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440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性格结构批判理论 -弗洛姆,目录,一.著者简介 1.1弗洛姆生平介绍 1.2代表著作 1.3所属流派介绍二.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 2.1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2.2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 2.3重占有轻存在的社会性格 三.弗洛姆思想与原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3.1弗洛姆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发展 3.2弗洛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3.3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的局限性 四.个人对著者观点的理解,一.著者简介 1.1弗洛姆生平介绍 1.2代表著作 1.3所属流派介绍,中文名 :艾瑞克弗洛姆 外文名ErichFromm 出生日期: 1900年3月23日 逝世日期 1980年3月18日国 籍: 美国 民 族 :犹太

2、人 出生地 :德国的法兰克福 毕业院校 :海德堡大学,艾瑞克弗洛姆,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法学。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他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纽约大学文理学院任教。,人物生平,主要著作,逃避自由(1941)自我的追寻(1947)心理分析和宗教(1950)人心-他的善恶天性(1964)被遗忘的语言(1951)健全的社会或理性的挣扎 (1955)爱之艺术(1956)弗洛伊德的任务-他的人格和影响分析(1959)心

3、理分析和禅宗(1960)马克思论人 (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1962)基督教义分析 (1963)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1965),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1965)像上帝一样生存(1966)人的本性 (1968)希望的革命-通向人性化的技术(1968)心理分析的危机(1970)一个墨西哥村庄的社会性格-一项社会心理分析研究(1970)人的破坏性剖析 (1973)占有还是生存(1976)弗洛伊德思想的伟大和局限 (1979)关于不服从 (1984)听的艺术 (1994)存活的人 (1997),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

4、派之一。是一种声称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综合”起来,而实际上是用精神分析学“改铸”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威廉赖希(18971957)、美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美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艾瑞克弗罗姆(19001980)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性格结构理论产生的前提条件(理论和现实),理论原因:弗洛伊德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两大缺陷:在对待人的行为与社会关系上,只从社会关系出发考察人的行为,只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而忽视心理分析,只注重宏观革命而忽视微观革命;在对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5、关系上,只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但对于这个作用机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说明。,现实原因:弗洛伊德主义试图通过对现代人的病态性格的研究来剖析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机制,并通过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揭示来批判发达工业社会的病态。认为要说明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分析相结合。,性格结构理论产生的前提条件(理论和现实),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二.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主要内容,1.1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由来,1.2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表现形式,1.3逃避自由的解放之路一通向积极自由,1.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1.4观点代表作品:逃避自由,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

6、由来,弗洛姆认为:人的性格结构中不仅涵括了生物学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学上的要素。因此,在弗洛姆看来,人性本能的欲望以及需求矛盾不能消除,人就容易陷进群体的孤立,以及包括内心的孤独。人对孤独所产生的恐惧感,最终,导致于逃避自我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于此同时与一定群体的权威性盲从,最终获取自我的安全感。,“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表现形式,在弗洛姆看来,自从西方的文艺复兴以来,就以理性、自由、个性为时代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当代人的演变的历程。他认为,新世纪的现代人与传统的古代人在生存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传统古代社会中的人,虽然看似不自由,但实际上存在着安全感。相比较下,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

7、看似自由,但实际上没安全感。由此弗洛姆指出,人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表现形式为三种,分别为:“权威主义、破坏欲、机械趋同。”,逃避自由的解放之路 -“通向积极自由”,弗洛姆认为,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虽然人在传统的束缚中得以解放,但是,人所获取的自由还是一种消极自由,在他看来,还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积极自由”,不仅可以使自我的感情与理性的能力发挥出来,重新真正的塑造出人与世界的新关系,即自发性的创造活动的形式,分别为生产性的创造劳动以及爱,是人真正解决逃避自由及其消极性所带的困境唯一方式。,在逃避自由的专著中,弗洛姆注重研究使人们逃避自由的源头,以及将这类原因发挥作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机制。

8、近代人逃避自由的本质就是一种个人的独立所导致的孤独感、无能力、无意义。弗洛姆认为人们还在处于人对人的依赖性社会时,现在除了个人自身以外,人们的生活还将有一个更为庞大的集体目标。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一旦离开整个社会群体,人就将生存于一个没有方向的世界中。,观点代表作品:逃避自由,2.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2.1社会性格的概念,2.2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2.3社会性格的功能,2.4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类型,2.5健全的人与健全的社会,社会性格的概念,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范畴源自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性格概念的发展和超越。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格范畴,是表示人的能量被引往某一方向的特殊形式。就

9、是“性格可以被定义为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过程的(相对固定的)形式。”由此,弗洛姆将个人的性格和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弗洛姆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区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体性格,它引起在同一集体中各成员之间的行为的差异;二是社会性格,这是性格结构的核心。社会性格作为一个群体共有的性格特征,能有效地决定着该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可以将群体成员的心理能量引向某一共同的方向而人的性格主要是由它的社会性格决定的,并由此表现出个人在行为上的差异。,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社会性格的功能,在弗洛姆看来,社会性格是联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纽带,是他们之间进行转化的中介。阐明了经济基础通过社会性格决定社会意

10、识,而思想等意识形态又通过人的性格和行为对经济基础发挥作用,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性格结构中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的东西,这就是社会性格。随着社会性格的核心作用的发挥,特定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能量被引向同一方向,即被社会生活所希望和要求的方向,在性格趋同的过程中,社会普遍盛行的思想、理想等社会意识形态便随之形成并逐渐巩固。,#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类型,健全的人与健全的社会,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由于社会过滤器的作用,人的生产性性格被压抑,人们生活在异化的状态之中却全然不知,人们丧失了个性,丧失了生产性的社会性格,丧失了创造的欲望与能力。因此在弗洛姆看来,只有健全的社会才

