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4026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生产技术第6-9章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6章第一节 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6章 花生生产技术第一节 花生的生长发育一、花生的一生花生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花生的一生。(一) 花生的生育期花生植株(图6 -1)花生从播种到饱果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花生的生育期。按生育期长短,春花生可分为早熟品种(生育期130天以下)、晚熟品种(生育期160天以上)、中熟品种(生育期130160天)。(二)花生的生育时期图6 -1 花生植株模式图1.叶; 2.主茎; 3.果针;4.根瘤;5.花; 6.分枝;

2、 7.荚果花生一生可分为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5个生育时期。1、发芽出苗期 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发芽出苗期。春播花生一般为1015天,夏播花生为57天。花生种子发芽出土过程(图6 -2)清棵是指在花生基本齐苗后,将子叶节周围的土向四周扒开,使子叶和子叶叶腋中的侧芽露出土面。2、幼苗期 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也称苗期。北方春花生2535天,夏花生2025天。苗期是花生生根、出叶、侧枝分生等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同时也开始了花芽的分化。当主茎出现4 、 5片真叶时,开始形成根瘤。根瘤到开花盛期固氮能力最强。图6 -2

3、 花生种子发芽出土过程3、开花下针期 自50%植株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春播花生为2535天,夏播花生为1520天。此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大量开花,同时形成大量果针。并有大量果针入土,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果针多少的关键时期。4、结荚期 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北方中熟大果品种约为50天,早熟品种3040天。结荚期是花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大批果针入土形成幼果和秕果。结荚期的另一特点是营养生长达到最盛期,叶面积系数达46 ,为花生一生中的最大值,是争取高产的关键时期。5、饱果成熟期 从50%植

4、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为饱果成熟期,简称饱果期。北方春播品种3545天,晚熟品种约60天,早熟品种3040天。饱果成熟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荚果迅速增重,饱果数大量增加,是以生殖生长为主的时期。是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二、花生产量及形成花生产量一般是指单位面积内荚果的质量,由每667 m 2株数、单株荚果数、果重3个因素构成。(一)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株数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主要受播种量、出苗率和成株率的影响。(二)单株荚果数在产量形成中,荚果数起决定作用。花多、花齐是形成荚果高产的前提,所以田间管理必须为多开花、增加有效花创造条件。(三)果重一般情况下果数比较容易得到,而要获得

5、足够数量的饱果则比较难。决定果重的因素主要是荚果内种子的粒数和粒重。总之,产量形成是三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生产栽培上应根据品种特点,合理密植,并加强田间管理,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达到苗全、苗壮,花多、花齐,果多、果饱,最终实现高产。三、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一)温度花生是喜温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15 ,最适温度为2537 。开花期以2328 为宜,果针伸长以2530 为宜。荚果发育以结果层土温1533 为宜。(二)光照花生为短日照农作物,多数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光照的强弱对花生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充足的光照是保证花早、花多的重要条件。(三)土壤花生是忌连作农作物,花

6、生应与禾谷类或薯类农作物轮作,不宜与豆科农作物轮作,轮作期3年以上为宜。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是: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疏松易碎的沙质壤土。(四)水分花生是较耐旱作物。播种时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开花下针到结荚阶段,是花生一生需水量多、对水分敏感的时期,以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五)养分1、花生的需肥特性 花生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钼、硼等微量元素。在这些营养元素中,以氮、磷、钾、钙4种元素需求量较大,称为花生营养的四大要素。花生是喜钙农作物,需钙量远多于一般禾谷类农作物。钙能促进荚果发育,提高饱果率。钼

7、是根瘤中固氮酶的主要成分,能提高根瘤固氮能力。硼可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有利于受精结实。2、花生的需肥量 据各地试验,在每667 m 2产200400 kg的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 kg荚果需要氮4.65.8 kg 、磷0.91.1 kg 、钾2.03.1 kg 、钙2.03.0 kg ,即氮磷钾钙=5 1 3 2.5 。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需肥量随之增加。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六)黑暗与机械刺激黑暗和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不可少的条件。果针不入土,则无论怎样伸长,子房始终不能膨大结实。果针入土后,不仅进入了黑暗环境,而且受到了土的机械刺激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花生的生育期

