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枝特区新兴煤矿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二。一八年五月报告会审意见报告名称: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主持人时间地点会审意见:会审签字编制机电副矿长地测副总安全副矿长安全副总生产副矿长通风副总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矿长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一、矿井概况与矿区范围1、矿井概况六枝特区新兴煤矿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堕却乡及新窑乡境内,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枝特区管辖。矿区距六枝特区县城约IOkm,煤矿有简易公路与贵(阳)烟(嘴山)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六枝特区新兴煤矿属于整合、扩界、扩能矿井,由原新河煤矿和新发煤矿整合为现在的新兴煤矿。原新河煤矿建于1994年,2001年10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
2、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2005年,该矿办理有关延续采矿证的有关手续,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准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该矿井开拓方式为平胴开拓,主要开采3、7号煤层,回采工艺方式采用炮采。原新发煤矿建于1999年,采用斜井开拓方式,2000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每年仅产出原煤3-5千吨,2001年11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几年来虽生产一直未间断,但由于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瓦斯、顶、底板管理困难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一直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回采工作面仅布置在3号煤层,回采工艺方式采用炮采。煤矿整合后,进行新系统的布置及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均为斜井,现已形成+1250运输
3、大巷、C3和C7煤层运输巷及采煤工作面、+1200运输东、西运输大巷,井底车场、永久避灾胴室。整合后的新兴煤矿,于2014年自行停产至今,目前矿井处于启动阶段,仍处在隐患排查整改治理之中。2、矿区范围新兴煤矿为30万t/a生产矿井,本矿井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1.3902km2o表1六枝特区新兴煤矿矿区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12906587355386754290586035538400229071713553748752906025355394183290660035537075开采标高:+1482+100Onb矿区面积:1.3902km2二、气象本
4、区属山地温暖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矿区地处山区,气候受地形、高程控制,高山与谷地气候差异大,垂直分带明显,六枝气象局19942003年气象:年平均气温12.7C。日最高气温31.9(2002年5月1日),最低T2.6C(99年元月12日)。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最大1665.3毫米(1969年),最小884.8毫米(1966年)。每年59月份为暴雨、大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75%,其余月份为绵绵细雨。年蒸发量IoOO14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901500小时,无霜期254天。三、地形地貌本区总体为脊状山地貌,属低中山地形。岩溶洼地、漏斗
5、、溶洞等岩溶形态不发育。微地貌呈峰丛、沟谷。总体为东北及南西低,矿区中部较高,地层走向近南东向,倾角3246,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南部,海拔高程为1625.9%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的落塔大坡,海拔高程为1375.Om,最大高差252.9m。矿区煤系地层大部为反向坡,地形相对较陡;地面植被较发育、丰富,有乔木、竹林、灌木丛、杂草丛生,矿区南部为夜郎组地层的同向坡,地势相对较缓。矿区内小冲沟亦较多,并呈树枝状展布。矿区内无山塘、水库及大的河流通过,仅发育有小冲沟。地面植被较发育、丰富,有乔木、竹林、灌木丛四、地层岩性区内及邻近区域内出露的地层均为沉积岩。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三迭系夜郎组14段,二迭系上统龙
6、潭组。分述如下:1、上覆地层,下三迭统夜郎组分四层:T4:位于矿区南西部外围,分两个亚层,第一层为厚层鲫状灰岩,厚70米左右;第二亚层为紫色、黄色页岩,厚60米左右。T1y3:以紫色页岩为主,夹石灰岩薄层,厚80米。T1y2:深灰灰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夹紫色页岩,厚80米。T1y1:以紫色、蓝灰色、灰绿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厚130米。2、二迭系上统(P3)龙潭组(P3I):分布于矿区的北东部,主要为黑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黄灰色细砂岩,夹石灰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平均厚402米。峨嵋山玄武岩组(P3P):位于矿区北东部外围,暗绿黑灰色玄武岩,具气孔状及杏仁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厚
7、150275米。3、二迭系中统茅口组(P2m)位于矿区北东部外围,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溶洞、裂隙发育,厚150275米。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六枝特区新兴煤矿位于黔西褶皱六枝向斜北端北翼,矿区总体构造形态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东-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2。-46,一般40。o本矿区共发现大小断层7条以横断层为主,斜断层次之,走向断层不发育。新兴煤矿断层统计表序号性质位置走向长度(km)倾向倾角(度)地表断距(m)切割地层Fi7正小白岩NE1.90SE50250Fi8正落塔NE2.OOSE50微小F22正刺窝上寨NE1.20SE6090T2T3Tiy-TiyF25正凉水井NEE
8、1.8090180P27,-Ly4F%正赤坡顿北NW0.2520F27正赤坡顿北NwW0.2520FR正中千坡NE1.30SE40150Tiy1-Tiy1综上所述,矿区地层沿走向及倾向有一定变化,断层发育中等,因此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六、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体力学强度、岩土体结构类型,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硬质岩类、软硬相间岩类、松散岩类三个工程地质岩组,各岩组的工程地质分述如下。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三迭系夜郎组(Tiy),二迭系中统茅组(P2)组成,该岩组呈层状,结构完整,岩石致密,稳固性较好,抗压强度相对较强,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好。软硬相间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
