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840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芙蓉出自清水本色源于天然 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内容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孩子自由活动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充分展示生命的智慧,进而实现道德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融入孩子多彩的生活,契合孩子活泼的天性,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多彩的生活 活泼的天性 健康地成长新课程一直非常强调要教学得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出发,然而却忽视了学生内心深处最真的感受。我们的课堂的确都很精彩,实际上却很难有一节课可以带给孩子心灵上真正的触动,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并感受到道德的分量。我想,品德课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天性的课堂,是一个能让他们在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健康地成长的向导。由此看来,品

2、德课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这也恰恰是对品德这门课最高的评价和最严的求。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由吸收到内化,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做个最真的自己。一、 真心,展示孩子活泼的天性在我们的教材中确实有一部分是具有较强说教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品德课堂的洗礼能够明白事理,清楚规矩。而教师在这一类课的设计上也是绞尽脑汁,破费周章的。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总是想让学生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中。以至于常常让学生去做一些他们不愿做的事,说一些他们不想说的话。结果不仅教学目的没达到,一不小心还会抹杀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案例一位教师上了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听得出这

3、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清楚“规则”俩字的重要性,她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环环相扣。听了课后感觉还真不错。课后细细品位时,感觉有点不对劲:教师在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平时生活当中应该遵守规则时,他还想让学生再回过头来说说他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不守规矩的事件。其出发点是好的,想在原本认知的基础上再有一个较深刻的自我反省,加深孩子对规则的重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引起注意,当然预期的目的还是基本达到了。然而教师却忽视了这节课的主角一些单纯的小学生。因为在孩子们诉说“错误”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他们竟然对自己做过的违反规则的事情津津乐道起来。这个说自己曾经在走拐弯角的时候,不

4、留心就和迎面而来的同学相撞。他还摸摸自己的脑袋傻笑着;那个有说自己有在班级里“飞”本子时把同学弄痛了,还和同学打招呼。其实在这时,教师的设计意图渐渐起了变味,课堂氛围也有变化。他们似乎都在说着童年趣事,没有那种预设中的严肃。教师还算沉着,没去理会他们,只是脸色稍有不佳。接着她又叫了个女同学来说,结果这个女同学站起来说的话更让大家跌破眼镜,说:“我曾经在排队时想超前而头撞在桌角上,当时还起了个大包。”说着说着,她自己竟然小声地笑起来,小姑娘的话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顿时引爆了整个会场,紧接着周围的一些学生也笑起来。看来,这时候的课堂有些失控了,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她试图用眼神和手势来提醒

5、学生,但没有成功,接着就只能用较严肃的口吻说:“难道你们认为这些事情很有趣吗?”话音刚落,课堂气氛又变得沉闷起来,然而这种沉闷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听到了这里,我心里就一直疑惑: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我们的课堂里,学生究竟能够学到多少?当然,教师是该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才会让他们通过自我批评来认识到自己以往的错误。然而要让一些小孩子回忆过去不开心的事情,那是就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就我们成人而言,是否愿意被提及过往不开心的事情呢?回答否定的。更何况学生还小,对于过去的错事定然会一笑置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放宽对他们要求,让他们在吸收知识的同时

6、多得一些快乐;让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活泼的天性。二、 真实,融入孩子多彩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该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现实生活,面对生活。现在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们都是独生子,是大家心中的“小太阳”,他们都被幸福包围着,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辛苦。从小,家长就会提前为他们铺好了路,打好基础。当他们一遇到难题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只能在那里发呆等着

7、别人来帮忙解决。那么长大了以后,如何在这个社会大学里立足,如何更好地融入在其中?这应该是我们特别是品德课老师应该重视且迫切解决的棘手问题。看着周围的这些天真烂漫的学生们,很想让他们一直让他们这样快乐的学习、生活。然而现状又不得不让我们告诉他们一些适用于现实生活的理念。这些光用嘴巴说还不够,有些必须用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小就历练自己。案例那是我在上五年级上册的一课竞选班干部。在给上课的前一天,我就通知他们第二天要竞选“品德课代表”,请他们都去准备好竞选演讲。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的素质普遍都比较好,我期盼着第二天那堂别开生面的竞选。终于等到了第二天竞选开始。等我宣布竞选开始以后,就做在教室一角等着活动开

8、始。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全班竟然没有一个上来。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淘气包们一个个都恨不得把头埋在书堆里。此时的教室真是静得连一枚针掉下都听得到。我心里纳闷:他们为什么都不敢上来呢?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让他们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上品德课的。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个竞选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了。等我点名问班长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班干部都是由老师任命的,久而久之他们都习惯了这种安排,也就不想再去争什么了。我想:这可不行,每个学生的棱角都会被磨平,以后有什么机会他们什么都不会去争取了。于是,我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最后撩下一句“我们品德课的课代表竞选,一不看成绩高低,二不看能力强弱,三不看以往事情。”没想到,在

9、沉默了一分钟后,竟然有了第一个人上来参加竞选了,然后又陆续来了十几个。而且一个个都准备充分,顿时感悟到,这群小鬼原来都有这个意向,就是缺少了那份勇气啊,思前想后的才不肯上来。通过这个活动,我认为不管他们是否被选中,至少在这一节课中,他们能感受到一点,就是凡事都要对自己有信心,都应该去积极争取。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他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而言,听来的,看过的,他们容易忘却,记忆不深,唯有亲身体验,才会有深刻的认识,才会铭心刻骨!由此看来,道德的学习不能光在事不关己的讨论和

10、冷漠的说教中进行,必须在有道德的生活过程中认识道德社会,体验道德生活,发展道德理性,提高道德的感悟能力。三、真诚,陪伴孩子健康地成长鲁洁教授曾说过,教育不仅是发展人的脑子,更为重要的是要化育人的心灵。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情意方面的发展。那么,教育该如何化育人之心灵呢?鲁洁教授说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以心动心”,如要使对方的心得到感召和触动,你必须自己“捧出一颗心来”。在参加几次教研活动中发现,其实品德课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去年听的一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的我们是环保小卫士中,其中有个环节是“争做绿色使者”。教师要学生看一段录像,里面的内容大概是有几个

11、不讲卫生的学生在随处倒垃圾,也许镜头前的他们觉得比较有趣,还冲着镜头还乐呵呵的笑。当然,作为品德教师,是知道上课教师之所以会排这样的录像,完全是为了能让上课的学生有个清晰的认识这些人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教师是否注意到了大部分学生在看录像时的表情,他们一个个不是疾恶如仇的,而是用一种很不以为然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因为他们知道,这仅仅是录像而已。这样的上课环节,让他们对道德的认识过程中又有什么作用呢?反过来看录像里的学生,他们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这一切,他们很无辜,因为他们知道“不能随地扔垃圾”,可是现在教师又要让他们来违反这一个规矩,这样一来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又留下些什么呢?这真可谓是“赔了夫人

12、又折了兵”。儿童的心灵犹如幼苗,最敏感,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感染。因此,作为品德教师,要真正走进孩子心灵,就要树立“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教育”的观念。也许就是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小举动,会影响学生以后的道德观念。由此可见,品德课堂中的课件有些地方还是要“归真”,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要因为我们教师课件素材的原因,而去做一个演员。让孩子真实的学习,健康地成长。“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重建我们的课堂,需要通过无数细节来研究有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可以是教师、动作、表情,也可以是师生的互动片段,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组成。”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我们教学行为的改变。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那么,品德教育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参考文献: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2、 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3、小学德育 第229期 P13 杨文娟让品德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