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通信原理,第8章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2,8.1 纠错编码原理和方法信道误码类型信道分类:从差错控制角度看随机信道:错码的出现是随机的 突发信道:错码是成串集中出现的混合信道: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 差错控制技术的种类 检错重发前向纠错 反馈校验检错删除,1、前向纠错(FEC)发送端经信道编码后可以发出具有纠错能力的码字;接收端译码后不仅可以发现错误码,而且可以判断错误码的位置并予以自动纠正。2、检错重发方式(ARQ):检错重发(ARQ)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只需要少量的冗余码,就可以得到极低的输出误码率;(2)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需要反向信道,故
2、不能用于单向传输系统,并且实现重发控制比较复杂;(2)通信效率低,不适合严格实时传输系统。,3,8.1.1 差错控制系统,3、混合纠错方式(HEC)混合纠错方式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4,5,差错控制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监督码元:上述4种技术中除第3种外,都是在接收端识别有无错码。所以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监督码元。不同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多余度:就是指增加的监督码元多少。例如,若编码序列中平均每两个信息码元就添加一个监督码元,则这种编码的多余度为1/3。编码效率(简称码率):设编码序列中信息码元数量为k,总码元数量为n,则比值
3、k/n 就是码率。冗余度:监督码元数(n-k)和信息码元数 k 之比。理论上,差错控制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换取提高传输可靠性。,8.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2、编码分类5种分类方法:线性码和非线性码分组码和卷积码系统码和非系统码检错码和纠错码二进制码和多进制码3、编码增益在给定误码率下,非编码系统与编码系统之间所需信噪比之差。,6,7,8.1.2 检、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分组码基本原理:举例说明如下。设有一种由3位二进制数字构成的码组,它共有8种不同的可能组合。若将其全部用来表示天气,则可以表示8种不同天气,例如:“000”(晴),“001”(云),“010”(阴),“011”(雨)
4、,“100”(雪),“101”(霜),“110”(雾),“111”(雹)。其中任一码组在传输中若发生一个或多个错码,则将变成另一个信息码组。这时,接收端将无法发现错误。,8,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若在上述8种码组中只准许使用4种来传送天气,例如:“000”晴“011”云“101”阴“110”雨这时,虽然只能传送4种不同的天气,但是接收端却有可能发现码组中的一个错码。例如,若“000”(晴)中错了一位,则接收码组将变成“100”或“010”或“001”。这3种码组都是不准使用的,称为禁用码组。接收端在收到禁用码组时,就认为发现了错码。当发生3个错码时,“000”变成了“111”,它也是禁用码组,故
5、这种编码也能检测3个错码。但是这种码不能发现一个码组中的两个错码,因为发生两个错码后产生的是许用码组。,9,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检错和纠错上面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码,不能纠正错码。例如,当接收码组为禁用码组“100”时,接收端将无法判断是哪一位码发生了错误,因为晴、阴、雨三者错了一位都可以变成“100”。要能够纠正错误,还要增加多余度。例如,若规定许用码组只有两个:“000”(晴),“111”(雨),其他都是禁用码组,则能够检测两个以下错码,或能够纠正一个错码。例如,当收到禁用码组“100”时,若当作仅有一个错码,则可以判断此错码发生在“1”位,从而纠正为“000”(晴)。因为“111”(雨)发