8、、生育时期的概念,以及花生产量的形成;理解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花生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花生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 花生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花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生育期 生育时期 清棵二、简答题1.花生生育时期有哪几个阶段?2.花生产量由哪些因素组成?3.简述花生的需肥特性。4.花生营养的四大要素是什么?5.简述黑暗与机械刺激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6.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6章第二节 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

9、内容第6章 花生生产技术第二节 花生的播种技术一、花生的类型及良种选择(一)花生的类型根据花生开花习性、荚果形状,我国花生栽培品种分为四大类型,即普通型、龙生型、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图6 -3 )。图6 -3 花生荚果类型图A、普通型 B、珍珠豆型C、多粒型 D、龙生型(二)良种选择的原则旱薄地宜选用株型直立、荚果中等、出仁率高、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的珍珠豆型;而普通型则耐肥抗倒、开花结荚集中、增产潜力大,适于在土壤肥力较高土地种植。(三)花生良种介绍1、远杂9102 每667 m 2 1200014000穴。适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种植。2、花育20号 夏播每667 m 2 11 0001

10、2 000穴。适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辽宁、江苏等小花生产区种植。3、海花1号 种植密度每667 m 28 6009 000穴。4、鲁花9号 春播每667 m 2 10 000穴左右,夏播每667 m 2 11 00012 000穴。5、花育19号 春播每667 m 2 10 000穴,夏播每667 m 2 11 00012 000穴,每穴均播两粒。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淮北和江苏北部地区种植。6、豫花14号 最好在6月10日前播种,水肥地以每667 m 2 10 00012 000穴,每穴两粒为宜,旱薄地要加大密度,最低保持在每667 m 2 12 000穴,高水肥地适当减至

11、每667 m 2约10 000穴。该品种适于河南、安徽等小花生产区种植。二、花生的播种技术(一)整地1、春播花生整地 (1)冬耕 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要进行冬耕,耕深2530 cm 。(2)顶凌耙地 早春顶凌耙地,以利保墒。(3)垄作 起垄的方法是两犁一垄,垄宽3334 cm ,垄高约17 cm ,每垄播种1行。做到随起垄随播种,防止跑墒。2、麦垄套种花生整地 重点是在小麦播种前深耕细耙,施足基肥,耕后磨碎,消除坷垃;小麦收后,立即深中耕灭茬,疏松土壤,择时播种。3、夏直播花生整地 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施肥浅耕灭茬。一般浅耕1017cm ,若土壤墒情良好,腾茬晚,应趁墒抢时播种,出苗后再及时

12、中耕灭茬。(二)施足基肥1、基肥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2、基肥多采用分层施肥法,以深施为主。3、钾肥应全部施入结果层以下。4、对于精细肥料,可结合播种整地集中条施或穴施。(三)种子准备1、选用良种 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及种植习惯,选用不同的良种。2、种子处理其措施有晒种 剥壳和粒选 浸种催芽 拌种 (四)播种技术1、确定播期 (1)春播花生适播期主要考虑温度条件。一般以5 cm地温稳定在15 (珍珠豆型小花生12 )以上即可播种,地温稳定在1618 时出苗快而整齐。一般北方大花生春播适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2)夏播花生,当麦垄套种时,一般在小麦收获前1520天播种。对于夏直播花生,主

13、要抓一个“早”字。播期不宜超过6月10日。2、播种方法和播种深度 花生有平作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播种方法多为开沟点种或挖穴点种。北方适宜播深为45 cm 。 (五)合理密植1、合理密植的原则:根据土壤肥力状况 根据播期 根据品种特性 根据栽培条件2、合理密植的幅度北方大花生区,在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密度范围,春播普通型大花生为每667 m 2 7 0008 000穴,春播小花生为每667 m 2 9 00010 000穴。夏播花生密度应比春播花生增加20%30%。麦垄套种时,大花生应维持在每667 m 28 5009 000穴,小花生为每667 m 2 11 000穴;小麦收后直播时

