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工作流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1738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场工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卖场工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卖场工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卖场工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卖场工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场工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场工作流程.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卖场工作流程第一节 零售业的演变第一节 零售业的演变(一)、百货商店: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在西方国家的爆发,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活动也极大地繁荣起来,零售业由传统的小型店铺形态过渡到大型商场形态。百货商店是商场形态的典型代表,它的产生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的特点:(1)、经营规模:营业面积大。经营商品多,品种相当广泛。几乎包括全部家庭用品。(2)、内部管理:由于规模大,改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实施了 部门化、职能化、专业化的管理。(3)、经营方针:实行“明码交易”,改变了“讨价还价”的陋习。由于维护了购销双方的利益,赢得了广大

2、消费者的信任。(4)、经营特色:品种多,服务好,环境优美。一般可以满足大多数顾客的需求,并提供多种服务:如信贷服务、购物中的辅助性服务、购物后的送货上门等等。对顾客讲信誉,买卖公平,实行保质、保量、保修、保换、保退五保服务制度。(5)、地理位置: 一般在市中心或闹市区。(6)、局限性:经营商品的系列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二)、超级市场: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超级市场自20世纪30年代产生以后,便对当时的零售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超级市场的组织形式:一是独立店。二是连锁店,世界各地超市较多采取的是连锁店的形式。1、连锁店连锁商店是指经营同类商品的行业,又属于同一个企业所有或同一个

3、经营体系控制的商店群。每一家连锁分店的经营业务不同程度地受总店的控制。总店负责商店选址,房屋和用具的提供,主要人事的安排和教育,以及采购、保管、配送货、广告等经营管理业务,分店的职责是商品销售并进行有效的现场管理。 2、超级市场超级市场是美国人的一大发明,它不仅改变了零售业传统的柜式销售方式,而且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超市的出现被誉为零售业的革命。在超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以及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经营中寻求增加利润的新途径,又出现了便利商店、折扣商店等各种零售业态,同时还出现了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等新颖的购物场所。(1)、便利商店(2)、折扣商店(3)、购

4、物中心(4)、步行商业街(三)、无店铺销售: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1、无店铺销售是一种不经过门店而直接向顾客推销商品或由顾客自动选购商品的销售方式,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比较显著的发展。无店铺销售共分以下三种基本类型。电话销售:这是利用电话向潜在顾客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具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专门提供“收听”服务;另一种是提供“发线”服务。电视销售:在电视台开辟“购物时间”,利用广告短片出售商品,再根据顾客订单发送商品。 电子化销售:顾客在家中通过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装置便可直接向买方订货,货款由银行账户自动扣款。2、访问销售:3、自动售货机销售:第二节

5、 超级市场基础知识(一)、超级市场的定义与特征。超级市场一般是指实行开架陈列,顾客自我服务,货款一次结算的大型食品商场。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对超级市场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对超级市场的定义和一般特征:(1)、营业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以上。(2)、实行开架销售、上架经营品种平均不少于3000种。(3)、以经营主付食品和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为主。(4)、贯彻薄利多销原则,部分商品销价低于其他非超市商店。(二)、大型超级市场的概念:1、超级市场是自我服务的经营机构,实行自助式消费,除了极少数服务性强,易损耗商品外,其它所有商品均采用开放式陈列,顾客可以十分自由地自助购物。2、超级市场是以食品销售为主,尤

6、其是家用食品材料为主,表明了超级市场的社会功能。3、经营品种繁多,一般在10000个品种以上,能使顾客在食品及其日用杂品购买上做到“一次购齐”,并实行一次性付款,以达到方便购买,提高效率之目的。4、规模较大,有一定规模的销售额,营业面积一般在7000m2以上。5、成本低、毛利低、销售大。这表明超级市场多实行连锁经营。通过大批量进货可以降低成本,虽然成本低,但超级市场并不去赚取更多的差价利润,而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由于超级市场的售价较为便宜,且主要经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耗品。所以销量较大。(三)、超级市场的业务环节构成被誉为现代化零售方式的超级市场,就其个体而言,它的业务流程可概括为“开架售货、自

