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242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钢筋构造与下料入门,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平法图集介绍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整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本次培训的内容均出自建筑工人2011年第11期至2013年第5期(钢筋混凝土平法看图 钢筋构造与下料入门),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住建部2011年7月21日发文批准新版11G101图集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新 版11G101图集由下列3本组成,全面替代原图集。

2、(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替代原03G101-1,04G101-4图集。(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梯)(11G101-2替代原03G101-2图集。(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1G101-3)替代原04G101-3,08G101-5,06G101-6图集。新版11G101-1图集依据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GB500112010)进行了修编,编并将框架、剪力墙、梁、板结构构件归并为,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1G101-1一本图集,又将原08G101-5图集中的地下室部分内容与上部结构协调统一后编入,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给设计与施工人员带来了便利。新版11G101-2图集是一本关于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的图集,依据新版设计规范对原03G101-2图集进行了修编,修编过程中汲取了汶川大地震宏观震害经验,将框架结构之楼梯按照参与结构整体抗震计算和不参与结构整体抗震计算两种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肯定了混凝土板式楼梯在框架房屋中的重要抗震作

4、用,匡正了钢筋混凝土工程业界在汶川地震前以“楼梯不抗震”设防的谬误。新版11G101-3图集是一本涵盖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的图集,依据新版设计规范对原04G101-3,08G101-5,06G101-6图集进行了修编和汇总,修编过程中认真汲取了汶川大地震宏观震害经验,统一了基础主梁和基础梁的代号“JL”,取消了原图集对“有梁筏形基础、多跨基础主梁下部非贯通除了满足不小于ln/3外,尚需满足a1.2lahb0.5hc,a1.2lahb0.5bb”的,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要求。详细说明了混凝土板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布一”时的表达方式和意义。适时遏阻了08

5、G101-11图集第58页注1的错误说法对钢筋混凝土工程业界制造的混乱。一、柱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与钢筋构造1.总说明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与钢筋构造总说明表述了11G101-1图集的适用范围是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 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与施工。新图集的抗震构造还是一级四级,没有涉及特一级的专用构造当涉及特一级抗震构件时,需要具体设计提供抗震构造详图并且明确施工要求。总说明删除了原图集04G101-4图集说明中与建筑抗震设

6、计规范,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GB 500112010)第526条相悖的“对于楼面与屋面板本身的各种构造则未考虑抗震措施”的说法。2第一章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与钢筋构造新版11G101-1图集在总则前面增加了“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则”,尽管与目录的第一部分制图规则不能对应,但是还是比原图集总则前面什么都没有好一些。新版11G1011图集在总则还是10条第102条调整了适用范围进一步明确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第109条由9款增加到12款,第4款增加了“当采用机械锚固形式时,设计者应指定机械锚固的具体形式、必要的构件尺寸以及质量要求”。第4款增加了对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

7、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的范围进行了举例说明:顶层端节点构造、复合箍中拉筋做法、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非框架梁(板)的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锚固时,究竟是“铰接”还是“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地下室外墙与顶板的“连接”方式、墙上起柱QZ的构造方式等必须要求具体设计人员明确,不能由施工人员任选。第6款关于“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其平面位置及层数”的要求,是原图集第36页注2,修编专家考虑到这个问题有必要引起具体设计人员高度重视,所以将其放到总则,并且在新图集第57页的注4依然写明。施

8、工具体工程遇到就要照办,如果具体设计仅注明其平面位置及层数,没给出采用何种非绑扎搭接形式,施工人员还要求具体设计人员予以明确。第8款是新条文。要求具体设计人员在施工图注明上部结构(柱)的嵌固部位位置。这是必须的,因为上部结构(柱)的嵌固部位位置是设计人员根据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1999)第513条各款规定的原则确定的,不是某个项目的结构设计人员就,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不可能知道这个项目的上部结构(柱)的嵌固部位位置究竟在哪里。第9款是新条款。要求具体设计人员在施工图中注明后浇带的位置、浇筑时间、强度等级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第10款是原图集第242条的内

