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717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ppt.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零陵区杨梓塘小学 夏菁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本课地位二、学情分析三、本课目标四、本课重点五、本课难点六、教学方法七、教学准备八、教学目标的实现,我的说课内容:,一、本课地位,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第2个主题活动,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基于前一课辨听声音来研究、探索的,同时也为后两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的探究活动作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愿意了解身边的事物,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各种方法制造声音,但他们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所以对声音产生的本

2、质物体“振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本课目标,1.知识目标:能发现物体在不发声时与发声 时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 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能力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 体的实验;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将观察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 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愿意把本组的探究方法和结果 与其他组交流。,四、本课重点,1.观察物体不发声时与发声时有 什么不同;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五、本课难点,探究物体发声的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六、教学方法,1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 织教学;2.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法、分 组讨论法、学生展示法。,七、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音叉、水槽、吉他、锣等学具准备:皮筋、钢尺、硬币、塑料瓶、鼓、黄豆等,八、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二)合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四)拓展学习。(五)巩固所学知识。(六)课外活动。,(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小组闯关大比拼,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竞争意识。,(二)合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4、1.观察、思考 你们能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声音吗?,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实验。,2.提出问题 现在你们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设计意图:打破声音是由敲打、碰撞、拍打等方法而产生的这一已有经验,促使学生做更仔细更全面的观察,以丰富课堂生成。,3.大胆猜测 你们觉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设计意图: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它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在猜想中体验创新的喜悦和自豪感。,实验记录表,温馨提示,选择桌上感兴趣的物体,用自己的方 法使它发出声音。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不发声时与发

5、声时 有什么不同?找出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 征?小组长负责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 成实验记录表。,设计意图:在科学探究前明确探究内容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明确要求是顺利实践探究活动的保证。,4.合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完成振动明显的探究活动完成振动不明显的探究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科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1)完成固体物质的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活动实验器材:钢尺、皮筋,第二次探究活动实验器材:音叉、水槽、鼓、黄豆等,教师演示实验,表演小魔术:“有魔力 的音叉”。,学生合作实验,探究“鼓在发声时鼓 皮是否在振动?”,(2)完成液体物质的探

6、究活动,实验器材:一只空杯、一只装有水的杯子。,(3)完成气体物质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对耳吹气,感受空气流动能产生声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简明扼要地将授课内容和探究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围绕“发声时的乐器一定在发生 振动吗?”从反面进行验证。,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四)拓展学习。1.了解生活中的其他发声现象;2.体验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设计意图: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细致的观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五)巩固所学知识。播放视频,梳理知识点。,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观看视频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透彻。,(六)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个简单的发声乐器,下节课举办一次展示会。,设计意图:把课内的研究引向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延续下去,逐步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谢谢指导,零陵区杨梓塘小学 夏菁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