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3324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隧道施工力学过程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隧道工程系,主讲教师:施成华,隧 道 力 学,讨论题:,(1)隧道结构施工及运营阶段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力学计算中如何进行考虑?,第1讲 隧道力学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模型讨论题,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本讲主要内容:1、隧道开挖后的应力状态2、隧道支护后的应力状态3、新奥法施工的力学解析4、隧道施工力学相关问题讨论,(1)隧道的施工过程,原始岩体,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初始应力状态(原岩),隧道的开挖施工实际上是一个应力状态的调整,重新达到应力平衡的过程。,(2)隧道施工的力学过程,第2讲 隧

2、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1)基本假设,影响洞室围岩二次应力状态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岩体地质因素、洞室开挖的形状和尺寸、埋深以及洞室开挖的施工技术等。但目前对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力学分析多以下述假定为前提:1)视围岩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2)只考虑自重产生的初始应力场 3)隧道形状以规则的圆形为主 4)隧道位于地表下一定的深度处,可简化为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1、隧道开挖后的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隧道开挖后,围岩中的应力与位移视围岩强度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围岩仍处于弹性状态;另

3、一种是开挖后应力达到或超过围岩的屈服条件,使部分围岩处于塑性状态,隧道围岩将产生塑性滑移、松弛或破坏。,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1、隧道开挖后的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1)围岩中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一部分是初始应力初始的(以“”标出),另一部分是有洞周开挖卸载引起的,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2)洞周应力和位移,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2)洞周应力和位移,第2讲 隧道

4、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沿隧道周边只存在切向应力,径向应力为0。这说明隧道的开挖使隧道周边围岩从二维(或三维)应力状态变成一维(或二维)应力状态,沿隧道周边的应力值及其分布主要取决于值。,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2)洞周应力和位移,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分别以不同的 值代入前式,则切向应力沿隧道的分布如图。,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2)洞周应力和位移,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a)只有初始垂直应力()时,拱顶出现最大切向拉应力,并分布在拱顶一定范围内(左右30范围内)。b)

5、随着 的增大,拱顶切向拉应力值及其范围逐渐减小,当 时,拱顶切向拉应力等于0,大于1/3后,整个隧道周边的切向应力皆为压应力。c)隧道侧壁周边切向应力总是压应力,且总比拱顶范围的应力值大,侧壁处在较大压应力作用下会造成侧壁剪切破坏或岩爆,并有可能导致整个隧道失稳。,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2)洞周应力和位移,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d)当初始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相等()时,隧道周边围岩的应力状态是轴对称的,这种应力状态对圆形隧道的稳定是非常有利的。e)通常围岩的水平侧压力系数 在0.20.5之间,此时,隧道周边的切向应力都是压应力。,土木

6、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2)洞周应力和位移,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当 时,隧道断面是均匀缩小的,随着 值的减小,隧道上下顶点继续向隧道内挤入,水平直径处则减小而变成扁平的断面形状。在多数情况下,隧道开挖后围岩是向隧道内移动的,只在一定的 值条件下,在水平直径处有向两侧扩展的趋势,多数情况下,拱顶位移均大于侧壁位移。,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3)轴对称情况,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

7、,在洞室周边上,主应力 和 的差值最大(2),由此衍生的剪应力最大,所以洞室周边是最容易破坏的,实践也证明,洞室的破坏总是从周边开始,并逐步向深处发展的。,3)轴对称情况,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4)围岩应力向深处的变化规律,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和 两种情况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4)围岩应力向深处的变化规律,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a)隧道侧壁中点的切向应力都是正值(压应力),最大为 最小为 随着离隧道周边距离的增大,切向应力趋于初始应力状态。b)拱顶处

8、在隧道周边上的切向应力由 变到,随着离隧道周边距离的增大,切向应力同样趋于初始应力状态。c)在拱顶处拉应力深入围岩内部的范围约为0.58a,而后周边为压应力,这说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内的拉应力区是有限的。,对于实际开挖的隧道,由于爆破超欠挖的影响,隧道周边极不平整,会产生高度的应力集中,欠挖处的应力会达到初始应力值的十几倍,造成隧道的局部破坏。,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5)其它情况,对于非圆形隧道的围岩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的确定,要用到复变函数的映射理论,公式比较繁杂,这里不详述。对于浅埋圆形隧道,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就不能按以上各式确定了,应采用弹性力学中的R.D.Mindilin公式

9、进行计算。,(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应力状态,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1)塑性区的应力场,围岩塑性区的应力值与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无关,仅取决于围岩本身的强度参数 值,同时随r的增大而增大,超过塑性区范围后,又恢复为弹性状态。,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1)塑性区的应力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当 时,塑性区的形状也是一个圆形,当 时,塑性区的形状和范围有很大的变化。,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隧道开挖

