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136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9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明市现有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课程设计报告课 程: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姓 名: 徐文体学 号: 200910601224 学 院: 交 通 工 程班 级: 交通工程092(城市轨道方向) 指 导 教 师: 孙静怡 何明卫2012年07月06日一、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配合城市轨道线网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题主要针对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昆明城市轨道线网进行综合评价。设计内容:1、 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

2、立 3、 指标的计算 4、 权重的确定 5、 综合评价三、 成果提交1、提交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41. 明市交通发展概况41.1城市概况41.2.交通概况52昆明为什么要修地铁73.昆明城市轨道发展历程74.昆明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势115昆明轨道交通是如何规划的126 . 昆明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13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02.1建立的过程20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202.3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202.4指标体系的构成2125系统层的构成及意义222. 6指标的含义231) 线网总长(C1)232) 核心区线网密度(C2)243) 非直线系数(C3)254) 换乘节点数(C

3、4)265) 覆盖中心区面积率(C5)266) 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C6)277) 日客运总周转量(C7)288) 客流断面不均衡系数(C8)299) 换乘系数(C9)2910) 线路负荷强度(C10)3011) 工程难易程度(C11)3112) 远景线网运营评价(C12)3113) 基本线网的可实施性(C13)3214) 一次公交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C14)3215) 公交出行比例(C15)3316) 平均机动车速(C16)3317) 与土地利用吻合程度(C17)3418) 沿线土地开发价值(C18)3419) 线网的发展适应性(C19)3520) 环境影响和文物保护(C20)35三、

4、指标的计算351)线网总长(C1)指标计算:352)核心区线网密度(C2)指标计算:363)非直线系数(C3)指标计算:364)换乘节点数(C4)指标计算:385)覆盖中心区面积率(C5)指标计算:396)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C6)指标分级计算:407)日客运总周转量(C7)指标计算:418)客流断面不均衡系数(C8)指标计算:429)换乘系数(C9)指标计算:4210)线路负荷强度(C10)指标计算:4211)工程难易程度(C11)4312)远景线网运营评价(C12)4613)基本线网的可实施性(C13)4914)一次公交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C14)指标计算:5115)公交出行比例(C

5、15)指标计算:5116)平均机动车速(C16)指标计算:5217)与土地利用吻合程度(C17)5218)沿线土地开发价值(C18)5319)线网的发展适应性(C19)5420)环境影响和文物保护(C20)58四、权重的确定59综合满意度函数60五、 综合评价615.1 综合评价体系605.2 评价结果615.3 结语63一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1. 明市交通发展概况 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要塞,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同时,昆明也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国家一级口岸城市,全面建设昆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

6、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支撑,也是昆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重要保障。 1.1城市概况 1.1.1环境特征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的中部,南北长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昆明市城区坐落于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景色怡人。市域地处云贵高原,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

7、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毫米,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因此,昆明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1.1.2城市建设人口: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全市人口726万3100人;常住人口643万2212人,市区常住人口358万3429人;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4%,为411万6616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8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彝族(44.1万人)、回族(15.2万人)和白族(8.3万人)。 面积及辖区: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

8、0千米,全市面积2101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30平方公里,共辖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呈贡6个市辖区和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7个县,管辖安宁一市,另管辖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两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 1.2.交通概况 昆明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昆明地处“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10+1”中

9、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地缘优势显著。 根据国务院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强一堡”发展战略,昆明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把昆明建设成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城市的战略部署,昆明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者和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因子,在昆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昆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融汇西部经济大开发,努力把昆明建设为交通支撑型、交通

10、依赖型、交通促进型、交通引领型的区域国际化城市,实现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1.2.1公路 昆明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3.8公里,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441.88公里。其中,国道公路里程达到881.411公里,省道公路里程达到1147.0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3.233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达到850.61公里,建制村通达率100%,基本建成较为完整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正在构筑以市中心区、县城、主要景区、主要乡镇逐级连接的棋盘+放射状的“13556”路网主骨架,着力建设昆明至皎漂、昆明至北部湾、昆明至曼谷等9条国际大通道。 1.2.2铁路 昆明作为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和云南铁路动

