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7802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分析摘 要1992年开始中国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美国、欧共体等发达贸易伙伴是反倾销的主要使用者,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运用反倾销来限制中国产品,其中,印度是最突出的一个。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中印两国既有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从出口方面上给印度国内产业造成较大的压力,所以,印度不断采取反倾销措施来打击中国出口,以减小中国出口商品对印度相关的国内产业造成的冲击。本文分析了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揭示了印度对华频繁反倾销的成因,论述了印度对华反倾销对中印贸

2、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印度 反倾销 现状 影响 对策 Analysis of Indias Anti-dumping Against China and its Effect AbstractChina has suffered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y since 1992. In 1980s,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other developed trading partners are major users of a

3、nti-dumping measure.But in 1990s more and more developing countries began to taken anti-dumping measure against Chinese products, which India is the most prominent one. China and India are the two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is not only complementary but also competitiveness bet

4、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world market. 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aused larger pressure to India in export domestic industry. therefore,India has taken anti-dumping measures against China exports,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impact of India related domestic industry c

5、aused by China export commod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ian anti-dumping, reveals the causes of India frequent anti-dumping against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Indias antidumping influence on sino-india trad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6、 Indian;anti-dumping;status;effect;strategy目 录1引言12相关理论22.1倾销及反倾销的定义22.1.1倾销22.1.2反倾销22.2反倾销实施要件的界定22.2.1价格差别22.2.2产业损害22.2.3因果关系23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43.1立案数量攀升43.2涉案金额超速增长43.3涉案产品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53.4印度反倾销调查和裁决的透明度较低63.5印度的反倾销措施力度大64印度对华反倾销频发的原因84.1外部因素84.1.1国际经贸发展大环境的影响84.1.2印度政府的大力推动并以立法支持84.1.3中国威胁论的负面作用84.

7、1.4印度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94.2内部因素94.2.1中国企业应诉率低94.2.2中国企业缺少国际营销经验,单纯依靠价格策略105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影响115.1我国对印度出口量下降115.2我国企业转移出口方向125.3我国涉案产品上游产业产量减少125.4引发我国相关产品遭受印度反倾销125.5引发我国涉案产品遭受其他国家反倾销一三6我国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对策146.1政府的对策146.1.1双方政府加强沟通,争取早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46.1.2两国反倾销相关部门加强交流146.1.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146.2行业协会的对策一五6.2.1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一五6.2

8、.2负责组织本行业内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工作一五6.3企业的对策一五6.3.1 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企业反倾销应诉的主动性一五6.3.2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一五7结论17谢辞一八参考文献19外文资料20 唐 山 学 院 毕 业 论 文1引言 印度是WTO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多年来,特别从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印度以WTO协议的内容为依据,结合其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国内各种利益团体的要求,频繁使用贸易保障措施,只要是其认为构成倾销的进口低廉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保护其国内的产业。我国早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贸组织新的重要成员。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9、两者在经济上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同时在反倾销的问题上,两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是,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都是受害的“被告”。但不同的地方是,中国不仅仅是遭受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并且是遭受印度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成为了印度工商反倾销总局的常客。但是,中国迄今只对印度提起过4件反倾销调查。不管原因如何,这一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应当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对中印贸易的影响和我国的对策作初步分析。2相关理论2.1倾销及反倾销的定义2.1.1倾销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

10、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2.1.2反倾销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2.2反倾销实施要件的界定 反倾销的实施需有三个构成要件:价格差别,即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成本价;实质损害,即低于成本价的销售给进口国内产业造成实质的损害,或生成实质性的威胁,或阻碍进口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果关系,就是倾销价格和实质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当三者俱全时才能实施反倾销。2.2.1价格差别价格差别,就是出口产品价格与成本价相比较,要是前者小于后者,就

