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0314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等。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峨眉山,欣赏图片,峨眉山位于四川省,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欣赏图片,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羌(qing),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古诗28字中,有5个地名,你能找出来吗?,峨眉山月歌 唐

2、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倒映入,流流动,半轮半边,半个,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向驶向,下顺流而下,前往,君作者的友人,发出发,理解诗句的意思:,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小结:,当堂训练:,峨眉山月歌是(

3、)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在( )(季节)( )(时间)乘船远行,从( )出发,驶向( ),最后到达( )。表达了诗人思念( )的思想感情。,唐,李白,秋,夜晚,峨眉山,三峡,渝州,故乡和友人,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创作背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逢:相逢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寻常:经

4、常。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几度:几次 闻:听到,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君:指李龟年。,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中心思想,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在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本诗的一、二句追忆李龟年 出入达官贵

5、人之家,间接说当时的太平 繁盛。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把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不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早年在长安时看到的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萧条动摇,使人不堪回首。,岑参 五言绝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 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强:勉强 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

6、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怜:怜惜傍:靠近,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行营 九日:重阳节 故园:故乡 意思:重阳节在军营思念长安故乡,整体感知,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古诗赏析,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

7、之(无奈)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深层感悟,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

8、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

9、。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花之艳丽战争之残酷),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主题思想:,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

10、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 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一说应在西受降城附近。芦管:乐器名,这里指笛,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