14、,普通型大花生为每667 m 2 9 00010 000穴。在此基础上,土壤肥力高时,可适当减少种植密度,而在旱薄地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教学目标:了解花生的类型;理解花生良种选择技术;掌握花生的播种技术。 教学重点:花生的类型; 花生的播种技术。 教学难点:花生良种选择技术。 复习思考题:1、花生的类型有哪几种?2、花生选择良种的原则是什么?3、简述花生播种技术。4、花生合理密植的原则是什么? 5、简述春、夏播花生的施肥技术。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6章第三节 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6章 花

15、生生产技术第三节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一、苗期管理技术(一)生育特点1、花生苗期(图6 -4 )以生根、分枝、长叶等为主进行营养生长,同时有效花芽大量分化。2、对肥水的需要量较少。(二)主攻目标在苗全、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三)管理措施1、查苗补种 齐苗后,及时查苗。若有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栽。图6 -4 花生小苗1、真叶; 2、子叶; 3、茎; 4、根2、清棵蹲苗 清棵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清棵促使主根下扎,侧根增多,幼苗生长健壮,起到蹲苗作用。清棵应在基本齐苗后进行。清棵应使子叶刚好露出土面。一般在清棵1520天后,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平窝

16、。3、追施苗肥 应追施速效氮肥,追肥应在六、七叶前进行,一般每667 m 2施硫酸铵约10 kg 。4、灌水5、防治病虫害 苗期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蚜虫等,病害主要有根结线虫病等。二、开花下针期管理技术(一)生育特点1、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有效花全部开放。(图6 -5)2、部分果针入土结果,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多少的时期。3、对肥水需要量增加。(二)主攻目标生长稳而不旺,多开花,多下针。(三)管理措施图6 -5 花针期花生果针的伸长与入土1、花序; 2、果针1、培土迎果针 在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前进行培土,高度56 cm左右。2、及时灌水 花针期需水增多,此期浇水要细水浇或进行

17、喷灌。3、适时追肥 花针期需肥多,主要补充磷、钾、钙肥。对苗势较弱的要进行追肥,一般每667 m 2施硫铵约10 kg ,并配合磷钾肥。地膜覆盖花生在起垄时施于耕作表层。4、使用生长调节剂 对长势过旺的花生可在单株盛花期喷矮壮素或缩节安,一般喷12次。5、防治病虫害 花针期虫害有蚜虫、地下害虫、棉铃虫等,要及时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三、结荚成熟期的管理技术(一)生育特点1、花生结荚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为旺盛,大批果针入土结果,果针、总果数不再增加;2、饱果成熟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荚果迅速膨大饱满,饱果数迅速增加;3、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二)主攻目标促进荚果发育,实现果多、果

18、饱,防止烂果。(三)管理措施1、根外施肥 2、水分管理 结荚期大批果针入土并发育成荚果,需水增多。旱天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又要注意雨多排涝。3、防治病虫害 结荚成熟期主要害虫有蛴螬等,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一)适时收获花生成熟期一般是根据植株长相、荚果及种仁特征来确定,具体标志是:茎枝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脱落,多数荚果壳网纹清晰,荚内海绵层收缩破裂并有黑褐色光泽,多数荚果种仁饱满,果皮和种皮显现本品种固有的颜色。适期收获的花生成熟良好,粒大饱满,含油量高,耐贮藏,商品及食用价值高。(二)及时干燥,安全贮藏花生安全贮藏对种子含水量和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收获时

