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9193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5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直面就业】前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就业逐渐发生重大转变:从国家统包分配,到在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过去10年间,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完善,大学生对自主择业的理解也日益深入。在最初阶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就业作为孤立的事件看待,认为择业的成功多半维系在择业的技巧上,于是,在个人的就业包装上下足功夫。那段时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也 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指导大学生如何撰写简历、如何笔试、如何面试上。在自主择业、求职应聘还是一件新鲜事物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大家对如何求职,如何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己,还在进行摸索,对技巧的需求自然也就十分迫切。另一方面,从总体的供求关系看

2、,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较旺,大学生总体供小于求,因此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展示空间。大学生择业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源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和用人单位择才标准的变化。始于1999年的高等教育大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规模急剧扩大,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倾斜。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社会和校园词汇。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是一个夸大的结果,但不容置疑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能够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个大学生都极为关注的话题。多年的就业实践,告诉我们毕业择业不能是短时行为,就业指导不能是

3、大学生的季节性快餐。毕业择业发生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间,但是大学生对择业的认识,包括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对大学生的优劣评价,则应该从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开始积累;对职业的规划,则应该与学业的发展的紧密相联,学业是就业的前提与基础,是成功职业生涯这一“活水”的“渠”与“道”,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不可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奋斗目标。毕业择业不是人生长河中的孤立事件,它是整个职业发展生涯中的重要一环。就业技巧不可能根本改变人才的内在实质,只能将内在进行充分与合理的展示。因此,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不能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讲解上,而应该放眼职业生涯的发展,立足为成功就业做长期而扎实的

4、准备,把就业融入学业与校园生活,而不是寻找工作前的短时间的技巧速成。毕业择业不是个体行为,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必须分析自己的竞争者。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把关注的目光瞄准了用人单位,这无疑是必需的。但是,我们忽视了分析在这个市场上与我们一同竞争的人才。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哪些优点、长处与特色?用人单位对他们都有哪些看法与评价?我们与他们相比,优势在哪里,弱点有哪些?只有在分析顾客群体(用人单位)基础上,再仔细分析竞争者,才可能更为准确地定位自己。人才就如同市场上的商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学校是商品的品牌、专业是商品的品种、学历类似于商品的档次。不同的顾客群体会对不同品牌、不同品种、不同档

5、次的商品产生需求。根据供需关系,我们可以分析竞争对手。就业市场的竞争,来自于所有“上市”的“人才商品”。它们包括:同一品牌、同一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同一品牌、同一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同一品牌、不同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同一品牌、不同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同一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同一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不同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不同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必须注意的是,在分析竞争时,还要考虑那些已经从大学校园毕业多年,重新进行工作选择的人才。毕业择业不是单向行为,每个大学生必须将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环境

6、,只有与社会互动,才能双赢。从自己的良好愿望出发,并不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变数”。而“变数”就是大学生择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可谓年年在变:过去好的行业,这几年不好了;过去吃香的专业,现在不吃香了;过去贫困的地区,现在有了很大的发展生机;过去受冷落的工种,现在人才却趋之若鹜社会是变化的,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淘汰,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改变,才是上策。不仅对于社会如此,每个人自身也是变化的,为了一定的信念和理想,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条件,这是追求自身的变化。就业是大学生不可回避的话题,要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就业。我们这里所说的就业概念是宽泛

7、的,找工作单位是就业,自己创办公司是就业,当自由职业者也是就业。不管你的就业目标是什么,都必须得从现实出发,现实是你的根基。这本立足大学生的“现实状态”以及与“社会互动”而编写的“职业发展指导”书籍,其目的就在于引导每位大学生直面自身,直面就业,直面职业发展生涯。本书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组织编写。全书分“学校与就业”、“专业与就业”、“学历与就业”、“经历与就业”、“环境与就业”“法规与就业”、“个性与就业”七部分,从就业的社会热点出发,给予学生具有操作性的职业发展指导。第一章“学校与就业”撰写者王克斌,第二章“专业与就业”撰写者虞丽娟、徐迅、祁明,第三章“学历与就业”撰写者闵杰峰

