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356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建议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曲线运动教学建议,李天印2011-2-23,一、课程标准要求,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二、课时安排建议(12课时),1曲线运动1课时2平抛运动2课时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2课时4圆周运动1课时5向心加速度1课时6向心力1课时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课时总结、检测、讲评2课时,四、教学建议,以创设问题学生思考为主线以教师点拨学生活动为核心以学生落实知识应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 教学案例,第一节 曲线运

2、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曲线运动的概念2、曲线运动的条件3、曲线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问题1:什么是曲线运动?问题2:物体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 问题3: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问题4: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问题5:实例分析,怎样确定蜡块的位置和速度?,曲线运动实例,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验:(1)教材P6图5.1-11钢球在磁铁吸引下怎样运动?(2)演示抛球运动(3)教材P6图5.1-12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1.提出问题:质点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C.曲

3、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D.质点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a0, F0,运动和力的关系,曲线运动位移的确定,如何确定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和大小?,理论探究: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从割线到切线).,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描述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的方法,坐标系位置(位移)轨迹速度,运动的合成(位移、速度、加速度):平行四边形定则.,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 ) x = vxt y = vyt轨迹消去t y =x速度v = tan=,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问题与练习.,题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及某点速度的方向.题2. 体会速度矢量的

4、角度变化,为加速度的学习做准备.题3.较难.已知受力情况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课堂练习,2.质点在一平面内沿曲线由P运动到Q, 如果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1.曲线运动的条件.2.力F、加速度a、速度v之间的关系.,【D】,第二节 平抛运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平抛运动的概念(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2、平抛运动的描述(速度、位移、轨迹)3、一般抛体运动(研究方法类比平抛运动),问题1:什么样的运动是抛体运动?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各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问题2:怎样计算平抛物体运动的速度?问题3:怎

5、样计算平抛物体运动的位移?问题4:怎样证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是等时的?问题5: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问题6:推导一般的抛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分析平抛运动,引导学生用解平面内运动的思想方法解平抛运动.(1)建立坐标系.(2)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3)分析小球在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情况.(4)得到不同方向的运动规律.(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不同时刻的位移和速度.,平抛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求解:水平方向: Fx=0, ax=0竖直方向:Fy =mg,ay =g,vy0 =0位置: x = v0t; y = gt2 位移:r= tan=轨迹:消

6、去t,平抛运动的规律,位移:r= tan =速度: vx =v0; vy =gt v= tan =,注意位移与速度tan= 2tan,平抛运动的规律,例题(课本例题2):将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从高为10 m的高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的阻力,取g=10 m/s2.1.求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t;2.求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x;3.求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4.如果增大平抛的初速度v0, t、x、分别怎样变化?5.如果增大平抛的高度h, t、x、分别怎样变化?,飞行时间是由竖直分运动决定的, 由高度决定.,平抛运动的规律,例题: 在倾角=30的斜面, 将小球从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

7、落在B点,不计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的飞行时间t以及AB间的距离l;(2)从抛出开始经过多长时间t小球与斜面之间的距离最大?(3)物体在B点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4)设小球落到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增大平抛的初速度, 怎样变化?,1.x=lcos, y=lsin2.速度的分解3. tan =2tan4. = -,不变,平抛运动的规律,例题:飞机以150m/s水平速度匀速飞行, 某时刻让A球落下,相隔1s又让B球落下,不计阻力,在以后的运动中, 两球位置关系为A.A球在B球前下方B. A球在B球后下方C. A球在B球正下方4.9m处D. A球在B球正下方,距离逐

8、渐增大,区别平抛物体的轨迹与空中物体排列的图样.,*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钟速度的变化量总是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a=g 恒定不变v=gt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第三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本节课定位: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课建议:1、教师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2、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得出研究结果。,问题1:怎样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问题2:怎样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问题3:怎样计算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问题4:研究平抛物体运动都有哪些方法?,验证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平抛竖落

9、仪:判定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改变高度和初速度(1)同时落地只能说明可能是自由落体运动.(2)只有在任意高度上同时落地才能说明结论.,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1.平抛实验仪.2.二维空间-时间描迹仪 .3.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拍照打印后描点),提醒学生注意:调整实验装置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释放?怎样确定O点的位置?重垂线的作用是什么?,时间间隔T已知,判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测各点的x、y坐标计算 y=ax2验证平抛运动规律,不能省略.,测量平抛初速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做y-x2图象, k=g/2v02,如果改为探究实验?,1.平抛竖落仪:探究竖直方向运动规律.2. 平抛