9、容。要求具体设计人员在施工图中明确填充墙是否需要拉结,当柱与填充墙需要拉结时要指定或自行绘制构造详图。3第二章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与钢筋构造第213条,增加了“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第222条1款的注,增加了“但应在图中注明截面与轴线的关系”。对这句话,在第23页的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中的构造边缘柱GBZ2就有标注。第2款增加的具体 内容如下。注:对剪力墙上柱QZ本图集提供了“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柱与墙重叠一层”两种构造做法(见第61、66页),设计人员应注明选用哪种做法。当选用“柱 纵筋锚固在墙顶部”做法时,剪力墙平面外方向应设梁。,2/2/2023,11G101新版

10、图集简介,第6款增加 了“当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内注明核心区箍筋直径及间距”。具体内容如下。【例】l0100250,表示柱端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50mm。10100250(12100),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50mm,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为l2mm间距为100mm。当箍筋沿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使用斜线“”。【例】10100,表示沿柱全高范围内箍筋均为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mm。间距为100mm。当圆柱采用螺旋

11、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TJ”。【例】LIO100200,表示采用螺旋箍筋,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删除了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图集中第222条里以下内容。,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当柱(包括芯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避开柱端 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不大于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不大于100mm的间距加密。当为非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加密,应由设计者另行注明。第11页柱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法示例,是新图

12、条文第221的附图,由原图集第1O页图224修改而成。主要修改内容如下。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下方,明确了上部结构嵌固部位:-0.030m。柱纵向钢筋由HRB335级(522)提高到HRB400级(522),这是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第421条2款:“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的规定修编的。第12页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法示例的修编,明确嵌固部位与钢筋强度等级提高与第11页的修订一样,还增加了同一平面坐标点、不同楼 层采用不同配筋的标 注(图1),这在老图中没有出现。,2/2/2023,11G101新

13、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4第57页抗震KZ纵 向钢筋连接 构造取消了原第36页图中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各图尺寸注写中的“0”;取消了原第36页图中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各图起始位置的“基础顶面”字样,只保留“嵌固部位”。增加了图2(d)下柱较大直径钢筋连接节点(图2)。并在图2(c)中删除了“按上柱的钢筋直径计算”这句话。在图注解第4条中,将原图集中“框架柱纵筋28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做了删除。,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5.第58页地下室部位纵向钢筋连接构造第58页是将原G101-5图集

14、中的地下室部位KZ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及箍筋加密区范围协调到这里,便于设计施工运用。这个图形就要求摒弃以前的地下室钢筋接头高度以及箍筋加密区在层高的Hn/3的不当做法,而应按Hn/6设计施工,同时增加了地下一层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构造图(图3)。图3仅限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4条在地下1层增加的10%钢筋,由设计指定,未指定时表示地下一层比上层柱多出的钢筋。6.第59页柱顶弯折钢筋连接构造第59页不同点:增加了柱顶弯折部位的钢筋构造(图4)。柱外侧钢筋伸到梁顶部钢筋紧下方后开始弯折,弯折的水平段如果小于15d,必须加长到足15d。这是新图集的新要求。,2/2/2023,11G101新版

15、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例1】某二级抗震框架,KZ4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柱外侧钢筋6 22,WKL35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试确定柱外侧钢筋伸到梁顶部钢筋紧下方开始弯折后的水平段长度。【解】11G101-1第53页,二级抗震HRB500级钢筋,在C50时labE37d814mm,1.5labE1221mm,弯折后的水平段长度=1221(50075)796mm大于柱截面高度hc500mm,此时,进入梁内的长度为796500296mm。需要按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重新确定labE,二级抗震HRB500级钢筋,在C