8、,第四章“经历与就业”撰写者童之敏,第五章“环境与就业”撰写者王明复,第六章“法规与就业”撰写者闵辉、费毓芳,第七章“个性与就业”撰写者金申荣。全书由王宏、熊丙奇、田磊策划、统筹、定稿。本书的编写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全新尝试,因此希望广大大学生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在使用本书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为广大学生发展、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直面就业 序高等教育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从人力资源发展角度看,我国大学生的相对数量还很低,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社会还需要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还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9、。而顺利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总的来看,有三方面有效途径,一是发展国民经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能级,创造更多的人才需求;二是转变用人观念,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可以为人才的使用拓展新的空间;三是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合理定位职业发展。就高等学校而言,担负着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我们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择业技巧指导到职业发展指导转变,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大学生的择业技巧指导,往往在大学毕业前进行相关技巧的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将毕业择业作为职业发展

10、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引导,今后,我们要强化职业发展指导,让学生更早定位、更早准备;二是从共性就业指导到个性就业指导转变,过去由于时间、精力和技术的原因,我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往往局限在“面”上,很少在“点”上针对大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进行指导,职业发展生涯是具有个性的,因此,加强个性就业指导,也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三是从理论分析讲解到实践操作应用转变,作为就业指导工作者,加强就业理论研究是应该的,但是,这种理论研究要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实践,否则,面对一套套理论,学生仍旧会感到茫然,在职业发展指导中,操作性是根本要求。本书就力图实现这“三个转变”,市就业指导办公室组织近

11、10所高校具有丰富就业实践经验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编写,希望能给每个学生“量体裁衣”的职业发展指导。从本书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现实坐标,并能清晰地看到从现实坐标达到理想坐标的方向。希望这次全新的尝试,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希望所有大学生,能够直面就业的挑战,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充分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直面就业目录第一章 学校与就业一、学校效应二、品牌优势1、品牌优势2、品牌优势陷阱3、品牌优势强化三、品牌劣势1、品牌缺失劣势2、品牌劣势陷阱3、品牌劣势强化第二章 专业与就业一、专业效应二、专业优势1、专业优势2、专业优势陷阱3、专业优势强化三、专业劣势1、专业

12、劣势2、专业劣势陷阱3、专业劣势强化第三章 学历与就业学历优势与劣势一、学历效应二、学历优势1、学历优势2、学历优势陷阱3、学历优势强化三、学历劣势1、学历劣势2、学历劣势陷阱3、学历劣势强化第四章 经验与就业一、经历效应二、经历优势1、经历优势2、经历优势陷阱3、经历优势强化三、经历劣势1、经历劣势2、经历劣势陷阱2、经历劣势强化四、要经验但不唯经验第五章环境与就业一、就业环境因素二、利用环境因素第六章 法规与就业一、法规的重要性二、法规的内容三、就业协议书第七章 个性与就业一、个性与就业的关系二、了解用人单位的个性三、个性化就业营销你自己一、学校效应虽然与大众消费品市场上的品牌概念相比,人

13、才市场上的品牌概念也许相对而言要弱一些。但是,不同学校毕业生近年来相去甚远的就业率,也表明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毕业学校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虽然众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一直强调“英雄不问出身,唯人才是举”。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考虑人才毕业学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精力有限,不 可能在所有高校进行校园招聘,于是将目光锁定在少数几所高校,而且他们认为,通过在这少数高校里进行校园招聘,就可以招募到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二是基于人才的使用评价,用人单位认为某些学校的毕业生普遍具有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职场看道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每年招聘4050高级技术人员,其中一半是在大学毕业生里进行招聘。目前,公司

14、的招聘范围主要集中在8个城市的12所大学中,这8个城市和12所大学是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的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南京的南京大学,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集中在这些高校招聘,不是认为其他学校的学生就不优秀,而是因为人手有限,没办法参加众多招聘会,也没力量对大量应聘者进行筛选。当然其他学校的学生在公司组织校园招聘时也会赶来参加。欧莱雅中国公司每年校园招聘10名左右管理储备人员,报名的有1000多人,而且主要集中在复旦、北大、上海交大等著名学校。公司人力资