19、荚果含水量一般为20%40%,一般的安全含水量,荚果在10%以下,大花生种仁在8%以下,小花生种仁在7%以下;温度应低于20 。 教学目标:了解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理解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肥水管理;掌握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难点: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肥水管理。 复习思考题:1、花生清棵的作用及技术要点是什么?2、简述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主攻目标与管理措施。3、简述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20、 教学进程:第7章第一节 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7章 大豆生产技术 第一节 大豆的生长发育一、大豆的一生大豆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出苗、分枝、开花、结荚、鼓粒以至新种子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大豆的一生。(一)大豆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 生育期 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大豆的生育期。春作大豆早熟品种少于120天,中熟品种121140天,晚熟品种多于140天;夏作大豆早熟品种少于95天,中熟品种96110天,晚熟品种多于110天。2 生育时期 大豆生育期分为出苗期、幼苗分枝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4个生育时期:种子萌发和幼

21、苗期 从出苗到花芽开始分化为幼苗期,一般历时2535天。幼苗期植株生长较慢,根系生长较快,是以根系为生长中心的时期。苗期生长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2 。大豆从三叶期后,根瘤开始形成。以后植株逐渐生长,不断长出复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叶腋中开始有腋芽分化,并形成枝芽和花芽。幼苗分枝期 第一分枝芽形成至第一朵花出现称为幼苗分枝期,亦称花芽分化期。大豆主茎每个节的叶腋都有两个腋芽,一个为枝芽,一个为花芽。一般植株基部的几个节可由潜伏的枝芽长出15个分枝,中上部各节常由潜伏的花芽形成花序。开花结荚期 从开始开花至开花结束为开花期。大豆进入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开花

22、期适宜温度是2225 ,同时需要供给充足的矿质营养。大豆开花授粉受精之后,子房膨大形成软而小的绿色豆荚,当荚长1 cm时即称为结荚,田间有50 秬秺植株结荚,称为结荚期。豆荚的生长先是增加长度,而后增加宽度,最后厚度增加。鼓粒成熟期 大豆结荚后,豆粒开始长大,当豆粒达到最大体积与质量时称为鼓粒期,以后随环境条件的变化,植株逐渐衰老,叶片变黄脱落,种子脱水干燥,由绿变黄、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子粒色泽和大小,荚亦呈现固有的颜色,并与荚皮脱离,摇动植株,荚内有轻微响声,即为成熟。(二)大豆的生长习性大豆的生长习性主要是指大豆的开花习性和结荚习性。1、开花习性 大豆花很小,无香味,属自花授粉作物。花

23、期长短一般为1516天。开花时间以上午8 : 00至10 : 00时最盛。大豆开花顺序因结荚习性不同而不同。有限结荚品种,由内而外、自上而下逐渐开花,无限结荚品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逐渐开花。图7 -1 大豆的结荚习性A、无限结荚习性; B、亚有限结荚习性;C、有限结荚习性花。2、结荚习性 大豆结荚习性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如图7 -1 。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一)光照大豆是短日照作物。较长的黑夜和较短的白天,促进大豆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二)温度大豆是喜温作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高有利于大豆生长和发育。(三)水分大豆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结荚、鼓粒期干旱是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四)矿

24、物质大豆是需矿质营养数量多、种类全的农作物。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其次是钙、镁、硫等。大豆虽可以通过根瘤固氮(图7 -2 ),但只能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1 /2 3 /4 。开花结荚期是需氮最多的时期。图7 -2 大豆的根瘤菌 (五)土壤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大豆不耐酸碱,酸性土壤不利于大豆根瘤菌的发育。三、大豆产量及形成(一)大豆产量大豆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有效粒数和百粒重四个因素构成,这四个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单株荚数的多少,种植密度大时,单株荚数就少,反之就多。因此,在一定种植密度下,增加单株荚数,是大豆增产的重要途径。生产上加强

