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639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作者:法弗兰克韦迪也纳(Franck Vidiella)译者: 刘玮 / 黎绮妮 -前言本文将会对“天才”这个禁不住推敲的概念做一番拷问。分析的起点源于一项关于天才的研究,该研究认为绝世天才们大部分都充满创造力,聪慧,却也固执,并且他们自身就是多面体。接下来我们也将从上述方面来逐条分析成为流行之王的各个要素,以此来为回应如下的问题提供线索:迈克尔杰克逊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艺人呢?还是说他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天才?简介天才这个词并不容易定义,关于天才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我们还能记住的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一个说法是,他具备可以创造非凡新事物的天资。所以这里的天才应该是指

2、一种天分,这种天分的来源不能用文字加以描述,任何试图为它找到解释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知名舞蹈家玛格特方特(Margot Fonteyn)曾经说过:“天分是一种魔力,而这种魔力的秘密就在于你根本说不明白。”谁也解不开天才的谜团。从社会视角看天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像克劳德泰洛(Claude Thlot)(* 1 Thlot C, Lorigine des Gnies, Paris, Editions du Seuil, 2003.)这样的作者特别指出,仅仅从天分的角度来看待天才是有局限的。这位社会学家选取了350位西方的伟大天才(时间轴横跨文艺复兴时期到公元2000年),在进行定量分析后,他得出一个

3、结论:从历史角度来说,天才特质的分布并非随机。数据表明这些天才某些品质是一致的,因此他们的出现并非随机巧合。这些数据中显示只有2%的天才是女性,50%的天才来自城市中的特定环境而很少乡村。如果单凭天赋一点作为统一的对天才的权威定义,而天赋基本上关乎内在,似乎遍地都应该是天才,并且无法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女性似乎应该在这些人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劳动人们的子孙也应该经常带有天才的灵气。要是这么看的话,天才就不能简单等同于天分这个词。另一方面,如果天才和天赋可以被量化,那么泰洛对天才的定义也和它有相同之处,因为他使用的数值也包含了社会或者文化方面的变量。极少数情况下有人可以自学成天才,而大多数时

4、候人们是无法成为超越他自身的环境或者跳脱出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天才。天才的共同特征粗略来说,上文对于天才的描述涉及到这个话题中我们感兴趣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学家可以提取出有利于培育天才的不同社会土壤;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总结出克劳德泰洛(Clqude Thlot)天才名单上这些人的相似之处,据此来尽量客观定义天才这个词语。在研究了十一个领域里面(包括文学、科学、及至电影等领域)的杰出人士之后,我们从他的分析中发现有四种特征通常是这些天才们必不可缺的,即创造力,精湛技艺,坚韧与多才多艺。作者列举的这份名单完全是对读者开放的,读者可以根据作者的标准去自行加入新的名字来检验作者的标准是否可靠。因而

5、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阅读材料来研究一下迈克尔杰克逊(* 1 由于不想讨论仍然活着的人的天才之处,克劳德泰洛在论文中只选择了在2000年之前已经去世的天才。迈克尔杰克逊因此没有在他的论文中。)。这位流行之王可以被归类为天才吗?这个对于亿万粉丝来说不言而喻的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在某些人看来彰显了迈克尔杰克逊天才一面的特定元素也许在别的人看来具有争议性。是一位绝对的天才,还是一个天资过人的艺人,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分类窠臼无法套用在MJ这位超凡天才的身上。流行乐之王的创造力上文提到的四个特征当中,创造力是唯一一个看起来与天才密不可分的要素。一个有天分的人可以不那么坚忍不拔,比如阿尔弗莱德德缪塞(Alfre

6、d de Musset);也可以没有多个面向,比如物理天才爱因斯坦也只是在其专业领域呼风唤雨而已。但是,你绝对不能否认他们都饱有创造力。克劳德泰洛(Clqude Thlot)的研究证明这些天才们全部具备该特质。美化世界迈克尔杰克逊是否具备我们所说的创造力呢?问出这样的问题肯定会招来争议,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对创造力这个词做出一个界定。通常来说,创造力是指一种产出新点子的能力。专注研究创造力的心理学家,陶德卢帕特(Todd Lupart),对该概念做出了更为全面的补充,强调创造力是指完成一件新颖并且能够符合其所展示的语境的作品的能力。这里的作品可以是艺术创作,历史记录,广告标语等任何凝聚了创作的产物