16、30时,labE49d1078mm,1.5labE1617mm,可直接在1.5labE(1617mm)处截断,再看是否需要分两次截断,4005001.2%2400mm2,柱外侧622的钢筋截面面积2281mm2,柱外侧配筋率(2281/400500)100%1.14%1.2%,不需要分两批截断。顶层端节点的梁上部钢筋入柱连接节点,相对于03G101-1第56页的节点做法,取消了柱外侧钢筋到顶后水平拐12d的要求(图5),节约了材料,方便了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对提高节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

17、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9.第6267页修改部分第62页注3将原来的小墙肢的定义范围作了修改。第63-66页的非抗震KZ 的构造变更情况基本同抗震KZ。第67页所注的内容与原图要求不同。图中矩形复合箍筋的基本复合方式如图1O所示。(1)沿复合箍筋周边,箍筋局部重叠不宜多于两层,以复合箍筋最外围的封闭箍筋为基准,柱内的横向箍筋紧贴其设置在下(或在下)。(2)若同一组内复合箍箍筋各肢位置不能满足对称性要求时,沿柱竖向相邻两组箍

18、筋应交错放置。(3)矩形箍筋复合方式也适用于芯柱。,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二、剪力墙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与钢筋构造1墙柱编号方法墙柱编号由墙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表达形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中约束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约束边缘转角墙4种。构造边缘构件包括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墙柱、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4种。,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墙柱类型分类第313条要求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第313条将墙柱类型归并为4类分别是:(1)约束边缘构件YBZ(含约束边缘暗柱、约

19、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约束边转角墙等4种);(2)构造边缘构件GBZ含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等4种;(3)非边缘暗柱AZ;(4)扶壁柱FBZ。3约束边缘构件与原图集比较新版图集中4种约束边缘构件与原图集中一样,没有改动(图1114)。,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新版图集中4种构造边缘构件与原图集相比。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没有改动;构造边缘翼墙和构造边缘转角墙构造边缘转角墙由墙厚加300mm,减少为总墙厚加200mm,且总尺寸不小于400mm(图l522)。,2/2/2023,11G101新

20、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4.剪力墙墙梁编号剪力墙墙梁编号,无交叉暗撑及无交叉钢筋的普通连梁LL、暗梁AL、边框梁BKL没有变化;LL(JC)定义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与原来连梁(有交叉暗撑)稍有不同;LL(JX)是新增编号,意义是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DX)也是新增编号,意义是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取消了编号LL(JG),意义是连梁(有交叉钢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墙梁编号总数由5种修改扩充为6种。表2和表3分别为03G101-1图集和11G101-1图集墙梁编号。,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5.剪力墙拉

21、筋剪力墙拉筋分为矩形双向(间隔奇数档)和梅花形双向(间隔偶数档)两种(图23),其中:a 为竖向分布钢筋间距;b 为水平分布钢筋间距。,图23 矩形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a)拉筋3a3b 矩形双向(a200,b200);(b)拉筋4a4b 梅花双向(a150,b150),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6.03G101-1图集第19页,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平面与结构层高图没有呼应,结构层高有规范要求的底部加强部位,平法施工图的平面图却未标注约束边缘构件。11G101-1图集将03G101-1图集第19页的平法施工图-0.03059.070分成三张图,21页的第一张图-0.031

22、2.270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用于底部加强部位,是各类约束边缘柱YBZ,23页的第二张平法施工图12.27030.270用于高层房屋中部较强部位,是各类较强大构造边缘柱YBZ,第三张平法施工图30.27059.070用于高层房屋上部部一般部位,是各类一般构造边缘柱YBZ,图集没有给出,这样修改是符合设计实际的。7.剪力墙端部构造11G101-1图集第68页,一字形剪力墙端部无暗柱构造,水平筋拐长,由原来的15d减小到10d,并且增加了墙厚较小时,端头设置U形钢筋集中连接llE(ll)的构造,此处llE=1.2 laE(llE=1.2laE),不套用100%接头率的1.6系数。,2/2/2023,1

