510.6631.0001.0000.5940.5570.703北銀0.8210.8191.0000.9520.7700.7690.783建華銀1.0000.6870.7560.7750

38、.6100.6720.682玉山銀0.8400.8520.8170.7710.6280.6170.496富邦銀0.7031.0000.8441.0000.5690.5120.448台新銀0.7331.0000.9080.9070.4580.3520.353平均0.7690.7690.8130.8600.6590.6520.666資料來源:自行整理表4-3 純技術效率(PTE)firm86878889909192一銀1.0001.0000.5171.0001.0001.0001.000華南銀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開發1.0001.0000.8471

39、.0001.0001.0001.000中銀0.8560.8761.0001.0000.9641.0001.000中信銀0.8120.7610.7120.7730.9260.7850.719交銀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國泰世華1.0001.0001.0001.0001.0000.9330.974北銀1.0001.0001.0001.0000.8750.7700.783建華銀1.0000.7521.0001.0000.6310.6850.702玉山銀0.9740.9351.0001.0000.6470.6280.511富邦銀0.7561.0001.00

40、01.0000.5870.5240.466台新銀0.7981.0001.0001.0000.5710.3790.391平均0.9330.9440.9230.9810.8500.8090.795資料來源:自行整理表4-4 規模效率(SE)firm86878889909192一銀0.5090.4770.9130.5370.5060.5220.555華南銀0.6120.5710.5550.7760.6110.6180.638開發1.0001.0000.9490.9591.0001.0001.000中銀0.8330.7810.9200.9810.7520.7540.874中信銀0.6720.6310.

41、9550.8560.4730.5710.641交銀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國泰世華0.7510.6631.0001.0000.5940.5960.721北銀0.8210.8191.0000.9520.8800.9990.999建華銀1.0000.9140.7560.7750.9670.9820.972玉山銀0.8630.9110.8170.7710.9700.9820.972富邦銀0.9301.0000.8441.0000.9700.9780.963台新銀0.9181.0000.9080.9070.8020.9290.904平均0.8260.8140.8850.8760.7940.8280.853資料來源:自行整理1. 總技術效率(TE)之分析:由表4-2可知,交銀合併前後總技術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