7、。另外还需要补充,这里所说的创作是指通过先前存续的各种信息来制造出原创新颖事物的人类行为。所有创制出来的成果,以及创造力本身,都不断扩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从这个角度来看,尤其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本身就在美化着世界,颠覆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更新着我们思考、感受和行为的方式。也正是如此,当一件作品被公认为属于天才之作时,它便得以在其领域发挥巨大影响力。比如在音乐圈,莫扎特具有令人望尘莫及的天分,这种天分革新了他所处时代的音乐理念,注入了深刻且有力的音乐表达方式。因而听众可以享受这美妙精致的音符,感受之前不曾体验过的听觉盛宴。交响乐,音乐会,奏鸣曲,歌剧,都与之前再不一样,一种新的创作

8、方式刚刚诞生。灵感与影响力天才往往也是开拓者。克劳德泰洛(Clqude Thlot)提醒我们,既然创造力带来革新,那么一定要把匠人和天才区分开。匠人自然是有超高天分,但是这种天分不足以确保其成为伟大的天才。天才并不局限于演绎本身,他们更是敢于冲破世俗固有的障碍并且对其进行美化。那么迈克尔杰克逊,毋庸置疑他具有极高天分,但是他仅止步于此吗?我们能不能超越这种匠人的界限而将他视作天才呢?众所周知,杰克逊从他尊崇的偶像那里获取灵感,比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萨米戴维斯(Sammy Davis Jr.),吉恩凯利(Gene Kelly)。从更

9、日常的角度来看,对于米开朗基罗和莱昂纳多的追随者而言,他们的眼睛在看到作品时其实便已经开始对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黑与白这部录影带来审视一下杰克逊是怎样把吉恩凯利(Gene Kelly)的风格融入到他的编舞中的。在由约翰兰迪斯(John Landis)指导的1991年的加长版本中,结尾部分是在一个昏暗的巷子里面,杰克逊对着路灯的方向跳舞的场景,这一幕很明显是在向经典音乐喜剧雨中曲致敬。迈克尔是能够与他的师父并肩看齐甚至超越他的人,是能赋予其舞蹈时代生命力的大师,他永远处于潮流尖端。正如从海顿那里得到灵感,最终发展出自己风格的莫扎特一样,迈克尔杰克逊也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开辟天地。由此我们

10、要问,杰克逊的创造力能与莫扎特的相提并论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因为脱离了古典音乐领域,我们很难对当代的创作者做出一个评判。不具有共同点的音乐类型是难以进行简单比较的,这种简单的比较也不可避免的会让流行音乐甘拜下风。避开那些音乐人之间才能讨论的各种术语不谈,我们禁不住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流行乐之王在舞蹈、音乐录影带,或者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即视觉艺术上能够轻易被质疑,那么他在音乐领域里面的天分也可以被拷问。在融合多种音乐风格基础上,他革新了音乐的创作方式,但是这种成就较之莫扎特或者贝多芬的成就而言还是微不足道的,在天分这个层面上,他也永远无法与这两位大师相提并论。从后世影响力上来看,我们依然可

11、以得出这个相同的结论。迈克尔发展了嘻哈舞曲的各种表演形式,包括舞蹈和视觉展示,同时也做出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许多节奏布鲁斯歌手也都从他那里获取创作灵感。但无论如何,这种影响力仍然无法与巴赫或者德彪西这些当初决定了并且至今仍然影响着音乐创作基本模式的大师相比。迈克尔在其自身领域自然是有极高天分,表现出他所具有的创造力,但是这种天分还不足以让他成为至高无上的音乐大师。耀眼巨星杰出是天才的第二个特征。在克劳德泰洛(Claude Thlot)的概念里,杰出这个词是指众天才身上从小就表现出的早慧特点。这些天才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创作方面的超常天分,比如天才中的天才莫扎特,在六岁就写出他的

12、第一部作品,甚至在学习阅读之前就已经能读懂乐谱。在科学圈,早慧的天才尤以应用科学领域居多。帕斯卡尔(Pascal)在没有任何书籍的提示下,仅用自己领悟到的一些概念便解开了欧几里得几何基本定律,那时他才十二岁。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这位横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的大天才,发明了等号、最小平方和运用在概率论中的高斯定理,早年便能够运算复杂算式,亦因此在几星期之内名满德国,最后赢得布伦兹维克公爵(Duke of Brunswick)的青睐后获得资助(* 1 Thlot, 2003, p.32-33.)。所以说,很多情况下天才在孩童时期已经显现。天才早成很显然,迈克尔杰克逊完

