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381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考察学习的报告7月25日26日,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率领班子成员以及业务、财务、风险部门负责人和四名信用社主任一行10人,赴区联社就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情况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交流、讨论,一行人对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有了很大的收获,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明确了今后开展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工作思路。现就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7月20日,区联社各项存款34.5亿元;各项贷款20亿元;不良贷款1.9亿元,股金4亿元,下辖194个行政村,25个网点机构,其中8个信用社、1个储蓄所、16个分社;联社机关18个部门,80余人,全区共有员工346人。 农村信

2、用社于2009年底开始实施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区联社在全省来说属于此项工作开展比较彻底、成功的联社。区联社2009年只有综合门柜业务系统,在开展不良贷款集中管理时,自己开发了一个后台的管理系统,由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操作进行后台管理。起初,各基层信用社将所有的存量不良贷款资料、借据与报表数据一并移交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进行集中管理。2010年信贷风险系统上线后,联社对集中管理进行了完善,在清收管理中坚持管理主体、清收主体和责任主体不变的原则,对基层信用社按月下达清收任务,按季度进行考核兑现。2009年区联社实行集中管理时不良贷款3800余笔,余额2.8亿元;目前不良贷款剩余2000余笔1.9亿元,实

3、行集中管理以来,一年半时间收回不良贷款1000余笔0.9亿元。 在新增贷款管理方面,联社实行新增贷款零不良管理,坚决不允许出现新增不良,各网点不良贷款余额不能随意增加,如有新增不良产生,必须要有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以及对责任进行责任处理的相关文件,并报经省联社审查审核同意后方可增加不良贷款余额,同时将新增的不良贷款移交风险资产管理部进行集中管理。自实施集中管理以来,该联社没有出现一笔新增不良贷款。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在不良贷款集中管理管理中,联社通过大力推进机制、制度、技术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突破,有效破解了全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难题,促进了全辖各项业务经营和改革工作的转型发展、安全发

4、展、和谐发展。 (一)机制突破。为保障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工作成效,该联社主要从机构和人员两个方面重点强化了集中管理工作,一是组建了以原资产保全部为基础的风险资产管理部,具体负责全辖不良贷款的管理、清收和追责等工作,并成立了不良贷款集中管理领导小组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委员会,主要负责全辖不良贷款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认定等工作;二是严格按照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及年龄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新成立的风险资产管理部配备了9名工作人员,设置了经理、副经理和包片管理员三个岗位,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了以“新老划断,同步移交;明确责任,认真追责;统一管理,分类施策;市场运作,活化清收;双向考核,绩效挂钩”为

5、核心的五大集中管理步骤。 (二)制度突破。该联社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出台了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办法、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实施方案、不良贷款移交办法、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办法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听证制度、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办法和贷款风险防控办法等九个制度,为顺利开展不良贷款移交划转和集中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技术突破。推行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账经营。为了切实解决“彻底分账”这一操作瓶颈,该联社多次组织财务、信贷和科技等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并在省联社和办事处相关部门,以及广州联怡公司和成都东信公司的大力配合下,最终顺利解决了程序开发难题,找到了一条操作简便、账务顺

6、畅而又不影响前台结息的办法,即:在前台综合门柜业务系统增加风险资产管理部网点,账务划转时,各经营社通过社内往来科目将不良贷款及欠息逐户划至风险资产管理部。 (四)管理突破。在建章立制、完善机构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该联社在管理上重点推行了“集中人员、集中管理、集中诉讼、集中清收”的“四集中”管理模式,即由联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成立风险资产管理部,负责专职管理和清收;全辖所有不良贷款均同步划转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所有需要诉讼、执行的不良贷款均由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统一办理;其余部分由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统一组织各经营社实施集中清收。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区联社在不良贷款集

7、中管理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收获及启示 虽然本次考察学习时间短,行程紧,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尚不能深入的了解,但我们一致认为,通过本次考察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真经”,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机制建设是保障。首先从机构和人员两个方面重点强化集中管理工作,成立不良贷款集中管理领导小组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委员会,并在风险资产管理部配备包片管理员岗位。为集中管理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制度办法是指引。在集中管理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制定出台适合自己的一套集中管理办法,在借鉴联社各类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增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制定严密的考核办法,使考核过程中既要

