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7746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DOC77页).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目 次1 范围2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符号5 路径6 覆冰气象条件7 导线、地线8 绝缘子和金具9 绝缘配合和防雷10 导线布置11 杆塔型式12 杆塔荷载13 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1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单回110750kV架空输电重冰区线路设计和单、双回110750kV架空输电中冰区线路设计,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是作为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补充而编制的。也是在原“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原重冰规定)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70年代我国设计并建设了第一条刘关330kV重冰线路。19

2、92年建成了第一条天贵500kV高海拔重冰线路。而早在1982年,为了二滩电站的安全送出,西南电力设计院在黄茅埂地区建立了大型覆冰观测塔,并架设一段0.574km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性线路进行同步观测,连续观测14年,为500kV高海拔、重冰区的二滩送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随着这些线路的设计和运行,较好地丰富了超高压重冰线路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编制本规定创造了条件。750kV线路,在我国因投运时间不长,尚缺乏运行经验。然而,重冰线路的力学特性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一些基本规定,对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仍可参照执行。2005年我国华中地区冰害事故以后,一批按提高抗冰能

3、力改造的各级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也为中、重冰区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 总则3.1 原重冰规定第1.1条的修改条文。 中、重冰线路是输电线路的一部份,但具有较多的特殊性。一是冰凌荷载大,成为设计中主要控制条件。在大冰凌年,还存在因过载冰荷重而造成断线、倒塔等巨大威胁;二是具有较明显的静、动态运行特性。如不均匀冰荷载、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脱冰跳跃等;三是运行维护特别困难,常常需要在冰天雪地中巡查、抢修,劳动强度大且条件恶劣。所以,世界各国都慎重对待中、重冰线路的设计和建设。国际间建立了多个研究、交流的机构。如: 建筑物大气覆冰国际研讨会,即:IWAIS。为促进各国间对冰雪问题的研究、总结与交流

4、,从80年代开始,每23年召开一次。研讨建筑物(包括输电线路、电视塔、飞机等)覆冰机理、参数、荷载特性、检测技术、事故情况和防护措施等。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11技术委员会(IEC TC11),从70年代开始对冰凌荷载进行国际间广泛研讨,1991年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荷载与强度”标准供试行,2003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提出了“Design criteria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即IEC 60826,200310(以下简称IEC规范),其中的6.3和6.4节专门论述覆冰及冰载取值,供各国参考。 我国在经历了195

5、4年湖南大冰凌年之后,对冰凌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6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发展,云、贵、川三省建设了多条重冰线路,在1968、1971等大冰凌年,出现不少冰害事故。1976年水电部规划设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重冰线路设计及运行经验交流会,提出了“避、抗、融、防、改”五字建设方针,并着手编制“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指导和规范全国220kV及以下重冰线路的设计。 在我国,从东北经中原到西南,线路冰害事故不断,尤以2005年2月华中地区出现罕见的冰凌,造成220500kV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要求在认真总结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将重冰规定扩展到50

6、0kV和750kV线路,并提高重冰线路的设计水平。在76年全国重冰会议上,根据重冰线路的特性明确提出:电线设计冰厚20mm及以上的地区,称为重冰区,位于重冰区的线路即为重冰线路。2008年12月我国南方的冰害事故中,按10mm覆冰设计的线路事故(断线、倒塔)占90以上,造成220500kV交、直流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为提高线路的抗冰能力,减少此类事故,提高各级输电线路的可靠性,特提出:电线设计冰厚大于10mm小于20mm的地区,称为中冰区,位于中冰区的线路即为中冰线路。对于中、重冰区须制定专门的设计技术规定,以规范其设计。3.2 新增条文。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

7、定是全国输电线路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对轻、重冰区线路均能适用。但鉴于中、重冰线路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一些设计要求,在该规定中却难以一一概括,所以,需要专门编制“架空输电线路中、重冰区设计技术规定”予以补充和完善。 本规定是在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亦将随着广泛实践、深化认识而不断改进和提高。3.3 原重冰规定第1.3条的保留条文。 鉴于中、重冰线路运行复杂、事故率高、维护困难,所以通过中、重冰地区的线路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避冰、抗冰、融冰或防冰措施,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一、避冰:即是避开严重冰区或者在严重覆冰区内做到“避重就轻”的目的。这是中、重冰线

