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应用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应用文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应用文教学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应用文教学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应用文教学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应用文教学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应用文教学必须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生活中教,在应用中学,变抽象说教为具体实践操作。应用性原则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形式,职业院校应用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实用性、应用性。关键词职业教育 应用文
2、教学 规范性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侧重点必须着眼于实用性、应用性。掌握职业技能,较熟练的从事生产一线劳动与服务,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标准。因而,职业院校应用文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实用性、应用性来进行。应用文写作是“写作”领域的一个分支,也是目前各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应用文自身具有的程式化特点,显得呆板抽象、枯燥无味,以至出现了教师不愿意教、学生没有兴趣学的现象。如何改变应用文教学中的尴尬局面,让学生愿意学、感到有必要学,使应用文教学“活”起来?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把抽象的课本说教变为具体的实践操作练习,让学生确实感到应用写作有“实用价值”。要
3、达到如此效果,教学中必须结合真实案例,借助于真实的情景模拟,使学生直观性地接触应用文。通过“应用”让学生感到“有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多做现场模拟,让学生广泛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人们思想、生活观念的转变,应用文教学也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式,即在众多的应用文体中,选择当今社会比较常用、且使用频率和使用价值较高的文种重点学习。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类矛盾的出现,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在各种纠纷频繁出现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学会了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诉讼类应用文体便逐渐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在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中排上了用场。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法
4、律文书的写作,学校或教师应该与当地司法部门联系协调,安排学生到当地法院详细了解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或借阅观看有关的立案、庭审录像材料。期间要特别注意原告和被告的申诉及答辩,把握其中的要点,让学生对整个诉讼过程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尤其对原告方起诉状和被告方答辩状的语言表述和词语使用加以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发动学生根据自己或者家庭以及周围听到的某些事件、纠纷进行分析讨论,再以组为单位分别充当原告和被告的角色拟写起诉状、答辩状,并从法律文书的格式要求和语言的缜密性方面进行修改补充,挑选出最佳起诉状和最佳答辩状。然后,现场依次模拟从“立案”到“开庭审理”等诉讼环节,让学生在“法庭”上“舞文弄墨”、
5、尽显才智。这样的教学方式直观性强,具有很强的临场感觉,学生能在模拟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避免应用文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就必须多想点子让课堂活跃起来,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掌握。我们学校是一所省内、外招生的职业学院,学生大多为异地求学。在讲授“书信”一章时,教师特意组织了“写家书”比赛活动。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开场白,用极富情感的言语进行“煽情”,让学生在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回忆过去的岁月里发生的印象最深的生活片断,激发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和写作欲望。从而将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渗透到家书中去,使之写出充满着浓浓的“情味”的书信。这样的活动,学生积
6、极性比较高,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应用文教学的最佳形式。在讲授“广告”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上某些企业举办的“广告语(悟语)征集”或品牌创意活动,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其它如“求职信”、“调查报告”等文体的教学,可以通过举办求职招聘模拟专场会、实地考察调研的形式来完成。配合应用文教学组织相关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所学文体的写法,得到实践练习。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二、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注重写作规范性,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应用文教学必须坚持实用性原则,选择与人们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事例进行讲述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离
7、不开应用文,并能从中体验出应用文的实用价值,使之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增强对应用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比如,随着目前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购买房产的人逐渐增多,但与之有关的房产合同纠纷也随之多了起来。许多人在购买期房时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并交纳了部分“定金”或“订金”(“定金”与“订金”,一字之差,可含义是不同的),而等到房子竣工时,有的住户则对所购房屋不满意了,于是就向开发商提出退房。这个时候,你先前所交纳的定(订)金退回就需要费些周折了。如果你与开发商签署的合同中使用了“定金”字样,那么就具有了确立和决定的意思,具有明显的担保性质和法律意义。依据合同法等有关条款规定,给付定金一
8、方如果不履行债务,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职责,需向另一方双倍返还债务。如果使用了“订金”字样,因为“订”具有预订和商定的意思,它不承担法律责任,这在退房时就相对麻烦一些了。可见“定金”和“订金”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样的。类似的例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时都能接触到。这样把生活实例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性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一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格式上要合乎规范,二是语言使用要合乎规范。在实际教学中,格式规范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语言使用规范则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为解决语言规范问题,教学中应该结合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某
9、些错误加以综合分析,以便充分引起学生的广泛重视。比如,某校学生会为了保持学校食堂良好的就餐秩序,特意制定了文明就餐十不准制度,并且张贴在餐厅入口处。其中有一条写到:“不准在餐厅内敲打碗筷。”在讲授“规章制度”这一章节时,教师引用了这个例子,便故意对学生说:“如果我在餐厅内敲打的不是碗筷而是勺子和饭盒,算不算违反了制度呢?”说完,大家哄然大笑。那么,怎样修改才能让人“无懈可击”呢?有同学回答说:把“不准敲打碗筷”修改为“不准敲打餐具”。因为“餐具”涵盖了“碗筷”等就餐用具,把“碗筷”改为“餐具”也就无懈可击了。所谓语言运用规范化,就是要求在概念表述、用词准确方面做到准确无误,不能让人产生误解。鉴
10、于此,可以发动学生把平常所看到的有关通知、标语以及学校、单位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仔细的“挑剔”,专门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兴趣,能真正体会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学习态度。应用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而,讲授应用文要避免“纸上谈兵”,必须注重实践模拟训练,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学。这也是该课程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教学过程中应予以特别重视。参考文献:1郑敬东现代应用文导写重庆出版社,2007.2方瑾新编应用文写作一本通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3民法通则,担保法(作者单位:山东淄博职业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
11、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12、,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13、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