10、实验仪:描绘运动轨迹.3. 根据轨迹探究水平方向运动规律. y1:y2:y3=1:4:9 x1:x2:x3=1:2:3,(二维空间-时间描迹仪或闪光照片),其它实验方法,问题与练习1、2,调节木板的高度,使y1:y2=1:4测x1、x2,验证x1:x2=1:2,调节墙到重垂线的距离,使x1:x2=1:2测y1、y2,验证y1:y2=1:4,其它实验方法,说一说:某同学使小球沿课桌面水平飞出,用数码相机来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录像(每秒15帧),并将小球运动的照片打印出来.请问:他大约可以得到几帧小球在空中的运动照片?,强化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是由高度决定的,与初速度无关.,闪光照片的数据处理,1.

11、图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T=0.1 s. 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g=10m/s2,求:(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2)小球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y1: y2: y3=1:3:5y=l=gT2/2,v0=1.5m/svc=2.5m/s,闪光照片的数据处理,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闪光照相法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T=0.1 s. 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 取g=10m/s2,求(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2)小球在b点的速度.,y1: y2: y3=1:2:3y=l=gT2,v0=

12、2.0m/svb=2.5m/s,第四节 圆周运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问题1:你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那些圆周运动的实例?问题2:线速度是怎样描述做圆周运动的快慢的? 问题3:角速度是怎样描述做圆周运动快慢的?角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问题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与角速度是什么关系?,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1.举例说明什么是圆周运动.2.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1. 比较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2. 比较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3. 比较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4. 比较物体

13、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几点说明:1.平均线速度v=l/t t0,瞬时线速度v=l/t2. t0, l r, 线速度就是前面学过的速度.(相对转轴)3.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4. 质点的运动快慢用线速度来描述;角速度是描述半径绕圆心转动的快慢.,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换一种教学方法?,1.给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相等的时间内质点通过的弧长(半径转过的角度)相等.2.比值定义给出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定义:3.说明线速度和角速度的物理意义.4.推导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关系式的应用,课堂练习1(问题与练习3):A、B两点分别位于大小轮的边

14、缘上,C点位于大轮的中点,大轮的半径是小轮的2倍,它们之间靠摩擦传动,接触面不打滑.请在A、B、C三点中选择有关的两个点,具体说明公式v=r的以下三种变量关系:(1) v相等,跟r成反比;(2) 相等,v跟r成正比;(3) r相等,v跟成正比;,vA= vB; A= C,第4节 圆周运动,课堂练习2(问题与练习4):图为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 s转1 圈,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还需要测量哪些量?请在图中标出来,并用这些量推导出自行车前进速度的表达式.,r1=20cm,r2=10cm, r3=35cm, T1=2 s.,1.车前进的速度等于后轮的线速度vC .

15、2.vA=vBAr1= br2=2r1/T1 B=CvB/r2= vC/r33.,第4节 圆周运动,补充练习3:设雨伞表面为水平面,且水平放置,雨伞边缘半径为r,且高出水平地面h.当雨伞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时,雨滴从边缘飞出后在地面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大圆.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大圆半径R.,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2.空间几何关系.,第五节 向心加速度,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切向加速)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3、尝试推导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表达式。,问题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问题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指向哪里?

16、表达式什么?问题3:向心加速度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问题4:怎样理解向心加速与半径成反比?向心加速又与半径成正比?,教学要点:1. 怎样建立向心加速度概念?*2.怎样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3. 会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解决问题.,新教材从运动学的角度给出向心加速度,突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加速度的本质含义.然后,在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并通过圆锥摆实验来验证向心力公式.,建立向心加速度概念,思考与讨论: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率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D.匀速圆周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1)地球绕

17、太阳运动,地球所受的力指向什么方向?(2)小球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所受的合力指向什么方向?(3)花样滑冰男运动员手拉女运动员在冰面上做圆周运动,如果放手会有怎样的结果?,相信学生的直接经验.从力推知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降低难度.,从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的定义:a=v/t 抓住速度的变化量v=v2-v1,速度变化的方向,v=v2-v1的方向是v1矢量末端到v2矢量末端的有向线段.,课堂练习,1. (思考与讨论)(1)从公式an=v2/r看, an与r成反比;(2)从公式an=2r看, an与r成正比.图中A、B、C三点中,其中哪两点适用于结论(1)?其中哪两点适用于结论

