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387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治学原理第1编:政治的性质与政治研究第2编:政治系统的硬件:国家与政治设置第3编: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第4编: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第5编:历史视野中的政治过程,第一章 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 主要问题1、理解政治的三个维度及其发展趋势2、公域和私域的二分法的古典形式和修正形式3、权力三面性的不同侧重点4、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1.1 如何理解政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政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2、必偃。论语颜渊,什么是政治?在西方,是从希腊polis一词演化过来的,最初含义为希腊的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在古希腊,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政治(政与治是分开来用的)指的是治国之道,如“治国平天下”。,对政治的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传统的解释、当代西方学者的解释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几种:1、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于伦理道德。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都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把政治视为最高的道德活动,认为过国家生活就是过有道德的生活。,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活动。认为国家是法律的产物,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

3、法律而设置的。甚至认为国家作为一个法人,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表达意志以及行动的能力。例如纯粹法学派代表人物凯尔森。,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施展谋略以及玩弄权术的活动。例如马基雅维利、俾斯麦,还有中国古代的法家。,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例如孙中山,英国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5、把政治理解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例如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1.1如何理解政治 政治和哲学一样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对政治的理解不同。下面从政治的分析单位、政治的边界以及政治的专业化程度三个维度来考察。,1.1.1政治的分析单位(研究什么

4、、从什么角度、以什么价值标准)本章指的是政治理论的建构单位,或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古典自由主义核心观点是:社会由无数个人组成,在政治生活中个人最为重要,个人的自由至高无上。个人是理性的、能动的,不但了解自己的需要,而且在特殊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具体内容有: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从“自然状态”通过社会契约进入“国家状态”。霍布斯、洛克、卢梭的区别。个人与社会本位观。个人高于社会,社会高于国家。个人是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政府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有助于个人追求幸福。政府合法性的来源。政府权力来源于具有天赋权利的个人的让渡。消极政治观。政府是一种必要的“恶”。

5、对权力的制约。三权分立和法治原则。公域与私域的区分。为政府的活动领域圈定一个范围。,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多元主义(经验民主论,二战后在美国兴行。古典多元主义主要观点: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民主政治应该是多元主体通过“多元竞争”(讨价还价),达成“价值趋中”(妥协)的政治。传统政治民主化理论关注权力制衡,而忽视了社会上的多元制衡机制的作用,而后者才是实现民主的关键环节。只有两种(政府与社会)权力制衡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民主才能真正得到保障。民主的核心是决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决策过程的多元竞争和妥协性。在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的作用是:为个体公民获取公共信息提供有效手段,并通过制度性渠道将个体诉

6、求输入政治决策过程。通过提供公共利益和需求的必要信息为政府服务。在公明和政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公民参与政治的范围扩大了,沟通更加容易了。,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人总是处在一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之中。(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3)历史运动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阶级对抗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个阶级与先进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而另一个阶级则与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5)在这一过程中,阶级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

7、唯一途径,因为落后的阶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地位,不甘心丧失自己的利益。(7)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对抗形式,当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后,公有制将取代私有制,剥削关系不复存在,和谐关系将取代社会冲突,人类社会将经由无产阶级专政通往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引出的问题:哪个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这个问题被称为“国体”;与之相应,政权的具体组织形式被认为是“政体”;这种区分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阶级分析法强调斗争与暴力,强调革命(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自由主义的政治学强调的是妥协和共识(compromise and consensus)

8、,政治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一种手段,一种可能的艺术。这里有两个基本假定:1、利益冲突不可避免,2、人可以通过理性力量(对话、协商、妥协、讨论)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冲突。,1.1.2政治的范围关注的是政治活动的边界问题。可分为三种观点:1、政府政治观:狭义的政治观,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大多数人、大多数组织以及大多数社会活动“外在于”政治。意味着政治与非政治的区分,从而也就有“国家与市民社会”、“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在非政治的私域中,例如家族、家庭、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组织等,调节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以及社会自治就是实现社会和谐

9、的两种基本机制。对自由主义者来说,这一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它试图为政治活动确定一个正确范围,为私人领域留出一片天地。政治与专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美米诺格)。政府是“守夜人”,“小政府、大社会”。,2、非政府政治观:由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活动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及其官员,政党、利益集团、公民都是政治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所以对政治的理解就突破了传统的边界,许多以前被认为是私域的东西转化为公共领域。非政府政治学,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非政府政治观与狭义政治观相比只是将政治的主体和范围扩大了,根基变没变。政府及其活动依然是政治研究的对

10、象。,3、广义政治观:认为政治充斥于所有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政治居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政治就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怎样获得什么的过程。拉斯韦尔广义政治观破除了政治界定中的“政府中心论”,将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和权威作为界定政治的标准。这导致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公域和私域二分法的两种不同形式:古典形式 修正形式,以上区别在于:古典形式:以国家为中心,国家之外便是市民社会;修正形式:以个人为中心,个人之外,便是公共的。女权主义者提出一个口号“个人的也就是政治的”。理由:最私人的领域同样存在着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暴力),家庭内部

11、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与雇佣工人与资本家、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在政治性质上是一致的,性压迫与阶级压迫、种族压迫在性质上是一致的。持古典主义观点的学者认为这种漫无边际地扩张政治边界的做法是极权主义的征兆。,1.1.3政治与行政的分化由政党分肥制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1829杰克逊总统基于平民民主的理想,鼓吹“胜利品属于胜利者”,由竞选取胜的政党在自己的支持者中遴选官员。2、政党分肥制的结果:竞选中的捐款导致变相的卖官鬻爵以及间接的贪赃纳贿;选择官吏主要靠政党背景而不是真才实学;官员的高度流动性不利于行政经验的积累,导致政府效率低下;政治竞争过程中的政党倾轧与派别组织导致政务成为党务。

