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针对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和潜在不合格的发生。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工作的控制。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工作的领导。3.2 政工科负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3.3 各科室、单位负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订与实施。4 工作程序4.1 纠正措施4.1.1 管理处各级管理人员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按不符合控制程序的规定予以纠正。与此同时,应对这些问题进行评审,分析其性质、严重性。4.1.2 对那些性质严重、影响较大和频繁发生的问题,各
2、科室、单位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人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该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严重程度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1) 内、外审发现的不符合;2) 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严重不合格;3) 顾客投诉情况属实;4)重复发生的不合格;5)发生严重责任差错;6)上级和管理处领导指示时。4.1.3 纠正措施经本部门、单位负责人(必要时报管理处主管领导)批准后,予以实施。4.1.4部门、单位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于纠正措施完成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和记录。4.1.5 当采取的纠正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应重新制订纠正措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
3、。4.1.6 内部审核发现的不合格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4.2预防措施4.2.1各科室、单位应通过各种检查、考核,收集管理和服务中的各类信息,按照信息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的规定,定期对本部门、单位范围内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发现是否存在潜在的不合格。4.2.2 当发现潜在不合格时,部门、单位负责人应责令有关人员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该潜在不合格成为实际不合格。4.2.3 预防措施经过本部门、单位负责人(必要时上报管理处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下达相关人员实施。4.2.4 部门、单位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
4、对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记录。4.2.5 当新采取的预防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应重新制订和实施预防措施,直到问题解决。4.3 各科室、单位拟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如果涉及其他部门,或本部门、单位无法独立完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计划,各科室单位应将信息报管理处,由政工科负责组织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4 在实施拟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应注意采取的措施与问题的严重程度相适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4.5 当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4.6 有关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活动的情况,各科室、单位应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表,建立和保存全过程的记录,并作为管理评审的汇报内容之一。4.7管理处政工科可结合内部审核对各科室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工作进行督促、检查。5 相关文件5.1 文件控制程序(HBQY-CX-03)5.2 不符合控制程序(HBQY-CX-20)5.3 信息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HBQY-CX-21)5.4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HBQY-CX-22)6 记 录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表(CX-23-B01)CX-23-B01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表部门:发生或存在的问题、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原因采取的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验证:记录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