23、1G101新版图集简介,怎么判断墙厚较小,墙厚较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当剪力墙厚度小于10d(d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直径)+15mm时,10d的端头就会冒出墙厚,此时就不再适用两面水平钢筋90拐10d收头的方式,就要改用U形钢筋收头的方式(图24)。,图24 剪力墙无暗柱水平钢筋端部做法示意(a)做法1;(b)做法2,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1G101-1图集第68页,一字形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水平钢筋收头构造,回归到96G101图集和00G101图集的正确做法,摒弃了03G101-1修订版图集所谓扎入的不当做法,这在理论与构造实践的结合上对03G101-1修订版图集做了扬弃,暗

24、柱不是柱,既然暗柱不是柱,剪力墙的水平筋就不得在暗柱内锚固,只能在端部收头。拐长也由原来的15d减小到10d(图25),并且增加了墙厚较小时,端头设置U形钢筋集中连接llE(ll)的构造,此处llE=1.2laE。,图25 端部有暗柱剪力墙水平钢筋收头、剪力墙水平筋搭接示意(a)水平钢筋端部做法;(b)水平钢筋交错搭接,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剪力墙斜交折角构造,阳角水平分布连续通过,阴角水甲分布钢筋断开,升至阳角竖卣分布钢筋内侧后沿阳角水平分布钢筋方向前行15d,且不小于150 mm后截断,两向构造相同(图26)。,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8剪力墙转角

25、的三种构造(1)阳角水平分布连续通过,阴角水平分布钢筋断开,伸至阳角竖直分布钢筋内侧后沿阳角水平分布钢筋方向前行15d,不小于150mm后截断,两向构造相同(图27)。该构造是有条件的即剪力墙转角两个方向的水平分布钢筋的规格直径、间距必须相同,否则就不能采用。,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阳角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位置设置L形短钢筋,L形短钢筋肢长取暗柱肢长+12laE(12la),阴角水平分布钢筋断开,升至阳角竖直分布钢筋内侧后沿阳角水平分布钢筋方向前行15d,且不小于150mm后截断,两向构造相同见图28。该构造可以在剪力墙转角两个方向的水平分布钢筋的规格直径间距相同或不

26、相同均可使用,当剪力墙转角两个方向的水平分布钢筋的规格直径间距不相同时,L形短钢筋的规格直径间距与较大的配筋肢相同。较小配筋肢的连接长度按较细直径查表确定。,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3)阳角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位置直接搭接连接,连接长度取llE(1l)=1.61aE(1.6la)。阴角水平分布钢筋断开,升至阳角竖直分布钢筋内侧届沿阳角水平分布钢筋方向前行15d,且不小于150mm后截断,,两向构造相同,这与06G901-1图集的要求是一致的(图29)。该构造是“7.28”唐山大地震后修改的CG329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的成熟做法。它既可以在剪力墙转角两个方向的水平分布钢筋

27、的规格直径间距相同时使用,更可以在剪力墙转角两个方向的水平分布钢筋的规格直径间距不相同时使用,当剪力墙转角两个方向的水平分布钢筋的规格直径间距不相同时,连接长度按较细钢筋直径查表确定。,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9正交翼墙和斜交翼墙构造要求剪力墙直线段钢筋连续通过,正交或斜交墙的水平钢筋伸至平直段剪力墙竖向钢筋的内侧弯折15d,且不得小于150 mm。弯折角必须是钝角,不可以是锐角(图30)。,图3O 剪力墙不同厚度的钢筋构造(a)正交翼墙;(b)斜交翼墙,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0剪力墙不同厚度时配筋排数的构造要求(1)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mm时,剪

