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0951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信用与利率.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学概论,第2章 信用与利率,1/31/2023,知识要点,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形式 利息与利息率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习题,1/31/2023,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含义与特征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31/2023,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信用有多种含义经济学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1/31/2023,信用的特征,1、信用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信用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和交易方式,必须以交易双方相互信任为条件,如果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或出现信任危机,信用关系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发生了,也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1/31/2023,2、信用是

2、有条件的,即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 信用关系一旦确立,债务人将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将拥有按期收回本息的权利。,1/31/2023,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关系所引起的价值运动是通过一系列借贷、偿还、支付过程来实现的,信用关系存续期间,信用标的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当信用关系结束时,信用标的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才统一在原信用提供者手里。,1/31/2023,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信用关系赖以存在的借贷行为是借贷双方追求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结果。,1/31/2023,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产生 从历史上看,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那时,由于社

3、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出现了两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及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这两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劳动产品也有了剩余,从而使交换日益频繁。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加速了原始社会公有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1/31/2023,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即赊购赊销,因此形成商品卖出者的债权和商品买入者的债务,信用也就由此而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强大,货币余缺的存在和余缺双方经济利益的不同决定了货币借贷的出现。,1/31/2023,(二)信用的发展 信用依

4、次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发展阶段。,1/31/2023,(1)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作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1/31/2023,高利贷的特征高利贷的利率很高。一般可达30%以上,有的甚至还高。因此,高利贷是一种很残酷的信用剥削。高利贷对生产有破坏作用。,1/31/2023,高利贷的积极作用高利贷的高利率使得无数小生产者被剥削殆尽、纷纷破产,只有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高利贷者积累起大量的资本,为资本的积累和转化为生产资本创造了条件。,1/31/2023,(2)资本主义信用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具有

5、双重作用:资本主义信用节省了流通费用,加速了资本周转,同时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信用使得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被少数资本家掌握,加深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物质条件。,1/31/2023,(3)社会主义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仍然是一种借贷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1/31/2023,第二节 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1/31/2023,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

6、行为和借贷行为。即一方面是信用双方的商品交易;另一方面是信用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1/31/2023,(一)商业信用的特点,(1)必须与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是信用的借贷,同时也是商品的买卖。没有商品交易为基础的信用不是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的货币借贷也不属商业信用的范畴。,1/31/2023,(2)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企业与个人间的赊销预付不是商业信用,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都不存在商业信用。,1/31/2023,(3)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商业信用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1/31/2023,(4)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1/3

7、1/2023,(二)商业信用的作用,(1)对经济的润滑和增长作用 商业信用直接为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连续顺畅,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供求双方直接见面,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协调企业间的关系,促进产需平衡。,1/31/2023,(2)调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1/31/2023,(3)商业信用的合同化(或票据化)使自发的、分散的商业信用有序可循,有利于银行信用参与和支持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经济秩序。,1/31/2023,(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严格的方向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发生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严格受商品流向的限制。

8、,1/31/2023,(2)商业信用规模的约束性 商业信用所能提供的商品或资金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基础的。一般来说,产业资本的规模越大,商业信用的规模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1/31/2023,(3)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 商业信用提供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工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要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其资金就不能长期被他人占用,否则,就有可能使生产中断。因此,商业信用只能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1/31/2023,(4)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商业信用是由工商企业相互提供的,可以说,一个经济社会有多少工商企业就可能有多少个信用关系环节。如果某一环节因债务人经营不善而中断,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债务链条的中

9、断,引起债务危机的发生,甚至会冲击银行信用。,1/31/2023,(5)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自发分散地进行的,国家难以直接控制和掌握它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当货币政策当局估计不足时,易造成过多的货币投放,引起信用膨胀;而当货币政策当局估计过高时,易造成货币投放不足,引起通货紧缩。,1/31/2023,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一种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了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1/31/2023,(一)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

10、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它可以不受个别企业资金数量的限制,1/31/2023,(2)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投融资中介,可以把分散的社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统一进行借贷,克服了商业信用受制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局限。,1/31/2023,(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1/31/2023,(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虽然银行信

11、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是银行信用并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首先,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其次,商业信用是直接与商品的生产流通相关联的,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直接融通所需资金时,就不会求助于银行信用。因此,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的最重要的信用。,1/31/2023,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国家通常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暂时性的资金不足,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举债成为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1