13、美符合出名早这一标准。2009年7月7日在洛杉矶斯坦普斯中心举行的悼念仪式上,司默奇罗宾森(Smokey Robinson)致辞如下:“我们很难相信,一位年轻人竟会有如此充沛的情感,如此高尚的情操,如此丰富的认知。只有见多识广,才能演绎好一首作品,而他,正是这样的人。”司默奇罗宾森,摩城唱片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摩城唱片公司当初签下了杰克逊五兄弟,杰克逊正是乐队主唱在悼词中提及了与这位日后的流行乐天王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那是在1969年,在同样是摩城音乐(Motown)创始人贝利戈登(Berry Gordon)的家里他们听到了只有十岁的迈克尔的歌声。小小年纪的迈克尔却已经能够演绎出谁在爱着你(Wh

14、os Loving You)这首歌中的痛彻心扉。司默奇简直无法相信一个十岁的小孩能够演绎得这么准确动人,导致他一度认为迈克尔一定是瞒报了年龄。一个孩子是不可能传达出歌曲中的百转千回和爱恨离别的,因为以他的年纪不可能有类似的人生经历。同样,他也不能拥有如此特别的音色,犹如具有魔力。迈克尔只不过是一个小孩,但却是一个在声乐上可以与他的老师们媲美,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老师的孩子。惊异中的司默奇预感自己发掘到一位杰出的艺人,这位艺人可以完美模仿自己的偶像山姆和戴夫(Sam&Dave)和雷查尔斯(Ray Charles),但同时又加入个人特色,通过技巧性地学习和融合偶像的风格,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描述出来的

15、迈克尔独有的化学效应。迈克尔这种先向偶像学习再超越他们的能力还体现在他的舞蹈方面。他参照的都是业内典范:萨米戴维斯,吉恩凯利,弗雷德阿斯泰尔以及其他一些舞者。与唱歌一样,这些学习并非只是简单的模仿,而且还是一种转化。十四岁时,他把詹姆斯布朗的切音步伐常见于当时美国西海岸编入自己的pop-locking舞蹈中。在与几个哥哥们一起为跳舞机器(Dancing Machine)创编机械舞的时候,他的天分得到充分展示。灵魂火车(Soul Train)里面的那些舞蹈也十分著名。同样地,在从路边小孩子那里得到启发后,他又创作出月球漫步(Moonwalk)。总之,贯穿他整个艺术生涯,迈克尔从未停止创新。童年的

16、痴迷天才与早慧的这种密切联系让我们不得不把童年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曾经评论:“天才就是童年的再现”。这段话在杨幕瓦斯(Yann Moix)的分析中谈到流行乐之王时也被提及(* 1 Moix Y, Cinquante ans dans la peau de Michael Jackson, Paris, Grasset, 2009.),表现出一个足以跳出社会和文化束缚的强大创造力。这种原创力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不屈服于现行社会中约束我们行为举止与思考方式的条条框框,那些早已经套在了成年人的身上的枷锁。迈克尔杰克逊作品中显露的童真毋庸置疑,这种童真在

17、他的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一种彼得潘式的由詹姆斯马修巴里(James Matthew Barrie)创造出来的不愿长大的角色生活方式,而那数不尽的围绕着他的孩子也让迈克尔不断获得创作灵感。“我的绝佳灵感往往来自孩子。我的每一首歌曲,每一支舞蹈,每一节诗歌,都是源于孩子们的天真与纯洁。在孩子们的脸上我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气息。我希望可以永远与孩子们在一起。”迈克尔把孩子作为灵感源泉的做法常常被别人误解。他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做法的确会引起猜疑,但是这也展露了他其实从未试图隐瞒的内心挣扎。童星出身的他,十岁时其作品便登顶美国公告牌排行榜,从此过上连成年人都难以适应的喧嚣生活。所以几乎是没有真正童年的他,余生都

