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357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190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ppt(1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李若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常见病原真菌李若瑜,病原真菌鉴定的基本流程,临床标本,PDA, SDA28度培养,不能生长,鼻孢子菌、肺孢子菌、马拉色菌(厚皮除外),芽孢,关节孢子,念珠菌、隐球菌、红酵母等,毛孢子菌、地霉等,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担子菌、子囊菌、半知菌,接合菌等,病原真菌鉴定的基本流程临床标本PDA, SDA不能生长鼻孢子,区分酵母样或霉样菌落,区分酵母样或霉样菌落,常见病原真菌,酵母及酵母样真菌_念珠菌_隐球菌_毛孢子菌_马拉色菌,霉菌(丝状真菌)_皮肤癣菌

2、_曲霉_毛霉_镰刀菌等,双相真菌,常见病原真菌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霉菌(丝状真菌)双相真菌,念 珠 菌 属,念 珠 菌 属,简介,念珠菌大约有150个种,65%以上不能在37生长,无致病性念珠菌属可以感染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引起念珠菌病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乳酒念珠菌临床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简介念珠菌大约有150个种,65%以上不能在37生长,无致,生物学特性,念珠菌在环境中和人体内均可寄生存在 正常人皮肤、口腔、肠道、肛门、阴道中可分离出本菌 显微镜下表现为芽孢和假菌丝假菌丝一般与致病相关寄生时一般表现为孢子相,生物学特性 念

3、珠菌在环境中和人体内均可寄生存在,致病性,条件致病菌 白念珠菌致病力强 念珠菌毒素、菌体形态、黏附性和分泌水解酶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致病性 条件致病菌,临床表现- 浅部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女阴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炎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床炎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 浅部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临床表现-系统性念珠菌病,支气管、肺念珠菌病消化道念珠菌病泌尿道念珠菌病念珠菌败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念珠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系统性念珠菌病支气管、肺念珠菌病,常见病原菌,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

4、s)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克柔念珠菌(C.krusei)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光滑念珠菌 (C.glabrata)乳酒念珠菌(C.kefyr)季也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常见病原菌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少见病原菌,链状念珠菌(C.catenulata)西弗念珠菌(C.ciferrii)海默郎尼念珠菌(C.haemulonii)解脂念珠菌(C.lipolytica)葡萄牙念珠菌(C.lusitaniae)挪威念珠菌(C.norvegensis)铁红念珠菌(C.pulcherrima)皱落念珠菌(C.rugosa)

5、产朊念珠菌(C.utilis)维丝念珠菌(C.viswanathii)涎沫念珠菌(C.zeylanoides)都柏林念珠菌 (C. dubliniensis,少见病原菌链状念珠菌(C.catenulata),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可见卵园形发芽孢子及菌丝,如查到大量假菌丝,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染色:革兰氏染色,菌丝、芽孢呈蓝色,着色不均匀。过碘酸染色,菌丝、芽孢染成红色。用1:1000吖啶橙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呈现荧光。培养:最常用的培养基是沙堡氏培基,当菌落生长后再移种至米粉吐温80培基或其它鉴定培养基中,以便进一步鉴定菌种。,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可见卵园形

6、发芽孢子及菌丝,如查到大量假菌,念珠菌直接镜检(LPCB),假菌丝和芽孢,念珠菌直接镜检(LPCB)假菌丝和芽孢,致病性酵母菌鉴定原则,鉴定目的:确定感染及传染源;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哪些酵母菌需要鉴定到种:所有分离自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血液、尿液、穿刺液及其它体液的酵母菌;分离自所有严重疾患或免疫受损病人或怀疑真菌感染的病人的酵母菌;从任何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大量的酵母菌;分自若干连续取材的标本,除呼吸道分泌物,也应鉴定至种的水平;,致病性酵母菌鉴定原则鉴定目的:确定感染及传染源;选择敏感抗,芽管试验(Germ-tube test),原理:白念珠菌在有营养的液体环境中35培养,可从酵母细胞生出

7、芽管。结果:白念珠菌可在2h内生成芽管,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则否。,芽管试验(Germ-tube test)原理:白念珠菌在有营,厚膜孢子形成试验(Dalmo plate test),厚膜孢子形成试验(Dalmo plate test),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Candida,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Candida,API20C酵母鉴定系统,API20C酵母鉴定系统,ID32C 酵母鉴定系统,ID32C 酵母鉴定系统,其它快速同化试剂,其它快速同化试剂,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YBC酵母菌鉴定卡。有30个孔的一次性塑料卡,包括26个常规生化反应和4个阴性质控。利