15、源负责人认为,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之所在,对教师和学生影响力最大。目前欧莱雅招聘的学生,30%来自复旦、12%来自北大、一八%来自上海交大。点评: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英特尔与欧莱雅公司,将招聘高级技术人员、管理储备人员的精力较为集中地花在了名牌、重点大学中,这一定程度反映出品牌对就业的影响。但我们也注意到,品牌仅是用人单位考虑选才的一方面,英特尔、欧莱雅在名校举办的招聘同样欢迎其他学校学生参与,只要你展示出与企业要求匹配的能力与素质,品牌的因素就不是十分重要。 从我国高校的层次布局而言,目前高校可以分为四类,一是“985工程”学校,这类学校目前有9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

16、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是“211工程”学校,这类学校目前有90余所,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提出“211工程”的设想,指出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这两类高校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属于重点大学,三是一般本科院校,四是专科院校。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看,大学毕业生供需比、就业率,与学校所处层次,学校的社会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可把这称为“学校效应”。与此同时,在同一层次学校中,也因办学特色、办学历史、人才培养质量等因素,而产生品牌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些

17、专科学校,在就业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也保持90%以上甚至100%的就业率,因为其专业设置符合社会要求,而且办学极具特色。现状描述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截至2002年12月)1、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100%的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石油大学(华东)、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2、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0%-95%的高校:

18、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长安大学3、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85%-90%的高校: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4、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80%-85%的高校:北京科

19、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5、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70%-80%的高校: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石油大学(北京)、江南大学6、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70%以下的高校:中央美术学院二、品牌优势1、品牌优势所谓大学生的品牌优势,就是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学校名声、地位、特色等在用人单位中产生的“学校效应”。一般而言,毕业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品牌优势。但是,具有品牌优势的学校,不仅仅局限在名牌、重点院校中,一些一般本科院校乃至专科院校,由于有明显的办学特色,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样具有品牌优势。职场看道某大学医学部就业负责人对医

20、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医学是个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真才识学的要求很高。普通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有时成绩表面上看起来很高,但竞争能力往往比不过名牌大学的差等生。地方院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学生实习机会等条件均无法与名牌大学相比,毕业生的质量当然就不一样。用人单位对医学类毕业生是否是名校毕业,看得很重要。因为学生到了单位,实际能力很快就能反映出来,不同学校学生差别也很明显,因为一旦招到的学生不满意,以后就会很少甚至不招该学校的毕业生。很多单位之所以容易形成“学校效应”(即同一单位上,受重用的都是同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点评:这位负责人的话,点明了学校效应、品牌效应之

21、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其实,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考核,最终将落脚在人才本身的能力与素质上,而“品牌”一定程度代表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名牌与重点学校的毕业生,如果不具备与学校品牌价值对应的能力与素质,那么将给学校的“品牌”建设带来负面效应。2、品牌优势陷阱由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名”之累,陷入品牌优势陷阱。陷阱1:自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认为自己进入的是名牌、重点大学,当年高考分数要比进入一般院校的学生高出许多,即使自己在名牌大学中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在与本校的学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但是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自己还是拥有“品牌优势”,找到工作并不是难事。这种观念如果放在前几年

22、,还颇具市场,而在今天,不少用人单位已经改变原来只认名牌、重点,看见名牌、重点学校学生“一律统吃”的观念,而注重考核学生本人的能力与素质,他们要的是“膘肥马”而不是“瘦骆驼”。就业故事复旦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考进一所好大学并不意味着你能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样,加入一家著名公司也并不能保证你能够一劳永逸。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公司间的兼并,有许多著名的跨国企业因种种原因大量裁员,有的裁员率甚至高达50%。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下岗”的职员,也不一定在公司里表现很差。作为个人,我们往往对这些重大变故无能为力,但是这确实能够给我们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我们只有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才能使

23、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陷阱2:自视过高,盲目定位。具有品牌优势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无论面临多么严峻的就业形势,会永远处于“先机”地位。就业困难只有先发生在其他学生身上,最后才可能落在自己身上。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就业目标定得很高,即使好的机会出现,仍然挑挑拣拣,不断攀比,以至贻误时机,使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变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自我定位既不能过高,也没必要过低。找工作应该是个“双赢”的过程。公司雇佣你,是因为其管理人员认为你可以比别的应聘者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你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你认为这家公司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你个人