11、存在倾销,并且两者间的差额就是倾销幅度。首先,当判断是否为倾销时,应该基于相似的贸易水平,最好是采用出厂价,而且是尽可能对相同的时间发生的交易做比较。其次,如果出口价格比成本价低很少的量时,这样的倾销幅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2.2.2产业损害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或进口商品)在某进口国国内的大量销售,对该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建立造成威胁、阻滞,以致毁灭的过程称为产业损害。产业损害作为国际反倾销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在国际反倾销认定方面,被公认为可以作为认定出口国对进口国有无倾销行为发生的基础和本质界限。2.2.3因果关系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法则规定:产业损害中证明因果关系,一定要建立在公平

12、真实的原则上。不能把所有已知的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原因,都归到进口商品上。所以当确定损害因果关系时,要调查有关进口商品的相关因素,同时也要考调查国内可能存在的一切其他影响因素所带来的损害。3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现状 自1994年印度对我国异丁基苯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印度对华反倾销的数量便一直不断攀升。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的发展,印度已经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9942008年底,印度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119起,占印度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总量的21.3%。其中,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90起,占印度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总量的23.3%。且涉案金额庞大,仅2008年一年

13、,印度对外反倾销涉案金额就高达16.7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0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正常发展,也给两国的经贸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立案数量攀升 1994年,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为3起,1995年3起、1996年2起,1997年5起,1998年、1999年各7起,2000年后有一个骤升达12起,2001年一五起;20022004年,印度反倾销立案总数呈下降趋势,2002年立案总数为3l起,2003年为19起,2004年为12起;而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案件数分别为一三起、6起和6起。2005年,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印度对华反倾销呈攀升

14、势头,2005年,印度共发起了10起对华反倾销案件。2006年、2007年、2008年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数分别为8件、11件、一五件。3.2涉案金额超速增长根据1994年2008年数据统计,尽管印度对我国立案频繁,数量居高不下,但每笔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并不高,远远无法与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动辄上亿美元的涉案金额相比。2002年印度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6400万美元;2003年印度对我国产品发起的8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2830万美元;2004年印度对我国产品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也仅为2800万美元。但近几年,印度对华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呈现出一个攀升的态势。在20

15、05年的12起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为2.81亿美元,其中有5起案件的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2006年的8起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为1.81亿美元,其中1月16日发起的青霉素工业盐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达1.23亿美元,虽然该案由于申请方撤诉,印度政府已终止调查;2007年的11起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为1.68亿美元;2008年,印度对华一五起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为16.7亿美元。其中,仅2008年下半年发起的坯绸反倾销案,涉案金额就高达11.3亿美元,为印度历来对华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最高的个案。3.3涉案产品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相比我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涉及到第三产业, 我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

16、集中在第二产业, 印度对中国反倾销产品的范围涉及轻工类、机械类、化工类、医药类、冶金类、塑胶类以及日用品类等。 如表1所示:1994年2008年,印度共启动11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化工产品的反倾销案位居首位,为57起;其次为药品、纺织品、日用品和钢铁产品等。历年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中化工产品一直占据50%以上的比重,特别是近两年来,印度对我国反倾销针对性更加明显,比较典型的案例主要有柠檬酸、苛性钠、特定橡胶化学品、纯碱,氯喹磷酸盐、维生素C,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第一案异丁基苯反倾销案就属于此行业。 表3-1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基本情况时间数量主要涉案产品涉案总金额(起)(亿美元)19943化工产品

17、0.381995-200151化工产品、瓷砖、运动鞋3.31玩具、药品等2002110.6420038化工产品、钢铁及其他0.28金属等20046化工产品、钢铁及其他0.28金属、消费品、药品等200512药品、纺织品、化工产品2.81日用品和钢铁产品20068化工产品和塑料制品、车1.81辆零件和可刻录光盘200711化工、药品、钢铁产品、如用品及其他1.682008一五化工、汽车、纺织,钢材,机械及其他16.7总计11925.98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xxcacs.govx 我国的纺织和轻工业产品近两年也逐渐遭受到比较多的反倾销调查,累计达30例,并且比例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比较典型

