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8195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审美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审美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审美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审美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教育.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审美教育,第一节 历史上审美教育理论的考察,一、中国古代关于审美教育的论述(一)追求以人为中心,以美善的结合为基础的审美境界。先秦孔子的“里仁为美”,孟子的“充实之谓美”,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这都是强调美和善的联系。淮南子中写道:“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质有余也。”这里面包含了古代人们的一个重要审美观念,即重视人的素质的美,也就是强调入的内在的美。,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所谓仁,一是“克己复礼”,要人克制自己,排除杂念,自觉地服从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二是“仁者爱人”,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关爱,要亲和,而“乐”就是“和”的媒介。孔子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与使人亲

2、和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列,可见他对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治理国家方面的作用是十分看重的。,(二)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很重视艺术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孔子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他对艺术的审美教育的功能作了这样全面的解释。其中的“兴”就是感发人的志意,陶冶人的感情。孔子还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人的修养,要从学诗激发情志,靠学礼立身养性,通过学乐铸就完美的人格。,孔子的理想人格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外形到精神都要完美,而要实现这一人格就要诗教、乐教、礼教并举

3、,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圣人感人心而天厂和平。感人心者,莫先平情,莫始乎言,莫切平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也就是说诗歌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诗教、乐教等审美教育一直被当作修身养性、完善道德的手段。孔子的“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主张影响深远。它实际上是要求人们以感性服从于理性来求得内心的“中和”,以个性消融于道德之中来换取心灵的和谐,而美育是实现这种人格模式的必要手段。明代的王阳明不仅意识到美育之于礼法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美育是符合受教育者特点的有效的教育形式。,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4、,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巳。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在谈到具体施教时,他说,“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诗歌,以发其志意”,“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王阳明,“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位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在这段文字里,王阳明深刻地揭示了美育“诱”、“讽”而“顺

5、其志意”的特殊教育方式,指出了美育通过感情宣泄,“调理其性情”,潜移默化地塑造受教育者和谐心灵的特殊功能。,(三)近代梁启超 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首次提出“趣味教育”的概念。“趣味”在西方指人的鉴赏力,梁启超的“趣味教育”实际上指审美教育。他进一步指出“趣味教育”是情感教育,艺术是趣味教育的“最大利器”。王国维 明确地把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提,肯定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1906年,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完全之人物”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审美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审美教育理论上多有建树,而且是颇有成就的审美教育实践家。,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

6、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把审美教育定为新式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开办音乐、美术的专门学校,亲自授课。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了“以审美教育代宗教”的主张,坚决主张审美教育与宗教分离,取而代之,认为审美教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取代强制的、保守的,有界的宗教是历史的必然。,二、西方关于审美教育的论述(一)古代柏拉图培养“理想国”公民的角度公民的启蒙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和游戏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审美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政治学和诗学里。在政治学中,他明确地指出音乐有几个功能,“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应选用伦

7、理的乐调”,他特别论述了音乐对情感的净化,指出不同的乐调可以净化不同的情感,各种过分强烈的情感和情绪得以宣泄,使心理趋于平衡而产生快感。在诗学中,他认为悲剧的特定效果是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他的净化说就是强调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古罗马时期的理论家贺拉斯在其代表作诗艺中,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原则,他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又对生活有帮助。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二)近代席勒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1795)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 1.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失使人成为审美的人。针对

8、工业社会中人性的分裂、不和谐。2把这种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他所谓的“游戏”和“强迫”是相对立的。,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一、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一)审美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的。道德熏陶 美以善为灵魂 互为手段,辅助对方 情理交至,把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结合起来 礼记乐记曾指出:“仁言不如仁声入人也深”。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谈到自己的创作动机时曾说“思借戏场维节义”。,区别: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 强制性和约束性 审美教育是美化人的教育 在美的享受中进行,带有自由性和自觉性,(二)审美教育与智育联系 以美启真 审美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思

9、维能力越强,就越能欣赏广泛的美,对美的领悟也会越深刻。区别智育系统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规律性 审美教育感性中有理性,情感中有判断没有强制性,(三)审美教育与体育 现代体育都是力与美的结合 二、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1.培养高尚的审美理想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二)培养审美的敏感(三)培养创造美的能力(1)审美理想的培养。(2)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3)锻炼驾驭形式的能力。,三、审美教育的特点(一)以情感人,理在情中真正的德育并不是空洞枯燥的说教,而是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础上。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美育以生动鲜明的形象为手段(三)美育是在个人爱