28、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和竖直分布钢筋均配置2排。见图31(a)。(2)剪力墙厚度大于400mm、不大于700mm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和竖直分布钢筋均配置3排,见图31(b)。(3)剪力墙厚度大于700mm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和竖直分布钢筋均配置4排,见图31(C)。,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1转角墙水平筋在端柱的锚固构造要求转角墙水平筋在端柱的锚固构造03G101-1图集只给出转角剪力墙与端柱外侧水平一种构造,剪力墙外侧水平钢筋弯折连续通过,内侧伸至对边内侧且不小于04laE(04la),见图32。,2/2/2023,11G101

29、新版图集简介,11G101-1图集对转角剪力墙与端柱外侧水平构造进行修改,将双向外侧钢筋弯折连续通过,改为伸入端柱满0.6labE(0.6lab)后90弯折15d,内侧钢筋伸至端柱端部竖向钢筋的内侧弯折15d,见图33.此外还增加了图34,35两种锚固构造。剪力墙水平筋在端柱内够laE(la),就不需要弯折15d。,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2水平筋在端柱端部的锚固构造要求。当墙体水平筋伸入端柱的直锚长度不小于laE(la)时,可不必向上、向下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对边竖向钢筋的内侧位置,其他情况必须伸至端柱对边竖向钢筋的内侧位置,11G101-1图集不再考虑锚入段长度是否不

30、小于0.4labE(不小于0.4la)然后向上、向下弯折(图36,37)。如剪力墙水平筋在端柱内够labE(la),就不需要弯折15d。,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3剪力墙水平变截面水平筋构造要求当墙体水平变截面时较厚墙的水平筋在变薄边界处90拐15d,较薄墙的水平钢筋自变薄界面起伸入较厚剪力墙的直锚长度不小于12 laE(不小于la);未变的一侧连续通过(图38)。,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4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竖向筋构造要求当墙体竖向变截面时,下层较厚墙的竖向筋在变薄边界处水平90拐12d,较薄墙的竖向钢筋自

31、变薄界面起伸人较厚剪力墙的直锚长度不小于12(不小于la),与03G101-1图集相比,一是明确给出了,水平拐的最小长度12d的要求,二是减小了0.3laE(不小于0.3la)的插入长度;未变的一侧竖向连续通过;此外,还增加了内侧不变,外侧收进的构造做法,斜向连续的竖向钢筋1:6收进,与03G10l-1图集没有变化(图3942)。,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5剪力墙竖向筋顶部收头构造要求当墙体竖向筋顶部收头构造,新图集将构造修改为升到顶板上部钢筋以下水平拐12d,旧图集自板底起一个锚固长度的要求不再考虑,此外还增加了墙体竖向筋在顶部变截面竖向分布钢筋构造变截面竖向分布钢筋构

32、造边框梁内直锚长度不小于laE(不小于la)的构造做法(图43)。,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6剪力墙墙身竖向筋连接构造要求墙身竖向筋连接,新图集增加了各级抗震和非抗震的焊接构造,焊接构造两批接头间距需错开35d且不小于500mm:取消了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加强部位连接的光圆加设180。弯钩的构造;在同一截面绑扎连接的详图上增加了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删除了光圆钢筋端头设置90弯5d直钩的做法,可以采用绑扎搭接连接的直径范围,由旧图集的不大于28mm,统一调整为新图集的不大于25 mm(图44)。,2/2/202

33、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图44 剪力墙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a)构造示意l;(b)构造示意2;(c)构造示意3;(d)构造示意4,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7.剪力墙约束边缘暗柱构造要求11G101-1图集将剪力墙约束边缘暗柱由03G101-1图集的一个构造拆分为非阴影区设置拉筋和非阴影区设置封闭箍筋两个构造,见图45。,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8.剪力墙约束边缘端柱构造要求11G101-1图集将剪力墙约束边缘端柱由03G101-1图集的一个构造拆分为非阴影区设置拉筋和非阴影区外圈设置封闭箍筋两个构造,见图46。,19.剪力墙约束边缘翼墙构造

