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3360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第六章微生物遗传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微生物营养类型,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和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生物固氮、肽聚糖合成、次生代谢产物),5.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细胞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化学物质,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及其结构物质的生理过程称为营养或营养作用。外界环境中可为细胞提供结构组分、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生理环境的化学物质称为营养物质或养料。5.1.1营养物质及其功能从元素成分看,需要最多的是:C、H、O、N、P、K、Ga、Mg、S、Fe等10种,且C、H、O、N、S、P还是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1.碳源:凡能共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称为碳源。

2、碳素的主要作用是组成菌体细胞物质和共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碳源分无机(CO2及碳酸盐)和有机碳源(糖类、有机酸类、油脂及烃类)。实验室培养微生物常用的碳源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油和一些有机酸等。,2.氮源:,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氮物质为氮源。氮素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基本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一般不提供能源(硝化细菌能利用氨作为氮源和能源)。氮源分无机(分子态氮、硝酸盐、铵盐等)和有机(尿素、氨基酸、蛋白质、蛋白胨、肉膏等)两大类。实验室培养微生物常用的氮源主要有: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胨和牛肉膏等。发酵工业上常以豆饼粉、花生饼粉和玉米浆等作为微生物的氮源。,N2 固氮酶(

3、N2)固氮微生物 NH4N 蛋白质 原生营养:凡是以葡萄糖或其他有机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以无机化合物为唯一氮源,能够满足碳、氮营养需要的化能有机营养微生物,统称为原生营养型。如果这种条件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则为缺陷营养(营养缺陷型):某些微生物由于合成能力发生障碍,所以在微生物培养时要添加某种或某几种氨基酸或碱基等有机化合物才能生长。,3.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也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P、K、Mg、Ga、S、Na等)和微量元素(Fe、B、Cu、Zn、Mo、Co)。其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氢

4、离子浓度、Eh等;作为自养微生物的能源。,4.生长因子,凡能调节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微量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核苷三类。其作用是用来构成酶的辅基或辅酶(是某些酶活性所必需的成分)(表)各种微生物所需生长因子的种类和数量是不一样的,如自养微生物和一些腐生性细菌、霉菌,能自己合成这类物质,不需外界供给;而有些微生物(根瘤菌、乳酸杆菌等)因缺乏合成这类物质的能力,必须外界供给才能生长。在实验室通常用作生长因子的物质有:酵母膏、玉米浆、肝浸液、麦芽汁、牛肉膏、米糠等。,维生素及其在代谢中的作用,微生物对生长素的需要分三类情况:自养微生物不需外源供应;需部分供给或部分供给生长素的前体才能

5、生长;要供给多种生长因素才能生长(常需要供给植物汁液、动物煮汁才能生长)。,5.水,作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直接参加各种代谢反应;是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的介质;可调节菌体内的温度(水比热大有利吸热,散热);水维持细胞膨压;可供给菌体营养。,5.1.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四大类:,1.光能无机营养型(或称光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是利用光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作为供氢体来还原CO2合成细胞 的有机物质。如藻类和少数细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它们都含光和色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

6、素),可以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所以称光能无机营养型。但应注意,三大色素中,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是主要的光合色素,而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因不能单独进行光合作用而称为辅助色素,其主要功能是捕获光能转移到光反应中心,并保护膜系统免遭光氧化的破坏。,光 能 CO2+H2O-CH2O+O2 叶绿素,光 能 CO2+2 H2S-CH2O+2S+H2O 细胞叶绿素 光 能 CO2+2 H2A-CH2O+H2O+2A 光合色素,2.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简单有机物作为供氢体以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质。如红螺细菌:CH3 光 能 CHOH+CO2-2CH3COCH3+CH

7、2O+H2O CH3 光合色素(异丙醇)(丙酮),3.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能从无机物氧化过程中获得能量,并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微生物。如铁细菌、亚消化细菌、消化细菌和硫细菌。Fe+2 Fe+3+e+能量 2NH3+3O2 2HNO2+2H2O+能量 2HNO2+O2 2HNO3+能量 2S+3O2+H2O 2H2SO4+能量 能 量 CO2+4H CH2O+H2O,4.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这是一类以有机物为能源和碳源的微生物,包含的种类最多。就已知的微生物中绝大多数细菌、全部真菌、原生动物及病毒都属于这一营养类型。,5.1.3 培养基,培养基:按照微生物生长

8、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它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生产微生物制品等的基础。,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营养成分及其配比要恰当)10-310-4 mol/L 10-610-8 mol/L C/N=6:1培养基的浓度要恰当。控制适当pH。pH=4.56 pH=77.5,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化学组成 根据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了解,可将培养基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已知的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用化学成分未知或不完全知道其化学成分的有机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物理状态 根据培养

9、基制成后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1.5%2.0%的琼脂)而制成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7%的琼脂配制而成。特定用途 按特定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基础、加富、选择和鉴别培养基。(伊红甲基蓝培养基),5.2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2.1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产生 AH2 2H+2e+A(氧化)B+2H+2e BH2(还原)AH2+B A+BH2(氧化还原)2H+2e-H2 E0/=-421mV1/2O2+2H+2e-H2O E0/=+816mV,5.2.2 高能化合物和ATP的合成,1.细胞中的高能化