10、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2)塑性区的范围,塑性区范围不仅与围岩强度参数有关,而且还取决与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在自重应力场中,隧道埋深越大、塑性区范围越大。,在塑性区与弹性区的交界面上,塑性区的应力与弹性区的应力一定保持平衡,由此得 时的塑性区半径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2)塑性区的范围,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2)塑性区的范围,对于马蹄形隧道,也有同样的结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a)值的影响,土木工程学院

11、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2)塑性区的范围,随着埋深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围岩条件的恶化,其塑性区扩大并呈不同的形状。,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b)埋深的影响,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2)塑性区的范围,隧道形状对塑性区范围、形状也有很大的影响。,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c)隧道形状的影响,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塑性区的位移,事实上,围岩在进入塑性状态后,体积要发生剪涨现象,故上式只能是近似公式。,假定在小变形的情况下,塑性区体积不变,则有:,(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

12、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二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1)支护阻力对隧道周边应力分布的影响,1)弹性应力状态下,支护阻力的存在,使周边的径向应力增大,而使切向应力减小,实质上是使直接靠近洞室周边的岩体应力状态,从单向(或双向的)变为双向的(或三向的)的受力状态,因而提高了岩石的承载力。,假定支护阻力pa是径向的(实际上还有切向的),且沿洞室周边是均匀分布的,则有:,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三次应力状态,2、支护施作后的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1)支护阻力对隧道周边应力分布的影响,2)塑性应力状态下,塑性区半径是随着支护阻力的加大而减小,说明了径向阻

13、力对限制围岩塑性区的发展能起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支护阻力的存在,使围岩的应力状态有二维的变为三维的,从而提高了围岩的抗屈服能力。,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三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支护阻力对隧道周边位移分布的影响,在形成塑性区后,隧道壁径向位移不仅与岩体的物理参数、坑道尺寸和隧道埋深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支护阻力的大小。,支护阻力的存在控制了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从而控制了岩体内塑性区的发展和应力的变化,这就是支护结构的支护实质。同时由于支护阻力的存在也改变了隧道周边岩体的承载条件,从而相应提供了岩体的承载能力。,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三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

14、工程系,施成华,(2)支护阻力对隧道周边位移分布的影响,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三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对于非理想状态下的非圆形隧道,其围岩特征曲线的基本形状是类似的。,考虑实际情况,支护阻力足够大时可使围岩的径向位移为零,且隧道洞壁位移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失稳坍塌,因此需对围岩特征曲线进行修正。,(2)支护阻力对隧道周边位移分布的影响,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三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仍以圆形隧道为研究对象,混凝土或钢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可以认为是线弹性的,则有:,(3)支护特征曲线,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三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

15、程系,施成华,(4)围岩与支护结构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支护特征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在D点之前的任意位置达到平衡,隧道结构体系均是稳定的(形变压力)当支护特征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在D点之前没有达到平衡,就会导致围岩的松动、坍塌(松动压力),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三次应力状态,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1)核心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3、新奥法施工的力学解析,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控制爆破保护围岩的自承载能力,不同爆破效果条件下,围岩的特征曲线是完全不同

16、的采用控制爆破时,对围岩的扰动小,开挖轮廓圆顺,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控制爆破保护围岩的自承载能力,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锚喷支护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柔性支护,容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及时封闭围岩,保护围岩的承载能力可分层施作,适时调整支护结构的刚度,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锚喷支护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

17、,(4)监控量测控制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坍塌),判断围岩与支护结构体系是否达到稳定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支护结构的刚度判断支护结构刚度是否过大,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4)监控量测控制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坍塌),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4)监控量测控制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坍塌),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新奥法力学解析,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1)是否可以通过延迟支护的方式达到最佳平衡点,4、隧道施工力学相关问题讨论,封闭围岩,保护自承载能力 形成三向应力状态,应及早进行支护,第2

18、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问题讨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4、隧道施工力学相关问题讨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问题讨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2)在锚喷支护中加钢支撑就不能发挥围岩的力学作用了,在自稳能力较差的围岩中,单靠锚喷支护不能控制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导致坍塌,此时必须在锚喷支护中增加钢支撑,4、隧道施工力学相关问题讨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问题讨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4、隧道施工力学相关问题讨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问题讨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3)城市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力学机理,用于对地表变形有控制要求的城市地铁、城

19、市隧道及其它浅埋隧道,强调采用强支护,4、隧道施工力学相关问题讨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问题讨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4)新意法的力学机理,新意法是在新奥法施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工法着重强调加固工作面以及工作面前方核心围岩的重要性该工法认为工作面及前方核心围岩的失稳是隧道的塌方、失稳的诱导原因该工法通过加固工作面前方的核心围岩来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4、隧道施工力学相关问题讨论,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问题讨论,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1)浅埋隧道开挖后周边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如何计算?,第2讲 隧道开挖后的力学行为讨论题,讨论题:,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施成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