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1034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1、汉朝:,郡国并行制度,(1)原因:,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2)影响:,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3)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1、汉朝:郡国并行制度(1)原因: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2,“推恩令”内容:结果:,汉武帝刘彻,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推恩令”汉武帝刘彻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

2、割据,中央集权削弱,唐玄宗广设藩镇,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2、唐朝:,政治上: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中央集权削弱唐玄宗五代十,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太祖问:“天下自唐 赵普回答:,宋朝,1.军事上:,2.行政上:,3.财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3、,影响,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宋朝1.军事上:2.行政上:3.财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元 朝 的 疆 域,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现实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元 朝 的 疆 域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县,州,道,县,郡,县,州,府,路,行省,县,州,路,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朝代地方行政体

4、制秦汉唐宋元县,腹里(中书省直辖),宣政院辖地,腹里宣政院辖地,行省的设立,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行省的设立评价:,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地方权力不,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中朝,外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审核机构),隋唐三省

5、六部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省门下省皇 帝中书省(决策机,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六部及其职能,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相权一分为三),(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总揽大权),中书门下 皇帝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从汉至元中央官制演变的总体趋势?,皇

6、权(加强),相权(削弱),总体上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但元朝的相权出现反弹。,从汉至元中央官制演变的总体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总体,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考试成绩,举荐,评定授官,考试,标准:选官权:选择方式:,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谓曰

7、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汉书武帝纪,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九品中正制,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影响:会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寒门子弟很难被选拔担任高官。,九品中正制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上上,上中,科举制,含义: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过程:,背景:世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废除,科举制含义: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开始采用,科举制

8、的特征,一是相对的开放性,士人无论身份贵贱和地位高低均可自由投考。二是相对的公平性,考试制度的逐步完善,以考试成绩确定选官的资格和标准。,科举制的特征一是相对的开放性,士人无论身份贵贱和地位高低均可,评价科举制:,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典的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积极: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评价科举制: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典的范围,特,小 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小 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