10、好兴越的形式中,在娱乐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熏染刺提,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实施,一、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一)家庭教育 人生最早、时长最长、影响最细微的审美教育。从胎教到晚年的怡情养性,都对人自身的美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审美教育的主导是父母。家庭环境的审美化,生活秩序的审美化,人际关系的审美化 和谐有序,(二)学校教育 更集中、更系统、更综合。教学审美教育 管理审美教育 一是要美化校园 二是要美化校园人际关系和校风学风。,(三)社会教育 1.审美实践活动 旅游、健身2.通过各种文化设施进行影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 3.通过城乡环境的美化陶冶人的审美情趣,二、从美的不同形态看(一)自然美 培

11、养人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寄托情志,返照人格,重塑人的灵魂;自然美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生态观念,树立“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宇宙情怀,达到人与世界之间的真正和谐。(二)社会美 人的美 文化环境(三)艺术美 的欣赏和创造,三、从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进行的自身修养和教育胎教、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死亡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的精神的自由证实了自己的存在。童话童话是幼儿美育的主要的方式,像白雪公主、像米老鼠、还有孙悟空这样子,这些童话都使幼儿具有一种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爱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儿童你必须要培养他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青少年的教育因为主要是上学,主要是学校教育。那么,青少年的美育

12、要注意的注意事项:一、要注意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生长。二、青少年的美育要注重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三、在青少年阶段要注意艺术经典的教育。,成年人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使成年人的生活更为紧张,因为功利心和竞争心,使一个人的心胸完全为利害得失所充满,不空灵、不自由、患得患失,整天生活在焦虑和失望之中,而审美心胸可以使人在人生波动之中保持一种宁静,“宁静以致远”审美心胸又是自由空灵的,那么无形中就拓宽了生命的空间。,老年人是人生中一个赋闲的阶段,很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一种寂寞感、一种孤独感,也可能因为社会变动引起价值观念的混乱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要寻求精神的寄托,要缓解因为精神上的寂寞

13、、孤独而引起的烦躁、焦虑。老年人美育也有多种形式,比如说种花、养鸟、画画、练书法、弹琴、下棋、听音乐、散步、打太极拳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老年人新的人生追求,可以开辟老年人新的情趣天地.,死亡是人生的否定,但死亡又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就像一出戏最后的一幕,这最后一幕怎么演出,对一出戏可以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说,精神境界不同的人对待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把人生境界分成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中的人不知道怕死,因为他不知道死的可怕。功利境界中的人一切行为都是为我,那么死就是我的存在的削面、断面,所以,在功利境界中的人最怕死。,道德境界中的人不注意死后,只注意生前,他要使自己

14、一生的形式都充分表现道德价值,要使自己一生自始至终像一个完全的艺术品,没有一个败笔。所以,对于他只要活着就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直到死方可以休息。这就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那种人,觉悟到个体的生和灭,生成和消灭是宇宙大化中的一部分所以它和造化合而为一。大化无始无终,自己也就无始无终,所以它在精神上可以超越生死。,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可以帮助人在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中来对待死亡。一个人只要自己的一生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一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是充满情趣的一生,是爱的一生,那么当死亡降临的时候,他就会感到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已经终了,可以休息了,或者感

15、到自己即将回归自然与造化合为一体,所以他就会保持一种平静、达观和洒脱,那样的话,他人生的最后的一幕会弥漫着诗意。,法国大作家司汤达,他死了以后,他墓碑上刻着他自己的三句话:活过,写过,爱过。短短三句话很完美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充满着诗意。王阳明。他临终的时候,他的学生问他有没有遗言,你还有什么话,他回答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的心是光明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面临死亡的时候,这种光明的心境,使他的死亡弥漫着一种诗意。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司汤达,司马迁,思考题1什么是审美教育?2审美教育的任务是什么?3.美学史上有哪些关于审美教育的著名论述?4.为什么说审美教育是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5.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区别在哪里?6.美育实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7.美育实施的方法有哪些?8.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