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1154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三 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李黎波,考研大纲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第三节 人的

2、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1、自然属性:自然的生命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外表也是特殊的人类的外表),2、精神属性:人有意识;人有文化;人有能动性和自由,精神生命是人的根本特性(人扬弃了动物的自在本能,成为自为存在,能动的改造世界),3、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处于社会关系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绝对的精神生命自由就是每个人的不自由),一、哲学基础,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的生命之三维,其中每一维都是全息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和嵌套、相互融通,共同

3、构成人的完满的生命。,(二)人的本质,第一,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的统一 (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表现出精神性和社会性)第二,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从过去和历史中走来,生活在未来)第三,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生命有限,追求无限,意识使人超越有限,走向无限)第四,社会性与个性的统一 (人创造了社会,社会约束着人的行为,社会性是适应,个性是超越),二、心理学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二)智力发展理论(三)道德发展理论(四)人格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适应外部环境,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不再依赖于动

4、作,而是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与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一阶段儿童不再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1)桑代克绘制的学习能力和年龄的变化关系曲线:学习能力在23岁到高峰,直到45岁(2)布卢姆:17岁的智力水平为100%,5岁前达到50%,5到8岁增长30%,8到17岁20% 后人根据这个理论做跟踪调查发现13岁前智力直线上升,25

5、岁到高峰,26到36保持高原水平,36岁后下降。,(1)前道德阶段(04岁)。儿童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以为自己就等同于外界,没有和外界共处的规则意识。(2)他律阶段(48岁)。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依据外在的规则做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受自身之外的道德规则所支配,具有被动性和客体性。(3)自律阶段(812岁)。这一阶段的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而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

6、人的权威或霸权。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1)口唇期(Oral Stage)(01岁)得不到满足会贪吃、酗酒、接吻、指责、讽刺等。(2)肛门期(Anal Stage)(12岁)不限制会慷慨、肮脏、浪费、无秩序;过分限制会吝啬、洁癖、强迫性等。 (3)性器期(Phallia Stage)(35岁)本能受压抑会形成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4)潜伏期(Latency Stage)(612岁)躲避异性活动以和同性在一起为主。 (5)生殖期(Genital Stage)(1220岁)异性恋为主,三、社会学基础,(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过程(三)影

7、响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发展个体社会性的过程。它使一个自然人转变成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承担一定的角色,履行一定责任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心理学家R哈维特斯(Havihurst.R)按年龄把人生分为六个阶段,并具体描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家庭的影响 2学校的影响 3同伴群体的影响 4社区和工作岗位的影响 5大众传媒的影响,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二)外铄论(三)差距论,(一

8、)内发论,孟子 :“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苏格拉底:“产婆术”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二)外铄论,荀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洛克: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华生 :人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领袖、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全然不顾人的内在需要。,(三)差距论,人的发展既不是纯粹的外界刺激造成的,也不是纯粹内在的自发的需要造成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统一,是主体反映外因,通过内部矛盾的对立统

9、一而实现的。,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二)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教育方法和手段不同。(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做到适时而教。(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儿童各种能力和非智力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2岁半左右是幼儿记数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起。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10、34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68岁是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岁半左右是幼儿开始对知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

11、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7岁左右是幼儿多路思维开始形成的关键期。7岁左右是幼儿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幼儿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幼儿自我控制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幼儿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幼儿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形成萌芽的关键期。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关键期。,第三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物质基础)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自然)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社会) 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

12、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遗传素质也将逐渐发生变化。 但是,我们在强调遗传作用重要性的同时,不能无限度地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作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

13、积极和消极之分。(3)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必然要经过人的选择,并通过实践活动做出反应。,鸡人苏吉特-库玛,9岁那年,斐济人苏吉特-库玛被人发现时,他像鸡一样啄食,像鸡一样蹲着休息,和人说话时,发出“咯咯”的声音。 据报道,库玛可能是在6岁到9岁间被关进鸡笼的,在此期间,他几乎没有与人打过交道。,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轻一代健康成长。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4、学校教育要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1.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2.学校教育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3.还应积极协调各个方面的影响,争取学生家庭、社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协同一致地去教育学生,发挥多方面力量的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 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二,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 动力。第三,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 的能动性。,问题,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是教育的产物。,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错,这是美国.霍尔的话,片面强调了遗传的作用,否认了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错。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片面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否认了遗传素质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是教育的产物。,错,这是哲学家康德的话,片面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否认了遗传素质和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