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2742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陈海明(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摘 要 外语教学法不断推陈出新,新的流派随着语言和学习理论的革新而不断涌现。交际任务型教学法建立在各种语言和学习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历史上各教学流派的合理因素, 因而具有兼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对于贯彻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全面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 外语教学;交际任务型;交际能力人类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交往必然以语言为媒介,对彼此语言的学习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因而外语教学活动已有古老的历史。外语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教师、教材、教法、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围绕目的语的产出而构成的系统,教法是关键要素,影响整个系统的组

2、合,决定语言信息产出的质和量。因此一种最佳的外语教学法在其他要素不变情况下可以带来系统的最优结果。故而,各流派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外语教学法的选择。自从语法翻译法问世以来,各种外语教学法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们之间既有互相对立的流派,亦有互有渊源的派别。如果说直接法是对翻译法革命的话,那么直接法、听说法和口语情景教学法之间则更多是一种渐进演化关系。各种教学流派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某种语言理论或学习理论的影响,例如听说法就是以结构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强调语言学习就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因而重视语言结构形式,强调反复机械训练。这些流派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对于丰富人们对外语教学途径的认识

3、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对于掌握目的语的某一项技能起到过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指导这些流派的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些流派均不能够全面提高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随着国际社会互动加强对交际能力需求的增加,必然要求某种更适合现实需要的外语教学途径问世。交际任务型教学途径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各种科学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汲取历史上各种流派合理要素基础上,最后闪亮登场,成为目前最具有活力和广泛用途的一种外语教学途径。一、交际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曾经在英国流行一时的情景式外语教学法由于其赖以建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乔姆斯基的批判而开始衰落。乔氏在其句法结构一书

4、中表明,语言结构理论并不能解释个体句式独创性这一语言基本特征1。英国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的功能和交际层面,而不是结构形式层面。与此同时,随着欧洲一体化相互依存局面的加强,学习欧共体主要语言的现实需要与日俱增。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出版了意念大纲一书,强调语言交际使用中的意义,把意义分成意念范畴和交际功能范畴2。这些观点不断受到教科书和外语教学实践的采纳,最终发展成为交际型外语教学法。尽管交际教学法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和统一的解释,然而却共同受到一些语言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影响。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到功能主义的演变。结构主义语言学只是静态关注语音、语形和句法现象,忽略了语

5、言的意义和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跳出前者的视野,动态关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和功能,从社会、文化、语境等层面研究语言现象。在这种背景下,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内涵从交际角度被拓宽了。著名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认为乔姆斯基关于语言能力的概念定义过窄,不能充分解释语言的社会性和功能性规则,因而创造了交际能力这一术语3。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人们相互之间在特定语境下传达信息和磋商意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相对的,正如Savignon认为的那样,取决于所有交际者之间的合作。对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差异在20世纪7080年代不断得到语言学家的研究。Michael

6、Canale和Merrill Swain把交际能力细分成语法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四组4。后两组能力更加强调语言的功能层面,从语言的社会文化角度衡量交际能力,采取各种口头和非口头策略来实现交际目的。结构语言学派关注的只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视语言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后者正是功能主义语言学尤其强调之处。功能主义学派认为,语言交往具有功能性和目的性,是各种具有意图和目的的行为和要素的组合,可以给语言交际者周围的环境带来变化。正如John Austin所言,交际是一系列言语行为5,因而他特别强调语言交际的效果。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认为,语言具有互动性和人际性,是人们行为的方式

7、。Michael Halliday认为,语言的功能性就是交际的目的性,并概述了语言的七大功能6。上述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外语交际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既然语言的形式是为了实现各种交际功能,交际都具有目的性,既然交际能力包括多个层面,那么学习语言就不能只强调结构和语法,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交际来学习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因而必须采取交际教学法,让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掌握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学会全面的交际能力。如果说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为交际任务型教学法从本体论上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各种学习理论则从认识论上为其提供了辩护。许多心理学家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角度为学习和记忆提供了理论说明,影响了

8、语言学家关于外语教学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在JohnB.Walson和B.F.Skinner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影响下,外语学习被看作是刺激、反应、强化刺激等过程7,因而包括听说法在内的外语教学法均强调课堂操控下的反复机械训练。与此相反,交际任务型教学途径在David 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和Carl Rogers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强调在交际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学习,教师应该为课堂制造轻松的环境,在师生间制造互动局面。Ausubel认为,学习是通过把新内容和已经存在的认知概念或命题联系起来这一有意义的过程发生的,即把新的所学东西悬挂在已经存在的认知桩上;相反,机械学习孤立地

9、对待所学材料,没有与认知结构建立有意义的联系8。Carl Rogers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完整人”就是兼具有生理、认知和情感的“功能齐全”的人,应该能够为改善自我生存而不断适应成长,处于开放状态,在每时每刻行动和决策时创造新的自我9。正如H.D.Brown对Rogers关于“完整人”的立场给教育带来的重要启示进行的评价那样,这种教育方式所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必须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处于平等地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学生作为有价值的个体来信任和奖励10。只有这样才能给学习提供最佳环境,给学习提供真正便利。上述两种关于学习理论的心理学理论表明,语言学习必须利用有意义的语境,

10、在语言活动和任务中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平等交流,让个体充分实现自由与价值。此外,其他一些语言学家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也间接地为交际任务型教学途径提供了支持。Krashen把习得看作是发展语言熟练度的基本过程,并把它区别于学得。习得(acquisition)是指目的语体系由于在交际中真正得到使用而获得无意识发展;学得(learning)是由于教育而对语法知识有意识的呈现,学得并不能导致习得11。习得体系使我们能够自发使用语言,学得体系只能对习得体系的输出起监控作用。Krashen和其他二语习得理论家关于语言习得的这些观点表明,外语学习只能在实际交流中进行,而不是机械训练某一语言技能。二、交际任务型教学