24、的需要。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当一件商品价超所值时,就会变成滞销商品而无人问津,但是如果我们送一台高档电脑给一个大老粗,其结果必然变成“聋子的耳朵”。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来自名牌学校的高材生,往往会对自己估价过高,动辄要求多少起薪,担任什么要职。但是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许多公司是不可能让他们如愿以偿的。就业故事复旦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的确,任何一个复旦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是这么多优秀的人聚在一起,最优秀的永远只能有一个,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的目光早已经狭窄得只盯住复旦这个小圈子,而忘记了自己原本也有过人之处。既然我不是复旦园的佼佼者,那又何必在这个小圈子里苦苦挣扎,做恶性

25、竞争的牺牲品?“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时我才完全冷静下来问自己:在内心深处,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事业、家庭、朋友所带给我的快乐!也是在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先前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面子、虚荣,追求的是那些能带来金钱、地位的所谓“最好”的东西,而最少考虑的就是什么能带来快乐,什么才是最适合我的。记得曾读过一篇有关爱情和婚姻的散文,题目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就在我择业遭受了百般挫折的那段时间,我明白了选择未来也是如此,不,举凡人生百事都逃不脱这一箴言。陷阱3:目空一切,准备不足。具有“品牌优势”的学生,还会时不时表示出自己的骄傲,过于自负、不拘小

26、节而导致在求职中铩羽而归。某著名高校一位毕业生,去用人单位参加面试时,居然左右脚各穿了一只颜色不同的袜子,虽然他的学业成绩不错,可用人单位认为这样不注意生活细节的人难以担当大任,从而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就业故事上海交通大学一位学生的亲身体会:记得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参加某大公司应聘。顺利通过第一轮后,只留下我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我飘然地感到“交大”的力量。第二次面试时我没作任何准备去了,穿了一身黑西服黑皮鞋却穿了一双白色球袜。在不知所云的回答中,我仅用了十五分钟就失去了这次机会。当时的心情我还记忆犹新,虽然懊悔于我的白袜子,但我同时也对这次失败作了及时的分析:自视过高导致缺乏准备。“准

27、备”包括“软”的和“硬”:“软”的指对自己的分析了解以及对招聘公司的了解,即所谓的知己知彼;“硬”的指对礼仪的了解并使自己穿戴得体,这样才能体出对招聘人员的尊重和对面试的重视。相信每个人的失败教训都不一样,我希望我的这次失败能给大家一些启示。陷阱4:抗挫能力弱。名牌、重点院校的学生,一直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感觉良好,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来自就业市场上的挫折。他们往往满怀必胜的信心地去参与就业竞争,如果结局是失败,这会对他们的自信带来承重的打击。有的甚至可能一厥不振,择业中的挫折,很容易打击心高气傲的名牌大学生的满腔热情,在怨天尤人之余,忘却了当初制定的目标,失去了本应有的进取心、竞争心,患得患失,缚手

28、缚脚,这是择业的大忌。就业故事东华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我在大学期间绝对算得上优等生,可第一次择业却败下阵来,这真让我受不了,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闷身不响,后悔自己面试时表现为何那么糟,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准备充分一些。后来,我想明白了,世上没有后悔药,无论怎样后悔也无济于事。我应该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现在细细回想,挫折与失败在择业过程中在所难免。被拒绝的滋味,面对“没人要”(自己想去的单位不要自己)的尴尬局面,会很大程度挫伤我们不太坚强的心灵.而要走向最终较为成功的择业,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适调适情绪、调适目标,而不要交心丧气,因为这不但于事天补,而且会让一个个机会从身边溜走。职场看道埃森哲

29、中国有限公司对名牌大学生的评价:我们很多年轻的国内同事独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帆风顺时表现得很好,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会弄得一团糟。我想,这与父母、老师把好学生保护得很好,给他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读书环境有很大关系。在美国,大家都知道,十七八岁自己奋斗打工赚学费的情况很普遍。点评:人生的挫折可谓无所不在,有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是否有战胜挫折,走出低谷的勇气。勇敢地面对困难,一个人才可能走向坚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陷阱5:盛名之下,其实难负。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考核每一个应聘者,不会对某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另眼相看。但事实上,对于名牌、重点学校的学生,