8、用YBC,只有21.3%的酵母需做补充生化试验或形态学检查。,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YBC酵母菌鉴定卡。,白念珠菌,菌落特征 沙氏培养基25中等速度生长,形成酵母样菌落,奶油样、光滑、闪光,老后有皱褶显色琼脂基上呈绿色菌落 显微镜特征 玉米粉吐温琼脂:真菌丝和假菌丝,多数假菌丝,假菌丝连接处产生多数呈簇状、葡萄状小分生孢子,顶端或侧支产生厚壁孢子血清芽管试验,在371-3小时后,可以产生芽管,白念珠菌 菌落特征,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酵母菌鉴定程序和路线,酵母纯培养 玉米粉吐温琼脂培养基(25) 假菌丝(+) 假菌丝(

9、-) 厚壁孢子(+) 厚壁孢子(-) 尿素酶试验(+) 尿素酶试验(-) 白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关节孢子(+) 关节孢子(-) 酵母属 芽孢(+) 菌落无胡萝卜色 菌落呈胡萝卜色 芽孢(+) 芽孢(-) 念珠菌属 红酵母属 丝孢酵母属 地霉菌属 咖啡酸试验 有棕色色素 无棕色色素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属,酵母菌鉴定程序和路线,血清学试验-菌种鉴定,抗原型别: 因子血清(CANDIDA CHECK):九种因子+蔗糖分解,鉴别7种致病性念珠菌; 因子血清(CRYPTO CHECK):八种因子,可鉴别8种隐球菌及变种,血清学试验-菌种鉴定抗原型别:,分子生物学方法,1.5hrs,3hrs,2.5hrs

10、,4.5hrs,5.5hrs,分子生物学方法C.glabrata, C.lusitania,小结酵母菌鉴定依据,传统菌落颜色、外观镜下细胞形态、大小有无荚膜有无假菌丝和菌丝芽管形成和厚膜孢子形成碳源同化、发酵氮源同化、发酵,现代 辅酶Q系统 同功酶 血清学 基因分型技术,小结酵母菌鉴定依据传统现代,敏感药物,两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药物两性霉素B,隐 球 菌,隐 球 菌,隐球菌属(Cryptococcus)特点,本属的共同特征为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偶有伸长形或多样形,呈多边芽殖。大部分菌株有荚膜。所有菌种都能同化肌醇并在碳源中生长。糖发酵()在固体培养基中,大部分菌种呈粘液

11、状,无假菌丝或假菌丝发育不全。不产生子囊孢子。冬孢子或掷孢子。新生隐球菌有性期:属担子菌,新生线黑粉菌,隐球菌属(Cryptococcus)特点本属的共同特征为细,临床常见的隐球菌,Lodder1970年记载隐球菌:17种,6变种。主要致病菌种:新生隐球菌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新生隐球菌格替变种C.neoformans var. grubii浅黄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罗伦隐球菌,临床常见的隐球菌Lodder1970年记载隐球菌:17种,6,致病性隐球菌,新生隐球菌(C. neoformans)三个变种 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C.neoformans var. neoformans)格特变种(C.neofo

12、rmans var.gatii)C.neoformans var. grubii,致病性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C. neoformans),血清学分类,A、B、C、D及AD型新生变种-D型grubii变种-A型格特变种-B、C型,血清学分类 A、B、C、D及AD型,致病性,呼吸道进入体内健康人具有免疫能力 易感因素AIDS、糖尿病、淋巴瘤、晚期肿瘤、SLE、器官移植,致病性 呼吸道进入体内,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预后严重, 死亡率高, 也可侵犯肺部、皮肤、骨骼等其它脏器。近年来免疫力降低的病人逐年增多, 本

13、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爱滋病病人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常见临床类型,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1. 脑膜炎型 2. 急性脑膜炎型3. 脑炎型 4. 肉芽肿型 肺隐球菌病 皮肤粘膜隐球菌病 骨隐球菌病 隐球菌败血症,常见临床类型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生物学性状,在SDA培养基上25培养2-5天,可以见到奶油色酵母样菌落,有时黄色或带粉色显微镜下可见到球形或椭圆形酵母细胞,直径2-5m,第一代培养物有时可见小的荚膜,继代培养不见荚膜脑脊液直接涂片,细胞有较宽的荚膜。显微

