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6147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发展简史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药学研究简介,主要内容,一、生药学及中药学相关概念二、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三、生药学的研究方法四、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一、生药学及中药学相关概念,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生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中药材:既指中医处方用药,又包括生产中成药或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草药:是指草医用药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中草药:即“中药+草药”,即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采用或作药材收购,就将中药和草药合称为中草药。,说明,生药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名词,2

2、0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入中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生药主要是指中药材。一般来说,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成方制剂;中药材来源于动物、植物或矿物;而生药除包括极大多数为历代本草所收载的药物外,尚包括本草未收载、中医不常用而为西医所用的药物,此外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中药学,广义的 作为一个学科,包括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以及中医学理论和药性、药效等相关知识。狭义的 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研究中药的配伍、禁忌,介绍具体药物的来源、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等。,生药学,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分

3、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来研究生药(中药材)的名称、来源、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内容的学科。这也是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药学是药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二、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生药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传统本草学时期(2000多年前19世纪中叶)The period of traditional herbalogy研究内容:以医疗效用为主,兼及生药和药用动、植物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的特征等。研究手段:主要是凭感官和实践经验。,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19世纪中叶1930年)The pe

4、riod of early modern commercial pharmacognosy研究内容:商品生药的来源(生物的和地理的),鉴定商品生药的真伪和优劣。研究手段:主要是形态学(包括宏观和微观)和化学的方法。,现代生药学新时期(1930年以后)The period of modern pharmacognosy研究内容:包括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研究手段: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三、生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生药的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一)真实性鉴别,生药的真实性鉴别是指依据该生药的性状、显微、理化等特征,鉴别其植(动)物学名

5、。,主要方法:1、性状鉴别,是运用人体的感官看(look)、摸(touch)、闻(smell)、尝(taste)及水试(test by water)、火试(test by flame)等直观的方法,以生药的性状,包括形态(form)、大小(size)、色泽(colour)、表面(surface)、质地(texture)、断面(fracture)、气味(odour and taste)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鉴别的方法。,“看”(Look),仔细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及断面等,并以一些简单的术语来形容,例如观察根类外形时,常用头(根、根茎的上端)、芦(根端短缩的根茎)、身(主根部分)、

6、梢(根下部或支根)、须(须根或小根)、纹、皱、槽、沟、连珠(根、根茎膨大部分成连珠状)等描述。观察断面特征或饮片时,常用心(中心部)、菊花纹、车轮纹、云纹、网纹(均指断面呈现的各种纹形)、朱砂点(指红色油室)、粉尘(指淀粉)、霜(指析出的结晶)等词形容。,“摸”(Touch),用手触摸生药,以判断生药的质地及折断现象,通常用硬软、结松、轻重、韧脆、弹柔以及粉质、角质、油润、绵性、柴性、粘性等词来形容。,“嗅”(Smell),直接嗅闻完整的生药,或于剥碎、搓揉、折断时所能闻到的气感。,“尝”(Taste),用舌尖接触生药表面,或取少量生药入口咀嚼,描述能感觉到的味感(剧毒药尝味要小心,尝后立即吐

7、出并漱口)。,传统经验鉴别:,党参皮松肉紧有“狮子盘头”松贝形似“怀中抱月”海马外形“马头蛇尾瓦棱身”野山参则为“雁脖芦、圆肩膀、枣核丁、铁线纹、珍珠须”何首乌断面有“云锦纹”黄芪断面“菊花心”粉防已断面有“车轮纹”苍术断面有“朱砂点”,性状与质量的关系:,丹皮皮细肉厚,亮星(丹皮酚结晶)多者为佳;甘草、党参以味甜为佳;乌梅、木瓜、山楂以味酸(含有机酸)者为佳;黄连、黄柏以色黄、味苦(含小檗碱)为佳;肉桂以富油性、香气浓、味甜辣(含挥发油)为佳;荜菝、黑胡椒以味辛辣为佳等。,水试法(Test by water),是利用生药在水中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

8、象进行鉴别。,火试法(Test by flame),是根据生药燃烧后产生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等变化现象进行鉴别。,2、显微鉴别,生药的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组成药味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适用于性状鉴定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锭、丹等中药成方制剂的鉴定。,组织鉴定:通过观察植(动)物的各种切片,以生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和内含物形态等特征来鉴别真伪。用于完整药材或能够满足制作切片条件的饮片的鉴别。粉末鉴别:通过生药的粉末制片,观察生药的细胞、内含

9、物形态特征来鉴别生药的真伪。通常用于粉末药材、外形较大或组织构造无鉴别特征的药材、破碎药材及粉末性的中成药鉴别。显微化学反应:将生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从而进行鉴定。主要用于细胞壁、糖类、蛋白质、草酸盐、碳酸盐和各类化学成分的鉴别。,3、理化鉴别,生药的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用来鉴定生药品质优良度,也可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同名异物或性状相似又无明显显微特征的生药的鉴别。常用理化鉴别方法有物理常数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

10、法。,理化鉴定: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确定生药的真实性,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说明生药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生药的品质优良度。实验方法:一般用少量干粉、切片或生药经初步提取分离后,选择理化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进行。生药的鉴定正在从宏观和微观的形态学鉴定向有效成分和药效学鉴定方向发展,理化鉴定的方法和手段也正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4、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前面介绍的三种鉴别方法是应用物种特异特征进行鉴别,是生药真实性鉴别的主流方法。但对同属多来源生药及种内的一些变异(道地药材)、动物药等难以专属性地鉴别。