11、脉的重点,是由12条铁路干支线组成的铁路枢纽站,按照“八出省、四出境”主干铁路网布局,正加快构建以昆明为中心,连接滇中城市群各城市的1小时城际交通圈,加快实施昆明枢纽改造、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和昆玉铁路三大工程。 1.2.3航空 现使用的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吞吐量达2019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七。拥有20余条国际航线,香港、澳门、台湾三条航线和通往省外省内150余条航线。昆明新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将于2011年底启用,属国家重点工程,吞吐量计划为2200万人次,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未来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泛珠三角地区昆明滇中城市群国际”便捷的国际空中通道。 1.2.4城市轨道 近期6条城市轨

12、道线,主城骨干线2条(2、3号线工程),主城与呈贡骨干线1条(1号线工程),辅助填充线2条(4、5号线工程),机场线1条(6号线工程),总长162.6公里。远期将建成9条地线,6条都市快线,共计602.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争取到“十二五”末,公交分担率大于50%,其中轨道交通承担比重大于50%。 1.2.5水运 全市拥有航道里程225.68公里,营运船舶147艘,未来将集中力量实施精品旅游水运通道建设,逐步提升重要航道等级,加快推进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合昆明市情及改革开放要求,管理水平先进、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完备、支持保障有力、层次分明、配套设施完善的昆明市水运交通体系

13、。 1.2.6管道 重点建设的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两大管道,西起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经缅甸曼德勒、瑞丽、保山、大理、楚雄,抵达昆明。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局面,在未来发展中昆明将继续围绕着“发展、改革、管理、服务”的主题,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服务于昆明社会的发展。2昆明为什么要修地铁昆明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呈现显著的“外拥内堵”的特征,交通拥堵状况严峻,压力巨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放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之首,实施了一批交通工程建设。随着二环快速系统等一批城市道路的建成,近年来昆明的交通拥堵现象有所缓解,但道路建设远

14、跟不上社会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截止去年底,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18万辆,仅主城区就达48万辆,每天机动车上牌量还在以100辆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将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所以,要修建地铁,改变过去以地上交通建设为主的单一格局,构建地上地下立体交通体系,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3.昆明城市轨道发展历程 1993年,在昆明与苏黎世共同编制完成的城市发展与公共交通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到了轨道交通。 2004年,昆明市政府决定启动轨道交通项目。 2005年,昆明市完成了初步的地铁规划,规划有五条线路。 2006年,轨道交通规划经过省建设厅审批。 2007年,轨道交通规划修改,从五条线路增加为六条,

15、昆明市政府“轨道交通建设小组”正式成立。 2008年3月12日,昆明轨道交通规划正式报批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 2009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昆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09年7月13日,昆明地铁1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 2010年5月1日,昆明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8月1日,昆明地铁6号线一期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8月9日,昆明地铁3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 2011年3月28日,昆明地铁1号线正式开始铺轨。 2011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新修正的昆明城市轨道线网。昆明地铁是昆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轨道交通由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昆明地铁系统将于

16、2020年前形成六条线路,全长162.6千米;远期将形成近10条线路,全长300余千米。2008年12月19日,昆明地铁1号线试验段4站3区间率先开工。2009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昆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8月全面开建的地铁一期工程涉及地铁1、2号线共计31车站,全长42.1千米,目前已有31站已全部开始建设。2010年上半年将启动地铁3号线试验段,轻轨6号线(机场线)建设。一期工程将于2012年底完工。 2010年5月1日零时开始,昆明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北京路和春城路沿线站点及明挖段施工区开始围挡施工,标志着昆明地铁建设全面开工。工程将穿越主城规划区,预计2012年底或2013

17、年初,昆明将构建起地上地下立体交通体系,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乘坐期待多年的地铁。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线路总长42.1公里,是昆明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2009年8月19日,昆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昆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在昆明城市交通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昆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三主三辅”6条线组成,总长162.6公里。其中,1、2、3号线为骨干线,设计标准按照 3万人/小时以上的地铁标准建设;4、5号线为辅助线;6号线为机场专线。本次发改委批准建设的线网是1、2、3号线,共 62.6 公里,设47站。1号线是连接主城到呈贡新区的南北向骨干线,全长