18、全部用来偿还这段缺失的时光。这种渴望爱而不得的痛苦在他的作品中也有表现。受童话人物启发的专辑封面,简单而充满柔情的旋律,满溢纯真的文字,搭配他自己为了捍卫这种坚持而写出的歌词,童真在他的音乐道路上随处可见。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位巨星,是一个拥有神奇魔力的神童无法定义,无法描述。他自己习惯于把这种天分说成是来自于上帝的恩赐。他把自己描述成是造物主用来传递神意的中间人。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灵感的来源的,就像是从天而降,无法描述这种景象。迈克尔确实是一名“金童”,他这样的天才完全脱离了可以解释的范畴。工作中的完美主义与信仰执着或者固执己见并不是每一位杰出天才都会有的品行。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出了名的懒散。巴

19、赫在很多年中都可以保持一周创作一套康塔塔的频率,福楼拜也谈及只有勤奋与近乎疯狂的坚持不懈才能锻造出个人风格,相反,阿尔弗莱德缪塞却对自己未经深入工作的首发灵感还算满意(* 1 Cf. Thlot C, p.35.)。然而,工作对很多天才来说是一个可以改进和提升专业技能的一个必要场域,让他们的作品日臻完美。路易斯鲍维而斯曾写到:“基因造就天才,但是天才也改造着自身的基因。”天才往往都是完美主义者。被牺牲的生活从孱弱的童年开始,迈克尔的父亲就一直逼迫他和他的几个哥哥训练和表演,希望他们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小迈克尔没日没夜地背歌词,练习发声,为了舞蹈训练增强腿部肌肉。他的童年被全部投入杰克逊五兄弟乐团

20、中。“我的童年完全被剥夺了。没有圣诞节,没有生日会,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也没有童年正常的那种欢乐那些都被换成辛苦工作,挣扎,痛苦和最终得到的财富和名声。这种交换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我可不想再过一遍。”(* 1 迈克尔杰克逊于1993年在洛杉矶获得格莱美传奇奖时的发言)即使步入成年,迈克尔依然会保持童年养成的工作作息。他在休息时间会躲起来写歌词,构想新的舞台设计或者泡在他的舞蹈教室里琢磨自己的舞步。他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他把自己的工作做成了一种信仰,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这些都在就是这样(This is it)中展露无遗。当时的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身体上也状况频出:消瘦,药物依赖,长期失眠。可是

21、迈克尔却从未停止工作。这也是他的一种坚持。一场战斗,一种疯狂这里用倔强这个词主要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对于工作的热情,同时也展露了一种对抗世俗的姿态,紧握的拳头,和坚定的信仰。“当一位真正的天才出现时,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凡人也会群起而攻之。”这是一位爱尔兰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名言。对于某些杰出的天才尤其如此,但也不是所有天才都有此遭遇。莫扎特及时收获了自己的天才美名,但是伽利略却需要面对审问,因为教堂不想教义再一次由于日心说受到质疑:人类和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这绝对不可以被接受。即使伽利略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依然要被禁言。而在我们所感兴趣的案例中,迈克尔杰克逊

22、从未需要面对此等苦难,相比之下他显得幸运很多。在十岁的时候,他便已经坐拥世界对他的万千宠爱,不过要是据此就认为他一帆风顺那就错了,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难以去体会他的痛苦。他有时候在公众心中留下的那种怪异印象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欺骗、攻击、毁谤随之而来,迈克尔为粉丝敬爱的同时却遭到其余所有人的误解。与众不同永远都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也极其昂贵。对他来说,他在流行音乐史上的每一次成功背后,都跟随着一场战斗。厌倦了不公厌倦了计谋谎言真恶心有什么意义把我踩脚下我必须反抗我被胁迫你们的世界糟透了()能不能有个人发发慈悲因为我真的承受不住了()别再逼我,请别再逼我别再逼我,我要怒吼别再逼我,请别再逼我别再逼我,

23、我要怒吼(* 1 Scream (feat. Janet Jackson) History, Epic Records, 1995.)迈克尔完全就是一位倔强的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是一位斗士。这些品性往往都能够诠释天才的那种疯狂。他天生不同寻常,游离于凡人的常规认知,所以总被人诋毁成疯子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种疯狂或者说这种执拗中生成的创造力也会诱发焦虑,而这种焦虑只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排解。天才极有可能是由于不被其余的人所喜爱,因而用自己的作品来逃避社会对他们的排斥,自己的作品就是自己的避风港湾。迈克尔应该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作品创作中,直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天。全能艺术家纵观西方出现

