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621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6.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体液平衡凝血-抗凝平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血管内成分逸出血管外出血和水肿血管内血液含量异常充血或缺血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第一节 充血和瘀血,充血(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炎性充血),充血的机制,淤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称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congestion)。原因: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心力衰竭,后果,1.肺淤血,重要器官的淤血,肺淤血,肺褐色硬化,肺淤血,示肺泡壁

2、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示肺泡壁纤维增生,高倍镜下,心力衰竭细胞,2.肝淤血,槟榔肝(低倍镜观),肝淤血,正常肝脏,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扩张充血 镜下:中央静脉附近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围的肝细胞脂变,肝淤血,第二节 出 血(hemorrhage),血液由心腔或血管内逸出内出血: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病因和发病机制,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diapedesis)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 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 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 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血液积聚于体腔内称体腔积血。在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称为血肿。,内出血,外出血,鼻粘

3、膜出血排出体外称鼻衄。肺、支气管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咯血。胃、食管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呕血。结肠、胃出血经肛门排出体外称血便。泌尿道出血经尿排出称为尿血。微小的出血进入皮肤形成小的出血点 称为淤点,较大的出血称为紫癜。,左侧内囊处可见明显出血,破坏脑组织,形成大片出血灶,并破入侧脑室,可见心外膜下广泛出血,呈红褐色。出血部位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区域。,蛛网膜下腔内可见弥漫性出血,血液淤积,脑表面沟回结构不清。,在肺脏的表面可见红色出血灶,病变呈点、片状,分布不规则。,在肾脏切面中,皮质和髓质可见灶状和片状出血,呈棕褐色。,少量缓慢的漏出性出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大范围的漏出性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4、。破裂性出血,短时间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发生在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引起严重后果。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后果,第三节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bus)。,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 液 凝 固 性 增 高,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 流 状 态 的 改 变,条件,内皮细胞,正常,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的过程,血栓形态/类型,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白色血栓,混合性血栓,静脉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透明血

5、栓(微血栓),附壁血栓,结局/影响,对机体的影响,结局,血栓形成与机化,血栓机化与再通,第四节 栓 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embolism)。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栓子的运行途径,左心和体循环栓子右心和静脉系统栓子 肠系膜和脾静脉栓子 交叉性栓塞 逆行性栓塞,顺行性栓塞,栓子运行途径,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动脉血栓栓塞,The main pulmonary trunk and pulmonary arteries to the right and to the left lung are seen here open

6、ed to reveal a large saddle pulmonary thromboembolus.Patients with such an embolus will have a high mortality rate.,北医大事件,2006年1月因腰椎出现轻度滑脱,于北大医院行脊柱移位手术,手术后的第七天,因发生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北京大学教授熊卓为,肺动脉栓塞的后果:(1)栓子小、数量多:广泛栓塞肺动脉小分支,右心衰竭猝死(2)栓子大:栓塞肺动脉主干,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猝死(3)中、小栓子: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 严重肺淤血,出血性梗死,肺动脉栓塞引起猝死的机制,肺动脉阻

7、力急剧增加,急性右心衰竭肺缺血左心回流血量减少,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肺动脉、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痉挛,急性右心衰竭5HT、TXA2引起肺血管痉挛,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髂内动脉血栓,交叉性栓塞:指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腔内的栓子偶可由压力高的一侧通过缺损进入另一侧,再随动脉血流栓塞相应的分支;也称反常栓塞。,逆行性栓塞:指在罕见的情况下发生的如下腔静脉内的栓子,在剧烈咳嗽、呕吐等胸、腹腔内压力骤增时,可能逆血流方向运行,栓塞下腔静脉所属分支。,交叉性/逆行性栓塞,是一种由多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血管所引起的栓塞。前者为空气栓塞,后者是

8、在高气压环境急速转到低气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故又称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气体栓塞,空气栓塞,减压病,减压病,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发生,子宫强烈收缩,尤其在羊膜破裂逢胎儿头阻塞出口,可将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肺循环栓塞,患者突然严重呼吸困难,紫绀、休克、抽搐和昏迷,多数死亡。,机制:肺循环机械性阻塞,羊水引起过敏性休克,血管反应及羊水内凝血致活酶样物致DIC,羊水栓塞:肺毛细血管内可见红染波纹状的角化上皮,羊水栓塞,脂肪栓塞,脂肪栓塞(图),脂肪栓塞,脂肪栓塞,肿瘤栓子栓塞,可引起肿瘤在局部形成转移瘤。,细菌团进入血液也可引起栓塞。,其他

9、栓子栓塞,肺小静脉内可见大量肿瘤细胞阻塞,肿瘤细胞形态与肝细胞癌相同,肾小球内可见多数细菌菌团,周围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间大量脓细胞聚集,其内可见细菌菌团。,第五节 梗 死 缺血(ischemia):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 或中断。梗死(infarction):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 织缺血性坏死。一、梗死的原因(一)血栓形成(二)动脉栓塞(三)动脉痉挛(四)血管受压闭塞,梗死形成的条件,(一)供血血管的类型(二)血流阻塞发生的速度(三)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四)血液含氧量,梗死的病变及类型,1 贫血性梗死 2 出血性梗死 3 败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心肌贫血性梗死,肾贫血性梗死,

10、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梗死区呈紫黑色(灰白处为正常肠段),肠壁各层组织广泛坏死,并伴弥慢性出血,肺出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影响/结局,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结局 被肉芽组织机化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的器官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心心功、猝死 脑功能障碍、猝死肾腰痛、血尿 肺胸痛、咯血肠腹痛、便血 四肢等坏疽,第六节 水肿概念:水肿(edema)指组织间隙内的液体增多。分类按水肿波及的范围1、局部性水肿:2、全身性水肿(二)按原因心、肝、肾、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发生机制,(一)静脉流体静压增高(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三)淋巴回流障碍,水泡,显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小脑扁桃体疝,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一)有利方面稀释细菌、毒素渗出液将抗体输送到炎症部位(二)不利方面细胞营养障碍组织器官功能活动障碍:肺、脑、喉头、心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