18、的案例主要有紧凑荧光灯、干电池、玩具、运动鞋、瓷砖、塑料光学镜头、窄羊毛织物等。而我国对印度出口量较大的机电、机械设备等产品较少遭到反倾销调查。这与印度的产业结构有关,说明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据很重要地位。3.4印度反倾销调查和裁决的透明度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印度对外国倾销产品的起诉和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公告不及时。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公告一般不在其官方网站上及时发布,而是通过各国驻印度使馆向被诉方国内转达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消息,或者根据申诉方提供的被诉方名称及地址寄送反倾销调查发起公告。这种通知方式往往使被诉方收不到发起公告,或者只能在发起调查后的10-3

19、0天才能收到发起公告。但由于印度反倾销政策规定,利害关系方提交相关意见或报名参加应诉的时限是发起反倾销调查后的40天内,因此,就会导致应诉方无法很好地完成应诉反倾销调查的相关准备工作,从而失去应诉机会。其次,利害关系方不能方便地获得有关反倾销发起公告、初步裁决以及最终裁决等方面的法律文件。虽然目前印度商工部的官方网站上设有专门的网页公布其相关的法律文件,但至今已公布的法律文件并不完备,有些案件的相关法律文件没有公布,有些案件只有原审的法律文件, 而没有复审法律文件。再次,反倾销裁决缺乏透明度。根据 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反倾销裁决中应当包括裁决的内容、作出该裁决的事实与法律分析。但印度反倾销

20、裁决往往没有通过足够的证据和法律分析便简单得出结论,或者以机密性资料为由,对支撑裁决的关键性信息不予以公布,或者不按规定在最终裁决前进行信息披露。印度反倾销调查和裁决透明度较低,实际上剥夺了我国企业应有的知情权, 对我国企业的成功应诉构成了障碍,从而使得我国更容易进一步遭受印度包括价格承诺和反倾销税在内的反倾销措施,而这也构成了印度反倾销调查成功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3.5印度的反倾销措施力度大 首先,肯定性终裁的比例高,征税方法以从量税为主。2008年印度对我做出8件反倾销调查终裁,全部建议征收反倾销税;做出8件日落复审调查终裁,4起案件继续征税,1起案件中部分企业被继续征税,肯定性终裁的比

21、例也较高。另外,2008年仅做出初裁的荧光灯、彩色显像管和尼龙扎带等3起案件,初裁也都建议征税。在建议征税的一三件终裁中,8件采用从量税,4件采用基准价,1件采用从价税。 其次,反倾销税高。近年来印度不断地对其较高关税进行调整,但关税仍居较高水平,最高关税由400%降至50%,平均关税由87%降至27,另外非关税壁垒相当普遍,行政干预较多。以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为例,除个别商品在10以下外,大部分征收幅度都在百分之几十到百分之几百不等,2004年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窄织布作出的反倾销初裁的倾销幅度就高达355,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裁量要高得多。面对高额反倾销税,中国的相关出

22、口企业无法承受,最后不得不退出印度市场。加之对印度反倾销法律制度缺乏了解,我国企业应诉率普遍较低,导致绝大多数案件以最终采取反倾销措施结案。即使是在应诉的案件中,由于提交信息不够完整、全面,极少被调查机关采纳,而且印度反倾销法案有一些不规范和不合理之处,再加上困扰我国出口产品多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国企业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中胜诉的比率很低。至2008年已结案的76件反倾销案中,除5件申诉方撤诉、1件因中国出口量微小而不征税、2件因不存在损害而不采取反倾销措施、1件因倾销和损害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终止以外,其余均被裁定征收最终反倾销税。4印度对华反倾销频发的原因4.1外部因素4.1.1国际经