18、34公里;2号线是昆明主城南北方向的骨干线。今年准备动工建设的首期工程由 1号线和2号线一期组成。按计划,首期工程将用3年半的时间,于2012 年底贯通运营。运营后,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全线运行速度为40公里/小时。列车走完全程只需约1小时。运营组织采用全封闭的双线线路、右侧行车,列车开行最小间隔为2分钟,6辆编组,远期高峰每小时运量可达 4.38万人。六条线路1号线线路起于主城核心区,到达呈贡南部大学城,是连接主城与呈贡新区,支持和促进呈贡新区建设的发展轴线。 2号线线路起于主城北部银河片区,纵向穿越中心城区到达主城南部滇池北岸,是解决主城南北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南北主轴线。

19、 3号线线路起于主城西部马街,向东止于两面寺,并预留机场线接口,是解决主城东西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东西主轴线。 4号线线路起于西北部高新开发区,经中心区、经开区到达呈贡新区白龙潭,是串联昆明主要产业基地的产业型辅助轴线。 5号线线路起于世博园,穿越中心区到达滇池度假区,是串联昆明若干旅游精品区的旅游型辅助轴线。 6号线是连接主城和新航空港的辅助线。昆明轨道一期工程为大运量地铁系统,是轨道1号线和2号线北段贯通建设运行,纵贯昆明主城南北,并连接至呈贡新区。事件背景审批过程2005年3月,昆明就组织北京城建总院等单位开始了昆明城市轨道交通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

20、定网线构架、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顺序、昆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轨道交通的实施条件。据了解,上述3项规划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专业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正在上报国家审批,年内有望拿到国家的正式批复,随后,昆明轨道交通将正式进入具体工程设计和建设阶段。规划根据规划,昆明地铁建设1、2、3号线共形成一个“大”字形的线网,4、5、6号线是“大”字形线网的辅助线网,6条线路形成放射状轨道交通线路。具体的线路为:1号线线路起于主城核心区,到达呈贡南部大学城,是连接主城与呈贡新区,支持和促进呈贡新区建设的发展轴线;2号线线路起于主城北部银河片区,纵向穿越中心城区到达

21、主城南部滇池北岸,是解决主城南北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南北主轴线;3号线线路起于主城西部马街,向东止于两面寺,并预留机场线接口,是解决主城东西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东西主轴线;4号线线路起于西北部高新开发区,经中心区、经开区到达呈贡新区白龙潭,是串联昆明主要产业基地的产业型辅助轴线;5号线线路起于世博园,穿越中心区到达滇池度假区,是串联昆明若干旅游精品区的旅游型辅助轴线;6号线是连接主城和新航空港的辅助线。昆明轨道一期工程为大运量地铁系统,是轨道1号线和2号线北段贯通建设运行,纵贯昆明主城南北,并连接至呈贡新区。初步构想在综合考虑目前昆明的具体交通状况、城市景观、道路设置及市民出行方便等因素后,昆

22、明的轨道将有可能采取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初步构想为:城市中心区即二环以内,将采取地下轨道交通的形式建设,而中心区外围地区即二环以外,将采取高架轨道交通和地面轨道交通两种形式建设。编辑本段2008昆明城轨规划推进始末2月15日根据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在2007年12月邀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对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咨询后,又再次邀请中咨公司于2008年2月15日在昆明进行建设规划咨询。中咨公司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专家主要咨询意见:一是建议规划线路和客流量作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同时考虑新机场建成后的轨道交通连接方式;二是对近期实施的1、2号线连