25、田间管理,增加主茎节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二)大豆花荚脱落与秕粒1、花荚脱落 花荚脱落高峰多出现在盛花末期至结荚初期,我国春大豆种植区花荚脱落高峰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大豆种植区则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荚脱落包括落蕾、落花和落荚,一般区分标准为:从花蕾形成至开花以前的脱落为落蕾;从花朵开放至花冠萎缩,但子房尚未膨大,这一时期的脱落为落花;从子房膨大至豆荚成熟以前的脱落为落荚。脱落比例大致是落花占60 秬秺,落蕾占10 秬秺,落荚占30 秬秺。大豆花荚脱落的根本原因是生长发育失调。2、秕粒 大豆开花受精后的胚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时,种子发育不良而形成秕粒。 教学目标:了解大豆的生育期

26、、生育时期、生长习性的概念以及大豆产量的形成;理解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大豆的结荚习性。教学重点:生育期 、 生育时期、生长习性;大豆的结荚习性。教学难点: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生育期 生育时期 生长习性 分枝期 结荚期二、简答题1、春、夏作大豆早、中、晚熟品种的生育期各是多少天?2、大豆有哪些生育时期?3、大豆的生长习性和结荚习性各有哪些?4、大豆产量的形成因素是什么?5、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7章第二节 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27、第7章 大豆生产技术第二节 大豆的播种技术一、大豆良种的选择(一)良种选择的原则1、根据无霜期长短选择2、根据土壤肥力及地势条件选择3、根据当地雨水条件选择4、根据市场需求和用途选择(二)大豆良种介绍1、中黄22 2、豫豆29号 3、齐黄29号 4、黑农46 5、绥农14号 6、徐豆12号 二、大豆的播前准备(一)大豆的合理轮作1、大豆不宜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农作物之后。主要原因大豆在生育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磷素和钾素,致使土壤氮、磷比例失调。重、迎茬易引起大豆病虫害大发生,根系分泌的酸性物质会影响微生物和根瘤菌的发育而导致减产。大豆最好与禾谷类农作物,如玉米、小麦、谷子等实行3年以上轮

28、作。2、大豆是其他农作物良好的前茬农作物。大豆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土壤中氮素消耗较少,而且大豆的残根落叶可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大豆是中耕农作物,枝叶繁茂,能抑制杂草生长,且危害大豆的病虫很少危害其他农作物。因此,大豆茬是土壤疏松、肥力较高、病虫害较少的好茬口,是禾谷类农作物的良好前茬。3、大豆的轮作方式有:春大豆区:“大豆一玉米(高粱)一谷子”,或“大豆一谷子一玉米(高粱)”夏大豆区:夏大豆与冬小麦一年两熟,或“冬小麦一夏大豆一春玉米(甘薯)一冬小麦”两年三熟制。(二)精细整地1、春大豆区,应在秋收后及时秋翻、秋耙,翻地深度20cm左右。来不及秋翻时,应在早春进行,翻地深度15cm

29、左右。秋翻的地块,翌春解冻后,应抓住时机实施春耙、耢和镇压等整地措施,使地面平整疏松、保持湿润,以利播种夺全苗。2、夏大豆区,播种期短,整地必须抓紧,在有灌溉条件和劳畜力充足的条件下,在前农作物收后,立即耙地灭茬,施用基肥,耕翻1623cm,并进行细致耙耢,达到土地平整、表土疏松,再进行播种。在劳畜力不足或干旱地区,可锄地或耙地灭茬,避免硬茬播种。如果耕地灭茬与抢墒早播有矛盾时,应力争早播,出苗时再进行锄地灭茬,达到苗早、苗全的目的。(三)种子处理1、精选种子 在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是保证全苗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粒选机精选或人工挑选,以提高种子的田间出苗率。2、根瘤菌接种 第一次种大豆地块,进行

30、根瘤菌接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方法是将根瘤菌剂倒入为种子重量1%的清水中,搅拌均匀后,将菌液喷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阴干后播种。根瘤菌接种的种子不可再用药剂拌种。3、钼酸铵拌种 大豆施钼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可采用拌种和生长期喷洒的方法进行。一般每50kg种子用钼酸铵2030g,制成1%2%的钼酸铵溶液,边喷洒边搅拌均匀,阴干后播种。钼酸铵拌种阴干后也可进行其他药剂拌种。三、 大豆播种(一)适期播种 决定春大豆播种期的主导因素是温度,一般当5cm深处土温达到1012为播种适期。决定夏大豆播种期的主导因素是前茬农作物收获期,前茬农作物收获后,播种越早越好。(二)播种方法一般有点播、条播、扣种

