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是楼记》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7478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是楼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传是楼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传是楼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传是楼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传是楼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是楼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是楼记》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是楼记,清 汪琬,授课内容,汪琬简介背景知识课文翻译课文解析写作特点拓展知识,汪琬简介,汪琬(1624年1691年),清初散文家。字苕 tio 文,号钝庵,晚号尧峰,人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顺治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参与修撰明史。以病辞归,隐居太湖尧峰山,专心著述。通经学,长于古文。与魏禧、侯方域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等。,汪琬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正月十六(1624年3月5日),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十(1691年1月8日)汪琬生于世宦之家,曾参与复社事。汪琬性情急躁冲动,坦率直言,不能容人过错,以是人多嫉之,

2、然坦率无城府,光明磊落,立志自重,耿介有守。不喜仕进,惟嗜读书问学,发明经义,精研史学,倡言朴学。 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九年(1670年)辞官归里。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六十余日,撰史稿一百七十五篇,后乞病归,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闭户撰述,不问世事,学者称“尧峰先生”。,文学作品,汪琬的散文疏畅通达,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二)。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一遗集)。这种

3、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为作生圹志,则以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翱);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宗元)”。康熙曾称赞他:“尝与近臣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首称数先生。”(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 代表作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等文是其代表作。 汪琬亦能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其文。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包括诗10卷、文40卷。,背景知识,解题传是楼记 是:道统。传是楼:中国清代徐乾学的藏书楼,在江苏昆山。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

4、庵。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曾奉命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及明史,编刻通志堂经解,纂集读礼通考。他富于资财,又兼多方搜求典籍,于是江浙的许多珍贵图书,尽归其所有。他在居室之后兴建藏书楼,名为传是楼。楼凡七楹,贮藏各种图书数万卷,按部类排列,井然有序。该楼藏书多为宋元刻本,远近闻名。徐乾学编撰传是楼宋元本书目,卷首有黄宗羲所写传是楼书记。 传是楼藏书后几经辗转,大多归清怡亲王胤祥所有。,徐乾学,康熙九年(1670)探花,是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外甥,出身世家,喜读书藏书。 万斯同传是楼藏书歌:“东海先生性爱书,胸中已贮万卷馀,更向人间搜遗籍,真穷四库盈其庐。

5、” 明末战乱之后,藏书之家多不能守,及清初社会渐趋安定,各家散出之书始在民间流传,徐乾学广为搜购,其门生故吏又遍於全国各地,知其有嗜书之癖,无不尽力为之网罗,一时南北藏书家之旧物,如细流归海,汇於徐乾学之所。 徐乾学搜集唐宋以来解经之书,备编写通志堂经解,后由其学生纳兰性德刊行於世。 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评论说:“世之藏书家未必能读,读者未必能文章,而先生并是三者而能之,非近代藏书家所及。” 徐乾学编有传是楼书目、传是楼宋元本书目一卷,后者收宋元善本多达四百五十种。传是楼之藏,后经何焯(义门)介绍,多归怡府安乐堂所有。,江苏昆山徐氏祠堂对联: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有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

6、。昆山三徐(一门三进士)徐乾學(1631-1694),康熙庚戌(1670)探花徐秉义(1633-1711),康熙癸丑(1673)探花徐元文(1634-1691),顺治己亥(1659)状元,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喜欢藏书,藏书是读书人的传统,到了明清两代此风更盛。徐乾学即是清初 的藏书家之一,在江南一带颇负盛名。他凭借着使人艳羡的地位、渊博的学识和雄厚的资财,在明末清 初战乱不息的情况下,乘机购进那些急于出手的珍本异籍和大量有价值的图书,然后在他的家乡昆山, 建成了专门藏书的“传是楼”,当时即有“传是楼藏书甲天下”的美名。此文就是他家的藏书楼建成后,请 汪琬为藏书楼所写的一篇记。,传是楼

7、记是汪琬为藏书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阐明建楼藏书的意义为重点,先述藏书楼的兴建、藏书规模;然后说明楼名的由来;继而阐明传书的意义,指出主人不以“土田财货”、“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传子孙,唯以藏书相传,目的在于使后世继承先辈之志,不同流俗。作者指出藏书、守书、读书之难,而善读者“沿流以溯源”、“明体以适用”,确有所得最为重要。其后,恰如其分地点出楼主的人品,赞扬其得“读书之益”,以书传子孙,不同凡响。全文紧扣主题,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自然,语言简练,中肯切要,不失“气体浩瀚,疏通畅达”之文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 “古文一脉,自明代肤滥于七子,纤佻于三袁,至(天)启、(

8、崇)祯而极敝。国初风气还淳,一时学者始复讲唐宋以来之矩矱jyu(规矩法度),而(汪)琬与宁都魏禧、商邱侯方域称为最工。然禧才杂纵横,未归于纯粹;方域体兼华藻,稍涉于浮夸。惟琬学术既深,轨辙复正,其言大抵原本六经,与二家迥别。庐陵(欧阳修)、南丰(曾巩)固未易言,要之接迹唐(顺之)、归(有光)无愧色也。”,课文翻译,段一1: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 )七楹。间( )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 )义疏( )之书附焉,史则日录( )、家乘shng( )、山经( )、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 )二,部居(