18、(2)?,2.设r1:r2: r3=2:1:4. (问题与练习3)(1) vA:vB:vC=1:1:4(2) A:B:C= 1:2:2(3) nA:nB:nC= 1:2:2(4) aA:aB:aC= 1:2:83.设后轮边缘的C点的向心加速为0.1 m/s2,求A、B两点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问题与练习4),要点: vA= vB; B= C =2n; v=r; an=v,关于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物理意义,1.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率吗? 向心加速度不是描述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率,向心加速度描述的是质点因速度方向变化而引起的速度的变化率.2.角速度是否能叫做质点做圆周运动

19、的速度方向的变化率? 在数值上,角速度确实与质点做圆周运动时的速度方向变化率相等,但一个是描述转动的物理量,一个是描述平动的物理量,而在物理学中,一般不用转动的量去定义平动的量, 从来未在文献或著作中出现过这种叫法.,第六节 向心力,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向心力概念:维持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力。2、向心力的来源,提供向心力与需要向心力的关系。3、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的受力情况。,问题1:物体为什么会做圆周运动?为什么会做匀速圆周运动?问题2:你怎样理解向心力Fn=m (或Fn=m2r)中的Fn?它跟m (或m2r)是什么关系?问题3: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 问题4

20、:为什么物体作一般的曲线运动时,研究某一点的运动时可以按圆周运动来处理?,第6节 向心力,教学要点:1. 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2. 从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向心力的表达式.3. 用圆锥摆实验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4. 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1.思考与讨论,得出向心力概念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小球以图钉为圆心做圆周运动;花样滑冰女运动员绕男运动员做圆周运动.他们的向心加速度分别是怎样产生的?他们的受力各有什么特点?,2.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向心力的大小,3.学生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1)由向心力的公式 Fn

21、=mv2/r 计算向心力,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钢球质量m,半径r,周期T)(2)测量小球受到的合力(F=mgtan),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 (钢球质量m,半径r,高度h),F=Fn,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合力.,向心力的大小,*4.演示实验:向心力大小Fn与v、r的关系 传感器实验:向心力的大小Fn跟v、的关系*5:做一做:体验向心力的大小Fn跟v、r的关系,变速圆周运动,观察思考(视频或图片)观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时铁链并不完全与链球的运动方向垂直.为什么?,1.切向分力Ft改变速度的大小.2.法向分力Fn改变速度的方向.,课堂练习,1. (问题与练习3) 质量为m的物体,

22、放在水平转盘上, 随转盘一起以角速度匀速转动,物体到圆盘中心距离为r.(1)物体受到的力是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向心力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2)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3)设物体与转盘间的摩擦因数为,使物体不滑动, 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课堂练习,2. (问题与练习2)在一个光滑的玻璃漏斗中,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它们沿光滑漏斗壁在不同的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1)小球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2)比较A、B两球A. A球线速度较大 B. A球角速度

23、较大C. A球加速度较大D. A球对壁的压力较大.,F=mgcot=ma,课堂练习,3. (问题与练习4)如图所示,一球质量为m,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于O点,在O点正下方L/2处有一根长钉P,把悬线沿水平方向拉直后无初速度释放.(1)当悬线碰到钉子的瞬间A. 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减小B. 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D. 悬线的拉力保持不变(2)如果钉子越靠近小球,绳越容易断,为什么?,线速度v不变.,课堂练习,4. (问题与练习5)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 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B,切向分力与法向分

24、力,第七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水平面上提供向心力的分析;2、竖直面提供向心力的分析;3、航天器中的失重分析;4、离心运动现象的分析。,第7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要点:1.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问题.3.知道离心运动及产生的条件.4.知道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本质上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问题1:铁路或公路在拐弯处铁轨的高低或路面的高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差别?对车速有限制吗?根据什么确定这个车速?问题2:汽车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拱形桥时,对路面的压力有什么变化?对汽车行驶速度有限制吗?根据什么确定这个车速?问题3:你怎样理解和解释