12、/31/2023,(一)国家信用的工具国债,国债分为国库券和公债两种:国库券是期限在一年以内、通常用于解决财政年度内先支后收的暂时困难的一种信用工具。公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信用工具。两者的区别表现在:,1/31/2023,(1)期限不同。国库券期限短,一般在一年以内;公债期限长,通常在一年以上。(2)用途不同。国库券是用于解决财政先支后收困难的,公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进行大型项目建设的。,1/31/2023,(3)担保不同。国库券的偿还以税收为担保;公债的偿还,如果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无担保,如果用于进行大型项目建设的,以建成后的收益为担保。(4)审批不同。国库券的发行由

13、财政部审批,公债由国会决定。,1/31/2023,(二)国家信用的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 财政弥补赤字的办法有:动用历年结余、增发货币、向央行透支、增税、发行债券。其中,发行债券是最好的选择。,1/31/2023,(2)国家信用是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 政府以信用的方式筹集资金,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和承担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1/31/2023,(3)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1/31/2023,(三)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债发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1950年13月发行了“人民胜

14、利折实公债”,发行数额为3.02亿元 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从19541958年,共发行国家建设公债35.44亿元(19591979年停止发行公债)。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国债余额为19 336亿元。,1/31/2023,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1/31/2023,(一)消费信用的种类,(1)赊销 直接以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与商业信用的赊销类似,是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短期消费信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消费者以信用卡透支,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赊销方式。一般来说,赊

15、销是一种短期消费信用形式。,1/31/2023,(2)分期付款 即消费者与企业签订分期付款合同,消费者先付一部分货款,剩下的部分按合同规定分期加息偿还,在货款付清之前,商品所有权属于企业。这种付款方式在购买耐用消费品中广泛使用,是一种中期消费信用形式。,1/31/2023,(3)消费贷款 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消费者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按贷款发放对象的不同,它可以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前者是对消费者发放贷款,后者是对商品销售企业发放贷款。消费贷款属于中长期信用。,1/31/2023,(二)消费信用的作用,消费信用有效地推动了消费品的销售与生产,推动了技术进步和

16、经济增长。它是以未来消费需求的萎缩来获得现在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者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得不负担起还贷款本息的重担,造成生产和消费的脱节。信用过度膨胀必然推动通货膨胀。,1/31/2023,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1/31/2023,国际信用的种类,(1)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根据补贴和贷款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1/31/2023,(2)国际银行信贷 国际

17、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这种信用形式一般采用货币贷款方式,并事先指定了贷款货币的用途。它不享受出口信贷优惠,所以贷款利率要比出口信贷高。在遇到大宗贷款时,国际金融市场往往采取银团贷款方式以分散风险。,1/31/2023,(3)国际市场信贷 国际市场信贷是由国外的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帮助进口国企业或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或大额定期存单来筹措资金的信用方式。,1/31/2023,(4)国际租赁 国际租赁是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根据租赁的目的和投资回收方式,可将其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形式。,1/3

18、1/2023,(5)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1/31/2023,(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这主要是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提供的贷款。,1/31/2023,第三节 利息与利息率,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利率的含义、种类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利率结构,1/31/2023,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利息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如何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各经济学派对此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

19、31/2023,(一)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贷者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约翰洛克认为,利息是因为贷款人承担了风险而获得的报酬。达德利诺斯则说,利息只是资本的租金。约瑟夫马西认为,贷款人所贷出的只是货币的使用价值,因此利息就是借款人为获得这种使用价值而付出的代价,,1/31/2023,纳骚西尼尔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报酬。阿弗里德马歇尔认为,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庞巴维克认为,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在财富的时间贴水。欧文费雪认为,利息是由供给方自愿延迟消费倾向和投资机会或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凯恩斯对利息的解释是人们在一特定时间内放弃货币的周转灵

20、活性的报酬,即利息是放弃货币流动性偏好的报酬。,1/31/2023,(二)马克思的利息本质观,利息本质上是部分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1/31/2023,二、利率的含义、种类,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利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31/2023,(一)按照利率的表示方法划分,可以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年利率是按年计算的利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月利率是按月计算的利率,通常用千分数来表示;日利率是按天来计算的利率,通常用万分数来表示。,1/31/2023,(二)

21、按照计算方法不同划分,利率分为单利和复利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IPrn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利,通称为“利滚利”。其计算公式为:FP(1+r)n,1/31/2023,(三)按照利率决定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又称为法定利率,是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由非政府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确定的利率称做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1/31/2023,(四)按照借贷期内