11、会塑造健全的人格。,三.重占有的社会性格,3.1重占有社会性格的含义3.2重占有的病态性格根源3.3重占有的病态性格表现3.4对重占有病态性格的反思,重占有社会性格的含义,在弗洛姆看来,“重占有和重生存是人对生活两种根本不同形式的体验,其强弱程度决定着个人性格的不同和两类社会性格的不同”。人本身都存在这两类不同的倾向,至于哪种类型的倾向为主导的类型,这主要是由社会结构及社会价值观所决定的。而反过来“重占有”与“重生存”两种生存方式,又决定于一个人旳全部思想、包括了感情、行动等。,弗洛姆强调,“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健康,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的结构”。弗洛姆认为人的重占有”

12、性格来源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为人自身为目的生产,而是为市场价值的增值进行的生产,假若不消除掉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病状就不可能消除。,“重占有”的病态性格根源,在一定意义上,整个社会结构塑造了人类病态的价值观念,进而导致于人性所产生的偏见及扭曲。他在书中提到:“我们的这个社会是一个以追求占有和利润为宗旨的社会”。随着人们在价值取向上陷入随波逐流,信仰危机、道德失范、拜金主义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并且成为病态的社会性格表现。,“重占有”的病态性格表现,病态的“重占有”生存方式,最终导致了主客体之间沦为物化关系,无止境地占有和享用更多的物质财富,无限制地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

13、,实质上只能低层次需要的量的占有,对于人的发展不仅没有实质性推进,而且只能增加负面影响的产生。在弗洛姆看来,要消除“重占有”的病态性格,其核心是独立、自由、批判意识,以及积极的行动。主要是依靠拓展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重占有”病态性格的反思,弗洛姆性格结构批判理论的理论意义,弗洛姆以对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心理和性格结构的深入关注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独特的视角丰富和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弗洛姆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为人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心灵的深度异化打开了一个窗口,他对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分析,非生产性社会性格的剖析,使人们更加认清了现代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的

14、生存状态,弗洛姆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生存困境和生存模式,更重要的是激发一种行动的力量,唤起人的心理、感觉、意识形态等文化领域的革命。,弗洛姆思想与原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弗洛姆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二.弗洛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三.弗洛姆思想的局限性,1.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弗洛姆肯定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效性,并以一种时代的目光审视着变化了的世界,他把眼光放到现代人的现实生活上,将马克思哲学置于历史境遇变化了的社会态势,从实践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时代意义上的理解和阐释,他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为马克思的理论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增

15、强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弗洛姆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弗洛姆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弗洛姆具有与马克思相同的理论旨趣,他们都把理论研究的目标放在人的全面解放上,而弗洛姆是通过对人的内心深处的关怀,从人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独特视角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深入的阐释与丰富,这并没有冲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反而使马克思的形象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使马克思主义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弗洛姆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3.弗洛姆所倡导的通过微观心理革命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马克思主义呈现了丰富的现代性价值。弗洛姆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是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置于现代工业的现实社会之

16、中,使二者进行对话和融合的产物。这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走向也为我们今天深入挖掘和阐发马克思哲学当代性,实现现时代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沟通和对话,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1.两者批判的重点不同。马克思与弗洛姆都是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批判,马克思着眼于对资本主义宏观状况的批判,通过科学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来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弗洛姆则着眼于对资本主义微观的心理层面的剖析,通过考察人们的心理与性格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弗洛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区别,弗洛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区别,2.革命策略发生了变化。马克思的哲学本质上就是“改变世界”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革命思想,从事革命事业是马克思

17、一生的中心工作。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解决社会矛盾,消除异化就应该革命,以暴力夺取政权,从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解放,走向自由;而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物质上比较富足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人性异化的病态社会,因此要治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异化,走向人格健全、异化消除的社会,不仅要从经济、政治进行变革,更要在精神、文化和心理层面上进行变革。,弗洛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区别,3.革命的主体发生了变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并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18、而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社会物质极大富裕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结构 和职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已经被“同化”到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不再作为社会的革命主体力量。社会革命的主体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是知识分子,应当采取的是文化心理革命的方式。,弗洛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区别,4.对私有制的批判不同: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批判,主要在于私有制所导致的贫富差距的两极化,进一步导致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马克思主要是对人的异化的批判;而弗洛姆是从私有制对人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病态批判,认为是私有制所导致人的心理机制病态,逐渐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人和人

19、之间的敌视对立,甚至导致于社会冲突、人类战争。,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弗洛姆没有从人的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中去分析人性。他对人性的说明,大体上仍是以生物和心理的因素为根本,未真正深入地从人们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方面对人性作出具体规定。 其次,弗洛姆夸大了社会性格的作用,他将社会性格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就从根本上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的局限性,再次,弗洛姆立足于抽象的人性论,过分强调性格这一心理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看不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所以他不能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最后:弗洛姆在为人类指出了健全社会生成的理想目标的同时,但他不主张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变革,这使他不能从经济制度的根源看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也不能触及人性异化的经济根源,最终也不可能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处境。,个人对著者观点的理解,一、学习弗洛姆思想警惕人的心灵异化,二、发挥生产性的社会性格,充分发挥潜能,三、注重社会各方面的综合作用来培养健全的个人性格,谢谢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