8、路设计中有效措施之一,很值得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和现场确定路经走向时认真执行。 根据经验,线路覆冰与所处地形、高程、周围的地形地物、覆冰时风速风向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可能的情况下,线路应尽量避开暴露的山顶、横跨垭口、风道等容易形成严重覆冰的微形地段。 二、抗冰:对于无法避开的中、重冰地区,则应根据地区历年覆冰情况,合理地确定冰区,采用相应的设计条件,增强线路抗冰能力,减少冰害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三、融冰:目前已实施的仅有宝凤、回带自耦变压器不停电融冰方案和湖南在220kV电压及以下实施的停电短路融冰方案两种。 有条件的中、重冰线路也可试用。 四、防冰:世界各国虽进行了很多研究,如导线外表涂料

9、防冰及热力防冰等技术,但目前取得的新进展很少,难以保证重冰线路安全运行。 根据以上情况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中、重冰线路设计宜首先考虑采用避冰和抗冰措施,只有在条件合适时,才可考虑融冰、或防冰措施。3.4 原重冰规定第1.4条的修改条文。 鉴于目前对中、重冰线路有关规律尚认识不足,亟需积极开展设计、运行经验总结和科学试验工作。这里,着重提出以下三方面工作: 1、冰凌资料的积累:切实掌握本地区冰凌的大小、特性和出现的规律是合理确定设计条件、减少冰害事故、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60年代以来,随着线路建设的需要,有些单位搞过一些冰凌观测工作。比较长期的计有:330工程的关山观测站,陕西省的8

10、20观测站、湖南郴州地区的欧盐线观冰站,宝鸡局的秦岭观冰站,云南省内的东川海子头、昆明太华山和昭通大山包观冰站,四川雷波黄茅埂观冰站。近年建设的有三峡中低海拔(11001800)地区站,二郎山(2987m)、蓑衣岭(2760m)、拖乌山(2600m)、雪峰山(1443m)、娄山关(1780m)观冰站等,都取得很好的资料。其中黄茅埂观冰站比较正规,除架设观测线和观测塔外,还架设一段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线路,两档三塔共584m,同时在沿线附近增设了许多临时观冰点配合进行同步观测,从82年至96年连续观测了14年,为二滩自贡500kV重冰线路建设提供了宝贵冰凌资料。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项工作

11、尚不能满足电网建设日益发展的要求,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加强。2、设计运行经验总结:运行是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抗冰措施选择是否恰当,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实践场所。因此,应特别重视中、重冰线路的回访、调查和总结,不断加深对冰凌情况和冰害事故的认识。3、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工作,主要方面有:(1)建立有效的线路覆冰计算模型,逐步做到应用气象参数、线路特性和地形因素等推断线路的覆冰情况; (2)研究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的有效防护措施;(3)探讨新的防冰、除冰和融冰方法。 3.5 新增条文根据“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规定,110750kV线路按设计荷载区分为两类等级,即3

12、30kV及以下等级线路设计冰厚按10m高30年一遇标准冰厚选取,750kV和500kV按10m高50年一遇选取。考虑到中、重冰线路事故率高,如果为提高其可靠性,加大设计荷载,则又会使线路的投资和材料消耗显著增大。兹将西南地区部份重冰线路各冰区耗钢指标(t/km)对比列出如下:表31 工程名称电 压(千伏)设计冰厚(mm)备 注102030南九线22013.9627.1037.20导线1400mm2天贵线50027.4050.9071.70导线4300mm2二自回50044.0077.30160.90导线4400mm2二自回50043.8480.40132.22导线4400mm2二自回50041

13、.4287.82163.70导线4400mm2 实际设计条件为:20mm设计,40mm验算。考虑到110330kV线路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合理配置国家资源,在中、重冰线路设计中应根据各工程实际安全需要,对其运行可靠性相应地予以区别对待。为此,本规定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线路工程细分为三类,即适当地提高了系统中部份重要的220kV、330kV线路荷载水平,以便在合理投资的基础上,把重要线路冰害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分类如下: 一类:750kV、500kV,重要330kV 二类:一般330kV,重要220kV 三类:220kV及110kV从定性方面衡