11、途径的内涵与特征上述各种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交际任务型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这种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上广为流行,成为目前最具活力的外语教学法。关于交际任务型教学法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诠释。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法定义为:为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沟通。这种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习得各种交际能力,实现这一目的之手段在于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任务,使他们能够真实自然地参与沟通,交流信息。任务是创设课堂互动的一种机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交流信息,在真实自然语境中习得交际能力。因此,正如语言教学的流派(Approaches and

12、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一书作者J.C.Richards所言,任务只是设计来启动学习程序用的,本身并没有特别重大意义;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以过程为诉求的。要让语言学习者达到掌握交际能力这一目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好的任务模型。正如Skehan所述,存在三种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模式,即结构型、交际型和中间型12。“结构型”教学任务强调任务执行中语言形式的运用,在完成某一任务时,要使用某一特殊语言结构。“交际型”教学任务则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忽略语言的形式和结构。Willis指出,符合真实自然情景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获得大幅度进步,任务不应该为了某一特殊语言结构

13、而设计,实施任务不应该强调语言规范,变成语言结构的表演。“中间型”教学任务则兼顾两方面,既重视任务的真实性和自然性,也强调要照顾到语言形式的练习。任务型教学途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全面的交际能力。正如Michael Canale和Merrill Swain所言,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因此,设计的任务模型应该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日常交际中谈话双方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交流结果,就是一方或双方获得了谈话前并不知道的信息。因此,Hymes认为交际要存在一个信息沟,谈话者在交流过程中要有一种信息的交流,双方拥有不对等的信息,通过交流以后,信息沟就平衡了,从而信息交流的

14、目的就达到了。这些表明,一定要设计存在信息沟的任务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交际穿梭式地进行,如同流水从高处流往低处一样,经过交流之后交谈双方的信息沟就填平了,从而实现了交际目的,让学习者习得多方面的语言能力。因此,必须联系现实生活设计好任务模型,让交际各方能够基于日常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然真实地展开沟通,实现信息的互补。如果设计的任务模型不恰当,就可能会因为双方都知道信息而没有必要进行交流,只能是不自然地机械练习一些语言形式。这种假交际无法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则可能因为双方都不知道相关信息,无法展开交际。一个好的任务模式还必须考虑学习者的需要,以激发其参与交际的动机。这

15、种以真实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把学习本身作为一种报酬,与其它外在因素无关;后者是一种工具型动机,指通过学习以求获得某种报酬,或避免某种惩罚,只涉及学习活动以外的事情13。任务型教学模式必须把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结合起来,使其自觉地把语言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此外,设计的任务还必须能够让小组参与讨论,彼此进行合作解决问题,以便在小组成员间展开互动,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习得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使学习者未来进入社会时不仅能够顺利交际,而且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自立能力的良好公民。交际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应用,带来了诸多革新之处。在师生关系方面,传统教学模式赋予教师以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任务型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语言表演的演员。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顾问,成为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导演。在教材方面,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设计好各种可供小组讨论的与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要求教材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衔接。这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打破了课堂内外之别,把课堂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学习者为了完成设计的任务必须课外利用多媒体继续开展学习活动,或者与同学在宿舍就某

17、个话题进行讨论。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对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对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皆具有积极意义。各种外语教学流派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受某种语言理论或学习理论指导的产物,然而由于指导理论的局限性,出现了只强调某项语言技能的片面性,日益不能适应外语学习者全面提高语言能力的现实需要。交际任务型教学法在接受各种科学理论指导的同时,汲取了各流派外语教学法的合理要素,具有兼容并包性,以任务作为促使学习者参与到真实语言交际活动中来的机制,同时强调各项语言能力的学习,让学习者在自然语境下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这种教学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对于传统阅读、写作、翻译

18、教学和听说教学都具有兼容性。不仅适应传统课堂教学,而且对于实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模式也具有极大生命力;对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交际任务型教学法对于贯彻2004年初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我们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对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研究,进一步反思这种教学法的指导理论、课程设计和步骤,同时对于这种教学法可能出现的弊端要进行预防,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参考文献1 Chomsky, N. Syntactic structures M. The Hague: Mouton. 1957.2 Wilkins, David A.

19、 Notional syllabuse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3 Hymes, Dell.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In Pride and Holmes. 1972.4 Canale, Michael. Fro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 communicative language pedagogy M. InRichards andSchmidt. 1983.5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

20、rd: Clarendon Press. 1962.6 Halliday, Michael.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3.7 Skinner, B. F. Verbal behavior M. New York: App leton2Century2Crofts. 1957.8 Ausubel, David A.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1968

21、.9 Rogers, Carl. Client centered therapy 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51.10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Pearson Hall Regents. 1994.11 Krashen, Stephen. The monitor model for adult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 M. In Burt, Dulay and Finoc2chiaro. 1977.12 Skeha

22、n, P. A Cognitive App 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13 Deci, Edward L. Intrinsic Motivation M.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75.On Task-Base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CHEN Hai-mingAbstrac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changing with the

23、 innovation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 theories. Task2base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 roach, based upon well-known theories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 has outshined most of the other methods and has been widely practiced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s a result of its inclusiveness, which is

24、 partly attributed to its assimilation of the feasible elements of other methods. Task-based CLT approach will be contribut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ar, as well as to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CLT;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