6、生任何一位错码时都不会变成“100”这种形式。但是,这时若假定错码数不超过两个,则存在两种可能性:“000”错一位和“111”错两位都可能变成“100”,因而只能检测出存在错码而无法纠正错码。,10,分组码的结构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息码附加若干监督码的编码称为分组码。在分组码中,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信息位和监督位的关系:举例如下,11,分组码的一般结构分组码的符号:(n,k)N 码组的总位数,又称为码组的长度(码长),k 码组中信息码元的数目,n k r 码组中的监督码元数目,或称监督位数目。,12,4.码重、码距和编码效率分组码的码重和码距码重:把码组中“1”的个数目称为码组
7、的重量,简称码重。码距:把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码距又称汉明距离。例如,“000”晴,“011”云,“101”阴,“110”雨,4个码组之间,任意两个的距离均为2。最小码距:把某种编码中各个码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d0)。例如,上面的编码的最小码距d0=2。,13,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码距的几何意义对于3位的编码组,可以在3维空间中说明码距的几何意义。每个码组的3个码元的值(a1,a2,a3)就是此立方体各顶点的坐标。而上述码距概念在此图中就对应于各顶点之间沿立方体各边行走的几何距离。由此图可以直观看出,上例中4个准用码组之间的距离均为2。,14,
8、码距和检纠错能力的关系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d0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种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1)为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e+1【证】设一个码组A位于O点。若码组A中发生一个错码,则我们可以认为A的位置将移动至以O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某点,但其位置不会超出此圆。若码组A中发生两位错码,则其位置不会超出以O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因此,只要最小码距不小于3,码组A发生两位以下错码时,不可能变成另一个准用码组,因而能检测错码的位数等于2。,15,同理,若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为d0,则将能检测(d0-1)个错码。反之,若要求检测e个错码,则最小码距d0至少应不小于(e+1)。(2)为了纠正
9、t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 2t+1【证】图中画出码组A和B的距离为5。码组A或B若发生不多于两位错码,则其位置均不会超出半径为2以原位置为圆心的圆。这两个圆是不重叠的。判决规则为:若接收码组落于以A为圆心的圆上就判决收到的是码组A,若落于以B为圆心的圆上就判决为码组B。这样,就能够纠正两位错码。,16,若这种编码中除码组A和B外,还有许多种不同码组,但任两码组之间的码距均不小于5,则以各码组的位置为中心以2为半径画出之圆都不会互相重叠。这样,每种码组如果发生不超过两位错码都将能被纠正。因此,当最小码距d05时,能够纠正2个错码,且最多能纠正2个。若错码达到3个,就将落入另一圆上,从而发生错判
10、。故一般说来,为纠正t个错码,最小码距应不小于(2t+1)。,17,(3)为纠正t个错码,同时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在解释此式之前,先来分析下图所示的例子。图中码组A和B之间距离为5。按照检错能力公式,最多能检测4个错码,即e=d0 1=5 1=4,按照纠错能力公式纠错时,能纠正2个错码。但是,不能同时作到两者,因为当错码位数超过纠错能力时,该码组立即进入另一码组的圆内而被错误地“纠正”了。例如,码组A若错了3位,就会被误认为码组B错了2位造成的结果,从而被错“纠”为B。这就是说,检错和纠错公式不能同时成立或同时运用。,18,所以,为了在可以纠正t个错码的同时,能够检测e个错码,就需要像下