25、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问题4:离心运动对人类有哪些利用?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止危害?问题5:一绳栓一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有速度大小的限制吗?为什么? 问题6:一细杆的一端固定一小球,使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低点或最高点有速度限制吗?为什么?,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圆周运动问题,实例1.铁路的弯道(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弯道处轨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火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2)若转弯时的半径为r,轨道的倾角为,火车的最佳行驶速度是多大?(3)如果火车速度过大或过小会带来什么后果?,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圆周运动问题,问题与练习2 (改):汽车的质量为m=2.0103

26、 kg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的0.7倍. 汽车经过半径为r=50 m的弯路时做匀速圆周运动. (1)求车速最大不能超过多少?(2)如果车速达到72 km/h,这辆车会不会侧滑?(3)若弯道处倾斜一定的角度, 则汽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的速率为多大?,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圆周运动问题,实例2.拱形桥(问题与练习3,思考与讨论,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公路上常有拱形桥, 汽车过桥时可看成圆周运动.质量为m=800 kg的小汽车通过拱桥,到达桥顶的速度为v,设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50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1)如果v=5 m/s,求汽车对桥的压力.(2

27、)如果v不断增大,会发生什么现象?(3) v 为多大时,汽车恰好对桥没有压力而腾空?(4)对于同样的车速,为了安全,拱桥的半径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1.F合=Fn=mv2/RFN=mg-Fn=mg-mv2/R2.mg-FN=ma=mv2/R3.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圆周运动问题,实例2.拱形桥(问题与练习3,思考与讨论,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公路上常有拱形桥, 汽车过桥时可看成圆周运动.质量为m=800 kg的小汽车通过拱桥,到达桥顶的速度为v,设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50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5)如果拱桥的半径增大到等于地球半径R=6400 km,汽车要在桥

28、面上腾空飞行,速度v为多大?(6)如果汽车(航天器)内的驾驶员(宇航员)的质量为m0,此时受到的支持力为多大?驾驶员有什么感觉?(播放视频),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圆周运动问题,实例2.拱形桥(问题与练习3,思考与讨论,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公路上常有拱形桥, 汽车过桥时可看成圆周运动.质量为m=800 kg的小汽车通过拱桥,到达桥顶的速度为v,设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50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7)如果将拱形桥建成凹形桥,汽车以速度v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多大?(8)你生活中见过凹形桥吗?为什么?(凹形桥是存在的,在过水路面有时需要修建凹形桥),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圆周

29、运动问题,实例3.绳(杆)模型用长为l的轻绳系质量为m的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若小球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写出绳对小球拉力F的表达式.(2)求小球过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0.(3)若小球过最高点的速度v=2v0,求此时绳对小球的拉力F.,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圆周运动问题,实例3.绳(杆)模型如果用长为l的轻杆代替轻绳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求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2)若在最高点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零,求小球的速度为v0.(3)若在最高点小球的速度为2v0,求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4)若在最

30、高点小球的速度为v0/2,求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比较几种模型最高点临界条件,轻绳,轻杆,离心轨道,圆形管道,几种常见的模型,1.计算过山车模型小球过最高点,水流星到水杯到最高点不流出的最小速度.2.演示:过山车模型小球过最高点的条件.3.播放视频:杂技节目“水流星”.,离心运动,1.思考与讨论:(1)如图所示是一种娱乐设施“魔盘”,而且画面反映的是魔盘旋转转速较大时,盘中人的情景甲、乙、丙三位同学看了图后发生争论.甲说:“图画错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魔盘上的人应该向中心靠拢”乙说:“图画得对,因为旋转的魔盘给人离心力,所以人向盘边缘靠拢”丙说:“图画得对,当盘对人的

31、摩擦力不能满足人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人会逐渐远离圆心”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是对的?,需要的向心力Fn,提供的向心力(合力)F比较F与Fn的大小.,离心运动,1.思考与讨论:(2)物体以角速度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Fn为多大?(3)如果提供的力F= Fn=m2r,物体做什么运动? 如果提供的力F= 0,物体怎样运动? 如果提供的力F Fn=m2r,物体怎样运动?2.阅读教材:了解生活中离心运动的应用以及危害.3.播放视频:离心运动,谢 谢 大 家 !,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

32、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

33、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

34、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35、/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

36、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

37、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

38、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

39、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

40、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

41、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

42、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 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会员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