7、助服务、小车携带、出门结算”16个字。其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所构成:1、设立免费寄包处:由于超级市场以“无人售货、自助服务、现款自运”的特征,为便于顾客自选商品和防止商品失窃,超级市场的入口处往往备有免费存包处。2、备有购物篮和手推车的入口处为方便自运商品,顾客可将选购后的商品放入提篮或手推车内,若购的物品较少,往往取提篮一只;若购的物品较多,便可取手推车一辆。3、自选货场:自选货场为超级市场的营业场所,里面陈列了应有尽有的各类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包括生鲜食品在内的各类食品)。这些商品多为小包装,上面标明商品原名称、价格、质量、成份、生产日期和厂家,使用方法等,以利于顾客在没有售货员的情况下,

8、能做到自助服务。4、鲜活商品冷风柜:强有力的生鲜食品供应是超级市场的重要特征,也是超级市场同自选食品店的重要区别之一,为了保持商品的鲜度和质量,对鲜活易腐商品多以冷风柜陈列。5、讲究的商品陈列:整个超级市场的货物均以顾客自选为主。因此,商品的陈列必须简明、易懂,方便顾客挑选。6、标准化包装的商品加工部:较大型的超级市场往往配有自身的商品加工厂,其好处是:一是能够切实保障自选货场所需的各类加工食品的供应;二是为了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对食品加工规格、包装等方面能做到随时调整,以达到供需一致。7、供咨询的服务员与勤快的上货员:超级市场的重要特征是无人售货,当顾客有什么问题时,到咨询处询问服务员,显然

9、所需的服务员数量要比售货员数量少得多。此外,顾客不断取走货架上的商品,上货员要及时取来商品进行补充,使货架上的商品始终保持丰满和新鲜。8、备有电子出纳机的出口处:顾客将手提篮中或手推车上的物品自运到出口处,现金付款。电子出纳机开出收款票据。电子出纳机往往同超级市场的销售终端联网,超级市场管理人员通过销售终端及时掌握不同商品的销路状况、库存状况、盈亏状况。通过计算机系统并能够做到自动提报订货计划,尽而保证外部供货内部加工货架上货之流水作业的顺畅运行。由以上分析可知,超级市场内部虽然无人售货(或部分无人售货)但有一套科学的、现代化的运转机制。这种明确分工、紧密协作、计算机控制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流水作

10、业机制,是超级市场经营管理的精髓。(四)、连锁店定义与特征:1、连锁店连锁店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连锁店具有经营理念、企业识别系统及经营商标、商品和服务、经营管理四个方面的一致性,在此前提下形成专业管理及集中规划的经营组织网络,利用协同效应的原理,使企业资金周转加快、议价能力加强、物流综合配套,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2、连锁店的类型连锁店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营连锁店,即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经营管理的连锁店。自由连锁店,是由一个总部和多个加盟店结合而成的经济事业

11、体,各店是独立法人,只是在部分业务范围内合作经营。 特许加盟店,是总部和加盟店之间靠合约结合起来的连锁形式。即特许经营,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连锁形式。3、连锁经营的优势:?资源共享:技术、人才、资本、商品?快速发展:可通过复制高速发展?规模效益:店铺群体,采购能力、运营成本,品牌效益?发展形式多样:直营、合作、合资、加盟4、连锁超市特性密集性:资本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两高四低:高投资、高现金流、低风险、低回报、低毛利、低价格专业技术化:资本运营、电脑信息、物流、采购、成本控制技术化固定化:店址固定、商圈固定、顾客固定(口碑)第三节 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超级市场的产生已有近20年的历史