11、图所示那样,使某一码组(譬如码组A)发生e个错误之后所处的位置,与其他码组(譬如码组B)的纠错圆圈至少距离等于1,不然将落在该纠错圆上从而发生错误地“纠正”。因此,由此图可以直观看出,要求最小码距这种纠错和检错结合的工作方式简称纠检结合。,19,8.2 常用的简单编码1 奇偶监督码奇偶监督码分为奇数监督码和偶数监督码两种,两者的原理相同。在偶数监督码中,无论信息位多少,监督位只有1位,它使码组中“1”的数目为偶数,即满足下式条件:式中a0为监督位,其他位为信息位。这种编码能够检测奇数个错码。在接收端,按照上式求“模2和”,若计算结果为“1”就说明存在错码,结果为“0”就认为无错码。奇数监督码与
12、偶数监督码相似,只不过其码组中“1”的数目为奇数:,20,2 二维奇偶监督码(方阵码)二维奇偶监督码的构成它是先把上述奇偶监督码的若干码组排成矩阵,每一码组写成一行,然后再按列的方向增加第二维监督位,如下图所示图中a01 a02 a0m为m行奇偶监督码中的m个监督位。cn-1 cn-2 c1 c0为按列进行第二次编码所增加的监督位,它们构成了一监督位行。,21,二维奇偶监督码的性能这种编码有可能检测偶数个错码。因为每行的监督位虽然不能用于检测本行中的偶数个错码,但按列的方向有可能由cn-1 cn-2 c1 c0等监督位检测出来。有一些偶数错码不可能检测出来。例如,构成矩形的4个错码,譬如图中错
13、了,就检测不出。这种二维奇偶监督码适于检测突发错码。因为突发错码常常成串出现,随后有较长一段无错区间。由于方阵码只对构成矩形四角的错码无法检测,故其检错能力较强。二维奇偶监督码不仅可用来检错,还可以用来纠正一些错码。例如,仅在一行中有奇数个错码时。,22,3 正反码正反码的编码:它是一种简单的能够纠正错码的编码。其中的监督位数目与信息位数目相同,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相同或者相反则由信息码中“1”的个数而定。例如,若码长n=10,其中信息位 k=5,监督位 r=5。其编码规则为:当信息位中有奇数个“1”时,监督位是信息位的简单重复;当信息位有偶数个“1”时,监督位是信息位的反码。例如,若信息位为1
14、1001,则码组为1100111001;若信息位为10001,则码组为1000101110。,23,正反码的解码在上例中,先将接收码组中信息位和监督位按模 2 相加,得到一个5位的合成码组。然后,由此合成码组产生一个校验码组。若接收码组的信息位中有奇数个“1”,则合成码组就是校验码组;若接收码组的信息位中有偶数个“1”,则取合成码组的反码作为校验码组。最后,观察校验码组中“1”的个数,按下表进行判决及纠正可能发现的错码。,24,4 恒比码在恒比码中,每个码组均含有相同数目的“1”(和“0”)。由于“1”的数目与“0”的数目之比保持恒定,故得此名。这种码在检测时,只要计算接收码组中“1”的数目是
15、否对,就知道有无错码。恒比码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和适于用来传输电传机或其他键盘设备产生的字母和符号。对于信源来的二进制随机数字序列,这种码就不适合使用了。,25,校验码组和错码的关系例如,若发送码组为1100111001,接收码组中无错码,则合成码组应为1100111001=00000。由于接收码组信息位中有奇数个“1”,所以校验码组就是00000。按上表判决,结论是无错码。,26,若传输中产生了差错,使接收码组变成1000111001,则合成码组为100011100101000。由于接收码组中信息位有偶数个“1”,所以校验码组应取合成码组的反码,即10111。由于其中有4个“1”和1个“0”,按
16、上表判断信息位中左边第2位为错码。若接收码组错成1100101001,则合成码组变成110010100110000。由于接收码组中信息位有奇数个“1”,故校验码组就是10000,按上表判断,监督位中第1位为错码。最后,若接收码组为1001111001,则合成码组为100111100101010,校验码组与其相同,按上表判断,这时错码多于1个。上述长度为10的正反码具有纠正1位错码的能力,并能检测全部2位以下的错码和大部分2位以上的错码。,27,8.3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代数码:建立在代数学基础上的编码。线性码:按照一组线性方程构成的代数码。在线性码中信息位和监督位是由一些线性代数方程联系着的。
17、线性分组码:按照一组线性方程构成的分组码。本节将以汉明码为例引入线性分组码的一般原理。,28,8.3.1 监督矩阵H和生成矩阵GH矩阵上面(7,4)汉明码的例子有现在将上面它改写为上式中已经将“”简写成“+”。,29,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上式可以表示成如下矩阵形式:上式还可以简记为H AT=0T 或A HT=0,30,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H AT=0T 或A HT=0式中 A=a6 a5 a4 a3 a2 a1 a00=000右上标“T”表示将矩阵转置。例如,HT是H的转置,即HT的第一行为H的第一列,HT的第二行为H的第二列等等。将H称为监督矩阵。只要监督矩阵H给定,编码时监督位和信息位的关