9、)类汇( ),各以其次,素标缃xing帙( ),启钥( )灿然( )。,总共,近来,解释经籍的文字,疏解经义的书,史官按日的记录,家谱,家史,指记录山脉的舆地之书,通“又”,以类相聚,按类归部,以类相聚,浅黄色书套,开锁,鲜丽的样子,译文: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建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段一2:于是先

10、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 )曹哉?吾徐先世,故( )以清白起家( ),吾耳目濡染旧( )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ji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 )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 )也。吾方以此为鉴( ),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 )其楼为“传是”,而问( )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 )督( )之,最后复于先生曰:,通“汝”,本,本来,兴家立业,通“久”长久,珍藏,欢娱快乐,镜子,命名,命令,写信,催促,译文: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

11、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祖,本来就凭清白兴家立业,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珍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欢娱快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段二:“甚矣,书之多厄( )也!由

12、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 )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 )之;或亲操翰墨( ),及分命( )笔吏以缮录( )之。然且( )裒pu聚( )未几( ),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 )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 )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 )忤( ),采其华( )而忘其实,是则呻占( )记诵之学所为哗众 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 )异( )哉?”,灾难,授予官爵和赏赐,交换,笔墨,命令,誊写,然而,不久,聚集,却,反而,亲身履行,形迹,行动,违逆,通“花”,口头吟作(诗词

13、),(以浮夸的言行博取众人的好感、夸奖或拥护),区别,以奚,凭什么,译文:书遇到的灾难太严重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誊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

14、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段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 ),终乎约( )。博之而非夸多斗靡m( )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 )也。善读书者,根柢d( )于性命( )而究极( )于事功(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 )也;明体( )以适用( ),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译文: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缺。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简要

15、,广泛,指以辞藻华丽竞胜,安于简陋,植根,本性,穷尽,深入研究,功利,探明,事物的本体,合于应用,段四:“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 )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 )士大夫之所矜式( ),藉( )是以润色( )大业,对扬( )休命( ),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 )其子姓,俾( )后先跻j( )巍科( )、取宦仕( ),翕x然( )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 )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之于,得到的道理,通“借”,朝中,敬重和取法,使增加光彩,答谢,报答,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告谕、诫饬,使,登上,达到,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

16、前者,指做官,一致的样子,宾语前置,译文:现在健庵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和取法,借此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以报答称扬美善的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高中科举,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段五:“若琬则无以与( )于此矣。居平( )质驽( )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 )及暮年,则又跧qun( )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 ),旧学( )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 )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

17、居常,平常,劣马。比喻低劣无能,年老昏乱,不通事理。悖:昏惑,糊涂,参与,通“蜷”,昔时所学,一番话,延续,见闻浅陋,译文:像我这个人就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了。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不是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先生能否原谅我的老谬呢?,)否耶?”,传是楼记是“记”的变体,名为“记”,实则为“论”,“传是楼”只不过是“论题”而已。全文分为五段。 第一段用叙事的手法首先记叙了大藏书家徐健庵藏书之丰建了七间楼房,造了七十二个橱子, 经史子集若干万册,分类置放,井然有序。然后借徐健庵

18、之口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徐家先世,本来身 家清白,靠读书应试起家;相形之下,有些做父祖辈的,或传之土地家产,或传之宝贵文物,或传之娱 乐场所、娱乐工具,而他们的后代未必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未必珍爱这些宝物,未必能享受这些娱乐。 有鉴于此,决定将这些书传给子孙们。“所传者唯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这就是“传是楼”名之由来。至此,文章的论题已定。楼主人四处索要“楼记”类文章,“问记于琬”,于是,作者便展开了议论。,课文解析,第二段提出中心论点并从反面进行论证。一开头就将文章从徐缓的平地推向了突兀的高峰:“甚矣, 书之多厄也!”这句话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是一个警句。紧扣“书之多厄”,作者援引汉朝以降,

19、历代皇 帝用官家的钱重金买书,名公贵卿用大量财物换书,或亲自动手或请人帮忙进行抄写誊录,然而不久就 遭故散失这样一个历史事实,道出了“藏书之难”。这是一个衬垫。作者顺水推舟,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 点:“藏书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紧接着,从反面进 行论证:藏书不能守书,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也没有什么两样,即使读 了而如果嘴上说的是一套而实际行的又是另一套,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花而忘了果,那就 是用记诵之学去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这同不读书也没有什么不同。这里的论据是理论论据,是 从反面讲道理进行论证。,第三段从正面

20、用史实论证。“古之善读者”是用“始乎博,终乎约”的读法,以“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 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的态度,而最终达到“根柢于性命而穷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 适用,无不达也”的境界的。作者特别强调了“尊所闻,行所知”,他说,不善于读书的人就不能如此。斩 钉截铁般地确立了中心论点。 第四、五两段是落脚于现实,进行对比论证。第四段先摆徐健庵先生的现状:依靠书中得到的道 理,上得天子器重,次被士大夫敬重与效法,借此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下又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 使他们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时被人一致称道,总之,“读书之益弘矣哉”,而且还要传之子孙。 第五段再摆作者的现状。开头