12、,3、美国社会的变化:在相当长时间里,美国政府确实是真正的小政府;随着工业的发展,美国又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复杂的工业社会,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政府管理的专业化与职业化。4、1881年新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被一个谋职无望的律师在火车站暗杀。5、1883年彭德尔顿法被通过。6、威尔逊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是民主原则与效率原则相互协调的尝试。,思考:美国政治为什么会走向政治与行政的分化?理解美国政治发展的复杂性的两条线索:1、民主政治背景下,政党政治出现的必然性,以及从早期的干部党发展到基于普选和从事政治动员的大众性政党。2、由于美国的特殊情形先有州后有联邦,因

13、此强大的中央政府不是美国政治的发展起点,相反它是一个需要建构的目标。,思考:中国政治与行政分化的趋势如何?,1.2政治的核心观念与核心问题1.2.1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1、什么是权力?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power(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政治权力属于power over,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影响或控制。或者说权力就是使他人去做本不愿意的事情的能力。,2、权力观的连续谱 经典权力观:政府完全控制了公共政策的议题和内容,社会力量的影响趋于零。其实质是政府对暴力的合法垄断。特征:将权力视为制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垄断性

14、地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一个极端 古典多元主义的权力观:政府除了被动地反应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外,没有任何自主性与能动性。另一个极端,实际情况可能介于两者之间。权力的第一面:着眼于决策的能力,可区分为两种:一是政府作出正式决策的能力,二是通过外部力量影响决策的能力(利益集团的影响力)。权力的第二面“议题设置”或“不决策”:通过影响政治议程而排除某些决策出台的能力。此两面又一个公共的假定:个人或团体追求的东西正是他们表示想要的东西。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通过某种方式塑造或改变人的欲望或需求。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不自由,毋宁死。,激进权力观:A对B行使权力,但不是使B去做他本不想去做

15、的事情,而是影响、型塑甚或决定B的欲望。尽管权力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权力的行使甚至越来越隐蔽,对权力的分析也越来越远离合法垄断强制力的政府(由肢体暴力到语言暴力)。经典权力观依然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连续谱:经典权力观多元主义权力观激进权力观(权力的第一面、第二面)权力的第三面,1.2.2政治的核心问题围绕权力而发生的问题 与经典权力观相关的核心问题有:权力的必要性、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权力的制约结构、权力的功能与范围、权力的行使方式、权力形式的效率与效能、权力的更替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权力面临的挑战等。其中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重要,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则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

16、,1、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从强制到认同的连续谱 强制或服从命令传统政治冷漠基于功利和默认作为工具的接受规范性同意理想状态的规范性同意“马背上打天下,但不能马背上治天下”陆贾从“君权神授”到“人民主权”,2、权力的制约:亚里士多德:区分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只有分工而无分权与制衡。洛克:区分立法功能与执行功能,没有区分执行权与司法权,所以只能说是两权分立。并且洛克认为立法权最高,其他权力从属于立法权。孟德斯鸠:是真正的三权分立。所有的权力都应该受到制约,包括人民的权力避免多数人的暴政,问题:政府机构之间的分权应如何进行?分立的权力部门如何才能实现制约?这种制约如何才能实现平衡,而不是导致僵局

17、或失衡?权力分立纯粹分权:权力或功能与某个政府部门一一对应;非纯粹分权(混合分权):权力或功能在不同政府部门交叉配置。横向分权与纵向分权,制约:各权力机关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前提;必须采取混合分权的形式。(避免某种权力为某机关独享)平衡:三权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从理论上说,立法机关居于上位,法院系统处在最后仲裁者的位置上。法院即使不是最高的权威,也是最后的权威。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各国采取的方式各有特点。,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2.1 如何研究政治:历史的维度(以美国政治学的发展为线索)1、制度研究(传统制度主义19世纪下半叶):研究政府组织形式以及政治制度中决定权力的法律、规则、程序等,

18、认为这样就能理解政治机构的运作。2、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研究政府机构之外的非正式组织和行为,尤其是利益集团,认为政府决策的权力或许就在这些非正式组织和行为之中。,3、行为主义革命(二战后):强调研究人的实际政治行为(例如选举和投票),而不是制度的理想运作,并且主张研究者可以保持价值中立,将价值从政治学研究中“驱逐出去”。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突破(问卷、访问、抽样、理性模型、计量技术等)。4、后行为主义:批判行为主义(1)科学观:客观化、公理化、数理逻辑化学问、知识、学识(德国“科学”含义)(2)价值中立拥抱价值,认为意识形态没有结束(例如民权运动、反战运动、校园运动)导

19、致规范研究的复兴:罗尔斯正义论;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2.2如何研究政治:逻辑的维度1、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作用。但不再是基于经验描述而是基于严格的科学方法。源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历史、经济、社会学等)。2、精英理论:人民不可能当家作主,但是有权决定谁做主。通过民主选举由民众选择政治精英执政。熊彼特为代表3、多元主义:权力是分散的(与精英理论的权力高度凝聚相对立)。两者都承认政治影响力的不公平分配,区别在于:(1)精英理论:累积性不平等(“有无”硬块)(2)多元主义:弥散性不平等(打碎硬块)P35,4、政治系统理论:将自然科学的系统方法运用于政治现象分析(输入输出)5、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用经济学方法。,2.3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动态性:制度、行为、人、选举、政党、利益集团2、研究范式的多元性3、学科边界的开放性:跨学科研究,学科“杂交”,纯粹政治学研究学者逐渐减少。4、国别风格:(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三种观点)(2)如何将政治文明的普遍价值与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结合起来。,今日作业 简述美国二十世纪初“扒粪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当前反腐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