18、系就完全确定了。,31,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H矩阵的性质:1)H的行数就是监督关系式的数目,它等于监督位的数目r。H的每行中“1”的位置表示相应码元之间存在的监督关系。例如,H的第一行1110100表示监督位a2是由a6 a5 a4之和决定的。H矩阵可以分成两部分,例如 式中,P为r k阶矩阵,Ir为r r阶单位方阵。我们将具有P Ir形式的H矩阵称为典型阵。,32,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2)由代数理论可知,H矩阵的各行应该是线性无关的,否则将得不到 r个线性无关的监督关系式,从而也得不到 r个独立的监督位。若一矩阵能写成典型阵形式P Ir,则其各行一定是线性无关的。因为容易验证Ir的各行是线性
19、无关的,故P Ir的各行也是线性无关的。G矩阵:上面汉明码例子中的监督位公式为也可以改写成矩阵形式:,33,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或者写成式中,Q为一个k r阶矩阵,它为P的转置,即 Q=PT 上式表示,在信息位给定后,用信息位的行矩阵乘矩阵Q就产生出监督位。,34,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我们将Q的左边加上1个k k阶单位方阵,就构成1个矩阵G G称为生成矩阵,因为由它可以产生整个码组,即有或者因此,如果找到了码的生成矩阵G,则编码的方法就完全确定了。具有IkQ形式的生成矩阵称为典型生成矩阵。由典型生成矩阵得出的码组A中,信息位的位置不变,监督位附加于其后。这种形式的码称为系统码。,35,G矩阵的
20、性质:1)G矩阵的各行是线性无关的。因为由上式可以看出,任一码组A都是G的各行的线性组合。G共有k行,若它们线性无关,则可以组合出2k种不同的码组A,它恰是有k位信息位的全部码组。若G的各行有线性相关的,则不可能由G生成2k种不同的码组了。2)实际上,G的各行本身就是一个码组。因此,如果已有k个线性无关的码组,则可以用其作为生成矩阵G,并由它生成其余码组。,36,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8.3.2 错码矩阵E和校正子S一般说来,A为一个n列的行矩阵。此矩阵的n个元素就是码组中的n个码元,所以发送的码组就是A。此码组在传输中可能由于干扰引入差错,故接收码组一般说来与A不一定相同。若设接收码组为一n列
21、的行矩阵B,即则发送码组和接收码组之差为B A=E(模2)它就是传输中产生的错码行矩阵 式中,37,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因此,若ei=0,表示该接收码元无错;若ei=1,则表示该接收码元有错。B A=E 可以改写成 B=A+E例如,若发送码组A=1000111,错码矩阵E=0000100,则接收码组B=1000011。错码矩阵有时也称为错误图样。,38,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校正子S当接收码组有错时,E 0,将B当作A代入公式(A H T=0)后,该式不一定成立。在错码较多,已超过这种编码的检错能力时,B变为另一许用码组,则该式仍能成立。这样的错码是不可检测的。在未超过检错能力时,上式不成立,即
22、其右端不等于0。假设这时该式的右端为S,即B H T=S将B=A+E代入上式,可得S=(A+E)H T=A H T+E H T由于A HT=0,所以S=E H T式中S称为校正子。它能用来指示错码的位置。S和错码E之间有确定的线性变换关系。若S和E之间一一对应,则S将能代表错码的位置。,39,8.3.3 线性分组码的性质及汉明码封闭性:是指一种线性码中的任意两个码组之和仍为这种码中的一个码组。这就是说,若A1和A2是一种线性码中的两个许用码组,则(A1+A2)仍为其中的一个码组。这一性质的证明很简单。若A1和A2是两个码组,则有A1 HT=0,A2 HT=0将上两式相加,得出A1 HT+A2
23、HT=(A1+A2)HT=0所以(A1+A2)也是一个码组。由于线性码具有封闭性,所以两个码组(A1和A2)之间的距离(即对应位不同的数目)必定是另一个码组(A1+A2)的重量(即“1”的数目)。因此,码的最小距离就是码的最小重量(除全“0”码组外)。,40,汉明码能够纠正1位错码且编码效率较高的一种线性分组码汉明码的构造原理。在偶数监督码中,由于使用了一位监督位a0,它和信息位an-1 a1一起构成一个代数式:在接收端解码时,实际上就是在计算若S=0,就认为无错码;若S=1,就认为有错码。现将上式称为监督关系式,S称为校正子。由于校正子S只有两种取值,故它只能代表有错和无错这两种信息,而不能
