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2694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 山阳县双坪镇九年制学校 邱行博序言:现代社会生活中,口语的应用范围和频率,已远远超过书面语言,生活对于人们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见识不广、视野不开阔,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相对较少, 课题组认为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特制定本课题方案,2013年12月24日被商洛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证书编号:skjy20134188),我们期望对这一课题的具体研究来指导农村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内容: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缘由1、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

2、,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现实依据农村学校的语文课堂,依旧存在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听无语”的教学现象,以至于多数农村学生在最需要锻炼口语交际的阶段却收获甚微。现代社会生活中,口语的应用范围和频率,已远远超过书面语言。 生活对于人们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二、研究目标和价值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

3、、表达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三、研究范围和对象 1、研究范围。目前农村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2、研究对象。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学生: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

4、本能力。 四、研究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研究原则。(1)、民主平等性原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不歧视、讥笑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同学。(2)、互动性原则。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老师不搞一言堂,要在质疑、讨论、释疑中让学生有表达交流的机会,以此来训练学生交际能力。(3)、激励性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闪光

5、点,要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树立敢说、想说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不足要采用恰切的方式给以指正,决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4)、主体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的不断训练中提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 (5)、情境性原则。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会有话可说,产生想说的欲望,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2、

6、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3、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5、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6、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指导实践。 六、研究内容1、研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胆小内向学生不敢与同学、周围人交际的原因。2、在语文

7、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的研究。重视兴趣激发,树立学生“说”的自信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说”的热情;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说”的内容;创设丰富情境,烘托学生“说”的氛围。七、研究过程和步骤:1、第一阶段(2014、32014、4)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课题方案。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成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2、第二阶段(2014、42014、5)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改革语文课程设置,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或谈天说地课。进行各阶段的调查、问卷、检测、分析。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

8、,分析实验现状。3、第三阶段(2014、52014、6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测试分析。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八、预期研究成果 认识成果1、转变观念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 2、口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兴趣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催化剂4、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5、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思维发展规律 操作成果 (1)、课题组成员通过探索,提出“说预习成果说文章内容说主题思想说表达技巧说收获与困惑”的以“说”为主线的课堂模式。 (2)、提炼了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原则。

9、 互动性原则:教师积极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互动教学情境。 生动性原则: 参研教师利用生活创设情境、利用语言描绘情境、利用媒体模拟情境、利用表演展现情境,体现了生动性原则。 (3)、探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常规课堂融入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交际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在指导习作训练的同时,把说、写、评、议、改有效地结合,既能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特色课堂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讲故事。通过“听故事交流感受复述故事创编故事“来强化对象说口语交际能

10、力的训练。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普通话水平和优美的言语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形态语言能力。 演讲。充分利用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素材,把课堂作为训练阵地;学校每年组织12次演讲比赛,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演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辩论。在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要开动脑筋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辩论并提出新的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总之,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要达到克服口语交际障碍的目的,学校通过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方案,“借助校园生活,搭建平台

11、;借助社会生活,提供机会“有效拓宽了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渠道。九、研究工作组织与管理1、课题组人员分工邱行博: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的确定和研究过程的组织实施; 李静:课题组成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的教师理论培训工作和研究指导工作; 潘银凤:负责课题的实验过程管理的具体工作,课题研究过程的实施,经验的总结、推广和资料的收集归档。 2、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障(1)、加强课题研究分工,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课题组成员能够科学地处理完成本职工作与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关系,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的完成。(2)、学校能提供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3)、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中教育教学的骨干,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流程,能够利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科研手段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4)、科研条件优良,学校校园网络发达,每人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能自我搜索网上各种教育教学信息资料。(5)、我们针对本课题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在本校图书室、杂志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出本课题实施方案的理论依据。 2014年4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