24、的那些天才,很多人都在众多领域表现出色。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米开朗基罗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莱昂纳多达芬奇既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笛卡尔、帕斯卡尔和莱布尼茨在哲学和数学领域各自独树一帜。这样的名单可以列举好长。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全能并不是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比如爱因斯坦虽说是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也只是叱咤物理界而已。他经常会说他人生中只有两种想法。他也会为社会科学的学者们感到悲哀,因为这些学者必须要鼓捣出很多点子才行。这一点并不会暗淡爱因斯坦的光芒,因为他的思想足够伟大,并且他的思想理论在应用层面上可以涵盖很广。音乐录影带革命在逾四十年的职业生涯里,迈克尔有充分的机会在音乐领域

25、内展现他方方面面的超常创造力,包括乐曲创作、写歌、跳舞、作诗以及视频摄制。录影带拍摄这一项就可以说是他各项才华的一个终极合成体。1983年迈克尔杰克逊凭借他的音乐录影带颤栗(Thriller)给唱片产业带来了一场变革,使电影艺术成为助阵音乐商业化的手段。在当时,音乐录影带都不外乎是拍摄歌手唱歌,但在迈克尔这里,它们完全变成了舞台演出。音乐录像不再是用来推广一首歌;这些几乎全由迈克尔构想并在他指示下由著名导演拍摄的短片诸如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和约翰兰迪斯(John Landis)围绕一首首歌曲创造出了一幕幕

26、全新的演出。从那时起,观赏者在“听”歌和“看”歌中找到了双重乐趣。颤栗在观众当中引起了巨大轰动,以至于彼时只宣传白人歌手的电视音乐频道MTV在某种程度上它又被人称为三K党电视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商业政策。整个唱片产业甚至艺术表达形式都受到他的影响。艺人不再只是那个在唱片、收音机或者演唱会上演唱歌词的人,他成为了一个像演员一样的全职中间人,走上舞台去宣传这些同样可以电视荧屏传播的艺术作品。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在迈克尔杰克逊这里,音乐、舞蹈和电影之间的边界变得极其模糊。流行乐之王最受欢迎的一首歌与它的音乐录影带之间密不可分:“欣赏颤栗这首歌时很难将它和音乐视频分离。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录影带中的各

27、种图像定义了歌曲。事实上,迈克尔应该算是MTV年代第一位把整张专辑按照大众想象与各种意象完美结合的艺人。”(* 1 2004由音乐评论家和记者Nelson George写的话。http:/fr.wikipedia.org/wiki/Thriller_(album).)因此,迈克尔以远见卓识和横溢才华的艺术家形象示人。无论在镜头前后,他都不断涌现新的想法来提升歌曲价值。他的多才多艺帮助他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发展出不同的兴趣,允许他继续去实现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所拥有的远见。正因为他是一位歌手,一位舞蹈演员,一位编舞者,再加上他对于电影的热爱,这一切激发了他通过融合不同元素来获得创新艺术表达方式的灵感。他

28、的多才多艺短片就是这样是他这种才华的最后一个例证正与他巨大的天赋密不可分。天才和他所处的环境就前文的论述来看,尽管迈克尔杰克逊与克洛德泰洛提出的天才标准有些出入,但是无疑他是一位天才。有些出入这也正是本文的灵感来源。流行乐之王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程度展现出了他的特点,富有创造力,才华横溢,顽固执着和多才多艺。尽管如此,天才的另外一个维度也需要被探讨。这一维度指天才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天才是历史的结晶迈克尔是否已经凭借其超凡才华而成为那群奇异人士的重要门面了呢?换个角度来看,难道他之所以为天才不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假设是,如果没有有利的环境,天才在根本不会出现,更不会得到别

29、人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重申如下观点:天才,撇开天资和天赋不谈,都是环境的产物。一位艺术家或者一名科学家可以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资但却总是遇不到他的伯乐,当然这里的伯乐是指他的周遭环境。没有了社会的认同、有利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就没有可以发现并且开发这些千里马杰出才华的机会。很多历史上的例子都可以证明这点。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公认的杰出科学家,可是早于他几年前,一位名叫伊格纳茨菲利普塞麦尔维斯(Doctor Ignace Philippe Semmelweiss)的医生做出的发现却被错误的归于了巴斯德。塞麦尔维斯相信医生们的双手携带着肉眼不可见的致命微生物。由于当时无法在技术上证