23、接需进行认真研究,建议可作为全线贯通方式,将1号线北段和2号线合并为一条线;三是近期实施项目建设周期太长,实施周期可提前到2015年以前;四是近期实施的线路规模较小,建议把1、2、3号线作为近期实施的项目;五是对换乘站点作必要的调整,要考虑近期与远期的客流需求。3月5日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根据市委仇和书记要求,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张祖林市长率领王道兴副市长、何波助理,于3月5日专程到国家发改委向分管投资工作的穆虹副主任和王晓涛司长,汇报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前期工作、资金筹集初步打算和需请国家帮助支持的有关事宜。 穆副主任和王司长听取汇报后指出,昆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作为国家

24、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日趋显现,经济实力、城市规模、人口也基本满足轨道交通建设的申报条件,综合昆明市情况看,也到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时候。4月17-18日为启动全国第二批上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审批工作,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底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昆明、南宁等五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评估,将根据各城市前期工作质量,不分先后顺序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为确保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式评估质量,中咨公司于4月17-18日在北京组织全国有关专家进行咨询。6月29日建设部组织专家到昆对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5)进行相关评审和论证。7月8日昆明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昆明市城市

25、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5)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会。会议对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5)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咨询,并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会议认为,规划环评分析了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承载力,以及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对规划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实施方案进行环境优化,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提供了技术指导。 目前昆明轨道交通实验段(4.9公里)已经开建,昆明将迎来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 2010年5月1日 昆明地铁1、2号线全面开工。4.昆明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势围绕“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和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引发我们思考

26、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使昆明的道路都能畅通无阻。国内外经验表明,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光靠修建道路是不够的,而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用快捷、方便、安全和环保的公交来吸引市民选择的出行方式,减少小汽车的出行。而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乘坐舒适的特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理想工具,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的优先选择。可以说,建立以地铁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是现代新昆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须选择。通过地铁能够引导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过去以地上交通建设为主,从而转向构建地上地下立体交通体系。地铁

27、最大运输能力单向每小时可达3至7万人,是地面公共电、汽车的7至8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地铁建设一方面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也将极大提升昆明省会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对加快城市化提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用非常明显。现代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过程是人们驾驭空间的过程,城市现代化的过程是人们驾驭时间的过程。有了地铁,市民才能成为驾驭时间和空间的主人,昆明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支撑性工程,地铁建设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它能够产生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带动作用,增强昆明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5昆明轨道交通是

28、如何规划的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昆明市与苏黎世共同编制完成的城市发展与公共交通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在昆明建设轨道交通。换句话说,从19年前,昆明就开始酝酿建设地铁,期盼着加入世界地铁史进程中。时间转瞬,2008年3月,昆明市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汇集各方智慧,搭建一流工作团队等方式,第一轮线网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完成。向国务院正式上报了昆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6),2009年6月19日,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当时昆明是国家第二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的第一家。在这个建设规划中,线网由“三主三辅”6条线组成,总里程162.

29、6公里,其中,1、2、3号线为骨干线,4、5号线为辅助线;6号线为机场专线。应该说,这个线网建设规划是合理、科学的,也是符合当时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随着昆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国务院批准云南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后,昆明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地位凸显,这对昆明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昆明适时启动新一轮线网规划修编及建设规划修编报批工作。远景线网方案由14条线路组成放射普线网+穿越快线的线网形态,其中:普线网共9条线路,市域铁路共5条。新线网全长561.8公里。到2018年底,昆明将有6条地铁线投入运营,总长度为187.5公里。轨道交通高峰每小

30、时单向流量最大为2.46万人次/小时,轨道客流分担率达到29.8%,轨道线日客流强度达到1.13万人次/公里。到时候,昆明的交通拥堵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市民“出行难”问题将得到解决,昆明的城市品质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6 . 昆明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6.1.地铁一号线地铁一号线是贯穿昆明新老市区南北的骨干线路,全长约41.4千米。 站点走向主线:二环北路站 虹山东路站西站立交桥站潘家湾站弥勒寺站金碧广场站得胜桥站环城南路站昆明火车站福德站日新路站巫家坝站昌宏西路站晓东村站珥季路站星耀路站新亚洲体育城站南部汽车站斗南站春融街站驼峰街站联大街站谊康南路站大学城站大学城南站 支线:春融街站行政中心北