12、,发展可谓几起几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进入90年代,超级市场在我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阶段:从超级市场的生命周期来看,我国超级市场近20年的发展均处于引入期,在此期间,超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阶段:19811985年初是兴起阶段。?在这段时间,北京、广州、天津等地试办了多家超级市场(指食品自选商场,下同)。这些超级市场,多是在政府的扶植下在原有付食品店和菜市场基础上改建的,配上上级分配的收款机、冷冻柜等,在短期内就开张了。这些超级市场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允许价格上涨3%5%。有限供应紧俏商品等,在当时市场未开放的条件下,招徕了不少顾客,给超级市场带来了暂时的“繁荣”。1

13、9851987年的萎缩阶段?由于许多超级市场是匆忙开业的,在商品供应、加工能力、思想认识等方面缺少充分的准备,于是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弱点。一是价格偏高,没有做到像国外超级市场那样通过产销见面和规模经营等手段,达到降低成本,薄利多销的目的。二是因受包装加工能力及货源供应的限制,经营品种多集中在饼干、罐头、糖果和酒等有限的?食品上,谈不上“一次购齐”、方便购买和提高效率。三是仅仅改换了销售方式,管理水平并未提高。随着1985年市场的开放。供应超级市场紧俏商品的货源消失了。超级市场便大面积亏损。19871991年为停滞阶段?19851986年大批的超级市场倒闭后,超级市场的发展陷入困境,基本处于停滞状

14、态,但其中一些效益好的超级市场仍然在发挥着作用。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零售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探索着新的经营方式。80年代后期,超级市场这种现代化的零售方式又在上海,广州等地俏然兴起。1991年至今为复苏阶段?以1991年6月原商业部在广州召开的“开架销售与市场营销经验交流会”为契机,以近年来上海超级市场的兴起为标志,我国超级市场开始复苏,并进入了成长期。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顾客对“一次购齐商品后(主要指食品)备用”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由于零售企业自身的物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包装加工能力取得较大进展等

15、原因,使超级市场的经营具有了可行性,结束引入期而进入成长期。第四节 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1、经济服务化趋势促进了零售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当今,世界经济中服务业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高,世界经济正呈现一种服务化趋势。1980年服务业在世界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为55.2,到1996年时已高达63.51。零售业作为商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为例,1997年美国零售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在零售业就业的人员达2250万人,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零售服务业,零售业是美国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部门2;发展中国家

16、也是如此,1999年台湾地区流通产业的营业额已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6.61,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213。与此相对应的是零售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理想人物是“微软”的比尔盖茨,而80年代的经营天才则是“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1992年正当美国总统选举时,乔治布什为了挖克林顿的选票,亲自跑到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授予沃尔顿“名誉勋章”,表彰这位“体现了创业家精神,是美国人理想中的伟大人物”的杰出人士。在美国股市上,沃尔玛股票从上市到沃尔顿故去的20年时间里,每股分红总是一年更比一年高,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4。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型零售商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可以

17、说零售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生活水平提高的集中表现,也正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导致了零售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2、全球性生产过剩和现代营销观念的普及使得零售业在各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从工商关系的历史来看,“工业占主导地位,商业依附于工业”的局面逐步向“商业占主导地位,商业引领工业”转变。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企业的整体活动自始至终必须以满足消费者和最终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市场成为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这样,作为销售终端的零售业对上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就得以加强,零售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已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发挥着引导、组织生产,甚至创造消费需求的主导

18、功能。零售商业的商流、物流组织由批零分开向批零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高度组织化转变。商业企业集团的采购中心负责产品开发、设计、发料、订货,承担着经营产品的市场风险。随着商业连锁集团开发设计功能的健全,配送功能的形成,工商结合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流通与消费之间呈现出“生产企业围着批发企业转,批发企业围着零售企业转,零售企业围着市场需求转”的格局。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就是商业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厂家按商家提出的性能、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求从事生产,生产的商品打上商家自己的品牌上架销售。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自有品牌的发展相对于厂家品牌的发展有加快的趋势。在英国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

