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走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杨雪飞)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走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杨雪飞)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息烽县第一小学 杨雪飞,如何让科学课堂简约有效,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发展规律的、巨大潜能的、处在发展过程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自身特点的、个体巨大差异的。 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的主体、独立与教师之外的、责权主体。关注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动性。2、具备民主意识,从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3、真正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设计者、教学指导者、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习的伙伴、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视情况而转换。关注1、终身学习,一辈子学做教师。2、树立大德育观,于
2、细微处、无声处给学生以教育。3、提倡合作、反思的工作方式,提高教学技巧,向成熟教师发展。,小学科学课本教科版 苏教版 人教版 鲁教版 青岛版,一、弄清科学课的宗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课的宗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二、弄清科学课的目标,科学课总目标 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部分。通过小学
3、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三、做好科学课的备课,1、备教材(1)领会编写者的意图 对材料的安全性、可用性要做认真的实验,以免在教学中出现错误;还要考虑季节性;有时候还要结合实际进行改动。(2)将教材进行单元梳理 单元结构是科学教材的重要特点,要注重从单元整体分析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之间的联系,理清探究能力培养的主线,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3)根据教材内容,预设可行目标
4、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2、备学生(1)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思考问题时,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在建立概念时,首先是从实验现象和生活实际出发,形成表象,通过表象建立起概念。(2)课前与学生情感沟通课前用几分钟找几个学习能力较为普通的学生聊天,了解学生对要学习内容的学习态度怎样?情感因素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3)课前对学生简单调查找几个学习较为普通的学生做简单调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
5、。,3、备教学策略(1)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材料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会对材料进行初步的筛选,这样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前期的研究中去了,还可以保证所有班级的科学实验都能正常启动。(2)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信息 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3)教师用心准备结构性的活动材料结构性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有趣味性。(4)对小组合作提出要求,发挥有效功能所谓小组合作,就是要明确个人责任,并进行
6、互助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所有学生能相互信任,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问题。,4、备教学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那么教学评价一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够较好的促进个体发展。(1)选择“记录并分析”的形式体现评价 在探究活动中,请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并分析。它能体现学生建构新知识的痕迹。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以便进行有目的的查缺补漏。(2)选择“生评生和师评生”的方式体现评价 在科学课上,提供可以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给出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
7、生依照标准,相互评价。从而学会与他人交流,获得更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及课堂作业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努力方向,促进其发展。,四、驾驭科学课的课堂,把握几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观察课实验课阅读课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借助工具进行观察:软尺/放大镜/方格塑料片/照相机/Ph值试纸/,1、观察课,科学观察,即科学研究中的观察,讲究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以求真为目的。基本方法有三种:一是历时性的跟踪观察,也叫动态观察;二是共时性的透视观察,也叫静态观察;三是超越时空的跨越式观察,也叫比较观察,找出事物的差异,从中发现事物的特殊性。 课上,要引导
8、孩子们把观察的对象、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过程、观察方式及发现的秘密,尽量完整、真实地描述出来,促使他们认真、细致、全面、反复地观察,达到观察的要求。,观察比较植物的叶,活动:,水结冰了 -冰有什么特征,观察冰和水 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冰,水,固体 不能流动 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变大很冰 ,液体 能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它们吸水吗(一)材料的吸水性,观察活动提示 1、在每种材料的中间同时滴一滴红墨水。 2、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形状和变化,画下来或记下来。 3、用纸巾的边缘将材料表面的水吸干,观察材料表面浸润的大小,记录下来。,水到哪里去了,2、实验课,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9、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很多的概念、理论、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总结得出的。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生活、社会中的资源,精心设计合适的探究性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课上,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所需要的实验器具、知道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你要得出的结论等;规范操作,规范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保障;记录实验报告。,重视积累实验过程的体验,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关于实验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过于看重知识的掌握,或仅以此为满足。实验的重
10、点是“做”和“学”的活动过程,因而特别强调“做”和“学”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大收获。,摆的研究,假设:搅拌能加快溶解,实验验证:,(对比),改变条件:搅拌,(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不改变的条件:水量、水温、食盐的量、 同时加入食盐,水量相同(30ml),水温相同(常温),食盐的量相同,同时加入食盐,抵抗弯曲讨论: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为什么这样推测?,活动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要求: 1.实验中除了纸梁的宽度变化外,其他条件不能变。 2.实验时垫圈轻轻地放在纸梁的中间位置。 3.实验前先预测后验证,将实
11、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数据分析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活动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要求: 1.实验中除了纸梁的厚度变化外,其他条件不能变。 2.实验时垫圈轻轻地放在纸梁的 中间位置。 3.实验前先预测后验证,将实验 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数 据分析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的关系。,科学阅读课多以科学探究课为主,科学探究课是让学生围绕着科学探究的问题,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来获取事实的证据,形成基本的科学认识,从中培养学生鉴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课型。,3、阅读课,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科学阅读,从内容上讲,一般离学生生活实际或难以感知的内容,比如古代生物、太阳系等,这些内容不
12、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来直接获取基本的事实,需要通过间接的手段来获取。 从认知水平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较生疏,没有太多前概念基础。,月相变化,在卡纸上给上半个月的月相排序!,模拟实验注意事项: 1、需要3个球分别模拟太阳、月球、地球; 2、月球不发光,一面总被太阳照射着; 3、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围绕地球转动; 4、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为1个月; 5、从初一开始(正前方),转半圈(180度),分别找到8个点(为上半个月的)。,由缺逐渐变圆,农历上半月月相规律,这一类课,是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等地,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他们会发现
13、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在我们36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关于植物、动物、生命体的课程是一块很大的内容。,4、科学技术课,三年级上册有植物、动物两单元,下册有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命周期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三、四年级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一般围绕在植物、动物之中)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课外种植、养殖活动。,开辟种植园 (三年级的孩子们种植凤仙花,四年级的孩子种植油菜,五年级的孩子种植向日葵 )组织学生进行蚕宝宝、蜗牛、生态瓶的饲养,五、科学课教学方法及策略:,把握几种手段,1、有机材料的准备(围绕核心概念的生成),2、规范的实验基本技能(注重示范性),3、据实际情况确定课堂目标(有效组织交流、推理),4、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坚持实效性原则),5、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注重学生的反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