14、量,三类不同等级的中、重冰线路在遭遇如2008年12月南方地区类似的大冰凌情况时,各类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原则上应是:一类线路基本上仍能安全运行;二类线路仅在个别地段出现少量过载性事故;三类线路容许有一定程度破坏性事故。4 术语及符号41 术语 按照规程编撰要求,补充与中、重冰区相关的术语及相关解释并附以英文译名。42 符号 根据正文中使用情况, 增加本章节,将多处引用的符号列入4.2节。5 路径5.1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1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 中、重冰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原则上应综合各方案的覆冰情况、地形、交通维护条件、路径长度、投资费用和材料消耗,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

15、后予以确定。但鉴于目前各地区对冰凌资料的掌握和对冰害特性的认识还不够,尚难以可靠地保证中、重冰线路的安全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对中、重冰线路的“事故多发性”、“抢修困难”、“事故损失大”等难以量化,而又会长期困扰运行部门等不利因素能予以重视,因此,强调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应偏于安全,故在条文中特别提出应在保证运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与选择。 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仍然应把“避开严重覆冰地段”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也是因为严重覆冰地区线路的冰害事故,目前尚无可靠的防止措施。而一些采用避冰和改道的重冰线路运行情况却有了显著改善。如: 湖南110kV柘湘线,1964年2月在219220

16、杆发生冰害事故,于1965年改道避冰后,运行情况良好。 云南110kV阳昆二回线于1962年2月将老鹰山长约8km一段进行改道,避开重冰区后,运行良好。 滇东北地区110kV宣以线于1964年将大竹山长约6km一段改道,避开严重覆冰区,取得良好效果。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线路的安全运行与否,与路径关系很密切,而一般中、重冰线路通常都存在有“避冰方案”可供比较选择。如果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能重视避冰方案的选择工作,是能够选出较合理路径的。5.2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2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 这些都是在已有重冰线路运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贵经验,要求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应尽量做到的一些事项。 1、

17、已有的重冰线路运行经验表明,严重覆冰地段线路,不但造价高,而且往往由于冰凌资料缺乏,设计所估算的冰厚条件,很难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致不时出现破坏性冰害事故,给运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长期隐患。所以,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对于通过调查,访问或将现场判断所确定的严重覆冰地段应尽量予以避开。 覆冰污秽地区线路,除常温条件下会出现污闪事故外,在覆冰季节更会因覆冰绝缘子串绝缘强度下降而出现冰闪事故。而且,在目前的条件下,防止冰闪的有效措施还限于增加绝缘串长度,即降低工作电压下沿冰面闪络时的电位梯度。这将直接影响塔头尺寸,而且随着电压等级升高而愈益显著,所以,在设计中对这类地区也应尽量避开。 2、要求线路尽

18、量沿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线是因为:中、重冰线路定位档距不宜太大,同时要求各档距间尽量均匀,以减少不平衡张力;其次,各相邻档的高低差也要求小一些,以避免脱冰跳跃和不均覆冰时引起悬垂绝缘子串上翻,碰坏绝缘子和出现永久性接地故障。 3、根据已有工程的运行经验,凡属垭口、风道等处,受气流抬升和速度增大的影响,覆冰比其它地段显著增大,常常引起冰害事故。如湖南110kV拓湘线219220档横跨垭口,档距309m,距219杆60180m一段刚好处在垭口所形成的风道中,1964年2月覆冰时,处于风道中的导线上冰凌荷载达115N/m,而在风道两侧的导线上仅有簿冰。 贵州110kV六水线N63N64,档距339m,横

19、跨在一迎风坡的风口处。虽已按20mm重冰设计,但由于覆冰比相邻地段显著增大,致使6667年和7677年两个大冰凌年,均在该档导线耐张线夹处,造成过载性断线事故,第一次导线铝股全断,钢芯从线夹中抽出;第二次导线铝股和钢芯同时被拉断。而附近各段线路却运行良好。此外,还可从现有观冰资料中看到,在山区,在同一大气覆冰条件下,各点因地形因素影响,而使覆冰量差别很大。如四川黄茅埂观冰站、点。19851986年冬大冰凌时期,各站、点的实测资料如表51:表51站点名称黄茅埂站老林口点五指山点七里坝点相对位置主站主站东偏南23km主站东偏北71.0km主站西南95.0km高程(m)283521001500310