19、品牌,最高者达54;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近40的大百货公司开发了自有品牌5。这些变化既是企业贯彻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表现,也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当今世界各国生产普遍过剩,不仅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以我国为例,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600种重要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从1998年开始已经不再有供不应求的商品,1999年上半年86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余的商品供求平衡6。在市场相对低靡的情况下,零售业已成为经济运行的起点,成为启动市场、满足需求、促进生产的助推器,今后零售业对上游产业的决定作用将更加突出。3、零售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走上联合

20、、兼并的规模化之路,零售行业集中度提高。相对而言,零售业的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几乎不存在技术壁垒,具有天然的充分竞争特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零售业成为竞争最为激烈、平均利润率最低的行业之一。据统计,1996年世界上最大500家企业中零售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017,这些企业主要靠薄利多销和规模经济取胜。零售行业规模效益十分明显,有人对我国百货商店的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其规模与效益确有正相关关系,其规模经济来自于规模增大所导致的各种成本与费用的节约8。大型零售商庞大的购买力使它们在与供应者讨价还价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它们往往会以较低的价格得到供应者的产品。零售巨头沃

21、尔玛2001年销售规模2100多亿美元,整个中国的前500位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总和还不及它的十分之一,这样的市场规模,使其在进货渠道、进货价格上的优势几乎处于垄断地位9。此外,大型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还可以依靠雄厚的财力,进行小企业无力从事的广告宣传、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活动。进入壁垒低导致的激烈竞争和大企业在竞争中的明显优势迫使零售企业纷纷走上了联合、兼并的规模化发展之路。如沃尔玛就是靠收购兼并起家,早在1977年,沃尔玛便收购了MOHR-VALUEDE的16个店铺,在其后的24年时间里,又先后收购了近十家企业,其中以购并英国第三大超市公司ASDA最为引人注目。零售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零售

22、业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1998年美国100家顶尖零售商销售总额8610亿美元,占全国零售总额20466亿美元(不含机动车零售)的42,而前10家年销售4013亿美元,占全国零售总额的2010;战后的几十年来,西方国家的零售模式逐渐趋近于美国模式,在除意大利之外的所有西欧国家中,零售商的数量不断减少,而平均规模逐渐增大11。随着国际零售业的联合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零售业产业集中度还会提高。4、生活方式和购物习惯的改变促使单个店铺大型化、整体化,服务功能更为齐全。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零售业单体规模逐步扩大。以日本为例,19821997年的15年间,零售商店数量由172万家降为142万家,减幅达

23、17.5。其中小型商店减少幅度最大,而大型商店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就单个店铺来说,同期的店均营业面积增长了64,店均销售额增长了90,店均职工数增加了33.312。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1971年韩国出现了第一家超级市场,而10年后发展为1500家;在我国的香港,超级市场的数量在19751983年这8年期间增加了6倍,而同期内传统的杂货店的数量减少了3013。导致商店规模增大的原因主要有:(1)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2)家用电冰箱和电冰柜的增加;(3)家庭主妇参加工作的增加;(4)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变化导致人们的购买行为倾向于一次性批量购买和一站式购物,这就要求商家将数量充足、品种

24、齐全的商品置于同一屋顶下,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除了要求购物方便,要求一次性购齐所需物品外,消费者也很注重时间、空间、服务和附加价值的消费,追求购物的便利性、舒适性、高选择性和文化性,不少消费者还借逛商店的时间休闲、放松。商业和服务功能齐全的大型超市以及购物中心正好顺应了这一需要,大部分超市都配备有餐饮、娱乐和文化设施。5、现代生活多元化、市场细分导致零售业态多样化、细分化,竞争使不同业态出现融合趋势。不同的业态是零售业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和选择的结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零售商进入市场时就会有不同的业态选择。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导致购买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进一步促进了零售业态