23、贸发展大环境的影响首先,西方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它们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频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其次,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生效,要求各国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一些国家的某些产业在本国日渐失去行政保护手段。国际经贸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各国为抵消这一谈判结果对本国工业的冲击,转而寻求世贸组织所允许的贸易保护。第三,WTO的反倾销规则为WTO成员保护本国市场拿起反倾销武器提供了便利。反倾销措施的实施首先在发达国家盛行,对中国发起调查绝对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占总数的2/5。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发展中国家也迅速行动起来,近几年,一些发展中国家

24、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增长明显,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行动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4.1.2印度政府的大力推动并以立法支持印度政府的基本态度是积极支持和推动对国外产品进行反倾销。印度政府认为,WTO关于反倾销的规定是成员国保护国内工农业的有力武器,并认为对国外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不仅没有保护国内的垄断,反而促进了印度国内的生产并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印度近年来频频使用WTO中的反倾销保护措施,对被认为是倾销的进口商品开展调查,以保护国内产业。1998年,印度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反倾销调查局,负责受理企业提出的倾销投诉并开展调查。这从政府层面构成了对华反倾销的支

25、持。1975年印度颁布的关税法案第9A节和9B节,以及1995年的关税规则,构成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的法律基础。此后对关税规则又作了某些修正。印度的反倾销从法律框架到操作规程比较完善,其规则和程序总体上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有关规定。印度反倾销法成为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国内法律后盾。4.1.3中国威胁论的负面作用“中国威胁论”之风刮起之后,不断蔓延,有美国版、日本版、俄国版及印度版等。鼓吹“中国威胁论”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害怕中国强大起来,总是以各种理由制造障碍以延缓中国的发展。面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利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阻止中国产品的大规模进入,其中反倾销就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26、中国威胁论”在印度经贸领域抬头可能影响两国经贸发展。印度政界和工商界少数头面人物不断发表讲话,宣扬“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对印度在新世纪领导世界的努力构成最大的挑战”,说中国商品像“洪水猛兽”一样的涌进印度市场,“向印度发动经济人侵”。印度的一些新闻媒体也跟着推波助澜,一时间,什么中国向印度倾销,印度为维护“本国利益”向中国提出反倾销等言论充斥印度的各种报刊。事实上,中国商品在印度市场上并不多。据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国商品在印度市场的份额尚不足3,不仅低于韩国、新加坡和泰国,更低于美国、欧盟在印度市场两位数的占有率。印度媒体如此宣传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中国商品,多数是印度商人从其周边国家

27、,如尼泊尔、缅甸、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国家间接进口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印度走私进来的中国产品。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对印度的消费者很有诱惑力,因此也成为某些印度商人谋取暴利的最佳选择。4.1.4印度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国际上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怀有偏见,对中国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欧盟1998年4月出台了对中国市场经济问题的反倾销法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的规定,欧盟将在个案处理基础上来审查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该修正案规定了五条苛刻的标准,包括生产成本、价格成本、会计标准、法律保护以及市场汇率。经欧委

28、会审查,企业若能达到欧盟规定的市场经济的五条标准,则可不用替代国正常价格,而用企业自己的正常价格。印度在对华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中,仿效欧盟的上述标准,对中国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从而对中国的产品采取不公正的歧视性做法。4.2内部因素4.2.1中国企业应诉率低中国加入WTO时间不长,对WTO的有关规则还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反倾销应诉机制尚在完善之中,也还存在着应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应诉意识淡薄等问题。目前中国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华反倾销案的应诉率已比较高,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南美的对华反倾销案的应诉率则比较低。对于印度对华反倾销案,由于中国出口印度的产品多以低附加值产品为