11、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是通过比较生药间DNA分子遗传多样性差异,即植物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差异来鉴别。相关技术有DNA提取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PCR技术等。,(二)有效性评价,生药的有效性可以用化学成分来评价,也可以用生物效应来评价。目前大多数生药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对生药中与疗效相关联的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来评价。,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根据分离方法分为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三)安全性评价,影响生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除生药含有的内源性次生代谢产物外,还有外源性物质如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农药残留以及二氧化硫、黄曲霉素等。,内源性有害物质,肝毒性成

12、分:肝毒吡咯里西啶生物碱(HPAs)。这类生物碱本身无毒,毒性主要来自其在体内(主要是肝脏)的代谢产物吡咯,其有很强的亲电性,能迅速同有关的酶、蛋白、DNA及RNA结合,引起各种毒性反应。摄入HPAs引起的主要病变是肝静脉阻塞性疾病(HVOD),表现为急性肝炎、严重腹泻、呕吐、腹水、肝肿大、黄疸、水肿。肾毒性成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引起肾毒性。,外源性有害物质,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砷、汞、铅、镉、铜、铝等。其来源一方面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等有关,另一方面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对该类元素的富集能力等有关。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二氧化硫:

13、不少药材在加工时,都会加上硫磺熏蒸作为处理程序之一,达到漂白药材及杀菌的目的。,四、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一)中药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备注: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瓜蒌包括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包括川贝和浙北;芍药包括赤芍和白芍,“十九畏”:硫磺畏芒硝(包括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子 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 芒硝畏三棱 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禁用中药:多为剧毒或者性能峻猛的中药,凡禁用的中药绝对不能使

14、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载的妊娠禁用中药有42种:破血化瘀:三棱、干漆、土鳖虫、水蛭、全蝎、红大戟、莪术、斑蝥、蜈蚣、麝香破积利水:红大戟、京大戟、牵牛子、芫花、甘遂、巴豆、巴豆霜、猪牙皂、大皂角、丁公藤、商陆散寒通络止痛:川乌、草乌、附子、制草乌、天山雪莲、两头尖有毒中药:千金子、千金子霜、马钱子、马钱子粉、朱砂、红粉、轻粉、洋金花、雄黄、罂粟壳、马兜铃、天仙子、天仙藤、闹羊花另还有:阿魏、黑种草字(维药),妊娠慎用中药 一般包括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类的中药,慎用的中药虽然可以根据孕妇患病情况酌情使用,但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在没有特殊需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国药典(

15、2010版一部收载的妊娠慎用中药有57种。,3、饮食禁忌 患者在服药和用药期间,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疗效的食物。寒性疾病服热药忌生冷食物;热性疾病服凉药忌辛辣食物;服镇静安眠药忌食用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食物;服人参等滋补药时要忌饮茶,高热患者忌食油腻食物等。,4、证候禁忌 某些或某种中药不适于某些或某种证候,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体虚多汗者忌用发汗药;阳虚里寒者忌用寒凉药以免再伤阳生寒;阴虚内热者忌用苦寒药,以免苦燥伤阴;脾胃虚寒,大便糖稀者忌用苦寒或者泻下药,以免再伤脾胃;阴虚津亏者忌用利湿药;阴虚火旺者忌用温里药。,(二)中药汤剂的用法用量,1、中药的用药剂量 是指每一味药

16、的成人一日量,用量的多少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配伍的不同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等情况决定。,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毒性中药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使人中毒或者死亡。调剂人员应的熟悉各种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雄黄的内服量应控制在0.050.1g;洋金花应控制在0.30.6g;闹羊花应控制在0.61.5g;天南星应控制在39g;蟾酥应控制在0.0150.03g;生白附子应控制在36g;生千金子应控制在12g等。,2、中药的用法特殊煎法:先煎(一类是矿物和贝壳类,因药物成分不宜煎出,须先下1520min;一类是毒性较大的药物,如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等,需要煎煮时间长一些

17、以降低毒性。)后下(有些含大量挥发油的药物,若煎煮时间过长,药性挥发会影响疗效。这类药大多具有芳香气味,以植物的花、叶、果为多,如薄荷、荆芥、荷香等,在出国前35min放入即可。)另煎(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等,为防止浪费,需单独用文火煎12h,可单独服用或与其他煎好的药物混合同饮。),烊化(动物的皮、角煎煮后呈胶状,须单独放入容器中加凉水蒸20min,服用时按量取出,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等)包煎(如车前子、葶苈子、滑石粉,这些药为粉状或小粒种子,煎煮时呈糊状不易滤出。还有些药物绒毛落在药液中,服用时刺激咽喉,故也要包煎,如旋复花)冲服(为充分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而不浪费,有些药物

18、制成粉剂,需用药液冲服,如三七粉、羚羊粉、麝香等),汤药服法 药物的治疗疾病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病情和药效,服药时间有饭前、饭后喝早晚的区别。一般药物宜于饭后服,滋补药宜于饭前服,驱虫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眠药宜睡前服,抗疟药宜在发作前12min服用,健胃药和对肠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三)中药调剂相关注意事项,1、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 中药饮片使用的品种繁多,历代文献记载和各地使用情况常有差异,造成中药饮片名称繁杂众多。同名异物、异名同物、名称相似等经常可见。故须掌握中药饮片的正名、别名等。如淫羊藿的别名为仙灵牌,莱菔子的别名为萝卜子。,2、中药饮片处方常见的并开药名 是指将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药对缩写在一起而构成并开药名。如二母指的是知母、贝母;二地指的是生地、熟地;赤白芍指的是赤芍、白芍;二地丁指的是蒲公英、紫花地丁等。,3、常见的处方应付实例 处方直接写药名,应调配盐制的药材有补骨脂、益智仁;应调配密制的药材有枇杷叶、马兜铃等;处方注明要制,需调配姜制品的药材有半夏;处方注明制霜,需调配制霜品的药材有柏子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