22、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浮动利率是指信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共同确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利率。,1/31/2023,(五)按照利率的制定方式,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1/31/2023,(六)按照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一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被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即为短

23、期利率。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通常称之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则是长期利率。,1/31/2023,(七)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31/2023,三、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一)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二)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1/31/2023,(一)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投资流量会因为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

24、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1/31/2023,S,S,I,I,O,S,I,r,ro,r1,r2,1/31/2023,图中,I曲线为投资曲线。投资曲线向下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S曲线为储蓄曲线,向上倾斜,表示储蓄与利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两线的交点所确定的利率r0 为均衡利率。如果有些因素引起边际储蓄倾向提高,则S曲线向右平移,形成S曲线,后者与I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利率r1即为新的均衡利率,它表明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会使利率水平下降。如果有些因素引起边际投资倾向提高,I曲线向右平移,则I 曲线与S曲线的交点确定新的均衡利率点

25、r2。显然,若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使均衡利率提高。,1/31/2023,(2)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剑桥学派的罗宾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他们认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其具体内容如下:,1/31/2023,从资金的需求方面看,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要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二是政府必须通过借款来集资弥补的实际赤字数额;三是有些家庭和企业为了增加它们的实际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减少贷款。从资金的供给方面看,可贷资金的供给也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家庭、政府和企业的实际储蓄;二是实际资本流入,即外国人购买本国的债券或提供贷款;

26、三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贷资金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1/31/2023,o,货币供给,r,储蓄,储蓄+资本流入,储蓄+资本流入+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贷资金的总供给,投资,投资+赤字,投资+赤字+货币需求的增加+可贷资金的总需求,E,re,1/31/2023,(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

27、比。,1/31/2023,用Ll表示交易需求,用L2表示投机需求,则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L2(r)为利率i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可表述为:L=L1(Y)+L2(r)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的问题。,1/31/2023,O,L;MS,MS,MS,MS,L,E0,E1,E2,流动性陷阱区,r0,r*,1/31/2023,“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线中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图中

28、,货币供给为一条直线,均衡利率取决于货币需求线与货币供给线的交点。只有当货币供求达到均衡时,利率方达到均衡水平。,1/31/2023,(4)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 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后来由希克斯和汉森改造成著名的IS-LM模型。在上述三种利率决定理论中,都没有考虑收入因素。如果不考虑收入因素,利率水平就无法确定。因此,必须把收入因素考虑进来,而且利率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相互决定的关系,利率与收入只能是同时决定的。,1/31/2023,IS,LM,E,Y,O,r,re,Ye,1/31/2023,以上的IS曲线和LM曲线分别表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但是

29、,无论是IS曲线还是LM曲线,任何一条都不能单独决定全面均衡状态下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只有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同时成立时,才能确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市场利率。IS和LM曲线的交点E就是同时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1/31/2023,(二)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1)平均利润率 为保证借款企业能在收支后还有剩余,利息也只能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也必须受平均利润率的制约。,1/31/2023,(2)预期通货膨胀率 为了弥补本金损失并保证实际利息不致下降,在确定利率时,既要考虑物价上涨对借贷资本本金的影响,又要考虑它对利息

30、的影响,并采取提高利率水平或采用附加条件等方式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1/31/2023,(3)银行成本 银行的成本主要有两类: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即银行吸收存款时对存款人支付的利息。二是业务费用。这一切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都会给予足够的考虑,1/31/2023,(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会增加货币投入量,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这样,利率就会下降;当中央银行想要限制经济过度膨胀时,会减少货币供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从而,利率上升。,1/31/2023,(5)税收 利息在各国通常被作为征税的对象。

31、因此,税收的征多征少、早征迟征关系着利息的偿付,引起利息的变化,并造成收益结构的变动。,1/31/2023,(6)借款期限和风险 利息率随借贷期限的长短不同而不同。通常,借贷期限愈长,利率就愈高,反之则愈低。,1/31/2023,(7)国际利率水平 在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一国利率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国际间的利率具有很强的连动性,或者说,利率在国际间具有严重的“传染性”。,1/31/2023,四、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率杠杆的功能与作用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

32、行考察。,1/31/2023,(一)宏观调节功能,(1)积累资金 通过利率杠杆来聚集资金,就可以收到在中央银行不扩大货币供给的条件下全社会的可用货币资金总量也能增加的效应。,1/31/2023,(2)调节宏观经济 对于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来讲,利率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资金的需求者,利率是他筹集资金的成本率;对于资金的供给方,利率是他的收益率。利息与利率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相当强烈。,1/31/2023,(3)分配收入 利息的存在及其上下浮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的改变,从而调节国家与人民、国家财政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以及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1/31/2023,(4)促使媒介货币向资本

