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7168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版ppt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第三节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导入】 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由于苏格拉底经常指出别人的无知,招致了一些心胸狭隘的人的嫉妒和怨恨。 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不敬神”和“蛊惑青年”。,执行死刑之前,苏格拉底的朋友们劝他逃走,他们买通了狱卒,为他制定了周密的逃走计划。令人吃惊的是,苏格拉底拒绝逃走。他说 :“逃监是毁坏国家和法律的行为,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被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如果我含冤而死,这不是法律的原因,而是由

2、于恶人的蓄意”就这样,70岁的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平静地离开了人间。,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 伯尔曼(美),讨论:你怎样评价苏格拉底的做法?,法律的词源,法律的本质和特征,一,三,二,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法律的历史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几种情况:甲到汽车站去购买车票,没有排队而插队购票,而受到他人的谴责;乙驾车在十字路囗正好遇见红灯,其视而不见,撞红灯直行,结果被交通警察罚款;丙经常上班迟到了,结果被用人单位扣减了其薪酬等。,请问:为什么这些行为受到的处理各不相同?,汉字“法” 的古体 ,一、法律的词源,一种能 “治狱”、“别曲直”

3、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廌(zhi ),说文解字:“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第二,法是一种由“廌”这种怪兽公平裁判争议的活动,当人们的行为不端,需要怪兽加以处罚。,第三,法律的产生与实施离不开“廌”这一怪兽,它是权威和社会强制力的代名词。,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创制的(国家意志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性),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性),制定,二、法律的本质和特征,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制约性),法律不是

4、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在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人类社会相应产生了四种类型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规范体系。,法,三、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法的历史类型,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2,三,二,第二

5、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看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法律实质内容看 鲜明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从法律社会作用看 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保障,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将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

6、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1、关于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2、关于立法权限,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和地方立法权,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二)法律执行,狭义: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主体各级人民政府;享有执法权的各级人民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比如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1、何谓法律适用 又叫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使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三)法律适用,2、我国司法机关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公安机关不是司

8、法机关,是政府的工作部门。司法机关,通常说的公检法,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行使的刑事案件的侦察权属于司法权的范畴,但就其组织的性质而言属于政府部门,是国家行政机关。,(三)法律适用,3、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 合法 及时 公正合理,(三)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2010年10月16日晚,被告人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生活区醉酒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后逃逸,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启铭6年有期徒刑。,(四)法律遵守,“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第

9、一部成文宪法,1787 美国联邦宪法,第三节 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制宪会议,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1918 苏 俄 宪 法,冬宫外人民欢呼宪法的制定,我国第一部带“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1908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 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 1923年和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代表封建买办阶级利益的宪法。 1912年 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代表人民民主的宪法。 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诞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10、宪法.flv,我国宪法的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1954.9 1975.1 1978.3 1982.2年现行宪法,1988年4月和1993年3月两次修改,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三次修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明确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等改革的思想。 2004年修订,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明确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一)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

11、体)(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六)基本经济制度,(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我国国家的阶级性质,爱国统一战线,重要保障,(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人民代表大会

12、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请思考: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 团结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其目的就是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

13、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等6个法律部门为主干,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14、、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的宪法性法律规范的总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都是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的民事法律,包括合同法、担保法、拍卖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证券法、信托法等。,概 念,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

15、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主体的概念,(1)自然人(2)法人(3)其他组织,民事主体的种类,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2)民事主体制度,目的是侧重保护谁的权益?,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民事主体制度,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

16、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2)民事主体制度,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民事主体制度,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民事主体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实现。,(3)民事行为制度-民事行为,民事行为的概念,民事行为的产生,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3)民事行为制度-民事法律行

17、为,概 念,形 式,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生效要件,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1)代理的概念,(2)代理的分类,(3)民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1)物权(2)债权(3)知识产权(4)继承权(5)人身权,(4)民事权利制度,概 念,种 类,形 式,概 念,方 式,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违约民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5)民事责任制度,停止侵

18、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概 念,分 类,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制度。,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短期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某大学生在某电脑市场买了价值一千多元的配件,用了没多久就出毛病了,存储的资料也丢失了。内行人说这是假货,建议他找经销商双倍索赔。但经销商却不承认是自己卖出的,而他怎么也找不到购货凭证,后来想起来是“当时随手就扔了”。,案例,(7)合同法律制度,某大学生暑假在某公司当推销员,辛辛苦苦

19、地干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的报酬,而且还得按“合同”约定“买”下尚未推销完的部分产品,而他签合同时“根本就没认真看”。,案例,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9)商事法律制度,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3、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一般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法规。如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特别行政法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外交、人

20、事、民族、公安、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4、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一是劳动安全方面的法规。如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劳动

21、合同法、红十字会法等;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法规,如社会保险法等。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我国目前的刑法法律部门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订后的刑法和此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决定等。,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诉讼法和非诉讼法我国目前的程序法主要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1)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的

22、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刑事诉讼证据、强制措施和附带民事诉讼,(一)诉讼法,刑事诉讼管辖,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定回避,回避的类型,刑事诉讼回避制度,辩护的类型,指定辩护,委托辩护,自行辩护,刑事诉讼辩护制度,刑事诉讼证据,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程序,刑事审判程序,刑事起诉,立案侦查,刑事诉讼程序,(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是国家规定处理民事审判程序的法律,是现代国家重要的基本法之一。它是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和一切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法院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的民事权益实行司法保护的程序法。,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原则;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民事案件的原

23、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检察监督原则。,民事诉讼程序,(3)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行政争议,或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犯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作出公正合法的判决。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受理、审理、判决、执行等问题。,行政诉讼程序,起诉,受理,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二)非诉讼程序法,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

24、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法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仲裁法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法的基本制度:协议仲裁制度或裁或审制度一裁终局制度,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治

25、保障体系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科学立法是前提所谓科学立法,需要完善立法机制,亦需破除对立法工作的阻碍因素,这其中关键的就是明确立法的权力边界。,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严格执法是关键“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就是要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公正司法是防线“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培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全民守法是基础法治事关全体人民,自然意味着全民都需要守法。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