14、镜下有时可见到出芽现象,生物学性状 在SDA培养基上25培养2-5天,可以见到奶油,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直接镜检: 墨汁染色,新生隐球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双层厚壁孢子, 外有一层宽阔荚膜, 边缘清楚完整, 菌体内可见出芽(菌体计数:判断预后及疗效的指标)培养:培养基内可加氯霉素, 但不可加放线菌酮, 因后者抑制本菌生长。生理生化测定:采用自动微生物系统和API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直接镜检: 墨汁染色,新生隐球菌呈圆形,直接镜检,脑脊液直接墨汁涂片,直接镜检 脑脊液直接墨汁涂片,真菌培养,SDA培养基,25培养,真菌培养 SDA培养基,25培养,组织病理学,HE

15、 PAS 阿申兰,粘蛋白卡红 免疫组化,组织病理学HE PAS 阿申兰粘蛋白卡红,实验室检查-其它检查方法,脑脊液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脑脊液压力增高, 外观正常或微混, 白细胞数增多,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在早期变化不明显, 中后期可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在中后期增高。抗原检查: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脑脊液及其它体液标本中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简便快速有效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实验室检查-其它检查方法脑脊液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乳胶凝集试验,阴性,阳性,乳胶凝集试验 阴性阳性,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主要侵犯中枢

16、神经系统,也可侵及肺、骨、皮肤,甚至引起败血症。肺是新生隐球菌侵入的主要途径,肺隐球菌病也是隐球菌病的最早表现。该菌的特异性检查为,墨汁涂片,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孢子,直径2.5-20um,单芽,也可多芽。菌体外围有一圈透光的荚膜,厚度几乎与菌体相等甚至大于菌体。孢子内有反光颗粒。尿素酶试验阳性。,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直接镜检(墨汁染色),咖啡酸琼脂产生棕色菌落,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敏感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药物两性霉素B,毛孢子菌,毛

17、孢子菌,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过去属于半知菌,又称丝孢酵母,现已归于担子菌,是致病性酵母中重要的一属可致皮肤感染、肺炎等浅表和深在感染最近阿萨希毛孢子菌所致的播散性感染有增多趋势,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过去属于半知菌,又称,与人类过敏或感染相关的种,* 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 星状毛孢子菌(T.asteroids)* 皮瘤毛孢子菌(T.inkin)* 皮毛孢子菌(T.cutaneum)* 粘液毛孢子菌(T.mucoides)* 倒卵形毛孢子菌(T.ovoides),与人类过敏或感染相关的种,毛孢子菌生物学特性,酵母样菌落丰富的关节孢子。有或无芽生

18、孢子。可有鹿角菌丝(Appressoria)缺乏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可同化多种碳原不能利用硝酸盐,尿素酶阳性,毛孢子菌生物学特性酵母样菌落,鉴定方法,形态学温度试验37 C放线菌酮抑制试验生理学API 20C、ID32C序列测定rD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1区以及2区),鉴定方法形态学,形态学观察,阿萨希毛孢子菌,皮肤毛孢子菌,皮瘤毛孢子菌,皮炎毛孢子菌菌落外观形态比较相似,呈圆形,表面粗糙,有的呈脑回状小培养镜下可见关节孢子以及芽生孢子,皮瘤毛孢子菌还可见到鹿角菌丝;,形态学观察阿萨希毛孢子菌,皮肤毛孢子菌,皮瘤毛孢子菌,皮炎毛,阿萨希毛孢子菌 (T.asahii),深部感染最常见的毛孢

19、子菌,35生长7天后,阿萨希毛孢子菌 (T.asahii)深部感染最常见的毛孢子菌,菌落及显微镜下特征,阿萨希毛孢子菌 :菌落:SDA上生长速度中等,表面干燥,可见泡状突起,似乎有白色、粉状的覆盖物,边缘有宽而深的裂隙。镜下:芽生孢子,无侧生分生孢子,关节孢子呈桶形,玻片培养可见附着孢 。,菌落及显微镜下特征阿萨希毛孢子菌 :,皮毛孢子菌(T. cutaneum ),28生长7天后,该菌在35不能生长,皮毛孢子菌(T. cutaneum )28生长7天后,该菌,菌落及显微镜下特征,皮毛孢子菌 :菌落:SDA上中等速度生长,圆形,脑回状,闪光,表面无粉状物。边缘有裂隙 。镜下:芽生孢子很多,反复

