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爱”与“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爱”与“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QQ等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爱”与“恨”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邹燕摘要:现代化通讯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消费的成本低优势和现代化通讯工具日趋完善渐的功能进入教育教学生活,并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它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地提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传递与共享,促成了课外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形成了班级群文化。但是,新生事物总存在着不足,有关群聊的话题性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教育主次阵地的把握等问题也孕育而生。关键词:QQ网络群德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QQ、微信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日益融入我
2、们的日常生活。这些通讯工具让人与人的沟通摆脱了地域的限制,而其附带的语音、视频、表情、图片等多种功能也让沟通变得生动而丰富。同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不例外。一、“爱”与“恨”的现实基础1、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据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我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同时,Ader公司也对中国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调查报告显示,80%的移动终端消费者随身携带手机,70%的用户会使用微信、QQ等通讯软件。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载体。而以现代化通讯工具作为重要媒介的教育教学也颇受影响。2、现代化通讯工具低成本的优势众所周知,国内1条短信收费0
3、.1元,最多可以发70个字,而理论上IM的流量可以发524288个字,折合成短信就是7489条。相比较之下,人们必会更倾向于后者。而且移动公司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提供了各种流量包月和套餐服务。在2015年5月,“上网流量不清零”、“流量可转赠”等惠民方案也被国务院纳入议程,不久将真正惠之于民,这样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低成本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以往家长和老师沟通可以是写信、写短信、甚至是面谈、走访。而现代通讯工具让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低成本、更加便捷、更加长远。3、现代通讯工具日趋完善的功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带动着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功能的不断革新。目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仅只能“玩”和“聊天”
4、,相关公司也开发了许多新功能,比如:传输共享文件、远程协助、截屏、网络电视、购物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多样化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日常生活,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教学办公环境、教育教学技术、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等。二、现代化通讯工具在教育实践中的“爱”(一)、爱教师随着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不断革新和广泛运用,网络素养已成为当代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角色定位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创新。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已是当前开展网络教学的必要条件。网络素养包括网络意识素养、网络技术素养、网络信息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网络教学素养。教师要在坚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网络意
5、识;通过网络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培养创造信心和组织网络教学的能力。教师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进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教师。(二)、爱学生面对信息化的新挑战,新时代的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第一是信息获取的能力,例如:查询信息、浏览信息、下载信息等能力;第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如何整合、加工、处理信息;第三是信息交流的能力,即怎样使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教师、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只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主人。(三)、爱教育1、教育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借助QQ,教育资源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传输和共享。师生双方都在线,可用QQ聊天工具栏的文件传输传送
6、和接送文件。若有一方不在线,可选择离线文件传输,文件将被腾讯服务器保存7天,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方在线即可接受文件。而QQ群的文件共享功能,可实现一对多的教育资源共享。QQ支持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网络视频课程、声音媒体、图像素材、电子教案等。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三八”节感恩贺卡时,可以通过QQ传输和共享制作贺卡的视频课程和模板;在学习汉语的拼音时,教师可以将要掌握的字母、音节录制成语音与学生们共享资源;在学习广播操、眼保健操时,可以将其分解动作的视频共享。在复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典型题例、作业要求、复习策略等上传到QQ实现复习资源共享。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可以借助QQ
7、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目标。2、课外作业形式的多样化。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支持语文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八种类型,每个人至少具备一种以上的智能,但智能的种类存在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因此语文作业的形式不仅仅是背诵、默写、抄写,还可以具有多种形式。目前,多种多样的媒体被应用于教学中。QQ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以其完善的功能优势,如文本、图片、语言、视频,为语文作业提供了多种承载形式。例如:口语上,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续说故事、编故事、朗读课文并录音、背诵经典段落等。QQ等通讯工具
8、可以为学生的口语训练创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QQ的语音、视频功能完成作业,并通过文件传输与共享和师生、家中一起分享成果。而这种基于学生特长的作业方式既刺激了学生的多重感官,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远程教育。这里的远程教育不局限于QQ的远程协助,而是指QQ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作为传播媒介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课室教学模式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教师利用QQ的语音功能录制课文朗读、生字词的发音、作业的要求等。通过一对一的文件传输或一对多的文件共享,让学生在课余也能及时补差。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不能到校的病假生,教师可以发送有关课程实录的链接,学生通过点击链接学习视
9、频课程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4、群班级的后花园。首先,群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沟通是人与人,人与群体思想和感情交流的纽带。QQ群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创造了多种形式,可以是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的形式,可以是私聊、群聊的模式,还可以实现实时与延时的交流。比如:笔者为了发动学生广泛阅读,在QQ群让师生、家长共同讨论出谋划策。大家纷纷提出把家里的旧书拿出来和其他学生一起共享,有的家长甚至买了新书直接送到班级,这样班级图书角就成立了。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笔者在群里采访了诸位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孩子都喜欢上了阅读。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10、其次,QQ群成为了学生展示成果、分享快乐的平台。一次工整的作业、一张完美的画作、一件精美的小制作、一场精彩的表演都可以展示在QQ群里,让每个成员能够欣赏他人,促进自己,提高要求。例如: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写字优秀的学生作业制成图片分享到群相册里,让其他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后,群也是德育的阵地。QQ群不仅是情感交流、讨论答疑、成果展示的平台,它还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新途径。笔者主要是以群为阵地,向学生和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里特点,在群里分享优秀的教学日志和育儿办法,帮助学生和家长排忧解难。比如:笔者班上有一名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成绩,笔者
11、为其写了一篇幽默的屈丝逆袭记,让其他的学生和家长看到成功是要付出努力的,鼓励其他的学生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聊天、签名、更新状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相机引导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在群里发送相关教育理念信息,例如:“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
12、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言教不如身教,。言教不如境教”等等。文字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能马上奏效,但至少让学生家长们了解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德育工作中有着它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它将德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德育随时随地进行。另一方面,随着德育资源的共享,让德育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是爱国主义的宣传片,可以是理想的贺卡,还可以是一次劳动的实践。总之,它方便了我们的德育。三、现代化通讯工具在教育实践中的“恨”现代通讯工具给我们的教学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教师利用QQ等现代通讯工具传输共享的教育资源,是否被每一个学生都下载阅读,目前,在QQ群
13、里还是无法监控的。而对于家里没有智能机没有网络的学生而言,这是不公平的。2、群聊话题的性质与时间要有标准。教师建QQ群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更好地维护师生、家长、学校的关系。教师要控制群聊的话题,话题应该主要围绕学习和教育,而一些生活私事、心理问题等不适合在群里共讨。3、学生用手机网络浏览教育信息的时候,可能接收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把握好主次关系。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主要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要以学校工作为中心,学生要以学校学习为中心,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以沉迷于手机网络做“低头族”,过度使用将会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参考文献:1王宇飞.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基本素养【J】,成人教育,2004(1)2倪宇玉兴.从角色转变谈网络教师的网络素养【J】,无锡教育学院报,2006(12)3郑伯荣.QQ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