33、转化 利率的存在与变动能够把流通中的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储蓄性货币,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并推迟现实购买力的实现。一般来讲,利率提高,国民储蓄率上升,借贷资本增多,社会资本供给增加;反之,社会资本供给就减少。,1/31/2023,(二)微观调节功能,(1)激励功能 利息对存款人来说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渠道,高的存款利率往往可以吸收较多的社会资金。当然,利息对于借款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成本因素,是一种经济负担。,1/31/2023,(2)约束功能 利率调高会使企业成本增大,从而使那些处于盈亏边沿的企业走进亏损行列,这样,企业可能会做出不再借款的选择;其他企业也会压缩资金需求,减少借款规模,而且会更谨

34、慎地使用资金。,1/31/2023,五、利率结构,在此之前对利率决定进行的分析主要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展开的,由于不同的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因此,就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利率的结构问题。通常,利率结构可以分为利率的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1/31/2023,(一)利率的风险结构,(1)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1/31/2023,(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资产变现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流动性风险往往与违约风险相伴而生,因此风险溢价是两个风险共同带来的。,1/31/2023

35、,(3)税收风险 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高于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流动性也比较差,但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却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两者的税收待遇不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一般是免缴所得税的。不同的税收待遇,不同的收入所得,税收风险就会产生。,1/31/2023,(二)利率期限结构,1.利率期限结构的含义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及税收风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利率的大小与其到期日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利率的期限结构可以用利率曲线(或称收益率曲线)表示。,1/31/2023,2.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1)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预期理论是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36、中最主要的理论。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预期理论首先假定:持有债券和从事债券交易时没有税收和成本的影响;没有违约的风险;货币市场完善,资金的借贷双方对于短期利率的未来值能够预期,并且这种预期是合理的;对债券未来利率水平的预期是确定的;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货币市场可以自由套利。,1/31/2023,市场分割理论认为,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是完全分离或独立的,每一种债券的利率水平在各自的市场上,由对该债券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不受其他不同期限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影响。因此,不同期限证券的市场是互相分割开来的,不同期限的证券难以相互替代。,1/31/2023,(3)偏好理论(Pre

37、ferred Habitat Theory)偏好理论认为,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风险是不同的,短期债券的利率风险较低,长期债券的利率风险较大;同时,投资者也不完全是风险中立者,有些是风险厌恶者,有些是风险偏好者。为鼓励投资者购买长期债券,必须给投资者以风险溢价,以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流动性和再投资收益率的双重风险。债券的期限越长,风险越大,补偿就越多。考虑风险溢价后,长期债券利率应等于未来预期所有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数加上风险溢价。,1/31/2023,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的作用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 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思路

38、,1/31/2023,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1/31/2023,二、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一)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利率市场化是优化资金配置的客观要求(三)利率市场化是完善利率体系、顺利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在要求(四)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客观要求,1/31/2023,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提出和改革准备阶段(

39、1993年底1995年)(二)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阶段(1996年初2000年9月)(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进展阶段(2000年9月以后),1/31/2023,四、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一)微观经济主体缺乏利益的约束机制(二)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发展不完善(三)金融机构对利率的调控、反应不灵敏(四)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不健全,1/31/2023,五、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思路,(1)放松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与培育货币市场并举,提高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2)在放松商业银行不同货币的利率管制中,应当先放松对外币利率的管制,后放松人民币利率的管制;(3)对商业银行的

40、不同业务品种,应当依据不同市场主体对于利率信号的敏感程度,遵循先批发、后零售的顺序,先放开贷款、后放开存款;,1/31/2023,(4)对于存款,先放开大额存款、后放开小额存款;(5)在放松贷款利率管制的进程中,及时扩大利率浮动幅度、逐步简化利率种类;(6)在贷款利率制定权安排方面,先由各商业银行总行根据企业信用评级确定全行统一的利率标准,等条件成熟后,再将贷款利率制定权逐级下放;(7)在银行利率的安排上,先放开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银行的利率,再放开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1/31/2023,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信用?它有哪些具体形式?(2)什么是利率?如何对它进行分类?(3)分析决定利率的主要理论及影响因素。(4)在利率分别为20%和10%时,对你来说,明天的1元钱,哪种情况下在今天值得多,哪种情况下在今天值得少?(5)请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分析说明我国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