20、接种,菌丝增多。 关节孢子柱状至椭圆形 。,菌落及显微镜下特征皮毛孢子菌 :,皮瘤毛孢子菌 (T.inkin),35生长7天后,皮瘤毛孢子菌 (T.inkin)35生长7天后,菌落及显微镜下特征,皮瘤毛孢子菌 :菌落:SDA上菌落白色,粉状,圆形,细小脑回状,在培养过程中常常使培养基裂开。镜下:无芽生孢子及侧生孢子,关节孢子长圆柱状,玻片培养可见附着孢,在高糖的培养基中可见多个分生孢子,成八叠球样。,菌落及显微镜下特征皮瘤毛孢子菌 :,温度试验,37C生长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 )、皮瘤毛孢子菌(T.inkin )、粘液毛孢子菌(T.mucoides) 37C不能生长皮肤毛孢子菌(

21、T.cutaneum ) 可变卵圆形毛孢子菌(T.ovoides),温度试验37C生长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 ),放线菌酮耐受试验,0.1%放线菌酮可耐受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 )、粘液毛孢子菌(T.mucoides) 、卵圆形毛孢子菌(T.ovoides)不能耐受皮肤毛孢子菌( T.cutaneum ) 可变皮瘤毛孢子菌(T.inkin ),放线菌酮耐受试验0.1%放线菌酮,应用API 20C AUX进行鉴定,试验菌株中的阿萨希毛孢子菌能准确鉴定到种,但其它毛孢子菌有时与此交叉,需要采用温度试验或测序方法进行再鉴定;,生理学试验,应用API 20C AUX进行鉴定,试验菌

22、株中的阿萨希毛孢子,耐药性及抗菌治疗建议,关于该菌属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十分有限,结果也存在差异。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证实该菌属大部分菌种对多烯类药物、三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敏感,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对该菌属无效。 应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或是伊曲康唑治疗失败的事件时有报道,目前多主张联合应用上述药物,或是使用新型三唑类药物如伏立康唑等。,耐药性及抗菌治疗建议 关于该菌属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十分有,马拉色菌属,马拉色菌属,分类,马拉色菌属主要有7个种: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

23、lis)钝形马拉色菌(M.obtuse)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斯洛菲马拉色菌(M.sloofiae),分类马拉色菌属主要有7个种:,致病性,临床常可引起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深部感染如败血症,致病性临床常可引起花斑癣,生物学特性,培养条件该菌具有嗜脂性, 除厚皮马拉色菌可以在沙堡氏培养基上生长外,只在含有长链脂肪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在Dixon 培养基和改良花斑癣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并且最佳生长温度为34或37。,生物学特性,镜 检,KOH或墨水涂片直接光镜下观察,马拉色菌属的孢子呈成群、厚壁、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8m,亦可见芽生孢子,为单极出芽,芽颈较宽;菌丝粗短、弯曲或弧

24、形,一端较钝。,镜 检,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马拉色菌菌种鉴定试验,沙堡培养试验吐温试验20、40、80过氧化氢酶试验形态学鉴定七叶苷分解试验聚乙二醇培养基,马拉色菌菌种鉴定试验沙堡培养试验,马拉色菌基本形态特征,球形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吐温培养基,马拉色菌基本形态特征球形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吐温培养基,马拉色菌,马拉色菌,七叶苷分解试验,各菌在七叶苷培养基上32培养3天合轴马拉色菌和钝形马拉色菌可使培养基完全变黑糠秕马拉色菌使培养基上部变黑球形马拉色菌、限制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不能使培养基变色。,七叶苷分解试验各菌在七叶苷培养基上32培养3天,全国

25、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耐药性,目前尚未发现明显耐药性报道。,耐药性目前尚未发现明显耐药性报道。,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i,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i,双相型真菌,37 C 酵母相,27 C 菌丝相,双相型真菌37 C 酵母相27 C 菌丝相,定义,专指那些在组织内或37培养时呈酵母相,于室温中培养时则呈菌丝相的致病真菌包括申克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有较严格的地域分布(仅申克孢子丝菌此点不突出)对人体致病力较强(有较大的侵袭性),患者不一定在感染前有免疫受损,定义专指那些在组织

26、内或37培养时呈酵母相,于室温中培养时则,申克孢子丝菌( Sporothrix schenckii),属于双相型真菌可引起孢子丝菌病(sporothricosis)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申克孢子丝菌( Sporothrix schenckii),菌落特征,在SDA上,25培养,初为乳白色湿润、光滑、膜样菌落,逐渐变成深褐色至黑色,中央凹陷,周边隆起,有放射状皱褶的绒毛样菌落在BHI上,37培养,可见白色或灰白色酵母样菌落,菌落特征在SDA上,25培养,初为乳白色湿润、光滑、膜样菌,菌落特征,菌丝相,酵母相,菌落特征菌丝相酵母相,显微镜特征菌丝相,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性,有两种类型一种呈无色,球形或梨

