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517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课时安排:2授课方式:理论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目的:1、了解作家王小波的生平创作情况。2、领略以幽默笔触写作严肃题材的文章风格。3、引发对于自由以及如何获得自由的思考。教学重点:对于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选择的思考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王小波生平创作简介。王小波生前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死后却盛名广播。他先后做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美国大学的“老”学生,文学硕士,大学统计学讲师。1980年,与社会学家李银河结婚,共同从事同性恋的调查研究。后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最初发表的小说是天长地久,后有唐人故事、黄金时代。成名作黄金时代出版,王小波说出版这本书比写这本书困难得

2、多。这本书曾一度遭到查禁,不准在国营书店出售,但在个体书摊上却售出了好几万册。小说集还有: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王二风流史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思维的乐趣。他还创作了唯一一部电影剧本,同性恋题材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成为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是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编剧奖的中国第一人。他还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1997年,王小波英年早逝,其后两年,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出版。随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各种纪念会、作品研讨会层出不穷,网络上也很热,有人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甚至成立了“王小波门下走狗网络联盟”

3、。如欢乐宋等人。二、欣赏课文(一)、题目有何幽默之处?特立独行: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与品行,不肯随同流俗。特立独行是形容人的。但是王小波却用“特立独行”形容猪,从标题可就看出本文的幽默。但作者并不是用幽默让读者笑一笑就完了,他不是让你发笑的,他是让你悲哀的,悲哀之后思考“特立独行”这个问题。(二)、全文共四节,分几个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提问)第一节第一部分,写我插队时,动物们在人的设置下过着悲惨的生活,但它们都接受了这种生活,安之若素。第二、三节是第二部分,写“猪兄”的特立独行之处,它有种种精彩的事迹,最后当农场的领导要对它“专政”时,它成功地逃了出去,获得了自由。第四节是第三部分,写我

4、一直很怀念“猪兄”。(三)、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1、“插队”的含义字典的解释有两种:插入已经排好的队伍;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较长时期从事生产劳动,插队落户。百度百科的解释:插队就是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初中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到文革后期和文革结束后,逐渐通过招工、当兵、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以及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也有些人在农村成家,就留在了当地。2、“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没有什么消遣。”前后都是写动物的生活,为什么插

5、入了这一句,表现人的生活。这一句插得很自然,往往不引人注意。而这句却是全文的文眼。因为文章要说的毕竟不是猪,而是人。这一句虽然轻描淡写,但作者对文革期间单调生活的愤怒已经幽默地传达出来了。人的生活与动物差不多!3、“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这一句有何深意?这一句发人深省。这是对人类本性的反思。举的例子是古希腊的斯巴达,这表明喜欢设置别人的生活是人类的一个毛病。4、“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说很难改变命运?(提问)因为喜欢设置别人的总是强者,比如父母长辈、领导,强大的政权。反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不听父母安排,可能失去他们的物质供给

6、,不听领导的,可能下岗。大家都不敢反抗,害怕特立独行,害怕标新立异,最终,被设置的命运就很难改变。(四)、浏览第2、3节,看看“猪兄”的特立独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提问)这一只猪的特立独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肉猪,却不肯长肉,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其次,它敏捷如山羊,能跳上房顶晒太阳,到处游逛,根本不在圈里呆着;第三,它只对知青好,有自己的好恶;第四,谁也没有办法把它劁掉;第五,它有很多的本事,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汽笛叫;第六,它对母猪有自己的选择标准;第七,它最特立独行的一件事,就是单打独斗,对付了二十几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和他们手里的枪;第八,它不在乎人类给它喂食,为了自

7、由而成了一头长着獠牙的自己觅食的猪。(五)、阅读第四节,作者为什么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提问)因为猪兄很勇敢,很有胆量,能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他最终获得了自由,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大多数都是沉默的人。物以稀为贵,所以,特别怀念“猪兄”。王小波赞扬特立独行的“猪兄”,其实就是批评那些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一个甘于受欺压的人,甘于受别人设置的人,是没有可能获得自由的,不可能成为特立独行的人的。这一点上,王小波同鲁迅一样,都批判国民劣根性,批判中国人的奴性。希望中国人都能获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回答课后思考题:1、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寄托了王小波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众多生活主题被

8、固定化的猪有何象征意义?(提问)文章写了作者当知青时一只猪特立独行的故事。当时,所有猪的生活都被人们规划好,它们的生活主题就是吃饭、长肉,被送进屠宰场。这种安排使猪们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但是,有一只猪与众不同,它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喜欢跳上房顶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后来,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带来了麻烦。领导们拿着火枪要打死它,它勇敢沉着地逃了出去,跑进了甘蔗地里,长出了獠牙。文章表面上是写猪,实际是写人。我们应该可把这个文章看作一篇寓言。它表达的寓意非常严肃深刻。它是借猪写人,通过描写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分析“对生活

9、做种种设置”的谬误,探讨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道理。虽然作者的叙事语境是文革时期,但“无视对生活的设置”,做特立独行的人,依然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命题。文章中猪的形象是现实中人类的化身。两类猪的形象: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猪;敢于长奔,冲出重围,长着獠牙的猪。生活中的两类人: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渴望自由、敢于追求独立、自由的特立独行的人。王小波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人们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要做特立独行的人,敢于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2、假如你被安排或设置了固定的生活主题,你会怎么办?(提问)一般的回答是要反抗这种固定的生活主题,但对这个问题也要辩证的看待,当这种固定的生活主题是你所不喜欢的,是你不需要的时候,自然应该反抗;但当这种主题是你喜欢的,或者是你需要的,再或者是应该如此的,比如现在你们来到学校,你们的生活的主题被设置为学习,如果你们反抗它,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上课讲话、睡觉,不交作业,以为是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了,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四、本文的语言布局特点?真事叙述与虚假叙述交织,用真实的姿态叙述虚假的故事,“祝你永远快乐”“祝你永远年轻”,内容是怪异的,姿态是真诚的。作者讲述的内容是荒诞的,但讲述故事的姿态是现实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