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673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杜甫推荐参考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2023,1,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杜 甫,1/23/2023,1,2,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代表作“三吏”“三别”。,3,杜甫出身于 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怀抱“

2、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的他,却仕途坎坷,身经离乱。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他24岁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34岁始寓居长安近十年,因奸臣李林甫当权,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居秦州,未几,又千辛万苦跋涉移家成都,靠朋友帮助,筑草堂于城西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后经友人保荐,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3、。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穷的生活。晚年举家出蜀,最后病逝于湘江的一条破船上。,4,他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5,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形式多样而以古体、律诗见长。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4、”;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6,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之前)2、长安十年时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3、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到四十八岁)4、漂泊西南时期(四十九到五十九岁),2023/1/23,7,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安乱时期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息),蜀相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老年时期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8,9,10,杜

5、甫草堂,11,杜甫望岳,2023/1/23,12,望岳,2023/1/23,13,2023/1/23,14,望岳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15,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泰山,16,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

6、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泰山,17,恒山,2023/1/23,17,18,衡山,2023/1/23,18,19,华山,2023/1/23,19,20,嵩山,2023/1/23,20,21,泰山风景,栏目导航,22,泰山风景,栏目导航,23,泰山风景,栏目导航,24,25,26,27,28,29,30,31,32,33,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di)了(lio)眦(z),34,把握节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望 岳,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夫语气词。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未了不尽 了尽 青未

8、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钟赋予、集中、萃聚。神秀秀美而有灵气。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割划分荡胸使心胸动荡。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入没 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凌绝顶登上最高山峰 凌跃上 一览众山小一眼望去四周的山都显得渺小了 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览一望。另注:“层云”也作“曾云”。,2023/1/23,37,诗意,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从齐到鲁青翠连绵,一望无边。大自然将天地之间的神奇秀美都赋予了你,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

9、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林,眼眶几乎都要睁裂。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2023/1/23,37,2023/1/23,38,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2023/1/23,38,2023/1/23,39,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作者远望所见。,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夫”

10、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加“夫”则惊奇、赞叹,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钟”:拟人,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割”: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高与天齐的形象。(实写)。,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

11、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2023/1/23,4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这两句写诗人望岳细望所见实景。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隐入山林,须睁大眼睛细望才能看得清楚。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泰山情有独钟、向往之至,亟欲攀登的心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首一览,四周重重山峦都匍匐在脚下显得是那么渺

12、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2023/1/23,47,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023/1/23,47,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48,杜甫“

13、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2023/1/23,49,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第一大层(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第二大层(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

14、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2023/1/23,49,50,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泰山参天耸立,近望泰山高大秀美,细望泰山情由景生,望中所感抒怀言志,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挺拔雄伟 横跨齐鲁,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遥望,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极望,泰山诗人心底的愿望,泰山的 整体形象,泰山的景物诗人的感受,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域之广阔,景色之秀美,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岳望,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

15、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唐朝盛世。诗人年轻,意气风发。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名句赏析一锤定音,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挑战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诗篇描绘泰山高大

16、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悟情,2023/1/23,55,56,赏析和积累,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7,杜甫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吴楚东南坼,乾

17、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8,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细雨鱼儿出,。(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二),月是故乡明,落花时节又逢君,两个黄鹂鸣翠柳,微风燕子斜,诵杜诗,59,笔落惊风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为人性僻耽佳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赠花卿),诗成泣鬼神,语不惊人死不休,长使英雄泪满襟,人间能得几回闻,60,理解性默写,1、望岳中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望岳中_,_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6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2分;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2分)。,泰山是什么样子?(1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