25、的创新。国际零售业在19世纪中期之前基本上都是小型零售店铺,1852年在法国首先出现了百货店,1930年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市场在美国诞生,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折扣商店,60年代末出现了便利店,近一二十年来,新的业态形式产生的速度不断加快。目前世界上共有多少种零售业态,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粗略估计,自从百货商店产生以来的150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0多种零售业态,其中很多(如商店街、网络商店等)都是新近产生的。这些业态都各有优势,如有的以快取胜,有的以创造便利为特色,有的以低价位为法宝,分别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而同业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讲究市场细分,追求特色,如在传统业态百货店已

26、一改往昔“购物不讲环境、经营不求特色、商品不分档次”的无市场细分、无市场定位的状态,而出现市场定位的多元化倾向。有的抢夺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塑造“精品百货店”的形象;而有的则定位在工薪阶层消费阵地,最终离析出符合市场大势和消费水平与消费层次的百货店市场定位多元化的业态状况。处于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有了符合自己收入与需求的购物去处。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同业态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得本来是错位经营的业态出现了趋同现象。例如,百货商店是高价格、高毛利、低周转率的零售业态,而其对立面折扣商店,则以低价格、低毛利、高周转率为特点,而随着零售业的发展,这两种相反特点的业态融合形成新的零售业态:折扣百货商店。业态

27、的相互融合使得一些业态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性,甚至很难分辨。6、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带动了零售业的国际化。近一二十年来,零售业的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阻挡。一方面,大型零售商纷纷进军海外市场,在国外开办商店,在国外采购商品,沃尔玛1992年才开始进行国际化经营,2000年底在全球就已拥有3599家分店,其中海外店铺数占25.17;麦德龙在欧洲、南美、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607家分店,年销售额达875亿马克,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4013;另一方面,各国又在较大程度上向国外开放本国市场,与外商合资合作建立零售企业,如我国开放零售业从1992年开始试点,2002年据对全国27个省

28、会市、计划单列市的调查,在目前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314。促进零售业国际化的动因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商品流通和生产日益国际化,各国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国际化趋势,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本国商业的商品及服务供给,对具有异国文化的商业服务也产生广泛需求,这为各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市场需求条件;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不少国家对外资进入零售业都放松了管制,为零售业的国际化消除了壁垒,如菲律宾的零售业自由化法规定,凡投资250万美元以上、750万美元以下,在菲律宾开办或收购零售

29、企业的外商,在两年内可至多拥有60的股权,两年后可拥有全部的股权,投资额在75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可拥有100的股权,这吸引了很多跨国零售商们到菲律宾投资15。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而经济的低增长、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导致市场饱和以及过度竞争,还有国内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些都促使零售商将全球化发展定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竞争对手布局全球市场,也使得更多的企业采取跟随的战略。7、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成果的日益商用、民用带来零售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管理科学化零售业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传统行业,似乎与“卫星”、“信息技术”这些词汇扯不上关系。然而,以原子能、电子计

30、算机、空间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得世界各国生产力迅速提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显著成果是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为内容的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革,发达国家的商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化应用最广阔的市场。在美国,各大型商场普遍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和电子转账作业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即使一些小餐馆、小食品店也都采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使用不仅是在零售现金出纳、销售收入计算、复核和商品储备管理,而且在经营核算、信息和经营决策上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大商场还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通过音像传递,经营者可随时了

31、解到分布在全国各地及国外分店详细的经营管理情况,以加强控制和及时作出经营决策。沃尔玛耗资7亿美元的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就是其制胜法宝之一,凭借该系统,它能与所有的商店分销系统进行通讯。如果有什么重要或紧急的事情需要与商店和分销系统交流,打开卫星传输设备就可以把消息送到那里。信息、通讯、情报处理技术,如POS(销售时点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多媒体信息直销技术,还有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传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率,加快了资金、商品库存周转,这既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第五节

32、国内零售业的趋势零售业是我国近年改革中变化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2005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稳定增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万亿元,增长13.2,增幅比去年全年高1.8个百分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052010年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总之,市场潜力巨大,竞争会越来越大,在不断有企业出局的同时更有大批企业进入。根据2006年中国连锁100强经营分析指出: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