29、主,产品利润不大,企业本来就对印度市场缺乏兴趣,加之其他原因,便形成了对印度的对华反倾销案不应诉或者不积极应诉的局面。中国企业这种反倾销诉讼的被动与消极做法,给印度人造成对华反倾销易于成功的错觉,致使印度企业认为反正中国企业也不应诉,管它有理没理先告了再说。这又大大增强了印度肆意对华反倾销的态势。4.2.2中国企业缺少国际营销经验,单纯依靠价格策略一些出口企业虽然有能力生产一定质量且可以出口的产品,但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一旦国外提出反倾销问卷调查,企业便一筹莫展,无法应对,从而导致不敢应诉和无法应诉。再加上有的出口企业不是在质量和管理上下工夫,而是热衷于价格竞争,形成企业之

30、间竞相削价销售,导致出口秩序混乱,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对进口国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引发别国的对华反倾销。这种情况不仅在印度而且在世界其他市场上都同样存在。5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影响5.1我国对印度出口量下降我国遭受反倾销后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对印出口量下降。在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关税以后,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印度市场上竞争力就会减小,使我国对印贸易差额受到影响。 图5-1印度对华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与中印贸易的差额 资料来源:WTO数据统计 由图所示的大体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反倾销效果的体现有一定的时滞,印度对华反倾销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较多的年份,在其之后的几年内,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减

31、少。最明显的是,根据中国商务部和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案件统计,印度在2000年以来对华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数量猛增,尤其是2001、2002、2003年,印度对华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数量分别达到一三起、9起和11起(如图上半部分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2003年一2005年出现了中国对印度贸易逆差,而在此前后中国对印度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如图下半部分所示)。 由此可见,从全国范围来看,印度对华反倾销导致了中国对印出口受挫,贸易差额下降,对中国对印贸易十分不利。5.2我国企业转移出口方向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某种产品遭到反倾销,被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这个国家的出口商就会重新选择出口目标国,将这种

32、产品出口到没有对其进行反倾销的国家,从而产生贸易转移。同样,印度对华反倾销也会导致中国企业出口方向的变化,甚至由出口转为国内销售,然而,对于那些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和企业来讲,虽然对印出口要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但是对印度的出口仍是其最优的选择。印度对华反倾销对于中国某些产业来讲,不得不转向其他国家出口,有些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仍选择对印度出口,但印度的反倾销措施也使这些行业对其出口方向做出了局部调整。另外有的出口商为了规避印度反倾销贸易壁垒,采取了从印度邻国如尼泊尔转口至印度的方法,甚至个别企业采取了走私的手段,使印度反倾销的效果大打折扣。5.3我国涉案产品上游产业产量减少 一种产品的出口遭受反

33、倾销,其出口需求减少,出口的需求量减少,会使上游产品的产量减少,事实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以2001年的氧化锌案件为例,由于2001年印度对从中国进口的氧化锌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其上游产品-锌的产量虽未减少,但其产量的增长率却由2000年的0.一五%下降到2001年的0.05%。可见,印度对进口自中国的氧化锌征收反倾销税对其上游产业-锌的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2002-2003年我国桑蚕丝遭印度反倾销案为例,印度对中国桑蚕丝的反倾销措施,使一部分原定出口印度的生丝转为内销,导致中国国内生丝价格下降,2002年生丝的平均价格是19万元/吨,2003年降至12万元/吨,价格下

34、降了近37%。生丝大幅降价造成中国茧价大降,蚕农利益受损。全国最大的蚕茧产区浙江省2003年春茧平均收购价格同比下降了 31.8%,中秋茧平均收购价格同比下降近50%。在绍兴、湖州等桑蚕的重要产区,由于蚕茧价格持续大幅跌落,严重挫伤了蚕农积极性,一些桑园被抛荒。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的统计,印度对中国桑蚕丝的反倾销措施使中国2003年蚕茧的出口数量比2002年同期下降43.99%。5.4引发我国相关产品遭受印度反倾销当一种产品面临反倾销时,出口商往往会转而出口这种产品的相关产品或替代品,当这种新的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并引起进口国的注意,针对这种产品的新的反倾销指控便开始了。在印度对华反倾销过程