34、要求11G101-1图集将剪力墙约束边缘翼墙由03G101-1图集的一个构造拆分为非阴影区设置拉筋和非阴影区外圈设置封闭箍筋两个构造,见图47。,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0.剪力墙约束边缘转角墙构造要求11G101-1图集将剪力墙约束边缘转角墙由03G101-1图集的一个构造拆分为非阴影区设置拉筋和非阴影区外圈设置封闭箍筋两个构造,见图48。2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11G101-1图集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纵向钢筋连接和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连接合并在一起,统一构造,并且对于绑扎搭接连接,提高了标准,要求从离开

35、楼地面不小于500 mm处向上实施连接(图49),图49中的llE=1.2laE,ll=1.2la。高低桩错开不大值,对接焊接连接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03G101-1图集中没有给出构造,现场一般也就套用机械连接的错开要求。03G101-1图集对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和非阴影区一样要求,要求比较不太严格,03G101-1图集对构造边缘构件虽然与约束边缘构件分开两张图,但是要求是一样的。,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11G101-1图集还增加了“墙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构造”,所谓“墙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构造”是指下层对应部

36、位没有约束边缘构件,而上层设有约束边缘构件,此时上层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从该层楼板顶面算起插入下层剪力墙1.2laE(图50)。,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要求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要求,即利用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代替约束边缘构件部分箍筋的构造做法,要求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墙端部可靠锚固,详见11G101图集P72。(1)墙水平分布筋在墙端连续,并且在墙的约束边缘以外连接,见图51(a)。(2)当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在端部有90弯折后延伸到对侧竖向钢筋,用135钩勾住对侧竖向钢筋,见图51(b),135

37、钩的平直段长度取10d和75 mm中的较大值,d为墙体的水平分布筋直径。利用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代替约束边缘构件部分箍筋,在做设计时要注意,此时的水平分布钢筋间距必须和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间距相等;箍筋与箍筋之间的距离为s,水平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之间的间距也为同一个s,箍筋与水平筋的间距为0.5s,均匀排布。在施工时要注意,当边缘构件需要配箍率较高时,规范考虑节能绿色环保,让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部分计入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共同工作,,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用来减小箍筋的直径。这一方面是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减小了箍筋直径,也就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工效,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38、。一线工友必须认真体会这个道理,并且切实做好剪力墙水平筋作为箍筋的施工工作。具体工程只有当施工图有明确要求时,方需要采用本构造,施工图未作要求时,不需采用。,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3.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11G101图集将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用GBZ代号表示,构造边缘构件的种类依旧是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翼墙和构造边缘转角墙4种。对于构造边缘暗柱和构造边缘端柱的构造要求,11G101图集没有做修订,而对构造边缘翼墙和构造边缘转角墙的墙外肢长,由03G101图集的“300 mm”改为“200mm”,并且对含墙厚的总肢长做出“400mm”的要求,而03G

39、101图集对含墙厚的总肢长没有明确要求(图52,53)。,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对于扶壁柱FBZ,11G101图集仅仅将截面边长b,h的位置互换了一下,未见实质性修订(图54)。,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对于非边缘暗柱AZ,11G101图集摈弃了03G101图集的瑕疵,03G101图集箍筋在阴角连接没错,但是要连接laE(la),即使用直径810mm的钢筋,对200250 mm来说,图示laE(la)都是放不下的。03G101图集节点图还有一个错误,就是箍筋已经在阴角连接2个laE(la),它还在右上角画了一个活口。11G101图集不再给出转角暗柱的构

40、造做法,将它留给具体设计去解决,只给出直线形暗柱的构造做法(图55)。,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4剪力墙连梁LL构造剪力墙连梁LL在11G101新版图集中还有3个构造,原来的端部构造只适用于剪力墙端部墙肢较短时的图示,但是没有直白地写明,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外没给出究竟多短才需要将水平钢筋伸到外侧竖向钢筋内侧后弯折15d且不小于0.4laE(0.4laE)。如图56(a)所示,11G101新版图集明确,当端部肢长不大于laE(la)或不大于600mm时即为“端部墙肢较短”,此时的构造为将水平钢筋伸到外侧竖向钢筋内侧后弯折15d。不再考虑是否不小于0.4(0.4la)。对于