30、明这一观点,坚守己见的塞麦尔维斯被禁止在奥地利行医,并且被关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作为一名产科医师,他十分清楚产房的高死亡率和医生的处理方法有关;当时医生们还没有定时洗手和消毒工具的习惯(* 1 Frank G. Slaughter, Semmelweis, cet inconnu, d.Presses de la cit, 1953.)。他的观察是对的,他的直觉本来可以拯救成百上千条生命。但他所在的社会不想承认这些微小的东西可以杀死人,也不想让医生遭到别人的质疑。假如是20年后,塞麦尔维斯的这些观点都会像巴斯德的看法一样被接受。因此环境确实会对天才的存在产生影响。社会交叠营造的环境在艺术的领域

31、里,环境压力是否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就莫扎特的作品来说,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Nobert Elias)表示,一旦完全脱离作品的历史背景或者社会阶层去分析,人们将无法理解这位天才的作品(* 1 Elias N, Mozart. Sociologie dun gnie, d. du Seuil,1991.)。当时的作曲家被视为是专为贵族服务的艺术家,但莫扎特却领先于时代,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存在。莫扎特深信自己在艺术方面的造诣高于他人,他并没有在作品上做出让步去取悦那些在他看来都是半吊子的贵族。虽然莫扎特依然被视作天才,但也只是因为他能够在不改革固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他在协调、融合当时出现

32、的各种音乐流派方面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创作出一种能既够适应传统的宫廷音乐同时又非常自由丰富、不断创新的个人化风格。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原创性,但又遵从于他所处时代的音乐规则。这一点证明了才华横溢的莫扎特其实也是教育的产物。他在幼年时期表现出来的优越能力也是源于他优越的童年。父亲察觉到莫扎特的天赋,并且深知严格教育对于这位少年奇才成长的重要性将教育与他异于常人的听力和记忆力相结合。如前所述,迈克尔杰克逊在儿童时期就天赋异禀,因此,一如莫扎特一样,任何脱离了他所浸润的社会趋势去理解他的天资都是错误的。首先,迈克尔似乎也是父亲教育的产物,这点与莫扎特惊人地相似:两人都从幼年时期就接受父亲强加的严格管教

33、。两位父亲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儿子赫赫有名的未来。但是,意料之中的是,两位艺术家一步入成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和发展后,都和过于严厉的父亲中止了至少暂时地这种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说,包括艺术领域在内的环境因素似乎具有决定性,尤其对于迈克尔来说。为什么不考虑一下昆西琼斯(Quincy Jones)在流行乐之王的职业生涯中起到的作用?超现代化世界中的偶像但环境的重要性并非到此为止。迈克尔的成功更多地是依靠众多因素混合的结果,这一切允许了这位艺术家可以对他所处时代的需求做出回应。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迈克尔以一个超现代化的偶像姿态出现在一个极现代化的时代。我们这里所用的概念“超现代性”来自马克奥热

34、(Marc Aug)用以描述出现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间的社会变化的词,这段时期里过剩成为了基本模式。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以与个人主义扩张相关的事件和场所的过剩为特征,该关键阶段促使西方社会抹去了历史的参照和集体的认同以求从未知和不断创新中获得利益。超现代改变了我们和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了远和近,无限大和无限小,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边界。自那时便开始了“感知一个关于孤独的个体,关于临时的、短暂的、瞬息的世界”(* 1 Aug M, Non-Lieux. Introduction une anthropologie de la surmodernit, Le Seuil, 199

35、2, p.101.);一个难以找寻意义的世界。迈克尔杰克逊在推出颤栗之后不可思议地,甚至是令人困惑地表现出了这一切转变的具体形式。他打破了地球上的界限,化身成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巨星,受到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歌迷崇拜,为每个角落的每个人所认识。在八十年代期间,谁不认识迈克尔杰克逊,谁就不是地球人。其他界限也一并被打破。他把爵士、世界音乐和节奏蓝调一并融合进他的作品,这也正式正是迈克尔如何重塑流行音乐的界限。他的音乐具有全球性,传播着爱与和平的信息,令每个人无论在年龄、性别、社会背景、宗教和政治信仰上有怎样的差别,都可以找到认同感。从个人角度来看,他与这场社会变革的景象紧密相连:隔绝,躲在一个