27、形,35个簇集排列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如花朵样另一种呈黑色,球形或圆锥形,较大,合轴排列于菌丝四周,称为套袖状分生孢子,显微镜特征菌丝相 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性,有两种类型,显微镜特征菌丝相,显微镜特征菌丝相,显微镜特征酵母相,可见大小不等的球形或卵圆形酵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细长厚壁的芽胞呈梭形或雪茄烟样,附着在较大的球形或卵圆形酵母细胞上,显微镜特征酵母相可见大小不等的球形或卵圆形酵母细胞,马内菲青霉(Penicilium marneffei),属于双相型真菌可引起马内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主要流行区为东南亚,如泰国北部、越南、香港、台湾及中国的南方目前已成为H

28、IV阳性患者的主要条件致病菌,马内菲青霉(Penicilium marneffei)属于,菌落特征,在SDA上,25培养,生长快,初为白色膜样或绒状,逐渐变为黄色至黄绿色绒状,2周后呈灰绿色粉状,能产生可溶性酒红色色素,培养基呈红色在BHI上,37培养,呈脑回样皱褶的灰白色膜样酵母菌落,无色素产生,菌落特征在SDA上,25培养,生长快,初为白色膜样或绒状,,菌落特征,菌丝相,酵母相,菌落特征菌丝相酵母相,显微镜特征-菌丝相,帚状枝分散,双轮生,少数为单轮生,对称或不对称,有27个梗基,梗基上有36个瓶梗,顶端变窄,也可见单个瓶梗分生孢子呈椭圆形、球形,长而散乱,不成束,显微镜特征-菌丝相帚状枝

29、分散,双轮生,少数为单轮生,对称或,显微镜特征酵母相,可见关节孢子,圆形、椭圆形及两端钝圆有横隔的长形酵母细胞,显微镜特征酵母相可见关节孢子,圆形、椭圆形及两端钝圆有横隔,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属于双相型真菌有两个变种,即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H.capsulatum var. capsulatum)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变种(H. capsulatum var.duboisii)可引起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一些特定区域流行,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显微镜特征,显微镜特征,粗球

30、孢子菌(Coccidioides.immitis),属于双相型真菌可引起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流行于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immitis)属于,菌落特征,菌落特征,显微镜特征菌丝相,某些菌丝含有柱状关节孢子,厚壁,呈互生状生长在关节孢子之间可见由残存的菌丝壁形成的胞间连体,具有特征性,显微镜特征菌丝相某些菌丝含有柱状关节孢子,厚壁,呈互生状生,显微镜特征酵母相,可见圆形、厚壁,直径1080m的球形体,内充满大量直径25m的内生孢子当球形体破裂,内生孢子溢出,显微镜特征酵母相可见圆形、厚壁,直径1080m的球形体

31、,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 ),属于双相型真菌引起皮炎芽生菌病(blastomycosis)流行于美国中部及东南部、俄亥俄州、密西西比河谷以及加拿大部分区域,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菌落特征,菌丝相,酵母相,菌落特征菌丝相酵母相,显微镜特征,菌丝相,酵母相,显微镜特征菌丝相酵母相,皮肤癣菌,皮肤癣菌,定义,是一类嗜角质的丝状真菌可引起毛发、皮肤和甲板的感染,称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 约有45种,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约有30余种按照菌落特征及大分生孢子的形态可分为3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表皮癣菌属,

32、定义是一类嗜角质的丝状真菌,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皮肤癣菌直接镜检,关节孢子,皮肤癣菌直接镜检关节孢子,头癣病发直接镜检,发外型,发内型,黄癣,头癣病发直接镜检发外型发内型黄癣,平皿多点培养法,每个平皿上接种7-10点,每个患者接种两个平皿,平皿多点培养法每个平皿上接种7-10点,每个患者接种两个平皿,皮肤癣菌鉴定-孢子形成形态为依据,小孢子菌属-大分生孢子纺锤形、壁厚、粗糙、多分隔; 毛癣菌属-大分生孢子钝头、棍棒状、腊肠状。表皮癣菌属-大分生孢子钝头、分隔少、香蕉样群生;,皮肤癣菌鉴定-孢子形成形态为依据小孢子菌属-大分生孢子纺锤,皮肤癣菌鉴定常用培养基