10、合物,2.细胞合成ATP的途径,底物水平磷酸化,这种磷酸化的特点即在底物氧化过程中生成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通过相应酶的作用将此高能磷酸根转移给ADP生成ATP。X P+ADP X+ATP,氧化磷酸化,通过呼吸链产生ATP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这种磷酸化的 特点是当由物质氧化产生的质子和电子向最终电子受体转移时需经过一系列的氢和电子传递体,每个 传递体都是一个氧化还原系统。这一系列的氢和电子传递体在不同生物中大同小异,构成一条链,称其为呼吸链。流动的电子通过呼吸链时逐步释放出能量,该能量可使ADP生成ATP。,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

11、中光合色素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中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嗜盐细菌的光合色素的光合磷酸化特点均有所不同。,5.2.3 微生物细胞中能量的释放和利用,1.发酵作用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ATP的作用,5.3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复杂有机物质,通过一系列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能量(ATP)和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5.3.1 己糖的分解,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的分解过程主要经过4个阶段:糖酵解 生成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 进入呼吸链产能。,1.糖酵解的EM途径,是指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一分子葡萄糖经转化成1,6-二磷酸果糖后,在醛缩酶催化下,裂解并由此生成2分子丙酮酸

12、的过程。(见图),2.乙酰辅酶A的生成,丙酮酸脱氢酶系CH3COCOOH+CoASH+NAD+(丙酮酸)(辅酶A)CH3COScoA+H+CO2(乙酰辅酶A)(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3.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此循环是从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综合形成柠檬酸开始的,它是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后进一步彻底氧化的过程。(见图),4.进入呼吸链产能,在此步骤中,三羧酸循环中生成的NADH和FADH2进入呼吸链,将H+和电子交给O2生成水并生成能量。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后,在理想条件下,1分子葡萄糖被彻底氧化为H2O和CO2,可共计产生38个ATP。(EM途径产生8个、生成乙酰

13、辅酶A时产生6个、TCA循环共产生24个ATP)。,5.3.2 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5.4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也称同化作用)是指从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化合物)的过程。合成作用必需具备三要素:小分子前体物质、能量和还原力。而这三要素主要从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中获得。,5.4.1 无机养料的同化,1.二氧化碳的同化 CO2是自养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异养微生物也能利用CO2作为补尝的碳源。将空气中的CO2同化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过程称为CO2的同化。(CO2的固定)自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总反应如下 ATP6CO2+12NADPH C6H1

14、2O6+12NADP+酶,异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2.硝酸盐的同化还原,NO3-+NADPH+H+NO2-+H2O+NADP+NO2-NH2OH NH3 NADPH+H+NADP+NADPH+H+NADP+,3.分子态氮的同化,固氮酶 是氮气还原的生物催化剂。其分子量很大,一般都含有2种蛋白组分:钼铁蛋白和铁蛋白。前者由4个亚单位组成,分子量200-240KDa,含2个Mo原子,302Fe原子,还含有大致相等的不稳定的S原子;后者由2 个亚单位组成,分子量57-72KDa,4个Fe原子和4个不稳定的S原子。作用的条件:两组分结合后才起固氮作用;能量问题以及电子供体和载体;氧的影响;氨的阻抑效

15、应问题。,氮分子的还原过程,氮分子的还原需要氢和电子,其来源因不同固氮微生物而异。如厌氧的巴氏梭菌靠丙酮酸裂解;光合细菌通过光合磷酸化获得电子;好氧的固氮菌则是通过TCA循环等来获得;在共生的根瘤类菌体中,有大量贮藏物质-聚-羟基丁酸,它能为固氮作用提供电子。(图),4.硫酸盐的同化还原,ATP+SO4 腺苷磷酸硫酸酐+PPi ATP+腺苷磷酸硫酸酐 磷酸腺苷磷酸硫酸+ADP NADPH+H+NADP+磷酸腺苷磷酸硫酸 磷酸腺苷磷酸+SO3-NADH+H+NAD+H2S+H2O,5.4.2大分子前体物质的合成,1.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自养微生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是CO2经卡尔文氏循环而合成;大多数

16、化能异养微生物利用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和形成氨基酸等简单化合物的骨架。作为前体分子,细胞中最重要的是六碳糖(葡萄糖)和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2.氨基酸的合成,3.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核苷酸是核酸(DNA和RNA)的建筑块,也是一些辅酶的组分,如NAD、FAD和辅酶A,还是糖原等大分子生物合成中活化的中间物。核苷酸的结构在前已作介绍,其合成很复杂,在此不作阐述。,5.4.3 细胞结构成分大分子物质的合成,1.多糖的生物合成 UDP葡糖焦磷酸化酶 UTP+G-1-P UDPG+PPi(尿苷-3-磷酸)(葡萄糖-1-磷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葡糖基酶 UDPG+(葡萄糖)n(葡萄糖)n+