8、方便操作又要有力度,为顺利开展不良贷款移交划转和集中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摸清底子是基础。通过对全县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摸底,熟知那些贷款是死亡绝户、找不到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收回的;那些的外出打工的、那些是采取措施可以收回的,并以此确立“新老划断,明确责任;统一管理,分级处置;分类施策,市场运作;双向考核,绩效挂钩”的总体运作框架。 (四)管理清收是核心。集中管理不等于置之不理,而是要在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在进一步明确哪些贷款无法收回,哪些贷款需要集中清收,哪些贷款需要借助外力清收,哪些贷款需要责任清收的基础上,重点推行“集中人员、集中管理、集中诉讼、集中清收”的“四集中”管

9、理模式。 (五)考核措施是关键。 根据不良资产清收管理新体制的运行规律和本质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与报酬相匹配的激励机制,落实任务,明确目标,严格考核,工效挂钩,多劳多得,在坚持注重精神鼓励的同时,切实加强经济激励,开发工作动力之源。 四、思考与建议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在考察学习结束后,我们又组织班子成员、部门经理和信用社主任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利用两天时间进行研究、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结合白水实际,从解决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角度出发,经过反复思考、讨论,最终达成集中管理的共识。 (一)集中管理,势在必行。不良贷款集中管理能够取得三个效果:一是真真正正达到新老划断的效果,新的不准增加,老的只

10、能减少。二是新增贷款真真正正实现“零”风险;三是通过集中管理达到促进清收、消化不良的目的。 (二)组建机构,分岗协作。建议组建不良资产清收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全辖不良贷款的集中管理、清收和追责等工作。并设立资料管理岗,专门负责对集中的不良贷款资料和台账进行日常管理;设立任务分配考核岗,专门负责对各基层网点进行月任务分配、催收、警示通知书的下发,督促完成任务和季度考核兑现;设立清收管理岗,专门负责对集中上划的钉子户、难缠户进行集中清收及管理。 (二)摸清底子,分类要细。在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管理上划移交之前,联社应成立工作组对全县不良贷款逐社进行摸底分类,首先按照责任划分为责任类和非责任类两大类;其

11、次对责任类和非责任类贷款分别进行细化分类,大致分为:死亡绝户、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回的户、有钱不还赖债和难缠的钉子户、党政干部贷款、村组贷款、中小企业、其他等类别。尽可能地将贷款划分的越细越管理、越好处置,只有细化分类,区别对待,重点管理,集中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台帐,“双线”管理。根据对不良贷款摸底分情况,建立相应的台帐,并在基层社和联社清收管理中心各保留一份,在基层社进行清收、销账和管理的同时,每月底联社清收管理中心以收回管理单为依据对台帐进行销账管理,以达到不良贷款集中管理促进清收的效果。 (四)资料集中,区别实施。对借据、资料专夹保管,集中清收对象相关

12、资料上交联社清收中心管理。对摸底分类的不良贷款借据和相关资料实行分离,专夹保管。具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死亡绝户和不论采取何种措施都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借据和资料原件统一集中移交到联社清收中心管理,等待打包处理;第二部分将难缠户、钉子户、有钱不还户的借据和资料原件统一集中到清收中心进行有计划有歩逐的集中清收;第三部分将责任贷款和任务贷款(除第一、第二部分的贷款和责任贷款外的其他类贷款)的借据复印件统一集中到联社清收中心与台帐配套管理。 (五) “双锁定” 管理,“零余额”控制。对基层社实行不良贷款“零”余额管理,防范新增贷款反弹。对目前所有的不良贷款通过台帐的形式,实行余额和具体的借户“双锁定”,并全额上划联社管理清收部进行集中管理,将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清“零”,实行不良贷款“零余额”管理,达到新增贷款零不良管理和不良贷款真正意义上的新老划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