33、,沙氏培养基(SDA)-常规应用PDA(马铃薯琼脂)-皮肤癣菌皮肤癣菌培养基(DTM)-皮肤癣菌 BCP-MSG _皮肤癣菌,皮肤癣菌鉴定常用培养基沙氏培养基(SDA)-常规应用,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这一属的大分生孢子狭而长,呈棍棒状或腊肠状、壁光滑、多分隔(210隔)、头较钝可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侵犯毛发可引起发内型或发外型感染,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这一属的大分生孢子狭而,红色毛癣菌菌落特征,生长缓慢到中等快速生长质地毛状,有时粉状表面呈白色到淡粉色;背面呈典型酒红色,有时褐色、紫色、黄色或甚至无色,红色毛癣菌菌落特征生长缓慢到中等快速生长,红色毛癣

34、菌显微镜特征,小分生孢子量多到罕见,单细胞,棒形到梨形,沿菌丝孤立或有时集簇大分生孢子多分隔,铅笔状或香烟状,常缺乏,红色毛癣菌显微镜特征小分生孢子量多到罕见,单细胞,棒形到梨,红色毛癣菌生理学特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或玉米土温80琼脂(CMA)产生红色色素BCP-MSG:系I类反应,14天以内pH无改变,局限性生长 蛋白胨脑心浸液琼脂可生长较多的大分生孢子,PDA,BCP-MSG,红色毛癣菌生理学特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或玉米土温8,须癣毛癣菌菌落特征,中等快速生长质地毛状到粉状或颗粒状表面呈白色到乳油色;背面呈黄色、褐色或红褐色,须癣毛癣菌菌落特征中等快速生长,须癣毛癣菌显微

35、镜特征,常存在螺旋菌丝小分生孢子单细胞,圆到梨形,呈蔟状或未成熟的葡萄状,通常数量多大分生孢子多分隔,呈棒形,壁薄、光滑、孤立,有28隔,须癣毛癣菌显微镜特征常存在螺旋菌丝,须癣毛癣菌生理学特点,毛发穿孔试验(+)尿素酶试验(+) BCP-MSG系II类反应,710天培养基明显的碱性化(紫色)和非常丰富的生长,+,须癣毛癣菌生理学特点毛发穿孔试验(+)+,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这一属的大分生孢子较多,呈纺锤形或梭形、壁粗糙、壁厚、多分隔可侵犯皮肤和毛发,一般不侵犯甲板,侵犯毛发主要引起发外感染,在发外产生大量孢子,呈镶嵌状或链状排列,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这一

36、属的大分生孢子较多,犬小孢子菌菌落特征,快速生长质地毛状到羊毛状表面颜色白到黄色,背面黄到黄桔色,有时苍白色,犬小孢子菌菌落特征快速生长,犬小孢子菌显微镜特征,小分生孢子棒形,不常见大分生孢子数量多,为尖端细的纺锤形,壁厚,粗糙,有棘状突起,47个隔,孢子末端稍现膨大即“帽样肥大”,犬小孢子菌显微镜特征小分生孢子棒形,不常见,犬小孢子菌生理学特点,米饭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白色菌丝,黄色色素,可促进大小分生孢子的形成毛发穿孔试验(+)PDA上为黄色色素BCP-MSG呈III类反应,无pH的改变,犬小孢子菌生理学特点米饭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白色菌丝,黄色色,表皮癣菌属菌落特征,生长缓慢菌落开始时平坦,

37、绒毛状至粉末状,以后中心部逐渐形成不规则的皱襞或脑回状沟表面呈现出带黄绿色至褐绿色色调,背面呈羚羊皮色到褐色,表皮癣菌属菌落特征生长缓慢,表皮癣菌属显微镜特征,菌丝分枝、分隔,可见多数球拍状菌丝及厚壁孢子,有时也产生螺旋菌丝无小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丰富,棒形、两端钝园、壁薄、光滑、孤立或成群,形成在菌丝侧壁或顶端,23个一组,表皮癣菌属显微镜特征菌丝分枝、分隔,可见多数球拍状菌丝及厚,曲 霉,曲 霉,菌属分类,曲霉是一类丝状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曲霉属的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门、不整子囊菌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散囊菌属、裸孢壳属和萨托菌属;性期仅在部分曲霉有描述。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丝孢纲、丝孢

38、目、从梗孢科。,菌属分类 曲霉是一类丝状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菌属分类,烟曲霉(A. fumigatus)是最常见的致病曲霉,接下来是黄曲霉(A. flavus)和黑曲霉(A. niger)。棒曲霉(A. clavatus)、灰绿曲霉(A. glaucus)、构巢曲霉(A. nidulans)、米曲霉(A. oryzae)、土曲霉(A. terreus)、焦曲霉(A. ustus)、杂色曲霉(A. versicolor)虽然也有报道引起人类致病,但发生率低。,菌属分类 烟曲霉(A. fumigatus)是最常见的致病曲,致病性,曲霉引起的人类疾病可分为3大类:机会性感染变态反应性曲霉病真