24、指出错码的位置。,41,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若监督位增加一位,即变成两位,则能增加一个类似的监督关系式。由于两个校正子的可能值有4中组合:00,01,10,11,故能表示4种不同的信息。若用其中1种组合表示无错,则其余3种组合就有可能用来指示一个错码的3种不同位置。同理,r个监督关系式能指示1位错码的(2r 1)个可能位置。一般来说,若码长为n,信息位数为k,则监督位数rnk。如果希望用r个监督位构造出r个监督关系式来指示1位错码的n种可能位置,则要求,42,8.4 循环码循环码原理循环性:循环性是指任一码组循环一位(即将最右端的一个码元移至左端,或反之)以后,仍为该码中的一个码组。在下表中给
25、出一种(7,3)循环码的全部码组。例如,表中的第2码组向右移一位即得到第5码组;第6码组向右移一位即得到第7码组。,43,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一般说来,若(an-1 an-2 a0)是循环码的一个码组,则循环移位后的码组(an-2 an-3 a0 an-1)(an-3 an-4 an-1 an-2)(a0 an-1 a2 a1)也是该编码中的码组。,44,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8.4.2 码多项式及按模运算码组的多项式表示法把码组中各码元当作是一个多项式的系数,即把一个长度为n的码组表示成例如,上表中的任意一个码组可以表示为其中第7个码组可以表示为这种多项式中,x仅是码元位置的标记,例如上式表示
26、第7码组中a6、a5、a2和a0为“1”,其他均为0。因此我们并不关心x的取值。,45,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码多项式的按模运算在整数运算中,有模n运算。例如,在模2运算中,有1+1=2 0(模2),1+2=3 1(模2),2 3=6 0(模2)等等。一般说来,若一个整数m可以表示为式中,Q 整数,则在模 n 运算下,有m p(模n)即,在模 n 运算下,一个整数m等于它被 n 除得的余数。,46,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在码多项式运算中也有类似的按模运算。若一任意多项式F(x)被一 n 次多项式N(x)除,得到商式Q(x)和一个次数小于n的余式R(x),即则写为这时,码多项式系数仍按模2 运算,即
27、系数只取 0 和1。例如,x3被(x3+1)除,得到余项1。所以有同理因为,应当注意,由于在模2运算中,用加法代替了减法,故余项不是x2 x+1,而是x2+x+1。,47,循环码的码多项式在循环码中,若T(x)是一个长为n的许用码组,则xiT(x)在按模xn+1运算下,也是该编码中的一个许用码组,即若则T(x)也是该编码中的一个许用码组。,48,8.4.3 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G由上节中公式可知,有了生成矩阵G,就可以由k个信息位得出整个码组,而且生成矩阵G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码组。例如,在此式中,若a6a5a4a3=1000,则码组A就等于G的第一行;若a6a5a4a3=0100,则码组A就
28、等于G的第二行;等等。由于G是k行n列的矩阵,因此若能找到k个已知码组,就能构成矩阵G。如前所述,这k个已知码组必须是线性不相关的,否则给定的信息位与编出的码组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在循环码中,一个(n,k)码有2k个不同的码组。若用g(x)表示其中前(k-1)位皆为“0”的码组,则g(x),x g(x),x2 g(x),xk-1 g(x)都是码组,而且这k个码组是线性无关的。因此它们可以用来构成此循环码的生成矩阵G。,49,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因此,循环码的生成矩阵G可以写成 例:在上表所给出的(7,3)循环码中,n=7,k=3,n k=4。由此表可见,唯一的一个(n k)=4次码多项式代表的码