35、中,常常是中国某种出口产品遭受印度的反倾销指控后,中国出口商便大量出口这种产品的相关产品或替代品,随后便遭到印度对这种新产品的反倾销。印度对我国出口商以出口相似品或替代品的方式来规避反倾销的做法并不会置之不理,而是会对其采取更为激烈的反倾销措施。5.5引发我国涉案产品遭受其他国家反倾销 一个国家对出口国的某种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其他国家因为担心这种产品会转而大量涌入本国市场,便纷纷跟进,也对同样的产品提出反倾销。在印度对华反倾销的案例中,这种连锁反应尤其明显,印度对进口自中国的某一产品进行反倾销,其他国家为了避免中国将原本销往印度的这种产品出口到自己的国家,纷纷也对中国的这种产品进行反倾销,以

36、保护本国市场。 印度对华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中印贸易领域,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会迅速波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甚至可能使我国涉案产品失去大多数的世界市场。6我国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对策6.1政府的对策6.1.1双方政府加强沟通,争取早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虽然中国在入世时承诺了可接受几年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但这一承诺也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因此,中国政府仍然应该不遗余力的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交涉与磋商,以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最近新西兰、新加坡、吉尔吉斯斯坦、南非等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便是好的例子。中印两国自从2003年瓦杰帕伊总理访华后,双边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与发展,

37、双方有意在未来三年内将中印两国的年贸易额从50亿美元提高到100亿美元。这无疑将在中印经贸关系中产生巨大变化。因此,我国政府可乘此东风,尽可能地通过政府间的磋商来解决这一问题。6.1.2两国反倾销相关部门加强交流 商务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政府交涉。如,主动邀请印度有关外贸主管部门的官员来华考察,就如何解决市场经济问题交换意见,力争取得某些共识,为今后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同时可利用印度反倾销调查总局对我国产品进行实地核查的机会,向其介绍我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对该问题的认识,从而为我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应诉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多与印度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的行政执法

38、部门建立双边合作机制,旨在通过双方的磋商、沟通与交流尽可能事先解决双方在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缓解或减少双方在贸易救济措施使用上的摩擦6.1.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首先,要注重对印度市场的调研工作。既要注意了解印度同行业竞争者的生产能力、质量标准、市场销售量和价格水平,又要注意调研我国出口产品在印度市场的售价情况,避免过度竞争。尤其是对印度刚刚起步的产业,要特别注意出口的增长速度,避免引发印度商工部以反倾销作为幼稚工业保护手段的倾向。其次,为避免企业采用竞相压价的方式打入国际市场,从而遭到进口国的反倾销,行业协会应主动协调其所在行业的产品价格,开展确定最低限价的工作 ,以保护产品在国际

39、市场上的合理价格,减少倾销行为的发生。在被判定倾销存在、企业面临被诉时 ,帮助企业共同应对,以取得良好的应诉效果。同时,对产品出口可能招致进口国反倾销的态势进行监测,建立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库,健全自身的预警机制,从而在反倾销来临之际应对得当,减少损失。6.2行业协会的对策6.2.1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管力度,规范行业内的企业行为,避免价格战中国目前许多行业与国外存在激烈竞争,并且行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比较注重眼前利益。一旦某个行业有利可图,往往出现过度投入、盲目上马的情况。而且中国企业数量众多,经营方式一般是分散经营,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因而经常出现自我竞争,相互压价的现象,

40、最终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发生。今后,随着我国贸易管理的逐步放开,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自由度将越来越大,如果行业协调和管理工作跟不上,则低价竞销的可能性也将增加。这将使得中国继续成为各国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因此,行业协会应组织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制定行业规范,以维护行业秩序,规范企业行为,防止削价等恶性竞争的出现。6.2.2负责组织本行业内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工作根据反倾销官司成本大、耗时长、知识含量高的特点,单靠一两家企业应诉,力量是相当薄弱的,胜诉的可能性则非常小。而在我国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出口行列中的情况下,对行业协会的需求是内在的、本能的、自发的,其本质是需要形成一个“行业代言人以代表行业的整体