20、0覆冰量(N/m)31.1246.055.011.4又如二郎山观冰站资料如表52所示,覆冰量与冬季主要覆冰气流的相对关系非常密切。所谓地形因数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可归于对主要覆冰气流的影响。表52站点情况覆冰量(N/m)年度 二郎山垭口站2987m,始终处于冬季主覆冰气流中迎风坡站2860m,垭口东1.7km处,处于主覆冰气流边缘背风坡站2830m,垭口西1.4km处,处于主覆冰气流下降途中2002154.806.0055.202003147.203.2056.002004128.0010.4063.602005120.404.4093.202006132.006.8086.00 4、中、重冰线

21、路中的大档距和大高差档,悬点应力高,不平衡张力大,容易出现过载性断股、断线事故,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 5、通过山岭地带宜沿覆冰时背风坡走线,是因为在冻雾型覆冰中,地形对覆冰有很大影响,运行经验表明,严重覆冰多出现在冻结高度(覆冰时期云雾底部)以上,并处于抬升气流的迎风坡地带,在山的背风坡,对过冷却水滴和覆冰风速均有明显屏蔽减小作用。 6、中、重冰线路耐张段不宜太长,一是减小耐张段内因覆冰或不同期脱冰所产生的不平衡张力;二是限制冰害事故的影响范围。IEC规范曾明确规定,在严重覆冰的重要线路上,应每隔若干基插入一基抗串倒的杆塔;三是便于运行维护和抢修。 7、鉴于中、重

22、冰线路荷载大,在运行中还会出现较严重的冰凌过载情况,这样将使杆塔角度荷载随转角增加而显著增大,容易导致大转角杆塔的损坏。据贵州110kV水盘线统计,1968大冰凌年,使该线路8基大转角(q30)拉线钢筋混凝土杆,向内角方向严重弯曲、裂纹,其中一基(q3620)主杆因弯曲受压出现水泥脱块。 云南110kV以东线,1963年覆冰时,使37杆(q5335)分角拉线上把滑脱,造成倒杆事故。据此,要求中、重冰线路转角度数不宜过大以增加耐张转角杆塔抗过载的能力。6 覆冰气象条件6.1 原重冰规定第3.1条修改条文。 本条引自“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6.1条有关规定,内容解释请详见该规定

23、相关说明。6.2 新增条文。 1、电线覆冰与天气条件、地形因素、线路特性等三者密切相关。我国现有气象台站,大都位于城镇附近,即使处在同一凝冻天气条件下,由于地形因素和线路特性不同,所观测到的冰凌数值往往偏小,不能代表线路覆冰的实际情况。早年湖南省设计院曾对此有个统计分析资料。现列出如下:湘中地区覆冰概率统计表表61重现期(年)地 区项 目长潭株地区郴州地区5101551015冰 厚(mm)气象台站的统计资料6.59.711.23.55.05.8现有电力线的统计资料11.214.516.19.5111.713.86 从表中气象台站与现场电力线统计资料对比,值差在10mm以内。但必须注意,上表差值

24、所代表的应是两者覆冰速度的差异,即现场电力线覆冰将比台站覆冰厚度大1.52.4倍才是,当大冰凌年时,两者数值差异将显著增大。这就充分说明,对于所搜集到的冰凌观测资料,首先,应结合线路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有关参数换算和订正工作,提高其有效性,然后再进行频率分析和设计冰厚选择。2、根据IEC规范,冰凌荷载与风荷载一样,如果按年最大值统计,其分布规律与理论的极值型分布能较好地吻合,为此,推荐在冰凌荷载的统计分析和冰厚选择中采用极值型分布。在上述规范中,对设计冰荷载的选择也提出一套较完整的方法可供参考使用。即提出三种不同情况下选择设计冰荷载的模式如下表:表62 序号观冰年数(n)平均值标偏g120g0.7

