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6937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体现日、地、月关系的比较常见的天文现象.由于初一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物理光学知识,还无法理解日食、月食的光学传播原理.因此,本节教材主要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过程.通过实验、观察的探究性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对

2、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

3、、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完成课题板书)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3、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4、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日食的原因。】二、日食成因的模拟。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

4、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3、教师课件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四、月食的成因。

5、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2、学生思考推测。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课件展示月食成因。 5、根据图说说月食的成因。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五练习提高。出示练习,学生完成。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设计理念:懂得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