39、菌中毒免疫受损是曲霉机会性感染的最主要因素。,致病性曲霉引起的人类疾病可分为3大类:,曲霉的菌落形态,曲霉菌落呈绒毛状或粉状。大多数曲霉的培养基背面无色或淡黄色。构巢曲霉培养基背面可以呈紫红色、橄榄色;杂色曲霉背面则可呈桔黄色、紫红色。,曲霉的菌落形态曲霉菌落呈绒毛状或粉状。,三种最常见人类致病性曲霉菌落形态,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三种最常见人类致病性曲霉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曲霉的主要形态特征,菌丝-分隔、分枝、无色/淡色/深色足细胞-有分生孢子梗-分隔/不分隔,光滑/不光滑顶囊-烧瓶/半球产孢结构瓶梗/瓶梗+梗基分生孢子大小、颜色、纹饰其它:子囊果、菌核等,曲霉的主要形态特征菌丝-分隔、分

40、枝、无色/淡色/深色,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曲霉的特殊结构,曲霉的特殊结构包括:闭囊壳(cleistothecia)壳细胞(Hulle cells)粉孢子(aleuriconidia)菌核(sclerotia),曲霉的特殊结构曲霉的特殊结构包括:,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三种最常见人类致病性曲霉镜下形态,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三种最常见人类致病性曲霉镜下形态,耐药性,近年来,耐伊曲康唑的烟曲霉报道增多,而且出现多药物耐药的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黄曲霉临床分离株也有报道。土曲霉对两性霉素B天然耐药。构巢曲霉对两性霉素B也常常耐药。,耐药性 近年来,耐

41、伊曲康唑的烟曲霉报道增多,而且出现多药物耐,接合菌(Zyg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接合菌的主要特征为无性型在孢子囊内形成不能游动的静孢子,有性型形成接合孢子接合菌纲中只有毛霉目和虫霉目两个目的部分种可以致病。由毛霉目的菌引起的病称毛霉病(Mucormycosis),毛霉目和虫霉目引起的病合称为接合菌病。,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接合菌的主要特征为无性型在孢子囊内形成不能,毛霉目的分类位置,真菌界 (fungus kingdom)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接合菌纲 (zygomycetes) 毛霉目 (mucorales) 犁头霉属、根霉属

42、、根 毛霉属、毛霉属,毛霉目的分类位置 真菌界 (fungus ki,与医学关系,在毛霉目中已知可引起毛霉病有8科12属24种左右由毛霉目的菌引起的病称毛霉病,由毛霉目和虫霉目引起的病称接合菌病,亦称藻状菌病,与医学关系在毛霉目中已知可引起毛霉病有8科12属24种左右,毛霉病(mucormycosis)概述,是由毛霉目中某些菌种引起人类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一般呈急性快速发展, 少数为慢性发展。可累及鼻、脑、肺、胃肠道、皮肤等器官,其共同特征是血管壁破坏,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梗塞,产生黑色坏死性损害。大部分病人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如糖尿病、免疫抑制、饥饿、烧伤或其它严重的外伤。,毛霉病(mucor

43、mycosis)概述是由毛霉目中某些菌种引,诊 断,较困难, 特别是内部器官感染, 常常是在尸检中发现。毛霉为空气的污染菌, 血、尿、脑脊液中罕见病原体生长, 血清学试验和直接ELISA 试验缺乏特异性, 常规化验更无意义, 因此诊断困难。直接镜检标本中和组织病理切片中见到宽大无分隔或极少分隔菌丝, 比培养分离更有意义。真菌镜检阴性, 不能除外诊断。糖尿病患者, 有急性快速播散的鼻窦炎、眶组织蜂窝织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或叶的肺炎, 应考虑毛霉病的诊断。,诊 断较困难, 特别是内部器官感染, 常常是在尸检中发现。,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组织梗塞和坏死病理变化是组织内菌丝侵入大小动脉血管壁,引起血栓

44、形成和组织栓塞和相邻组织坏死。组织反应常为化脓性,但可以显示一些肉芽肿改变。常见水肿和坏死,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在免疫抑制病人则无此浸润或很少。在少数亚急性和慢性患者,呈肉芽肿改变,有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在血管中及其周围有粗大菌丝。无分隔,个别地方偶见分隔,菌丝一般715m宽,分枝呈直角形,壁较薄。,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组织梗塞和坏死,组织病理,组织病理,直接镜检,可见粗大的、无分隔的、不规则、宽约3-18um、分枝较少且呈直角的菌丝在HE染色清晰,PAS和GMS染色不良发现菌丝是诊断的基础,直接镜检可见粗大的、无分隔的、不规则、宽约3-18um、分枝,真菌培养,毛霉目中的致病菌在许