31、等方法。1、点播 它是选粒下种、定株种植的一种精量播种的高产栽培方法。这种方法,能达到下种均匀、出苗整齐、植株分布合理、节省种子、幼苗生长健壮的目的。2、条播 在翻整地的基础上,用播种机进行条播,机械条播一般采用平播后起垄或随播随起垄。夏播大豆区普遍采用条播,开沟、播种、覆土结合在一起,有利抢墒、提高工效。条播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进度快,能保证大面积适时播种。3、扣种 扣种是一种古老的大豆播种方法。它是在原垄沟内条施基肥,然后用大犁破原垄台,在新垄底上踩格子或压磙子,人工点种,再用大犁掏墒覆土,最后再镇压、在新垄上压一遍磙子。这种方法便于集中施肥,提高地温,促

32、进幼苗发旺。(三) 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一般条件下大豆每667m2播种量为25kg,高的可达79kg,少的为33.5kg。北方春大豆区精量点播每667m2用种2.7kg左右,条播每667m2用种4.3kg左右。大豆的覆土深度对出苗影响很大,应根据种粒大小、土质、墒情而定。般以45cm为宜。夏大豆播种至出苗温度较高,应适当深播厚盖,以保墒、保出苗。(四)施用种肥 种肥以优质有机肥混入速效的氮、磷、钾为宜。种肥单独施用时,每667m2施磷酸二铵810kg、硫酸钾2.73.3kg为宜。种肥的施用方法因播种方法而定。扣种和翻后打垄种,在破茬后和打垄前施入;机械条播随播种机播种施入。人工条播施种肥,要注意

33、肥、种的隔离,以防烧种。(五)合理密植1、合理密植的原则 合理密植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高低、气候条件、品种特性以及播种期早晚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凡土壤肥沃、肥水条件高、晚熟类型品种、春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应小些,反之应密些。2、合理密植的幅度北方春大豆区多采取5060cm的行距,每667m2保苗株数1.1万1.7万株。夏大豆区多采取4050cm的行距,留苗每667m21.5万2.0万株。教学目标:了解大豆良种的选择;理解大豆的合理轮作,大豆播前种子处理;掌握大豆的播种技术。教学重点:大豆的播种技术。教学难点:大豆的合理轮作。复习思考题:1、大豆选择良种的原则是什么?2、为什么大豆不宜重茬?3、为

34、什么说大豆是其他农作物良好的前茬农作物?4、大豆种子处理技术有哪些?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7章第三节 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7章 大豆生产技术第三节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一、出苗期的管理技术1、生育特点种子吸水膨胀,子叶出土变绿,具有光合能力。2、主攻目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地温、松土保墒,促进大豆出苗快,出苗齐,防草荒。3、田间管理(1)松土(2)化学除草 (3)防治蛴螬 二、幼苗分枝期的管理技术1、生育特点幼苗期主根下扎,侧根数量增加很快,复叶出现,根瘤开始形成,根部吸水、吸肥能力增强,对土

35、壤湿度和温度敏感。分枝期腋芽开始形成分枝,主茎变粗、伸长,主茎和分枝上花芽开始分化,根瘤菌已具有固氮能力。此期是决定整个生育期植株强壮与否、分枝和开花多少的关键时期,与产量高低有密切关系。2、主攻目标发根壮苗,促进分枝和花芽分化。3、田间管理技术(1)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苗期壮苗长相是:地上部幼茎粗壮,节间长度适中,叶小而厚,叶色浓绿;地下部主根发达,侧根多,根系强大。分枝期壮苗长相是:根系发达,根瘤多,茎秆粗壮,节间短,分枝多,叶片厚、色浓绿。(2)及时补种,适时间苗 (3)中耕培土除草 一般当幼苗出土、子叶展平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约3cm;3叶期进行第二次中耕,深约5cm;封行前进行第三次