30、他们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也给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也许在其他学生身上发生的不会引起用人单位关注的某些行为,如果发生在名牌高校学生身上,则会引起用人单位极大的关注。千万不要认为用人单位对名牌学校学生要求苛刻,既然来自名校,很自然的,就应该有名校的风范。就业故事某重点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我还记得大四国庆节后忙着制作简历的情景:“教育背景”、“社会经历”、“所获荣誉及奖励”每一项都希望其充实、突显。可事实并不尽如人愿英语证书略显单调,计算机技能缺少佐证,奖学金也只是疏疏落落的一项两项想去令人艳羡的咨询公司,可英语水平过不了关,第一轮笔试就被关在了门外;想去搞金融,可又缺乏相关知识,不符合

31、招聘启事上列出的条件;想成为21世纪最需要的电脑人才,可自己也就懂一点C语言,Mircosoft Office唉,早知道当初我就陷阱6:能量“过大”,极不稳定。名牌、重点高校的学生能力、素质普遍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如物理教科书中所说的,能量大的电子,越不稳定。在用人单位的用人实践中,经常有对名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的描述。虽然,人才的合理流动是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选择,可是频繁跳槽,给用人单位留下的印象是职业道德差,奉献精神缺乏。职场看道3M公司对人才流动的态度: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往往比专业知识、经验更为重要。只有对工作全面认同,积极投

32、入,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现在的年青人很容易犯这么一种错误:一边工作,一边找工作,对工作不是全身心的投入。一个人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也许不能与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形成很好的匹配,他完全可以再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工作。而一旦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公司,就应该拿出与企业风雨同舟的精神,全力以赴。在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时期,不乏有一些企业拿着更好的薪资、职位来挖人才,而有一些人也把跳槽作为快速发展的捷径,因为每一次跳槽都可能在薪资、职务上得到提升。虽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的个人行为,一个人必须有长远的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频频跳槽的人,虽然他们中也有成功的,但失败者占绝大多数。其实道理十分简单,在风

33、平浪静的时候,无论你怎么跳,你都可以站稳脚跟;而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公司业务发展遇到了困难,需要紧缩员工时,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选择让谁留下?毫无疑问,要留忠心的,留与企业一起风雨同舟的,第一个牺牲的也许就是那些跳来跳去的人。经济的发展不会永远是一条向上的直线,它会有波浪和起伏,在经济平稳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不要把精力放在换公司走捷径上。荷兰国际集团(ING)对人才流动的看法:如果一个人的简历反映他三年换了两个工作单位,那么我们将肯定不会聘用他。理由有两个,一是这样的人我们认为不稳定。二是这样的人对公司不负责,因为公司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培训你,你对公司还没回报,却要求离开。点评:用人单

34、位为什么要招聘人才?原因很简单,希望人才为单位的发展创造财富,作出贡献。对此,每个大学毕业生不难理解,因此,在择业与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有职业道德感,要明白权利与义务两者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现状描述2002年3月3日,在北京国展召开的春季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打出“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引起议论纷纷。一家用人单位居然可以公然歧视我国最高学府,将北大清华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实在令人称奇。两派观点立刻交汇:“大学生该警醒了!”一派从用人单位的评价看大学人才培养,京华时报文章的题目是“北大清华毕业生免谈”揭示教育缺憾,文章认为,“该公司贴免谈告示的初衷有三点:一是特路普公司有

35、用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失败经验,他们好高骛远,不适应公司工作被开除;二是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教育上的弊端,所谓的高才生在情商、智商上都有缺陷;三是北大一老师剽窃美国科学家论文事件造成企业对名校失去信心。免谈告示真正表达的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不满意。如何教育出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学校应付升学率,老师应付学生,学生应付家长的所谓高分人才。尤其是如何培养出真正在国际竞争中能为企业谋利的人才。”新华社的文章题为大学生求职:素质是道槛,该文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描述是,“他们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团队精神差、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同时,他们一心想要跳槽,不会很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36、”“任何企业都需要敬业、真诚、诚信、协作的人才。如果只有学历,而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哪一个企业敢用它,因为没有人愿意拿企业的未来作赌注。”“纯粹是炒作!”一派则认为是企业在借此炒作,方舟子在网上贴出店小也欺客:“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一文,文章说,“有人说是炒作,倒也有点道理。以前没有几个人知道特路普,这回不就全国出名了?”;生活时报的记者深入该用人单位,撰写了揭穿“北大清华毕业生免谈”的真相一文。文章写道:“歧视名牌大学的国际集团的真面目又是如何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家所谓的国际一流企业其美国总部是一家办公室设在美国普通居民居住的平房内的夫妻店,门口连招牌都没挂,其在美国的注册时间竟比