36、人造泡沫中逃离这个世界,不会衰老也不会还童,不代表男性也不代表女性,没有白皮肤或黑皮肤之分。迈克尔杰克逊同时兼具普遍性和独特性,这一点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难以为世人理解。甚至连他的死亡也极具其超现代色彩。他的死亡被媒体视作一件历史性事件大量报道,是成百万人,大多是歌迷,还有其他意识到一位偶像消逝的人,所共同经历的一场悲剧。王者的逝去那一秒便是偶像的诞生的时刻。他悲惨的死亡方式、媒体的渲染报道以及他死后人们的反应,在2009年6月25日之后的两年依然争议不断,同时这也证明了一位艺人化身为偶像的过程,开启并引领了音乐录影带时代,消逝在CD时代的发端。迈克尔杰克逊并非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他还

37、是音乐产业化,世界全球化的产物。他是沉迷于现世纷繁复杂中的代言人。结论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明确地定义天才的意思,而是适度地为这个主题提供思考的要素,并且评估迈克尔杰克逊是否与克洛德泰洛提出的属性相一致,从而来确定他能被归类为天才。交叉路口上的怪物来到这篇短文的最后,迈克尔杰克逊很明显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他的杰出,固执,多才多艺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同样,这位流行乐之王拥有一种天赋,一种从他幼年时期就能察觉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唱歌和跳舞的能力。他的父亲乔很早便发现自己最小的儿子迈克尔比普通人更富天资。迈克尔杰克逊确实是一个“金童”。但是,我们可否称他为天才?冒着答案会引起争议的风险,我们相信即使迈克

38、尔杰克逊称不上是一个绝对的天才,因为他的作品就创造性来说还未能与其他伟大的音乐作品相提并论,但他在职业生涯的不同时刻确实表现出天资过人的一面。例如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制作人昆西琼斯的帮助,通过融合不同的流派给予音乐更多的可能性,藉由专辑颤栗改革了流行音乐。改造音乐录像带也印证了他的才华。在当时,音乐录像带只是用来录制歌曲,但迈克尔把音乐录影带赋予了电影短片的质感,每一首新歌的发行都伴随一部新的胶片作品诞生。他的艺术才华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本可以凭借令人难以置信的表演就是这样(This is it)再次确证这一点。而我们的假设也与此不谋而合,那就是这一切都是在艺术方面过人的天赋与有利的社会

39、文化条件融合的结果。正如前面提到的,迈克尔是超现代时代的一位超现代艺术家。他遇到的才华横溢的合作伙伴,以及他那种知道应该聆听和汲取哪些人的建议的直觉,这些都促成了他惊人的职业生涯。这里的“哪些人”是指那些制作人、导演、歌手、编舞者以及专业的商人。因此,毫无疑问地迈克尔杰克逊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确实是一位独到的艺人,一只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发现自己处于两种理想形态的交叉口的“怪物”:“金童”和环境造就的天才。独到的艺人,世界的作品独特和敏感常常作为天才的附属部分出现,而这些也都能明确地在迈克尔身上找到。他的声音,他的阶级,他表达、举止、演唱和跳舞的方式,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他的独特。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些都

40、致使他变得易受伤害,但同时也毫无疑问构成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强项。他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情感上的百转千回,这是他在全球范围获得成功的原因,使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这一切原因都促成了迈克尔杰克逊成为一名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他的遗产,在全球各地上百万歌迷的帮助下,将会一代代流传直到遥远的未来。考虑到他所受到的不同年龄层的认可和接受,以及作为集体的共同记忆,无论在今天是为人接纳还是遭到质疑,都可以说他的身上都体现了天才的特点。精英阶层关于天才概念的审视很可能我们引用的这最后一个标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我们可以保留到最后的唯一一个。就在完成这几页文章之际,一个观察浮出水面。关于如何正

41、确地定义天才,以及发展出来的理论分析的界限,我们很可能面对一个不算太大的障碍:我们关于天才的观念受到了精英文化的影响。这也因此可以解释而我们也在条件中坚持为什么在今天的流行或者大众文化中几乎不可能再有天才的出现。这一点实际上是自XX世纪开始的对于目标的否定,是对传媒发展的回应以及对媒体对文化领域所造成影响的质疑。这就是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所解释的,我们时代的精英表达了对大众文化的否定。对他们(精英)来说,流行或者大众的文化,都被认为要为我们社会的平庸负责。精英在另外一种文化贵族文化的熏陶下生活,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劣质的文化,未经开化,摇摆不定。它甚至像一种毒品,是人类的新鸦