33、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继2005年“连锁100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5%)后,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11.2%。在“连锁100强”中,国美电器集团以869.3亿元销售规模、820家店铺的业绩首次跃居第一,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770.9亿元、609.5亿元、378.5亿

34、元、361.4亿元的业绩排名第二至五位。通过对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的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从总体规模看,近几年,100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22006年,分别为6.0%、7.8%、9.3%、10.5%和11.2%,五年内将近翻了一番。2006年,100强中的前10家企业总销售规模达4073亿元,占100强总销售规模的48%,比200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前30家企业的总销售规模达6396亿元,占100强的75%。从单个企业看, 100强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85.5亿元,平均拥有店铺510家(剔除个别企

35、业超常规发展因素),2005年则分别为70.8亿元和383家店。2006年,100强企业中最后一位销售规模达11.8亿元,比2005年的最后一位增长44%,比2004年增长145%。从业态情况看,家电专业店一枝独秀。有5家家电企业入围前30强,即国美、苏宁、五星、大中、宏图三胞,其销售规模和店铺数量的增幅分别为56%和54%,远高于其它业态。 2、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活跃一是开店速度快。2006年,家乐福新开33家店,沃尔玛新开15家店,麦德龙新开6家。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11家外资零售商(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乐购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新开店铺数量超过1

36、00家,也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二是并购力度大。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沃尔玛宣布收购好又多(2007年初宣布)等。在这些并购案例中,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并购的战略意图明显。此外,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三是效益水平高。18家以国外品牌经营零售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只有20%,不及100强平均水平,但销售规模增幅却达27%,高于100强平均水平。其中11家以经营大型超市(包括会员店)为主的外资企业共经

37、营567家大型超市,比2005年增加102家门店。单店销售规模为2.15亿元,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3、企业盈利水平普遍改善 2006年100强企业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5%,增幅分别比2005年和2004年降低8%和9%,但企业的效益水平普遍改善。首先,百货业态效益大幅提高。如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店铺数量仅增长了14%,销售规模却上升了29%,其中上市公司部分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570.37%。百盛集团上市公司部分的经营利润增幅达78.2。其它以百货业态为主的企业,毛利水平和净利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次,超市业态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以超市和大型超市

38、为主要业态(不包括百货店和便利店)的企业,店铺数量和销售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增幅均为19%。总体库存周转次数由上年的平均11.7次,增加到12.2次。毛利率由12.6%提高到12.9%。自有品牌商品销售规模达到43.5亿元,比上年增长52%。便利店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也由2005年的16.8%提高到2006年的17.7%,库存年平均周转次数由20次增加到24次。效益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包括采用新的管理技术,不断创新经营,强化控制成本等;其二是消费环境的改善,这对百货店业态的影响尤为明显。4、区域优势企业份额持续扩大2006年100强企业中,有58家是以区域发展为主的企

39、业,比2005年增加了4家,其中北京、山东、江苏各有7家。2006年,58家企业共实现销售规模2660亿元,店铺数23700个,占100强的比重为31%和34%,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1%和23%。区域性企业一般在本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以进入100强的三家山东企业为例,2006年,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销售规模(注:含部分威海市外门店销售额)占威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维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则占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特许经营发展迅速在2006年100强企业中,共有46家开展了特许经营(2005年为41家),特许经营的销售规

40、模达102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7%,占100强总销售规模的比重为11%。2006年100强企业共有加盟店4.1万个,超过了开展特许经营企业的直营店数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占100强总店数的59%。开展特许经营较多的业态和业种是便利店、农村超市、餐饮企业等。6、行业地位和责任提升2006年是政府出台零售业相关政策法规最多的一年,涉及到并购、促销、工商关系、食品安全、农村商业、特许经营、分等定级等内容,从规划、规章、规定等多个层面,坚持规范与促进并举,成为零售业和连锁经营健康快速发展的外部助推力。例如,连锁100强中部分企业店铺数出现超常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