9、)、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组成,该岩组厚度、岩性变化大,岩质软硬相间,泥页岩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后呈土状、碎片状、细粒状结构,渗水性弱,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物,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力学性质差,力学强度低,易产生土体滑塌。矿井开采各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并均有厚薄不等的伪顶,伪底其岩性为粘土泥岩或炭质泥岩。在钻探过程中,顶底板为泥岩的煤层发生过坍塌掉块及严重漏水现象。因此,各煤层顶板均不太稳定,煤层顶、底板局部可能出现垮塌、片帮、底鼓、支架下沉(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在开采和施
10、工时应加强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七、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无山塘、水库及大的河流通过,仅发育有小冲沟。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范围内中部李家沟发育一条雨源型间歇性溪沟,溪沟由北西向南东迳流,溪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旱季流量较小或干枯,流量一般小于5.0-10.0Ls,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矿区及其附近相对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105m。工业场地布置于缓坡地带,该区域从未受过洪水威胁,因此该矿历年最高洪水位暂不能确定。工业场地均布置最低标高+1400m,井口最低标高为+1425m,不存在洪水威胁。主、副斜井井口处于较高位置不受洪水威胁六枝特区新兴煤
11、矿煤层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105m,调查时地表溪沟与地下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矿区地形较缓,对地表水的排泄有一定的影响,矿井涌水量会有所增大。工业场地选择在矿区中北部1号拐点附近的平缓坡地段,煤层露头外,基岩出露,无溶洞、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工业场地自然纵坡大于10%。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标(分别为+1425m、1425m+1470ro位于矿区外的李家寨沟溪标高为+1105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内无常年性河流。1、含水层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为茅口组(Pzm)(强含水层)、夜郎组第二段(Ty2)(中等含水层)、峨嵋山玄武岩组(P3)(弱含水层)和龙谭组(PJ)(弱含水层
12、)。2、隔水层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中的相对隔水层有夜郎组第一段(TIy)、夜郎组第三段(Ty3)夜郎组第四段(Ry,)、龙潭组(P31)、峨嵋山玄武岩组(P33)和第四系(Q)。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岩溶水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孔隙或其下的基岩面径流,于陡切割或低洼处排泄,故其含水性差且季节性变化明显。基岩裂隙岩溶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也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节理裂隙向低处或深部流径,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在可溶岩地层中,以管道流为主,脉状流为辅,大部份沿地下溶洞、暗河经长途迳流,最后以溶蚀泉形式排泄于河谷中;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
13、泉、岩溶泉群、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最后汇入乌江水系。在非可溶岩地层中,以隙流为主,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经短距离迳流在地形适宜处排出地表,为近源排泄。矿区附近的茅口组灰岩地区岩溶发育,地层本身富水性强,可视为该小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边界,地表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依据地下水流向及其现场调查,在矿区东面有溪沟流经,作为该水文地质单元的排泄口,则矿区大部分区域作为该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区域,由于矿区所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情况,矿区横向两端高中间低,其下部地下水具承压性。新兴煤矿煤层部分采空区存在一定的积水,若矿山采动串通采空区,其积水将会是矿井水害的一大重要的影响因素。八、人类工程
14、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主要是指人类在地表或地下所从事的工程活动对地壳应力结构造成的破坏。1、地下工程活动根据井上下实测对照,井下工程活动区域未对地表体造成不良影响,无崩塌、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体存在。矿井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严格控制开采边界,留设合理的保安煤柱,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加强采空区充填,控制顶板缓慢下沉,该范围内矿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采深,矿山开采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处于开采影响范围内的零星村寨居民、矿山工业广场及乡道的危害程度大。故未来井下工程活动有可能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2、地面工程活动近年来,村民的经济收入
15、大幅提高,大量建房挖宅基地、开山取石、修建公路等对当地地质环境也造成了重大影响。3、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目前,井下工程活动对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房屋开裂和水源枯竭。新兴煤矿从2014年停产至今未进行煤炭开采和巷道掘进,对地质环境未造成影响。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在地表的工程活动和政府主导的地表工程建设活动,会对地质灾害构成一定影响。4、社会环境条件经实地调查,区内及其周围无通讯、高压铁塔、电力设施等其他重要建构筑物。矿区内零星分布6户住户和矿区西南面李家寨,现场走访未发现其房屋有开裂等破损现象。综上所述: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貌较复杂、地质构造中等、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水文地质条件
