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4104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 General Consideration of Drug Affecting the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学时:1 要求:掌握传出神经的分类、递质、受体 及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一、概述传出神经:传递来自中枢神经的冲动以支配效应器官活动的 神经。 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图5-2)自主神经 -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均在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分节前纤维、节后纤维。 主要支配心脏、平滑肌、腺体。运动神经 不更换神经元,直接到达骨骼肌。 主要支配骨骼肌。,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2,一、概述传出

2、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2,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3,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3,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一)递质 突触:位于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或次一级神经元间的交 接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递质:在突触部位,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神经末 梢所释放的化学传递物。 可作用于效应器或次一级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产生效应。 此过程称为化学传递。 主要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4,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5,传出神经系统药

3、理学概述5,(二)按递质分类 1.胆碱能神经 兴奋时末梢释放的递质为ACh。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神经和骨 骼肌的舒血管神经); 运动神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兴奋时末梢释放的递质为 NA。 包括: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6,(二)按递质分类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6,(三)递质的合成、释放与消除 1乙酰胆碱(图5-4) (1)合成:部位-胆碱能神经末梢内; 原料-胆碱、乙酰辅酶A; 酶-胆碱乙酰化酶。 (2)贮存:ACh进入囊泡、与ATP和囊泡蛋白共同贮存于 囊泡内。 (3)释放:神经冲

4、动到达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 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成裂孔ACh排人突触间 隙(胞裂外排、量子释放)与受体结合效应。 (4)消除:释放出的ACh在数毫秒内被突触间隙中的(AChE) 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胆碱被突触前膜再摄取供再合 成.,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7,(三)递质的合成、释放与消除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7,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8,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8,2去甲肾上腺素(图5-3)(1)合成:部位-神经末梢; 过程-酪氨酸多巴,多巴多巴胺,多巴胺 进入囊泡,在多巴胺-羟化酶的作用下NA。 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 (2)贮存:NA与ATP、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内。 (

5、3)释放:胞裂外排、NA释放入突触间隙。 (4)消除:突触间隙的NA,约7595再摄取; 其余COMT和MAO破坏。 被摄入神经末梢内的NA,大部分重新贮存于囊泡; 小部分被单胺氧化酶(MAO)破坏。,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9,2去甲肾上腺素(图5-3)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9,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0,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0,(四)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1胆碱受体 能选择性与ACh结合的受体。又分两类: M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能选择性地与毒蕈 碱(muscarine)结合的胆碱受体,分布于节后胆碱能纤维 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又可分为三种亚型: M1:

6、主要分布于神经节、胃腺细胞及中枢神经; M2:主要分布于心脏和突触前膜; M3: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和腺体。,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1,(四)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1,N受体(nicotinic receptor): 能选择性地与烟碱 (nicotine)结合的胆碱受体。 又可分为Nn 、Nm亚型。 Nn:分布于自主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 Nm:分布于骨骼肌细胞膜上。 2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er):能选择性与NA或肾上腺 素结合的受体称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a受体和受体。 a受体:分为a1受体和a2受体两个亚型。 a1:存在于突触后膜,分布于血管、瞳孔开大

7、肌、 胃肠和膀胱括约肌、汗腺和唾液腺等部位。 a2:存在于突触前膜。,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2,N受体(nicotinic receptor):传出,受体:分为1受体和2受体两个亚型。 1:主要位于心脏、肾入球动脉的球旁细胞。 2:存在于支气管、血管平滑肌、睫状肌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上。3.多巴胺受体:存在于肾脏、脑、内脏血管。4种亚型: D1:存在于外周感受器上; D2:存在于突触前膜; D1: D2: 存在于CNS.,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3,受体:分为1受体和2受体两个亚型。传,(五)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1M受体 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M受体激动后可通过G蛋白偶

8、联,进而激活磷脂酶C,增加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的形成,而产生效应。M受体激动可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抑制并可激活钾通道或抑制钙通道。 2N受体 属于受体操纵型离子通道。由四种亚基组成。当Ach与亚基结合后,引起离子通道开放,从而调节Na+、K+、Ca2+的流动(图6-5)。,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4,(五)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5,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5,3肾上腺素受体 与M受体结构相似,也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由40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特点为这些肽链均有7次跨膜区段结构(图6-6)。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偶联,其中1受体

9、激动可激活磷脂酶(C、D、A2),增加第二信使IP3和DAG形成而产生效应;2受体激动则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由此使cAMP减少。 受体亚型激动后兴奋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产生不同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6,3肾上腺素受体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6,(六)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表6-3),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7,(六)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表6-3)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1)胆碱能神经的效应 M样作用:为激动M受体所呈现的作用, 主要表现: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内脏平滑肌收缩、腺 体分泌、瞳孔缩小等。 N样作用:为激动N受体所呈现的作用, 主要表现:Nn受体激动自

10、主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 质分泌; Nm受体激动表现为骨骼肌收缩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8,(1)胆碱能神经的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8,(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效应a型作用:为激动a受体所呈现的作用。 主要表现:血管收缩、瞳孔散大等。 突触前膜上的a2受体兴奋:产生负反馈作用,抑制 NA的释放。型作用:为激动受体所呈现的作用。 1受体兴奋:心脏兴奋、肾素分泌、脂肪分解; 2受体兴奋: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松弛、糖 原分解等。 突触前膜上的2受体兴奋:产生正反馈作用,促进 NA的释放。,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9,(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19,七、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一)作用方式 1与受体结合 直接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呈现作用。 受体激动药(agonist):结合后兴奋受体;产生与Ach或NA相似作用。分别称拟胆碱药或拟肾上腺素药。 受体阻断药(blocker):结合后阻断受体,对抗激动药作 用。产生与ACh或NA相反的作用。分别称抗胆碱 药或抗肾上腺素药。 2影响递质的体内过程 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转化、转 运和储存而发挥作用。 (二)分类 (表)。,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20,七、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传出神经系,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21,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