36、中耕。除草剂喷药适期一般应在杂草35叶期,大豆1、2复叶期进行。(4)看苗追肥、灌水 一般每667m2追施硝酸铵5.07.7kg、过磷酸钙7.314.7kg。分枝期如遇土壤水分不足,应进行合理灌溉,以促进花芽分化。(5)防治病虫害 此期主要病虫害有花叶病、孢囊线虫病,达到防治指标时,要及时进行防治。三、开花结荚期的管理技术1、生育特点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时期,叶面积指数最大。花芽不断分化成花蕾,花蕾开放后形成幼荚。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但以形成较多的花荚为主,对光照、水分、养分有强烈的要求。2、主攻目标在培育壮苗促进花芽分化的基础上,生长稳健,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花保荚、减少花荚

37、脱落。3、田间管理技术(1)巧追花荚肥 没有脱肥现象的地块可不追花荚肥,以防徒长倒伏。土壤肥力低、长势弱的地块可结合铲趟进行根际或根外追肥。根际追肥可将化肥施于植株旁3cm处,随即中耕培土,盖严肥料,一般每667m2施硝酸铵5.07.7kg。根外叶面喷洒可用5%10%的氮、磷、钾混合液,或结荚初期每667m2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0.1kg,对水50kg叶面喷雾。(2)灌花荚水 大豆开花结荚期是灌水的关键时期。灌水多采用沟灌、小畦灌或有条件进行喷灌。在搞好灌溉的同时,应注意排涝。(3)清除田间大草 大豆结荚前期,拔除中耕遗留下的大草,以利通风透光,减少土壤养分消耗,促进早熟增产。(4)摘

38、心打底叶 水肥充足或生育后期多雨年份,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和间作地块大豆易徒长倒伏。摘心可以控制营养生长,有利增花保荚、防倒伏。摘心在盛花期或近开花终了时进行,摘去茎顶端2cm左右即可。有限结荚品种不宜摘心。(5)防治病虫害 此期大豆主要害虫有蚜虫、食心虫、豆荚螟,病害主要有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等,在这些病虫害中以食心虫、豆荚螟为害较重。四、鼓粒成熟期的管理技术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逐渐停止,根系逐渐死亡,叶片变黄脱落;而生殖生长仍旺盛进行,子粒逐渐膨大,是大豆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成熟期主要是子粒脱水干燥、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子粒色泽和种粒大小,并与荚皮脱离。2、主攻目标保叶、保根,延长叶和根的功能

39、期,促进养分向子粒转移,使子粒饱满,增加粒重,促进成熟。3、管理技术(1)根外追肥 每667m2喷施尿素100g,过磷酸钙20g,硼酸2.5g,对水5kg,可起到增荚、增粒、增重的作用。(2)合理灌溉 鼓粒前期遇旱要灌鼓粒水。鼓粒后期注意防涝,尽量减少土壤水分,促进黄荚早熟。(3)防治病虫 此期主要虫害是食心虫和豆荚螟。五、 收获与贮藏1、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应在黄熟末期进行,此时叶已大部分脱落,茎和荚全变为黄褐色,子粒归圆与荚壳脱离,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摇动植株有响声;2、机械联合收割应在完熟初期进行,此时,叶已全部脱落,茎荚和子粒都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摇动植株发出清脆响声。3、贮

40、藏前必须充分晾晒,含水量达12%以下时方可入仓贮藏。贮藏温度保持在210,同时时刻注意仓内温度的变化,并做到定期检查。教学目标:了解大豆的收获与贮藏;理解大豆的施肥技术与田间灌溉技术;掌握大豆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技术。教学重点:大豆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技术。教学难点:大豆的施肥技术与田间灌溉技术复习思考题:1.大豆播后出苗前主要害虫是什么?如何防治?2.大豆幼苗分枝期如何中耕培土除草?3.大豆开花结荚期的主要害虫、病害有哪些?4.怎么确定大豆的适宜收获期?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8章第一节 学时:1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