31、站景明北路站吴家营站昆明南站 换乘站点:虹山东路站 4号线 ;潘家湾站 3号线 ;弥勒寺站 5号线; 得胜桥站 2号线、6号线 ;环城南路站 2号线 ;昆明火车站 2号线; 昌宏西路站 8号线 ;新亚洲体育城站 7号线 ;斗南站 4号线 ;呈贡北站 1号线支线 ;昆明南站 4号线、9号线; 联大街站 4号线 ;大学城站 9号线 ;大学城南站 9号线 ;跨越区域 主要道路:西昌路、金碧路、北京路、春城路、昌宏路、彩云路、龙潭山路。 行政区域: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区 功能区域:主城区、巫家坝中央商务区、世纪城居住区、呈贡中央商务区、呈贡大学城 车辆段设置:一号线大梨园停车场位于大学城南站园

32、宝村站区间,五腊村车辆段(综合基地)位于南部汽车站斗南站区间。 6.2.地铁二号线地铁二号线是贯穿昆明主城区南北的地铁线,全长22.8千米。 2号线地下车站,站点走向:北部汽车站龙头街站司家营站羊肠村站霖雨桥站北辰站金星站白云路站火车北站穿心鼓楼站交三桥站东风广场站塘子巷站环城南路站昆明火车站南坝路站锦苑站怡园小区站官南广福站六甲站粟家村站(南绕城高速)苏王村站(福保) 换乘站点:霖雨桥站 8号线 ;火车北站 4号线、5号线; 东风广场站 3号线 ;塘子巷站 1号线、6号线 ;昆明火车站 1号线 ;官南广福站 7号线 ;苏王村站(福保) 5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沣源路、北京路、官南大道 行

33、政区域:盘龙区、官渡区 功能区域:北市区、主城区、南市区、滇池半岛区域 (注:地铁二号线一期将不通过官南大道片区,即南市区和滇池半岛区域) 车辆段设置:二号线苏王村停车场位于苏王村站(福保)南端,严家村车辆段(备用基地)位于北部汽车客运站东侧。 6.3.地铁三号线地铁三号线是沟通昆明主城区东西的骨干线路,全长约23.6千米。 地铁2,3号线 文化宫站站点走向:石咀站大渔路站西部汽车客运站(马街)岷山站昌源中路站西苑立交桥站梁家河站(西园北路)市体育馆站(环城西路)潘家湾省博物馆站东风广场站拓东体育馆站大树营站金马寺站太平村站虹桥立交桥站东部汽车客运站 换乘站点:昌源中路站 7号线 ;潘家湾 1

34、号线 ;省博物馆站 5号线 ;东风广场站 3号线; 大树营站 4号线; 太平村站 8号线 ;东部汽车客运站 6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春雨路、人民西路、东风西路、南屏街、东风东路、人民东路、虹桥路 。行政区域: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 功能区域:西市区、主城区、东市区 车辆段设置:三号线石咀车辆段位于石咀站南端,放马桥停车场位于东部汽车客运站东侧。 6.4.地铁四号线地铁4号线是连接昆明所有产业园区的连接线,全长43.5千米。 站点走向:大普吉站陈家营站大塘子站黄土坡站锦绣山庄站虹山东路站白泥山站莲花池站小菜园站火车北站白龙路站东华小区站大树营站菊华立交桥站火车东站牛街庄站小板桥站广

35、卫站跑马山站小王家营站斗南站呈贡东站牛头山站体育中心站联大路站昆明南站(白龙潭) 换乘站点:大塘子站 7号线 ;虹山东路站 1号线 ;火车北站 2号线、5号线 ;大树营站 3号线 ;菊华立交桥站 6号线、8号线; 火车东站 8号线 ;广卫站 7号线 ;小王家营站 1号线; 联大路站 1号线; 昆明南站 1号线支线、9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高新区中干道、海屯路、学府路、贵昆路城区段、兴呈路、古滇路、联大路 。行政区域: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呈贡区 功能区域:高新区、主城区、经开区、呈贡工业园区、呈贡新城 车辆段设置:四号线大漾田停车场位于大普吉站北部,白龙潭停车场位于昆明南站(白龙潭)东