25、210n200.5g0.73不定,只有一个最大值gmax0.45gmaxg=0.5 导线直径d和离地高度Z的影响,可按下式近似考虑。对于冻雨覆冰Kd0.35d/30+0.65Kh=0.075Z/10+0.925对于冻雾覆冰Kd0.15d/30+0.85Kh受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甚大,尚待研究。可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所需的设计基准冰荷重。 (3)利用气象参数模型,推算年最大冰荷重值。然后按上述方法,计算出所需的设计基准冰荷重。 3、鉴于目前各地冰凌观测资料很少,不但不能应用数理统计方法选取设计冰厚,而且往往连一个较确切的历年最大冰凌数据也难以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通过对地区气象台站资料的分析

26、和沿线覆冰情况的调查来解决,具体作法详见6.3和6.4条所示。6.3 原重冰规定第3.2条保留条文 电线覆冰既受大范围的天气形势和凝冻条件控制,又与线路实际所处现场位置、高程、周围地形、地物、覆冰期的风速、风向、水汽供给等地形因素,以及输电线路本身电场、架设高度、导(地)线扭转性能等线路特性密切相关。所以,设计冰厚的选择,首先必须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搜集地区已有气象站、观冰站、电力线、通信线等历年的冰凌资料,以供参考使用。此外,还需要通过气象站长期气象记录资料,了解该地区历次大冰凌年的天气形势和相应的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以及凝冻持续时间等,从而,可初步掌握该地

27、区凝冻天气出现的规律和可能达到的严重程度。 二是进行线路沿线的调查访问。鉴于各地大冰凌年出现次数不多,给予人们的印象较深,一般通过访问都能了解到该地区通信线和各种植被上覆冰情况、持续时间、出现次数以及冻结高度等方面资料。如果进一步与气象台站资料印证分析,即可确认该地区大冰凌年覆冰的严重程度和重现的次数。6.4 原重冰规定第3.3条保留条文。 这里强调指出的是在掌握地区冰凌资料之后,还需进一步做更细致、更重要的工作,即结合线路沿线所经地段的地形、地物等情况,充分计入地形对覆冰的影响因数后,才能较合理地选择设计冰厚和划分冰区。 对于个别可能出现严重覆冰的微地形、微气候地段(如山垭口、风道、对覆冰气

28、流中明显处于暴露的突出地带等)设计时可划为严重覆冰区。也可采取在同一冰区内,作为特别加强地段处理。即额外加强该段杆塔、基础、导地线等。 这里,兹将部份地形对覆冰影响的事例列出如下,以供参考。 (1)19661967年冰冻时期,110kV贵六线岩脚寨附近169170一档高差150m,至垭口180m巡线时在山脚下169杆附近见到导线上覆冰仅几mm,但随着高度增加,覆冰逐渐增大,在垭口171172导线上实测得冰厚达52.7mm。 (2)湖南郴州欧盐线观冰站,1977年2月3日在海拔523m且位于风口的主站测得观测线上冰凌重72.0N/m,而海拔400m,且北面有山峰屏蔽的南分站同期测得冰重仅11.0

29、N/m,差值达6.5倍。 (3)500kV葛双、回平行架设,相距仅500600m,设计覆冰10mm,验算覆冰15mm,其中回系1988年建成,在罗集镇附近,因条件限制,有2.7km线路走入高山地段,相对高差达300m(地面高程578m)。因深入该地区冬季覆冰冻结高度以上而未予加强,以致1994、1995连续两年均在该地段造成多基倒塔事故。而山下回线路却运行良好。 (4)500kV五民线,1995年建成,全线分别按15、20mm两种冰区设计。线路在宁乡巷子口附近翻越山脊,相对高差110m(地面高程达609.5m)形成1.2km长的突出地段。设计时虽考虑覆冰增大因素,将设计冰厚提高到20mm。但由

