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962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四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内容】 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继第一课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可能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感受:怎样物体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让学生去找到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第二部分: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对研究发声物体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接下来的活动“发声的物体都

2、在振动吗”正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音叉的振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消失了。”【学情分析】 “声音”单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每一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通过对学生的前测发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有关声音的知识是生活中的体验,如一些曾经听到过的声音和一些歌曲。有些学生知道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但是不够深刻

3、,某些还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哪些是错的,哪些是正确而应该珍视的前概念。本课通过进行认识声音的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建构起对声音世界的新认识。【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2.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

4、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锣、音叉、装水的水槽、录音机、纸片学生分小组准备:鼓、碎纸片、钢尺、皮筋、绿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金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件物品,它们是什么呢?请大家来猜一猜。师:你听到了敲击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师讲台下敲击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锣鼓并敲击。师:真不错,还有一样物品,请你来猜一猜。(打击锣)师:这是什么声音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锣。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是通过什么来猜出这些物体的?生:声音师:关于声音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生: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师:看来同学们

5、对科学很感兴趣,那好,今天这一节科学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一)使物体发出声音师:刚才的锣发出了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预设:(敲就会响)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呢?(指名学生上台)你听到声音了吗?看一看锣面有什么变化?预设:锣面动了师:是不是动了就能够发出声音?我使劲动锣怎么不响呀?(教师用手推锣)生:师:我们使劲推锣,锣不会发出声音,那么我们怎样使物体产生声音的呢?生:师:我们用很多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的研究。在做实验之前,请大家共同来看一下实验小要求。(指名读)下面就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

6、的成员拿出实验桌里面的第一组材料,开始实验吧!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1)对比发声前和发声后的物体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物体名称使物体发声的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鼓钢尺橡皮筋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学生记录单) 分三种情况来汇报 4.讨论: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在动)5.师小结:我们用了很多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声音,而且这些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在动,我们把物

7、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叫做振动。(师演示:振动钢尺,这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6.师:我们看见了发声的尺子在振动、橡皮筋发声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发出声音是不是也在振动呢? 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看见鼓发声时在振动吗?(师出示碎纸片,放在鼓面上,敲击鼓)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师:办法真不错,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不到物体在振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物体来证明这个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观察发声物体师:你瞧!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件物品,它是音叉。(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1. 师演示: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

8、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学生实验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2.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教师敲鼓,学生来试) 3.师小结:(课件出示)通过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发现当锣、尺子、皮筋、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振动)。当锣、尺子、皮筋、音叉停止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停止(振动)。现在大家觉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9、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师完善板书)(三)声带的振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生:脖子里面师:我们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现在我们把手指放在咽喉处跟老师共同来读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这样一句话:“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师: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吗?(生:感觉到了)师:我们说话是声带振动产生了声音,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声带,注意用噪。老师更希望同学们能象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说的那样去做,在每一节的科学课中都要认真去观察与实验。三、深化理解 拓展延伸科学小天使听说咱们在这里上一节非常生动的科学课,也来到了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它

10、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1.电视机、录音机发声时,我们看不到他们在振动,你能利用下面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录音机、纸)2.它也要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谈一谈。(课件)四、归纳总结 促进建构1.今天这节科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发现吗?2.关于声音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敲击的鼓、尺子这些都是固体,固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敲击音叉放入水中也可以产生声音,而我们说话是气体振动同样也可以产生声音。(师完善板书)其实关于声音还有好多秘密呢,比如声音为什么会有高有低呢,在公共场所防止噪音污染,月亮上究竟能不能听到声音呢等等这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进一步去了解,只要我们肯动脑、动手,就会揭晓更多的秘密!就会有更多的小小科学家诞生!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树叶,看看谁能把树叶吹响?谁最快把树叶吹响?吹响后,用嘴巴感受一下树叶是否在振动?五、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固体声音是由物体 液体 振动而产生的 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