41、工程实施后,农村店增长迅速,如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一年内新增门店15200家。2006年零售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这与连锁经营这种现代经营方式的应用密不可分。行业地位越高,社会给予行业的关注就越多。2006年连锁100强企业与资本市场关系更加紧密,有22家为上市公司或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一些100强企业成为收购或被收购的对象。连锁经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行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维护和谐的工商关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这些都要求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实现。第三章 业态规范与零售术语第一节 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及术语规范(一)、中华人民共和

42、国标准零售业态分类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零售业、零售业态的定义和零售业态分类的原则以及各种业态的结构特点。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零售业的企业和门店。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零售业 retailbusiness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为主的行业。 22 零售业态 retailingtyPe of operation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式。 23 百货店 department store(Dept)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 24 超级市场 suPer market(SM)采取自

43、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和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 25 大型综合超市 generalmerchandise store(GMS)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并将超级市场和折扣商店的经营优势合为一体的、满足顾客一次性购全的零售业态。 26 便利店(方便店) convenience store(CvS)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 27 专业店 s9eciatity store(SS)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 28 专卖店 exclusive shop 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牌和中

44、间商品牌的零售业态。 29 购物中心 shopping center(SC)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体。 210 仓储商店 disc01Int store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格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211 家居中心 home center(HC)以与改善、建设家庭居住环境有关的装饰、装修等用品、日用杂品、技术及服务为主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3、业态分类31 零售业态分类原则:中国零售业态按零售店的结构特点分类,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

45、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和目标顾客等结构特点,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九种零售业态。 32 零售业态结构特点 321 百货店业态结构特点3.2.1.1采取柜台销售与自选(开架)销售相结合方式。3.2.1.2商品结构为种类齐全、少批量、高毛利,以经营男、女、儿童服装、服饰、衣料、家庭用品为主。3.2.1.3采取定价销售,可以退货,有导购、餐饮、娱乐场所等服务项目和设施,服务功能齐全。3.2.1.4选址在城市繁华区、交通要道。3.2.1.5商圈范围大,一般以流动人口为主要销售对象。3.2.1.6商店规模大,在5000平方米以上3.

46、2.1.7商店设施豪华,店堂典雅、明快。3.2.1.8目标顾客为中高档消费者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3.2.1.9其他。 3.2.2超级市场业态结构特点3.2.2.1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结算在出口处的收银机处统一进行。3.2.2.2商品构成以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为主,经营的商品应以肉类、禽蛋、水果、水产品、冷冻食品、副食调料、粮油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熟食品以及日用必需品为主。3.2.2.3营业时间每天在11H左右,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有一定的停车场地。3.2.2.4选址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商业区。3.2.2.5商圈范围较窄,以居民为主要销售对象。3.2.2.6商店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

47、3.2.2.7目标顾客以居民为主。3.2.2.8其他 3.2.3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结构特点3.2.3.1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和连锁经营方式3.2.3.2商品构成为衣、食、用品齐全,重视本企业的品牌开发。3.2.3.3设有与商店营业面积相适应的停车场。3.2.3.4目标顾客为购物频率高的居民。3.2.3.5商圈范围较大。3.2.3.6商店营业面积一般在2500平方米以上。3.2.3.7选址在城乡结合部、住宅区、交通要道。 324 便利店业态结构特点3241 以开架自选为主,结算在进口(或出口)处的收银机处统一进行,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3242 商品结构特点明显,有即时消费性、小容量、应急性等。3243 营业时间长,一般在16h以上,甚至24h,终年无休日。3244 选址在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3245 商圈范围窄小,一般设定在居民徒步购物57min到达的范围内。3246 商店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营业面积利用率高。3247 店堂明快、清洁、货架丰满。3248 目标顾客主要为居民、单身者、年轻人。80的顾客为有目的的购买。3249 经营实行信息系统化,开展单品管理。32410 便利店的商品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