29、组是第二码组0010111,与它相对应的码多项式(即生成多项式)g(x)=x4+x2+x+1。将此g(x)代入上式,得到或,50,8.4.4 循环码的编码编码原则在编码时,首先要根据给定的(n,k)值选定生成多项式g(x),即从(xn+1)的因子中选一个(n-k)次多项式作为g(x)。由于所有码多项式T(x)都可以被g(x)整除。根据这条原则,就可以对给定的信息位进行编码:设m(x)为信息码多项式,其次数小于k。用xn-k乘m(x),得到的xn-k m(x)的次数必定小于n。用g(x)除xn-k m(x),得到余式r(x),r(x)的次数必定小于g(x)的次数,即小于(n k)。将此余式r(x
30、)加于信息位之后作为监督位,即将r(x)和xn-k m(x)相加,得到的多项式必定是一个码多项式。因为它必须能被g(x)整除,且商的次数不大于(k 1)。,51,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编码步骤:(1)用xn-k乘m(x)。这一运算实际上是在信息码后附加上(n k)个“0”。例如,信息码为110,它相当于m(x)=x2+x。当n k=7 3=4时,xn-k m(x)=x4(x2+x)=x6+x5,它相当于1100000。(2)用g(x)除xn-k m(x),得到商Q(x)和余式r(x),即例如,若选定g(x)=x4+x2+x+1,则 上式相当于,52,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3)编出的码组T(x)为
31、T(x)=xn-k m(x)+r(x)在上例中,T(x)=1100000+101=1100101,它就是上表中的第7码组。,53,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8.4.5 循环码的解码解码要求:检错和纠错。检错解码原理:由于任意一个码组多项式T(x)都应该能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所以在接收端可以将接收码组R(x)用原生成多项式g(x)去除。当传输中未发生错误时,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相同,即R(x)=T(x),故接收码组R(x)必定能被g(x)整除;若码组在传输中发生错误,则R(x)T(x),R(x)被g(x)除时可能除不尽而有余项,即有因此,就以余项是否为零来判别接收码组中有无错码。需要指出,有错码的
32、接收码组也有可能被g(x)整除。这时的错码就不能检出了。这种错误称为不可检错误。不可检错误中的误码数必定超过了这种编码的检错能力。,54,纠错解码原理:为了能够纠错,要求每个可纠正的错误图样必须与一个特定余式有一一对应关系。因为只有存在上述一一对应的关系时,才可能从上述余式唯一地决定错误图样,从而纠正错码。因此,原则上纠错可按下述步骤进行:(1)用生成多项式g(x)除接收码组R(x),得出余式r(x)。(2)按余式r(x),用查表的方法或通过某种计算得到错误图样E(x);例如,通过计算校正子S和查表,就可以确定错码的位置。(3)从R(x)中减去E(x),便得到已经纠正错码的原发送码组T(x)。
33、通常,一种编码可以有几种纠错解码方法,上述解码方法称为捕错解码法。目前多采用软件运算实现上述编解码运算。,55,8.5 卷积码非分组码概念:卷积码是一种非分组码。通常它更适用于前向纠错,因为对于许多实际情况它的性能优于分组码,而且运算较简单。卷积码在编码时虽然也是把k个比特的信息段编成n个比特的码组,但是监督码元不仅和当前的k比特信息段有关,而且还同前面m=(N 1)个信息段有关。所以一个码组中的监督码元监督着N个信息段。通常将N称为编码约束度,并将nN称为编码约束长度。一般说来,对于卷积码,k 和 n 的值是比较小的整数。我们将卷积码记作(n,k,N)。码率则仍定义为k/n。,56,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卷积码的基本原理编码器原理方框图,57,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例:(n,k,N)=(3,1,3)卷积码编码器方框图设输入信息比特序列是bi-2 bi-1 bi bi+1,则当输入bi时,此编码器输出3比特ci di ei,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如下:,58,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在下图中用虚线示出了信息位bi的监督位和各信息位之间的约束关系。这里的编码约束长度nN等于9。,59,第8章差错控制编码,卷积码编码器的方框图:由上图可见,这个卷积码的约束长度等于3。编码器输出的前两个比特c1和c2用来选择星座图划分的路径,最后1个比特c3用于选定星座图第3级(最低级)中的信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