41、)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8章 甘薯生产技术第一节 甘薯的生长发育一、甘薯的一生甘薯的一生是指从栽插到收获的生长发育过程,也称作甘薯的生育期。甘薯从种至收获的日期称为当地的甘薯生长时期或自然生育期。在我国华北地区,春薯生育期一般为150190天,夏薯为110120天。甘薯的一生分为苗床期、发根缓苗期、分枝结薯期、薯蔓同长期和回秧收获期。(一)苗床期 从下种至剪苗栽插为甘薯的苗床期。从下种至出苗为发芽出苗期,从出苗至第一次剪苗栽插为幼苗生长期。苗床期一般历时12个月。(二)发根缓苗期 从栽插秧苗到主茎开始发生分枝为发根缓苗期。此期是以生长纤维根为主的时期,也是甘薯一生中最耐

42、旱的时期。此期春薯需3035天,夏薯需20天左右。(三)分枝结薯期 从主茎发生分枝到地上茎叶封垄,地下块根雏形形成,叫分枝结薯期。此期茎叶生长逐渐加快,腋芽迅速发展为分枝,春薯分枝数达最高值的80,夏薯90。正常情况下,茎叶盖严地面,即封垄。春薯鲜重达最大值的15,夏薯1015。此时,是新器官建成并壮大的时期,生长中心由单纯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养分积累并进。从块根形成到块根数基本稳定的时间,春、夏甘薯分别需要35天和20天左右。甘薯的根可分3种:须根、梗根和块根(图81),它们都由地下部不定根分化形成。 图81甘薯根的3种形态A块根; B梗根; C须根由于形态不同,功能也不一样(表81)。表

43、81 甘薯根的类型比较形态特点生理功能须根呈纤维状,细而长,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吸收水分和养分梗根一般粗12cm,长约30cm,整条根上下粗细基本均匀徒耗养分,无经济价值块根纺锤形、圆筒形、椭圆形、球形贮藏营养物质(四)薯蔓同长期 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高峰期称薯蔓同长期。此期以茎叶生长为中心,同时薯块膨大也较快。茎叶迅速生长至高峰,叶面积指数达最高值(约4左右),茎叶鲜重占全生育期总鲜重的60以上,薯块膨大增重占总重的30%50%。在黄淮春夏甘薯区,一般春薯从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夏薯从8月上旬至9月上旬。(五)回秧收获期 甘薯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称回秧收获期。此期的生育特点是生长中心由茎叶转向

44、块根。春甘薯出现块根膨大的主高峰(第二次高峰),所增加的薯重一般占总薯重的40%50%,高的甚至达70,是甘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叶面积指数由4下降到3,在一定时间内保持2以上。春甘薯一般在8月下旬以后,约2个月,夏甘薯在9月上旬以后,约1个月。二、甘薯的产量及形成甘薯的主要收获物是块根,其产量由每667 m 2株数、每株块根数和块根重量构成。单位面积株数是保证高产的关键,单株块根数量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薯块重。(一)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二)块根数量 块根是贮藏同化物的器官,多分布在525cm的土层中,栽插后1025天,是决定块根形成的主要时期。(三)块根重量 1、春薯栽后40天块根开始膨大,膨大有两个盛期和一个低谷。第一盛期出现在栽后6075天。即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二盛期出现在栽后126140天,即9月上、中旬。膨大过程中的低谷出现在栽后75125天,即7月中旬到9月上旬,。2、夏薯栽插后2530天开始结薯。栽插后45100天,即7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块根膨大的盛期。 教学目标:了解甘薯的生育期、苗床期、发根缓苗期、分枝结薯期、薯蔓同长期、回秧收获期的概念,以及甘薯产量的形成;理解甘薯根的3种形态;掌握甘薯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甘薯的生育期、苗床期、发根缓苗期、分枝结薯期、薯蔓同长期、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