45、多真菌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对放线菌酮敏感,故培养基内不用此药,可加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活体标本不要研磨以免损坏菌丝,而妨碍生长。置于2530培养,根据镜下特征鉴定菌种。用于毛霉鉴定的培养基主要是PDA和SMA(毛霉合成培养基),真菌培养毛霉目中的致病菌在许多真菌培养基上快速生长,毛霉的结构特征,毛霉的结构特征,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显微镜特征 菌丝宽,有或无分隔。孢子囊梗仅仅从生殖菌丝分化而来,单孢子小孢子囊,弹射样,圆形到梨形,有一个明显的乳头,小孢子囊表面光滑或绒毛,即有

46、小的隆凸覆盖。一些小孢子囊芽生,产生许多次生小孢子囊,有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小孢子囊冠。,耳霉属,耳霉属,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分类,镰刀菌属于有丝分裂孢子真菌、丝孢纲、丝孢目、瘤座孢科。有些种的有性期已被发现,属于子囊菌门、核菌纲、肉座菌目、丛赤壳属、丽赤壳属、赤霉属和隐壳霉属。,分类 镰刀菌属于有丝分裂孢子真菌、丝孢纲、丝孢目、瘤座孢科。,主要的致病种: 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层生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胶孢镰刀菌、 单隔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梨孢镰刀菌、 拟枝孢镰刀菌、厚垣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 本色镰刀菌、燕麦镰刀菌、木贼镰刀

47、菌、 接骨木镰刀菌等。,主要的致病种:,临床意义,* 丝状真菌* 种类繁多*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植物和农作物上* 属于条件致病菌,临床意义 * 丝状真菌,* 可引起眼内炎、角膜炎、溃疡、鼻窦炎、 甲真菌病、皮肤感染、过敏、龟头炎、足菌 肿、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脑脓肿、肺 部感染、真菌血症等。 * 某些种还与大骨节病、食管癌、克山病有关 * 有些种还能产生毒素。,* 可引起眼内炎、角膜炎、溃疡、鼻窦炎、,三、生物学特性,三、生物学特性,病原学检查要点,镰刀菌的主要鉴别依据:1.菌落的生长速度,形态,颜色;2.大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分隔多少;3.小分生孢子的有无及形状,着生方

48、式;4.厚壁孢子的有无及多少;5.分生孢子梗的长短及瓶梗类型。,病原学检查要点镰刀菌的主要鉴别依据:,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致病性镰刀菌之一。,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是临床上最为,耐药性及抗菌治疗的建议,多数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对镰刀菌均有较高的MIC值。 匹马霉素局部用药对于镰刀菌角膜炎有一定疗效。 最近报道伏立康唑等新型抗真菌药物对该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应在临床积累经验。,耐药性及抗菌治疗的建议 多数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伊曲康,赛多孢霉属,赛多孢霉属,临床意义 可引起免疫受损患者感染如:白血病、器官移

49、植或慢性肉芽肿病等,包括肺、鼻窦、耳、眼、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皮肤、皮下组织及播散性感染,重者危及生命。,临床意义,生物学特性 尖端赛多孢子菌 是波氏假阿利什霉(Pseudallescheria boydii)的无性期。在美国及欧洲是真菌足菌肿的主要病原菌。波氏假阿利什霉世界性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地区可从土壤、粪肥、污水中分离出。,生物学特性,菌落形态: 在改良SDA培养710天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子菌表现为白色,绒毛状,迅速布满培养皿,呈棕灰至黑色,有时表面有类似喷洒胡椒粉样黑灰至黑色斑点。闭囊壳代表波氏假阿利什霉有性期,最常见于菌落外周。,菌落形态:,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

50、应用培训项目常见病原真菌课件,五、耐药性及抗菌治疗的建议 体外试验表明对伏立康唑敏感,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均不敏感。 临床经验尚有待积累 。,五、耐药性及抗菌治疗的建议,致病性暗色真菌,致病性暗色真菌,暗色真菌 (着色真菌, dematiaceous fungi,暗色真菌及其所致的疾病,掌黑癣 (tinea nigra)黑色毛结节菌病 (black piedra)角膜真菌病(keratomycosis)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皮肤真菌病 (dermatomycosis)足菌肿 (mycetoma)着色芽生菌病( chromoblastomycosis)暗色丝孢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