36、部,跑马山车辆段(综合基地)位于小喜村站跑马山站段区间。 6.5.地铁五号线地铁五号线是连接昆明市各主要旅游景点的地铁线路,全长24.0千米。 站点走向:世博园站白龙寺站石闸立交桥站火车北站昆明动物园站翠湖站省博物馆站弥勒寺站五华体育馆站青少年宫站南亚站省政协站大坝村站云天化站红塔东路站庄家塘立交站环湖东路站苏王村站(福保) 换乘站点:白龙寺站 8号线;火车北站 2号线、4号线 ;省博物馆站 3号线; 弥勒寺站 1号线; 南亚站 7号线;苏王村站 2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白龙路、华山西路、五一路、滇池路、红塔东路、环湖东路 。行政区域: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 。功能区域:主城区、滇

37、池旅游度假区。 车辆段设置:五号线云之乡车辆段位于云天化站南侧 6.6.地铁六号线(机场线、)地铁六号线是连接东风路CBD与昆明新机场之间的地铁线路,全长25.4千米。 综合交通枢纽站站点走向:塘子巷站菊华立交桥站东部汽车客运站大板桥站综合交通枢纽站航空港南站航空港北站 换乘站点:塘子巷站 1号线、2号线 ;菊华立交桥站 4号线、8号线 ;东部汽车客运站 3号线 ;大板桥站 9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虹桥路、新机场高速 。行政区域:官渡区 功能区域:巫家坝中央商务区、空港经济区 车辆段设置:小哨车辆段位于大板桥站综合交通枢纽站段区间。 6.7.地铁七号线地铁七号线是连接昆明市西北东南的联络线

38、,现处于初步规划阶段,站点和线路仅作参考。 站点走向:普吉立交站西北部汽车客运站大塘子站黑林铺站昌源中路站沙沟尾站(昌源中路)南亚站田家地站前兴路站大商汇站官南广福站昌宏广福站世纪城西站官渡古镇站体育城南站广卫站大水田站果林水库站七甸站 换乘站点:大塘子站 4号线 ;昌源中路站 3号线 ;南亚站 5号线 ;官南广福站 2号线 ;昌宏广福站 8号线 ;新亚洲体育城站 1号线; 广卫站 4号线 ;果林水库站 9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普吉路、昌源中路、西三环、草海隧道、日新路、前兴路、广福路、安石公路 。行政区域: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 ,功能区域:高新区、滇池度假区

39、、世纪城居住区、呈贡工业园区、七甸工业园区 6.8.地铁八号线地铁八号线是连接市区东北东南的联络线,现处于初步规划阶段,站点和线路仅作参考。 站点走向:龙泉路站(沙坝营)小康大道站霖雨桥站昆曲高速站穿金路站世博园站白龙寺站 西南林大站金沙小区站太平村站菊华立交桥站火车东站关上森林公园站昌宏西路站三家村站昌宏广福站丁家村站五甲塘湿地公园站福保东站 换乘站点:霖雨桥站 2号线 ;昆曲高速站 第二嵩明线 ;白龙寺站 5号线 ;太平村站 3号线 ;菊华东站 4号线、6号线 ;火车东站 4号线 ;关上森林公园站 东西快线、南北快线; 奥体中心站 1号线 ;昌宏广福站 7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霖雨路

40、、铂金大道、园博路、白龙路、昌宏路、环湖东路 。行政区域: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 。功能区域:北市区、东市区、滇池半岛区域 。6.9.地铁九号线 中段地铁九号线,地铁九号线是连接昆明市各个新城区的地铁线路,预计中段会率先开工。 站点走向:大板桥北站大板桥站果林水库站昆明南站(白龙潭)景明南路站下庄站(云南大学)呈贡大学城站(广电大学)园宝村站广电传媒站马金铺站公园北路站公园南路站白云村站晋城北站产业园站晋城站晋城南站钟贵村站石寨山站 换乘站点:大板桥站 6号线 ;果林水库站 7号线 ;昆明南站(白龙潭) 1号线支线、4号线下庄村站 1号线 ;呈贡大学城站(广电大学) 1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