37、其北京代表处还要晚8个月。记者还获悉,该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后,一直从事着非法的移民服务活动”而一些北大、清华的学生说,我们根本就不稀罕去这样的单位,用人单位要不到北大、清华学生却打出免谈的告示,不是哗众取宠是甚?无论是企业炒作还是其他,这则发生在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之后的消息引起的广泛社会关注,很值得高校以及大学生反思。“如果企业在炒作,那么他们找准了一个炒作点。大学,包括名牌大学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素质缺陷。他们可能学校出身好,分数很高,但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却不敢恭维,心理素质也很薄弱,经受不了打击,不敢面对挫折。企业聘任他们很难为己所用,为自己的发展作出贡献。”

38、北京大学一位研究人力资源的教授说,企业的行为其实在挑战学校品牌。学校的品牌是学校的最大无形资产,它是吸引一流师资和一流生源,获得社会支持、资助,向社会“推销”学校科研成果、科研服务以及毕业生的重要因素,国内外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会冲着学校良好的学术声誉、社会声誉而来,社会各界会因为学校的良好品牌加强对学校的支持、资助并进行各类合作,用人单位也会因为学校的品牌而更加信任其毕业学生。学校应该像爱惜生命一样维护自身的品牌,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正如每一个劣质的产品都有可能使企业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品牌声誉毁于一旦,甚至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一样,大学每一位教师、学生的能力、素质都与学校的品牌密切相关。3

39、、品牌优势强化随着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用人观的形成,有着成熟用人理念的企业将从注重“人才”的“外在”转而注重其“内在”。毕业学校、学历层次,这是“外在美”;而过硬的综合素质,则是“内在美”。作为高校和大学生,树立自身品牌,强化品牌优势的途径,就是努力将“外在美”和“内在美”做到和谐统一,“外在”可以促进人们对“内在”进行挖掘,而“内在”则可以加固对“外在”的印象。态度1:名牌代表更高水准的竞争。进了名牌大学,就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成为名牌大学的佼佼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态度2:名牌代表更好的成才条件。名牌大学不是光环,它代表一种成才的环境和氛围,如果浪费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将对整个职业生涯产

40、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态度3:名牌代表更加严格的约束。学校今天拥有的品牌是过去的毕业生创造的,学校未来的品牌需要今天的学生去维护和创建。作为名牌大学的学生,要有更严格的自我约束,一定不要为名牌大学的品牌抹黑。态度4:名牌不代表通向未来的坦途。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有层次之分,每个学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何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要为品牌所累,也不要为品牌所束。品牌优势需要实力作支撑,某一品牌受到市场欢迎,是因为品牌代表着的高质量、高品质。说到底,别人选择你,看的是你的本事。 三、品牌劣势1、品牌劣势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

41、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人才所毕业学校的选择。尤其在高等教育大扩招背景下,由于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人才选择空间,因此他们也就可以更多地对人才提出要 求。2、品牌劣势陷阱有的一般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也许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由于考场发挥不佳等众多因素,这些学生与理想的“好”学校失之交臂。如果抱着对学校品牌不看好的心理开始学业,那么,所谓的“品牌劣势”将成为前行路上的“陷阱”。陷阱1:自暴自弃,“混”字当头。有的学生认为所读学校没有名声,没有地位,于是失去对自己大学生身份的认同,

42、抱着学好学坏前景一个样的想法,应付学业。这种想法的产生,源于对“品牌效应”过分的强化,以为学校品牌意味着一切。他们仅仅凭听说的“现在的大学生求职时,大多数用人单位根本就不考察你的实际工作能力,只看你就读大学的牌子,且牌子的响亮程度与求职成功指数成绝对正比关系。”“读了名牌大学,意味着今后有好工作、高薪资,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机会大。而三流学校的学生,肯定没有好出路。”等论调,就对自己的前途灰心丧气。其实,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一定程度会考虑学校品牌,但最终起作用的是应聘者本身的素质与能力。如果不增强自身实力以弥补品牌上的劣势,结果只会更糟。陷阱2:缺乏自信,未战先败。面对就业市场上比自己学校好、学