41、端部墙肢不小于laE或不小于600mm时,端部第一跨连梁LL采用如图56(b)所示的构造,此构造IIG101新版图集沿用原图。未做修订。如图56(c)所示,对于双洞口双跨墙顶连梁LL,11G101新版图集沿用原图构造,对于双洞口双跨楼层连梁LL,11G101新版图集纠正了在中间支座不加箍筋的错误做法。25剪力墙连梁LL、暗梁AL和边框梁BKL侧面纵向钢筋和拉筋构造,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图56 连梁LL配筋构造示意(a)洞口连梁(端部墙肢较短);(b)单洞口连梁(单跨);(c)双洞口连梁(双跨),2/2/2023,11G101新

42、版图集简介,剪力墙连梁LL、暗梁AL和边框梁BKL侧面纵向钢筋的规格直径详见具体设计要求。拉筋的直径具体设计有要求时,遵循具体设计要求,具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可按下列要求:当梁宽不大于350mm时为6 mm,梁宽大于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箍筋间距的2倍,竖向沿梁高度隔一拉一(图57)。26剪力墙边框梁BKL与连梁LL重叠时配筋构造(1)剪力墙顶部边框梁BKL(或暗梁AL)与连粱LL重叠时配筋构造如图58所示当剪力墙顶部边框梁BKL(或暗梁AL)与剪力墙连梁LL顶部标高一致时,如果连粱LL的上部钢筋不大于边框梁BKL(或暗梁AL)的上部钢筋,就用边框梁BKL(或暗梁AL)的上部钢

43、筋在连梁LL洞口上方连续通过:如果连梁LL的上部钢筋大于边框梁BKL(或暗梁AL)的上部钢筋,洞口就要设置连梁上部附加钢筋,连梁上部附加钢筋的截面面积等于连梁LL的上部纵向钢筋的总截面积与边框梁BKL(或暗梁AL)的上部纵向钢筋的总截面积的差值。,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03G101图集及其更早版本的图集没有给出洞口连梁LL配筋大于暗梁AL时设置附加钢筋的排布构造,在一些个人专著和钢筋软件中,普遍采用将较大的连梁LL配筋首先设置,将较小的暗梁AL钢筋在洞口两侧与连梁LL钢筋或锚固或100连接的构造做法,既给施工平添了不必要的

44、难度,又浪费了较多的钢筋。(3)边框梁BKL的梁宽一般大于剪力墙厚度,在连梁LL洞口范围(含顶部连梁LL纵向钢筋锚固区)边框梁BKL的箍筋和连梁LL的箍筋各自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且都不得减少;暗梁AL的梁宽一般与剪力墙厚度相同,在连梁LL洞口范围(含顶部连梁LL纵向钢筋锚固区),暗梁AL的箍筋和连梁LL的箍筋合并取大设置,即箍筋直径用较大的,箍筋间距用较密的,箍筋高度用较高的。2711G1011增加了剪力墙连梁集中对角斜筋LL(DX)配筋构造这里LL(DX)中的D是英语Doubling的字头X是象形代码。剪力墙连梁集中对角斜筋LL(DX)配筋要求要注意以下3点(图59)。,2/2/2023,11G