21、就是一个感叹句“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引出了汪琬之现状:平时愚笨无 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中,孤陋寡闻,(哪像你们一样神通广 大?)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做记。,这与上一段徐健庵之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对比,强化了楼主人的例证作用,从而证明了自己的中心论点。但也看得出,对楼主人的称颂中含有讽刺意味。 汪琬学识渊博,主张写文章要明于词义,合乎经旨,但秉性狷介,与世不合,在任 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后曾托病回乡。康熙十八年(公元 1679 年)举博学鸿词科后参加明史编 纂工作,六十天中撰稿一百七十五篇;有争论,不屈服,又乞病归,可见害的是

22、“思想病”。他既与世不合,也就不可能与徐健庵合(徐曾主修明史就是一个佐证)。所以,这里的讽刺意味自是不言而喻。 既然与世不合,于是作者申明“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至于“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也 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第一段用叙事的手法首先记叙了大藏书家徐健庵藏书之丰,第二段提出中心论点并从反面进行论证。,第三段从正面用史实论证。,第四、五两段是落脚于现实,进行对比论证。,结构梳理,写作特点,1.名“记”实“议”。 这篇文章的本意不在“记”而在“议”,所以叙之不求其详。在叙述了楼名之由来后,就以受托为由发表议论。这是全文的序论。经过一番铺垫便摆出了中心论点,接着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23、先从反面讲 道理进行论证,再从正面摆史实进行论证,后用徐之现状与琬之现状对比进行论证。以上是全文的本论。结尾以“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一句谦语,回到开头的受托,作为全文的结论。,2.行文跌宕起伏,是此文的又一特色。 开始是徐健庵“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这就埋下了伏笔, 在中国传统文章表现手法中这叫“抑”,欲扬先抑。果然,下面要发议论了,第一句就是“甚矣,书之多厄 也。”一下子把文章推向了巅峰:书的重要性和书遇到灾难的严重性呈现十分不协调的境况。然而,正 是这个不协调,引出了下面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出,下面是一大通论证。文章赞扬了“古之善读书者”,今天有没有呢?有,如楼主人

24、徐先生;又似乎无,作者对楼主人的称道中实含有讥讽。他自己本不想写,但写了;写了又是“不得已”,又要请“先生亦恕其老悖”。真可谓峰回路转,花明柳暗。,3.全文语言感情充沛,婉转含蓄。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叹句、反问句的连用,使文章气势恢宏; 二、三、四段末尾的三个问句,用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然而比直接肯定更有力,语气更强烈,很有些无可辩驳的意味。它们犹如排比段,大有滚滚向前锐不可挡之势。一是对比中婉转的语气,不平之感、羡慕之态、讥讽之意尽在其中。 一些描述句,也是那样婉转含蓄,如“指书而欣然笑曰”表现出徐健庵 得意洋洋的样子,他功成名就,藏书极富,还要延及子孙,让他们世世代

25、代做官,真是前景无限美好啊。面对此状,汪琬只能“喟然太息”,敬佩之情羡慕之态随之流露,出来。然而,也不乏讥讽意味。作者的性情脾气又决定了他不可能与世俗的读书人同流合污,于是,在一系列的自贬之后说道:“盖本不足以记斯楼”,讥讽之意呼之欲出。最后一句“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表面上是个是非问句,实际上只有一个意思:你既然让我作记,我又推脱不掉,就只有说了。要说就得说我的看法,不能为吹捧而歪曲了我的性 格。现在说了这些道理,你同意则更好,不同意也就只能是那样了。但是如果直说,效果肯定不好。他们毕竟相互认识,还有过交往。于是,作者用了一个充满委婉语气的是非问句,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拓展知识,一、“经史

26、子集” “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示例:就从妹子说一句书,无论,大家都顶针续麻依次接下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经部收录了儒家的“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

27、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

28、、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二、古代的藏书

29、情况 古代的藏书,分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 最早的商代甲骨文,从发掘情况看,是有意存放的,说明这时已经有官方收藏典籍的制度。以后的朝代,都有非常完善的收藏制度,比如老子据说就是周朝管理藏书之官(柱下史)。 秦汉以后,王朝都有专门的藏书地与藏书官。比如西汉的石渠阁、天禄阁,东汉的石室、兰台、东观等。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更多,文渊阁、文津阁、武英殿等,都收藏图书。,私人藏书也有悠久的历史,明清时犹盛,多建有藏书楼: 比如明代宁波范钦的天一阁,赵琦美的脉望馆,毛晋的汲古阁等; 清代徐乾学传是楼,钱谦益绛云楼,瞿氏铁琴铜剑楼,丁氏八千卷楼,陆氏(心源)皕宋楼,杨氏海源阁等。,天一阁,脉望馆,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