43、历高的竞争对手,一些学生便对自己失去信心,连战场也不敢上。市场竞争的成功属于主动出击者,而会与被动等待者绝缘。当然,主动出击不是盲目出击。每个商品都有它的市场定位。要知道,在市场上为企业赚钱的,不都是高科技、高档商品,只要有顾客需求、能够形成盈利的商品,就是好商品。因此,认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十分重要,没有必要盲目地与某些“商品”争夺市场,而应该面对自己的目标市场,争取成为这类“商品”中的最好。就业故事联合技术公司一位员工的讲述:关于自己不是名牌毕业生而缺乏自信的问题,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在联合技术汽车零部件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看到的情况。在这里,没有人会打听你是哪里毕业的,一切全看你的工作实际

44、表现。在我身边,一个专科毕业的同事和一个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同事都同样在专心致志地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知道,明天的前程取决于现在的工作,而不是曾经的辉煌或失败。教育是人持续一生的事业,不是名牌毕业只是表明这一阶段你失去了更好的被教育的机会,但并不等于也失去了以后的机会。所以当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之后,不要再因为缺乏自信而失去另一次机会。3、品牌劣势转变对于所读学校品牌不甚满意的学生,在今天,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转变品牌劣势。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生与一般院校毕业生优劣势对比表对比指标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生一般院校毕业生专业基本素质普遍较扎实评价指数总体相对较弱评价指数知识面由于接触名师多,聆听

45、学术报告多,视野较为广阔评价指数 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学生接触名师机会较少,视野受到一定限制,但部分学生的视野并不比名牌、重点院校学生窄,因为他们乐于与兄弟学校交往,同时积极接触社会评价指数 动手实践能力有时会有眼高手低之感评价指数 比较踏实肯干,但缺乏足够的自信评价指数 待遇要求对薪资、待遇要求较高评价指数 开出的待遇条件比较实际评价指数 自我定位对工作的地域、工种的性质往往提出较高的要求,他们相信自己能找到工作,因此希望好中挑好评价指数 对就业的态度比较务实,以能找到一个单位为基础出发点评价指数 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一直处于顺境,对挫折、逆境缺乏应变能力,一但遇到不顺心,就会手

46、足无措,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评价指数 相对来说,一般院校学生由于在学业上受到过一定的挫折,而且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前景一直抱有担忧,一直对可能面对的挫折局面,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评价指数 稳定性由于名牌、重点大学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认同,同时受到其他用人单位的吸引力更大,因此稳定性相比而言较弱评价指数 一般院校的毕业生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因此他们比较稳定评价指数 从表中可以看到,一般院校相对于名牌院校,最大的劣势表现在专业基本素质、知识面和动手实践能力上,可以说,这是“硬性差距”。但是,一般院校毕业学生在名牌、重点大学学生面前,并非没有丝毫优势。他们在一些“软性”指标,

47、诸如稳定性、自我定位、待遇要求、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更好的评价。因此,要改变由于品牌带来的劣势,一般院校毕业生有必要在“硬性”指标上努力缩小差距,同时把“软性”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一是正视现实,创建特色。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必须承认,品牌劣势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在一般院校、专科学校学习的学生,要冷静地面对自己的劣势。要知道,改变自己的最好办法不是后悔当初不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不是埋怨自己的学校教师不好校舍不好,而是切实行动起来,把握美好的大学时光,争取通过努力扭转自己面临的不利竞争局面。客观分析,品牌劣势并不是由于一般院校、专科学校的存在而产生的,否则一般院校、专科院校就没有了立足之地。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层次,这是与社会的需要相对应的。问题在于,这些不同层次的教育,应该充分发展自身的特色,而在这一方面,有的学校做得不是很够,培养学生特色不鲜明,造成了毕业生缺少市场销路。当然,也有一些一般院校、专科院校,由于他们十分注重走特色之路,因此,在就业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