45、101新版图集简介,(1)每个方向设置2排,排距为b/5一b/4,且不小于80mm:每排斜筋不少于4根,由剪力墙LL之宽度中间向两边均匀排布,水平净间距不得小于30mm;这就是说,总共需要设置16根斜筋。(2)需要同时设置拉筋。设有集中对角斜筋时,需要同时设置竖向拉筋和水平拉筋间距都要控制在不大于200 mm。,(3)连梁集中对角斜筋LL(DX)的锚固长度要求。所有斜筋进入剪力墙的锚固长度自洞边起不小于laE(la)且必须不小于600mm,其中,laE(la)和600mm均为斜长。,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8剪力墙连梁对角暗撑LL(JC)构造要求剪力墙连梁对角暗撑构造LL

46、(JC),用于筒中筒结构时,laE均取为1.15 la。03G101图集叫做交叉暗撑LL(JC),要求有如下几点不同(图60,61)(1)适用条件变化。03G101图集要求连梁截面宽度b 不小于400 mm时,设置对角暗撑;11G101图集连梁截面宽度b在不小于400mm时,既可设置交叉斜筋,也可设置交叉暗撑。(2)对角暗撑截面高度变化。03G101图集要求连梁交叉暗撑截面高度不小于bw/2,譬如bw为400mm时,交叉暗撑钢筋笼高度须不小于200mm;11G101图集要求连梁交叉暗撑截面高度bw不小于b/5;譬如b为400m时,交叉暗撑钢筋笼高度只要不小于80mm。(3)对角暗撑截面宽度和约

47、束箍筋间距要求。对角暗撑截面宽度03G101图集和11G101图集都取不小于连梁宽度的1/2,要求交叉暗撑约束箍筋的肢距不大于350mm。也就是说,当连梁宽度的1/2不小于350mm,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时,交叉暗撑约束箍筋要采用复合箍筋才能控制交叉暗撑约束制交叉暗撑约束箍筋的肢距不大于350mm。29剪力墙连梁交叉斜筋LL(JX)配筋构造11G101图集剪力墙连梁交叉斜筋LL(JX)配筋构造,03G101图集叫做连梁斜向交叉钢筋LL(JG),其要求有如下几点不同(图62,63)。(1)适用条件变化。03G101图集要求连梁截

48、面宽度bw大于200mm和不大于400mm时,设置连梁斜向交叉钢筋LL(JG);l1G101图集连梁截面宽度b在250mm和400mm之间时,连梁设置交叉斜筋LL(JX)。(2)设置构造变化。03G101图集要求连梁斜向交叉钢筋LL(JG)仅仅要求在主对角线单层设置;11G101图集除了要求连梁斜向交叉钢筋LL(JG)在主对角线单层设置外,在连梁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组折线形斜筋,而且所有的斜筋均要求在剪力墙连梁两侧同时设置,还必须用拉筋可靠拉结,所有斜筋进入剪力墙的锚固长度自洞边起不小于laE(la),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且必须

49、不小于600mm(关于斜长,03G101图集没有提出且必须不小于600mm的要求)。30地下室外墙水平钢筋构造11G101-1图集第77页给出了当扶壁柱、内墙作为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外支承时,外侧和内侧水平贯通筋的连接区域(图64)。其中,lnx为相邻水平跨的较大净跨值,Hn为本层层高,当扶壁柱、内墙不作为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外支承时,外侧和内侧水平贯通筋的连接区域不作限制。外侧水平非贯通筋需要设置时水平非贯通筋的规格、直径、长度和间距由具体设计人员确定并在施工图中注写。,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图64 地下室外墙水平钢筋构造示意,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有些读

50、者对11G101-1图集第77页DWQ转角部位连接构造节点(图65)的连接起点看不明白,不知从哪开始起算一个llE或ll。,对11G101-1图集第68页的转角墙(建筑工人2012年第6期图29)也存在同样的理解困难,现一并举例予以说明。【例】设某工程转角墙选用节点,结构抗震等级二级,钢筋采用HRB500级带肋钢筋,直径12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查11G101-1图集第53页,抗震锚固长度为49d=49x12=588(mm),又查11G101-1图集第55页,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图65 地下室转角墙构造示意,2/2/2023,11G101新版图集简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为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