42、片。因此,假如整个精英阶层在1990年代初期拒绝了这种文化,那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新来的文化系统,因而转向于一种更有教养更传统的文化。这种大众文化同时审视它所处的等级制度,也就是精英阶层得以定义自己,把自己与社会平民阶层区分开来的的制度。由于感觉到自己的功能和威信都被剥夺了,精英开始诋毁大众文化,无意识地从文化堕落的批判中寻找理论,去拯救一种可以保留他们的政治和文化权力的价值体系。尽管如此,迈克尔杰克逊为之贡献了如此之多的大众文化依然保留了自己的真实性:它由一组意指现实日常生活、意识构想生活、特定预估与识别的系统以及身份认同等的符号、神话和图像组成。莫林(Morin

43、)写道,上文提到的文化,整合了个体,整合了一个社会,创造出第三种文化,它可以被增加到传统文化、人类文化、宗教文化等中去,并与其他文化竞争(* 1 Morin E, Lesprit du temps, Grasset, 1962.)。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通过社会大众感知到的无意识标准,我们在统治集团含蓄的价值判断基础上面对着我们的文化和我们伟大的天才们。此时重新考虑我们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立场是否并不明智?如果我们使用作为一种完整文化的大众文化,把它用作新的价值作为标准,迈克尔杰克逊这次将会毫无疑问地以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姿态出现,他将有绝对的资格参与到这一文化的开始、扩张和民主化中。把他记录为天才之

44、一,或者拒绝如此分类,因此都取决于所选取的角度。关于天才的定义,比任何时候,都有待讨论。参考书目Aug M, Non-Lieux. Introduction une anthropologie de la surmodernit, Le Seuil, 1992.Durkheim E, Les Rgles de la mthode sociologique, Paris, Payot, (1894) 2009.Elias N, Mozart. Sociologie dun gnie, d. du Seuil, 1991.King J, Les trsors de Michael Jackson.

45、 Souvenirs et photos du Roi de la Pop, ditions Michel Lafon, 2010Lubart T (dir.), Psychologie de la crativit, Armand Colin, 2003.Moix Y, Cinquante ans dans la peau de Michael Jackson, Paris, Grasset, 2009.Morin E, Lesprit du temps, Grasset, 1962.Slaughter F.G, Semmelweis, cet inconnu, d. Presses de

46、la cit, 1953.Thlot C, Lorigine des Gnies, Paris, Editions du Seuil, 2003.迈克尔杰克逊语录“这首歌呈现出来的渠道。真的。因为有着它们只不过是恰巧完整地掉进你的怀中。你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去思考它。而我,有时候,会因为要把我的名字署到那些歌曲名字下而感到内疚我确实写出了它们我创作了它们,我写了它们,我编了曲,我写了歌词,我编排了乐曲的音符,但仍然,这是这是上帝的作品。”(*在线语音对话,10月26日,2001年,G)“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是观看大师工作。”(*(来源:“我从来不对任何事感到满意,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是我之所以是

47、我的一部分。”(*(奥普拉温弗瑞采访,1993年)“你知道的,我以前从来没有学习过跳舞。它对我来说总是自然而然。在我小的时候,只要有任何音乐响起,他们都无法让我坐下。实际上他们无法帮我绑好。即使是今天,任何人打一下节奏,我就会开始踢脚并且做出和我所听到的节拍相对的节奏。这是一种天生的直觉。我从来没有去研究。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我的一个好朋友,还有吉恩凯利(Gene Kelly),他们以前总是对我的跳舞能力感到惊叹。在我小的时候,弗雷德阿斯泰尔总是告诉我他从心底里知道我会成为一位特别的明星。我以前总是就那样望着他,心想你在说什么啊?(笑)但是,嗯,你见到的,你知道的。”(*(杰西杰克逊采访MJ,星期天,三月2007,2005,)“以前无论我去哪里他们都叫我45岁的侏儒。”(*(谈到小时候被称作年老的灵魂困在一个小孩身体时,奥普拉温弗瑞采访,1993年)MJ:()在我小时候,我总是忙碌着。我记得在摩城录音工作室街的对面有一个公园。我以前总是能听见孩子的叫声和扔足球篮球的声音。我记得每天走在去工作室的路上,我都有些难过,因为我想去那个公园。但是我知道我有一样不同于别人的工作要完成,你知道的,要进录音室然后录制唱片。一整天直到深夜,然后你会去睡觉,然后你又起床开始另一天,天天如此。杰西:是不是意味着你失去了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