30、增加不足,2005年2月,湖南地区出现大冰凌时,因实际覆冰达到7.08.0kg/m(折合冰厚3942mm),而造成该段连续倒塔3基(同期该线路两段15mm冰区在类似地形条件下倒塔7基)。 (5)330kV龙黄、龙花、回共三回线,设计冰厚均为10mm。在湟源县与湟中县交界的垴山地区,同跨一条大沟,档距较大。1992年10月,因该地区出现罕见的严重覆冰现象,致使该跨越档覆冰严重超载(折算冰厚达2035mm)以至造成三回线路同在该处共倒塔8基。龙羊峡水电站因此全厂停机25天,少送电量6271万度。 西北地区一般比较干旱,冬季很难出现大的覆冰现象。但在某种大气环流引导下,南方潮湿气流仍有机会侵入,如果

31、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下,即可能构成重的覆冰现象。为此,对于重要的级线路,这种罕见的低机率荷载,设计中仍以计入为宜。6.5 原重冰规定第3.4条修改条文。重冰区气象条件可参照表63中所列数值重 冰 线 路 的 冰 区表63冰 区设计冰厚(mm)20304050同时风速(m/s)15同时气温()5冰的密度(g/cm3)0.9 注:根据实测资料,覆冰同时风速可按实测资料选取。 为了便于今后重冰线路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综合现有的各地重冰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提出了重冰线路设计用典型气象区,以供参考和采用。 1、设计冰厚 (1)比原规定增加一个50mm冰区。这是因为我国电力网随着边远地区大型电站的开发而日益扩大

32、,所遇到的冰凌越来越重。如500kV二自线,从二滩电站出来后就必需翻越大小凉山重冰区,根据对该地区黄茅埂观冰站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全线选取了10、20、30、50mm四种冰区设计。 2、覆冰同时风速 即当冰凌在导线上增长和持续的整个时期内出现的同时风速。(1)根据IEC规范,在冰凌增长期各类冰凌的主要气象要素如64。表64冰凌类别气 温()平均风速(m/s)水滴大小含水量典型的持续时 间雨淞10t0不限大中等几小时湿雪0t3不限簿片很高几小时混合淞10t110V中等中等到高几天雾淞20t1V10小低几天 (2)四川雷波县黄茅埂观冰站(高程2880m),在19821996年中,所测得的覆冰气象要

33、素如表64所示:表64冰凌类别气 温()相 对 湿 度()风 速(m/s)雨淞3.60.3961000.05.0雾淞13.02.0901000.05.7混合淞8.82.4921000.07.0 (3)据云南气象资料分析“冬季昆明准静止锋或寒潮过境之后,大量的电线覆冰尚未融化”。而高空西风大槽向云南发展,由于槽后气压梯度较大,因此,冷空气退潮时行移较为迅速,这时在局部地形影响下,在高寒山区可能出现67级(即10.317.1m/s)的较大风速。(4)据1972年河南覆冰事故时有关气象方面记录:“覆冰前后气温的变化为24,开始是风雨交加,后转蒙蒙小雨,风力由4级(5.57.9m/s)一直增至78级(

34、13.917.720.7m/s),最大甚至达到11级(28.530.6m/s),以致出现大面积倒杆断线事故”。 (5)1980年10月2527日东北黑龙江合江电网出现大面积覆冰事故,导线覆冰直径120200mm,据当时佳木斯市气象站资料:“26日4时风速达15m/s,5时达18m/s,阵风可达22m/s”。附近场原县气象站资料:“26日67时,正常风速16m/s,阵风可达20m/s”。 (6)2005年2月617日,在湖南、湖北、黔东及赣西北等地区大面积冰害事故期间,据各地气象台站资料归纳,其同期风速都比较小都在38m/s之间。 综上,可以看出,各地由于覆冰天气形势不同,覆冰同时风速差异很大。

35、为了从安全和经济合理方面考虑,将重冰区覆冰同时风速仍规定为15m/s。但为了合理起见,特注释,当有实测资料时,覆冰同时风速可按实测值选取。 3、其他 覆冰同时气温采用5。 冰的密度一律采用0.9g/cm3。关于最大风速、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安装条件等,对重冰线路基本上不起重要控制作用,故未另行规定。4、参照重冰区设计气象条件,现给出中冰线路的气象条件如下表。中冰线路的冰区表65 冰 区设计冰厚(mm)1520同时风速(m/s)10同时气温()5冰的密度(g/cm3)0.9注:根据实测资料,覆冰同时风速可按实测资料选取。6.6 新增条文。 这是由中、重冰区线路的特点决定的。地线的悬挂高度高于导线