41、利益,协调行业内外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因此,行业协会肩负起组织本行业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工作是不可避免的。2003年7月,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的胜诉便明确地体现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当温州打火机遭到欧盟的反倾销指控后,在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组织下,各企业共出资200多万元,聘请国际律师,派出协会交涉团。以协会为主体参与应诉,既节约了企业单独应诉的成本,又提高了成功的概率,最终以胜诉告终。6.3企业的对策6.3.1 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企业反倾销应诉的主动性 企业应强化自我保护、自我发展意识。反倾销案件发生以后,企业应积极应诉并配合反倾销调查,争取最大限度的抗辩机会。根据印度法律规定,如果中国出口企业不及时向

42、印度调查局提供其进行反倾销调查所必需的资料,调查当局可以选择第三国作为替代国,也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自我裁定。所谓现有资料一般是依据申请人即印度国内企业提供的资料,其结果显然将不利于中国出口企业。6.3.2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入世后,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己加快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同时市场规划与市场运行也已向国际惯例接轨,这将形成一个客观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按市场规划经营,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成本,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在竞争中以质量取胜。企业还要加强经营自律的意识。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的出口现在还缺乏有效的自律措施。中国出口企业之间为争夺印度市场常

43、常会削价竞争、自相残杀,这就给了印度调查当局以倾销的口实,结果是中国出口企业在印度市场全军覆没,中国产品全部被逐出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对中国的300种对印出口“敏感”商品实施严密监控,定期公布监控结果,随时提出预警的决定,就足以说明极有可能更多的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因此,企业应学会运用非价格竞争的手段,而不是为争夺市场便轻易采取削价竞争的方式,最后导致市场混乱,使整个行业内的企业都遭到损失。7结论本文通过对印度1994-2008年间对华反倾销的现状的分析,包括立案数量变化、金额变化、所涉行业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是印度贸易保护政策最大的受害者。在反倾销案件的原因方面,本文从国际上、印度以及

44、我国自身的视角来分析,指出了反倾销案件的形成原因,其中既有国际经贸大环境的原因,又有印度方面根据其国情而产生的原因,也有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印度对华的反倾销,对我国的相关行业及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使我国对印度的出口量减少。即使印度国内的某些企业在短时期内缓解了竞争压力,但这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印度生产商的竞争力,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对我国来说,印度具有非常大的出口潜力,同时印度也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其拥有数十亿的人口,近年来经济迅速增长。中印双方都应该采取措施消除贸易摩擦和误会,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反倾销都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反倾销的频频使用,还会使

45、中印两国增加贸易误会与摩擦,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长久发展。中国和印印是亚洲发展中的大国,两国应该加强合作与贸易往来,以促进两国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1 严春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2 罗琪,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分析及我国的应对策略D,暨南大学, 2005.3 李盾,中印贸易摩擦争端的特点、原因、解决机制及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 2006(02).4 陈彬,印度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11).5 赵俊芳,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分析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6 宋利芳,印度反倾销政策及其特

46、点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01).7 卓骏,反倾销预警系统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8年第一版:98-1128 谢国娥、王玲,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7年第5期:62-639 董晓远,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评估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99-16610 杨海艳、杨仕辉,印度反倾销对中国产业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19期:40-4l11 沈四宝、刘彤,WTO反倾销协议解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110-22512 杨荣珍,印度对华反倾销实践及其评价J.亚太经济,2006年第4期:46-48一三 邓庆,现阶段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实践特点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第7期:25-2714 Word Trade Organization.Annual Report 2007:PP.32-33一五 Economic Advisory Council to the Prime Minister of India.Economic Outlook for2008-09.Juy 2008外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