16、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九、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井田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沟谷较发育,坡体自然坡度20。30左右。据实地调查,井田范围内目前暂未发现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矿山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小,危害程度小。综上所述:井田范围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矿山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评估1、矿区煤层安全开采深度的确定矿区内可采煤层有1、3、7、18号煤层,其中,1号煤层平均厚约O.95m;3号煤层平均厚度约O.79m;7号煤层平均厚度约1.39m;18
17、号煤层平均厚度约1.02m;1号与3号煤层间距26m,3号与7号煤层间距20m,7号与18号煤层间距75m,倾角3343,平均倾角为38。煤矿开采煤层综合作用厚度表表3-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最大间距(m)h/mC综合作用厚度(m)安全系数安全开采深度(m)1号0.95m(按2.2m)3012.201503303号0.79m31.500.902.99150448.5257号1.39m17.980.904.21150631.58018号1.02m57.500.905.12150768注:表中煤层的开采高度小于煤巷开拓最小高度2.20米;则煤层的开采高度按2.20米取值,煤层平均倾角38度。参照地
18、方煤矿实用手册:矿层顶板安全深度的计算公式:H=KM式中Hb安全深度(Hl)K安全系数,K=150M一综合作用厚度计算结果:H=KM=5.12150=768mo2、移动角及采空区影响范围的确定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简称三下采煤规程)中按山区中硬质覆岩类型,其矿体走向移动角(二70。),上山方向移动角Y(=70)以及下山方向移动角B,按下式计算:=-O.5a=70-(0.538)=51o式中:一走向移动角一下山方向移动角a岩层倾角,取a=38由于该矿山属于多煤层重复采动,且位于山区根据三下采煤规程,移动角应相应减小27。(取5。)o因此,本次评估采用矿体走向移动
19、角、上山移动角取8o=65,下山方向移动角取B=46。(BP51-5=46)。地面移动影响范围的确定:根据上山、走向和下山方向移动角与地面的交点范围,即为采空区影响范围。3、矿区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评估整个矿区处于拟采的矿层之上,通过计算,未来矿山采矿的矿层上覆岩体厚度小于安全深度768m,采矿活动形成采空塌陷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二)、矿山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评估由于矿区可采煤层(1号、3号、7号、18号)顶板为软质岩类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等构成,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的力学强度相对较低,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开采矿层覆岩厚
20、度小于安全深度,因此,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塌陷引发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矿区及可能影响范围内的村寨和工业广场遭受矿山地下开采引发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小结矿山开采矿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采深,矿层开采引发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区内零星分布的村民住户的危害程度大;矿区和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工业场地、乡村道路遭受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十一、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确保禁采区禁采或受威胁村民的搬迁避让措施,并对工业广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可靠的防治工程措施,确保工业广场及村寨安全。2、工业广场建设:肝石堆场:修建可靠的拦渣
21、坝等;工业广场的排水措施等。废石堆场:修建可靠的拦渣坝,并将废石堆场远离主井口,工业广场的排水措施等。3、建设及生产过程中,胴口附近沟谷中和斜坡地带中,严禁随坡乱堆放废石、矿肝石,应堆积在所选堆积场中,以避免降水形成滑坡或泥石流的物质源。小结:该矿矿区及其影响范围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其建设的适宜性差。必须确保区内工业广场禁采区禁采及将采矿影响范围内未受禁采区保护的村寨及零星村民搬迁至采矿活动影响和危害范围以外的安全地带。并对工业广场可能遭受地质灾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矿山方适宜开采和建设。十二、结论及建议(一)、结论1、新兴煤矿年产30万吨,为小型矿山,矿山地质
22、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2、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较复杂,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3、区内现状条件下,无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4、矿区开采矿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深度,地下开采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区内的工业广场及其影响和危害范围内的零星居民住户、乡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肝石堆场及贮煤场引发堆填边坡滑塌及雨季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对下游村庄、农田危害程度大。5、必须确保工业广场禁采,保护村民及区内未受禁采区保护的其他村寨和零星村民住户全部搬迁出开采影响和危害范围以外的安全地带,并针对矿山工业场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村民住户、工业场地及乡道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该矿山方才适宜建设。(二)、建议1、确保禁采区禁采或受威胁村民的搬迁避让措施。2、井下工程施工中,对软弱及破碎岩体应进行及时支护,采掘中严格控制井巷宽度,保留足够的保安矿柱,不得形成较大采空区。3、井巷内应有足够的排水设备和通风设施,以防突水和瓦斯。4、生产运行过程中,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按规范、规程进行采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