36、,地线直径通常小于导线,正常运行时,地线温度远低于导线,这些特征决定了在同一覆冰天气条件下,地线结冰的厚度要大于导线。这在国内多次覆冰及冰害事故中已证实。6.7 原重冰规定第3.5条保留条文。 我国高压架空线路的设计风速是按30年或50年重现期定下的。而中、重冰线路往往由于缺乏应有的冰凌观测资料而无法作到。通过冰冻时期气象要素分析和沿线冰凌资料调查,也只能定性地了解沿线各地段冰凌的轻重程度,无法较准确地选取应有的设计冰厚。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选择一个较适中的数值作为设计冰厚,以此作为正常条件下,线路通常应该具有的安全水平。另外,根据调查情况,搜集到或推断出一个较大值作为验算冰厚,并以此作为线路各

37、部件应达到的抗冰强度。 6070年代,我国早期设计的部份110kV重冰线路,如贵州久遵线、水盘线、云南海因线、海落线、以东一回线、以东改线和四川灌映线等都曾在设计冰厚之外,另加一个验算冰厚。据此,以提高线路的抗冰能力。 挪威在规范中规定,在验算覆冰时,容许导线的拉应力达到额定破坏强度的80。 日本重冰线路设计,除采用常年出现冰荷载(约35年一遇数值)作为设计荷载外,另选用异常冰荷载(约3050年一遇的数)作为验算荷载,以校验线路的抗冰能力。此时,线路各部件材料允许达到弹性限度。 IEC规范中规定,三种等级线路分别在50年、150年、500年一遇的基准冰荷载条件下,线路各部件的材料允许达到弹性限

38、度。对于处于严重覆冰地段的线路,宜尽可能搜集到或者较确切地推测出该地段可能出现的稀有冰凌荷载,并以此作为验算条件,以提高该线段的安全运行水平。7 导线、地线7.1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4.1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 一、2005年2月大冰冻时期,除导致大量倒塔事故外,导地线损坏也很严重,较典型的有: (1)500kV咸宁昌西线路,在通化地区的201塔,因过载而倒塌,现场检查时发现12根子导线(LGJ400/35)断裂了9根,其中左相导线、中相导线全部断线,右相导线断1根,且同金具一起坠落,地线(GJ80)两根全部断裂。据从导线上脱落的冰柱推算,实际覆冰度超过50mm(约合109N/m),系严重超载所

39、导致的断线,并使铁塔扭曲倾覆。 (2)贵州220kV玉黎线处湘黔边境地区,在这次大冰凌时期也出现类似倒塔断线事故。其中N2088N2102段20mm冰区,长4.014km,铁塔未出现事故,但在13个档线中,有8档发生了导地线断线、断股事故,其中导线(2LGJ240/40)断线6根,铝股全断,仅剩钢芯者9处,地线(GJ100)断线1根。据现场冰样测试,实际冰重为79113N/m(约合4554mm)亦系冰凌严重超载导致断线、断股事故。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中、重冰线路的导线必须具备足够的抗冰强度,以备过载时不致出现频繁的断线事故。 二、早期重冰线路多采用钢芯铝绞线,运行中,除因设计冰厚不足而出现

40、断线事故外,另一个事故就是断股问题,即在导线悬垂线夹处出现多股,甚至全部铝股被拉断仅剩钢芯的现象。初步分析,产生这种事故的原因是:在大冰凌时期,导线悬垂线夹两侧由于覆冰或脱冰不均匀,在悬垂线夹处产生很大的不平衡张力。又因为线夹不能很好地握紧导线,在不平衡张力作用下,线夹将带着夹紧的部分或全部铝股在钢芯上滑动,从而造成这部分铝股被伸长而拉断。这种情况,在早期的110kV六水、水盘、羊盘等重冰线路上多次出现过。上述玉黎线重冰区的9处断股事故也是这样产生的。为了避免普通钢芯绞线在重冰区使用的缺陷,从70年代开始,国内部分工程已作了改进,如: 1970年,330kV刘关线,在关山重冰地段采用非热处理的