17、1+UDP,2.肽聚糖的合成和细胞壁的增长,5.4.4微生物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次生代谢产物作用不同,主要可以分为:1.毒素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 些对动植物细胞有毒杀作用的物质称为毒素。毒素大多是蛋白质物质,如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素、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痢疾杆菌产生的各种内外毒素等。还有一些微生物杀虫剂,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繁殖和毒素的存在而使害虫致死。,2.抗生素 能抑制他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的物质为抗生素。大多数放线菌以及某些真菌、细菌都能产生抗生素,如点青霉和灰黄青霉产生的青霉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迄今报道的抗生素已有2500-3000种,但由于对动物的

18、毒性或副作用等原因,目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却只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新生霉素、利福平、放线菌素等60多种。但近年来,农用抗生素如井岗霉素、春日霉素、庆丰霉素、灭瘟素等已在植物病害防治、森林保护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3.生长刺激素 是一种高度生理活性 物质,是微生物产生的可以刺激动植物生长或性器官发育的一类物质。如赤霉菌产生的赤霉。4.色素 许多微生物能产生各种有色物质。如黏质赛氏杆菌产生的灵菌红素。,思考题:5-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哪些?各有何功能?5-2 根据微生物所需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几种?各有何特点?5-3 什么是培养基?其配制原则是什

19、么?根据营养物质的不同来源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根据培养基制成后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5-4 细胞中的高能化合物主要是什么?5-5 细胞合成ATP的途径有哪些?5-6 ATP有何作用?5-7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的分解过程主要经过哪四个阶段?5-8 次生代谢产物是如何合成的?主要包括哪些?各有何作用?,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基因表达、细菌的基因重组。,6.1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6.1.1 DNA的结构和复制,1.DNA的结构,2.细胞中DNA的复制,DNA多聚酶,DNA复制过程,3.限制酶和DNA的裂解,在微生物细胞中有一类酶

20、对自身的DNA不起作用,而能限制外来DNA在细胞中起作用,把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简称限制酶)。5 PO4A G C T 3 OH 链 3 OHT C G A 5 PO4 链5G AATT C3 3C TTAAG5,6.1.2 RNA与遗传密码,1.rRNA2.mRNA与遗传密码,3.tRNA,4.RNA的结构,6.1.3 基因和遗传成分,6.1.3.1 基因组,6.1.3.2 染色体,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fumefaciens)大肠杆菌(E.coli)K-12,6.1.3.3 染色体外遗传成分,微生物细胞

21、中有些遗传成分存在于染色体外,已知的有质粒、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以及可转移遗传成分。,6.2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的表达,6.2.1 从基因到蛋白质 遗传信息的调控包括两个相继进行的过程,转录(transcription)t和翻译(translation),这就是从基因到蛋白质的过程。转录过程 转录是将贮存在DNA上的遗传信息(RNA病毒除外)依据碱基配对原则抄录在mRNA上,由RNA多聚酶催化完成。翻译过程 翻译是以氨基酸为材料根据mRNA上的遗传密码合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包括翻译起始、肽链延长和翻译终止3 个阶段。,6.2.2 基因表达的调节,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而表达,合

22、成酶蛋白、进行新陈代谢、构建新的细胞。生物具有精确调节基因表达的能力,以适应环境、进行生长和繁殖。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很复杂,有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是转录水平的调节。,6.3 微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重组,6.3.1 突变及其机制 突变的方式 一个基因中的核苷酸顺序 可以由不同方式发生突变,最常发生的是“碱基对”的替代、移码和片段丢失。诱变与诱变剂 能够造成突变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称诱变剂,许多化学诱变剂是作用于DNA本身及其复制过程。(表),6.3.2 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化作用 是外源DNA(从供体中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转导作用 是通过噬菌体引起DNA在

23、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现象。供体细胞的一段DNA由噬菌体带出,然后随噬菌体的感染而进入受体细胞。接合转移 是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直接接触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细菌。接合转移中质粒起主要作用。基因转座 生物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位置是相当稳定的,但并非所有遗传因子都绝对恒定不变。如转座因子可在染色体上不同位点间移动,转移位置。这种现象虽然不是频繁发生,但基因转座在生物中有重要作用。,6.4 重组DNA技术,6.4.1 目的基因的克隆6.4.1.1 基因克隆的程序 目的DNA的分离或合成 克隆的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 克隆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特定克隆子的筛选 大量扩增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子,6

24、.4.1.2 基因克隆的载体,在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中,主要问题之一是必需慎重考虑选择合适的克隆基因表达系统,否则克隆的基因不能表达,或者产物数量不足而无应用价值。所以基因载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不仅要能容纳目的基因,而且应包括理想的调节系统,以使基因的表达在有效的控制之下,还要考虑用载体构建的克隆子在寄主细胞中的稳定性。,6.4.2 克隆子的筛选,6.4.2.1 克隆子的受体6.4.2.2 挑选克隆子的策略 从寄主细胞中寻找能表达的基因克隆子 直接找出克隆子,6.4.3 DNA的人工合成和扩增,6.4.3.1 合成DNA6.4.3.2 DNA的扩增多聚酶链式反应 6.4.4 基因的定位诱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