41、:呈黄快速路、梁王山路、联大路、景明北路、马金铺中干道、晋城区南北大道。 行政区域:空港经济区、呈贡区、晋宁县。 功能区域:空港经济区、呈贡新区、马金铺高新区、晋城新区。 车辆段设置:产业园车辆段位于晋城北站产业园站区间 6.10.市域铁路东西线(安宁嵩明线)市域铁路东西线(安宁嵩明线)是连接大昆明都市区安宁太平主城空港经济区嵩明的线路,全长98.4千米。 站点走向:安宁西站安宁北站太平站西山森林公园站大坝村站前兴路站日新路站关上森林公园站牛街庄站东部客运站大板桥站高铁小哨站杨林工业园区站杨桥站嵩明西站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昆安高速、日新路、四环东路、新机场高速、贵昆路(空港段) 行政区域:安

42、宁市、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空港经济区、嵩明县 功能区域:宁湖新区、安宁市区、太平新区、南市区、空港经济区、杨林职教园区、小哨工业园区、嵩明县中心区 6.11.市域铁路南北线(富民晋宁线)地铁南北快线是连接大昆明都市区富民主城呈贡晋城昆阳地区的线路,全场79千米。 站点走向:黄土坡站梁家河站(西园北路)五华体育馆站海埂路站昆明火车站关上森林公园站牛街庄站大水田站昆明南站马金铺东站新街乡站钟贵村站昆阳火车站 换乘站点:黄土坡站 4号线 ;梁家河站(西园北路) 3号线 ;五华体育馆站 5号线; 昆明火车站 1号线、2号线 ;关上森林公园站 8号线、东西快线 ;牛街庄站 4号线 ;大水田站 7号线

43、 ;昆明南站 1号线支线、4号线、9号线、宜良线 马金铺东站 澄江线 钟贵村站 9号线 跨越区域:主要道路:西园路、二环南路、梁王山路、龙潭山路 .行政区域: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新区、晋宁县 功能区域:主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呈贡新区、马金铺高新区、晋城新区、昆阳新区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1建立的过程线网评审对评价体系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方法科学、二是体系完善、三是要有可操作性。根据国内近年线网规划评价的成功经验,结合昆明城市特点,归纳调整之后提出。 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轨道网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轨道网的评价系统一般由轨道网的结构评价、

44、运营效果评价、实施评价、社会效益评价、战略发展评价五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又包括多个单因素指标,在实际中对全部单项指标进行评价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如何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系统地反映规划方案的总体性能,这对于最终规划结果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2.3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 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快轨线网的特征,并应具有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指标定义清楚、计算方法简单可行等特点。(2) 评价的目的是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的优选与排序,因而在评价指标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具有可操作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评价体系中可以用定量指标,也可以用定性指标,以全

45、面的反映和评价线网的特性。(3) 评价指标的筛选时遵循以下原则:在筛选具体的指标时,除遵循一般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外,针对线网评价问题,还应遵循下述原则。l 目的性原则:每一个评价指标应能独立反映线网规划的某一具体方面的特征,并与线网规划方案选优的目标相联系。l 可测性原则:即每一个指标都可用拟定的测定度量方法获得,定性指标也应具有分级比较的条件。l 灵敏性原则:线网方案的变化应能使评价指标变化,其变化的范围应与线网方案优选的目标相联系。l 公正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适用于各种比较方案,而不是对一种方式有利而对其它方式不利。l 可处理性原则:评价指标的数量在充分反映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过多的评价指标会使处理过程复杂,不利于方案评价。2.4指标体系的构成 对于线网方案评价这样复杂问题,一般很难直接建立最终的评价指标,根据实际的评价问题,将指标体系进行了分层处理,对于昆明线网方案评价,采用三层处理。即总体层、系统层和指标层。总体层反映评价的最终目标;系统层反映评价目标的各个侧面,有具体的指标表征;指标层是最原始的可直接获取或可测量的基础数据。由3个层次构成的指标体系结构如图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