41、加强型钢芯铝合金线LHGJJ300,铝钢比K4.12,未见有不良情况报导。 1972年,芜抚供电局在6510工程重冰线路改造中,将原LGJ120导线改为仅一层铝股的特强型钢芯铝绞线,铝钢比K2.348,破坏拉断力达到495MPa。为配合这种导线使用,又特制了环形耐张线夹。1977年大冰时,导线运行情况良好,以后的运行情况,尚待总结。 1981年四川220kV南九线,在30mm冰区采用LH4GJ400铝镁硅加稀土的钢芯铝合金线,经历几次大冰凌经验,运行情况良好。 云南110kV洛昭线,在海拔25192730m的30mm冰区,原设计LGJ150导线,投运后,在大冰凌年发现断铝股8处。1993年改造

42、中将导线更换为JLBGJ150铝包钢绞线,运行至今良好。 根据目前的设计情况来看,在一般中、重冰区(20mm)通常仍采用普通钢芯铝绞线,铝钢比6左右。30mm及以上冰区则改用钢芯铝合金绞线,既提高导线的抗冰能力,也可避免断股事故的发生。 三、关于重冰线路导线分裂根数的选择提供如下情况供参考 (1)从荷载方面来看,分裂根数越少,导线抗冰能力越强,杆塔荷载也随之较显著地减少。正是利用了这个有利条件,在330kV龙花回冰害事故后的改造方案中,将原有2LGJQ400两分裂导线,改为单根ZBLH55GJ500/70高强度耐热铝合金钢芯绞线,利用原有铁塔不变而有效地提高了线路的抗冰能力,节省了改造费用。

43、(2)从运行情况看,分裂导线覆冰,尤其是在冻雾覆冰条件下,冰凌主要结集在导线的迎风侧,对导线束会产生一定的扭转力矩。而在某种条件下,如果前侧导线冰凌先行一起脱落时,又会产生导线束很大的翻转力矩。在这种情况下,二分裂间隔抵抗上述两种力矩都不如三、四分裂间隔棒有利。在黄茅埂观冰站试验线路的长期观测中,曾记录到二分裂导线在档距中央一处间隔棒因翻转成死绞而不能自行恢复的现象。 (3)从施工维护条件来看,二分裂导线截面大,施工机具需改造 ,而运行维护检修也不如三、四分裂导线方便。7.2 原重冰规定第4.2条修改条文。 一、从已有的运行情况来看,中、重冰线路出现的导线事故,主要限于如下三个方面。 (1)由

44、于冰凌过载,即导线所覆冰重接近甚至超过导线本身最大抗冰能力,从而出现过载性断股、断线事故。 (2)由于冰凌荷载大,导线主拉张力高,这时,如果在导线悬垂线夹处再施加一个很大的不平衡张力,超过了线夹握着力,将使线夹滑动,从而使部分或全部铝股因随线平滑动伸长而出现非过载性断股事故。 (3)由于导线覆冰舞动、或脱冰跳跃,以致造成导线与导线之间,或者导线与地线甚至杆塔结构之间出现闪络跳闸和烧伤导、地线事故。 上述导线事故,与安全系数密切相关的主要是过载断线事故。以线路使用寿命50年计算,过载出现的概率和过载冰重比值如表71。表71荷载重现期(年)5010015050050年内至少出现一次的概率64402810过载比值按30年一遇设计1.091.11.221.261.301.351.521.61按50年一遇设计1.01.121.141.191.211.391.45从上表可以看出,若设计中考虑了冰重过载系数1.6,从理论上讲不应该出现灾难性的断线事故。其次,断线与否也不能作为安全运行的分界点,因为线路使用的导地线是由弹性线材构成的,远在拉断之前会因超越弹性限度而出现显著的塑性伸长,这将给安全运行带来很多隐患。如对地、被交叉跨越物的安全间距减少,三相导线或子导线间的弧垂不平衡等。故一般情况下应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